羅芳媚 黃秋要 張世冠 梁忠明 覃柳末 劉愛息 黃忠任


摘 要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研究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對于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為例,簡單闡述了該地區水稻種植的優勢及現狀,并從良種選擇、培育壯秧、稻田整理、適時插秧、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方面介紹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水稻;高產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廣西百色市
中圖分類號:S511;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04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為2 992萬hm2,比2020年減少15萬hm2;產量為21 284.3萬t,比2020年增產0.50%;稻谷單位面積產量7.11 t·hm-2,比2020年增長0.99%。雖然近年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略有減少,但是得益于各地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我國的水稻產量不降反升。百色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稻的主產區,其水稻種植業一直以來都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種植方式及病蟲害的影響,百色市水稻產量與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開展百色市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筆者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夠為百色市提高水稻產量與品質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
1 百色市水稻種植優勢及現狀
1.1 優勢
百色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是重要的糧食基地。百色市水稻種植優勢主要有以下4點。1)氣候條件優越。百色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夏長冬短,無霜期長(357 d),非常適合水稻生長。2)土地資源豐富。百色市現有耕地面積336 686.44 hm2,其中水田
136 137.21 hm2,占40.43%,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種植條件。3)水資源豐富。百色市屬珠江大流域西江水系、右灌河系,擁有諸多河流、湖泊和水庫等豐富的水源,河流溪溝如樹枝展布,保障了水稻種植所需的灌溉水源。4)政府重視水稻產業發展。百色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稻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為水稻的種植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2 現狀
《2022年百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百色市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5.89萬hm2,比2021年增加0.03萬hm2;全年糧食產量113.31萬t,比2021年減少0.18萬t,減產0.2%。其中,稻谷種植面積8.29萬hm2,增加0.02萬hm2;稻谷產量49.54萬t,增產0.9%。同年,為進一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水稻面積、單產和產量的同步提升,百色市各縣(市、區)依托當地水稻種植優勢條件,按照“示范片平均畝產高于當地同等條件地塊10%以上”的目標,積極打造水稻高產示范片(見表1),有力地帶動了全市各地水稻種植業的發展。
2 百色市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良種選擇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與質量,選擇合適的良種是關鍵。因此,種植戶要根據百色市各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種植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強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為后續提升水稻產量與品質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右江河谷雙季稻區早造可選用遲熟品種,如昌兩優馥香占、廣8優香絲苗、壯香優1205等;在右江河谷雙季稻區晚造可選用遲熟品種,如又香優龍絲苗、豐田優1999、野香優9號等,具體種植品種可參考表2。
2.2 培育壯秧
百色市種植戶常用的育秧方法有水育秧、旱育秧等,其中以旱育秧在該地區應用較為廣泛。與水育秧相比,旱育秧只保持土壤濕潤,不保持水層,育出的秧苗老健結實,根系短、粗、壯,栽后起身快,低級位分蘗多,后期產量高。在播種前,種植戶應深松翻耕秧田,使土壤松散,并將其整理平坦,筑好苗床。苗床耕整期間可施入尿素20 g·m-2、磷酸二銨50 g·m-2、
硫酸鉀25 g·m-2,培肥地力[1]。配制好床土后,用過篩的稻田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按3∶1的體積比混合均勻,再用水稻壯秧劑按照使用說明書對其進行調酸、消毒,床土用量約為18 kg·m-2。播種前3~5 d擺盤,盤內裝土厚度在2 cm左右,薄厚一致,并在盤上方覆蓋一層無紡布后一次性澆透水,以待播種。一般情況下,百色市早稻播種時間為3月10—20日,中稻播種時間為4月初至5月底,晚稻播種時間為6月中旬左右。用播種機將催芽完成的稻種均勻撒在秧盤上,再用壓種磙將種子壓入土中,確保種子充分著土后覆土,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之后再搭拱蓋外膜,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當種子發芽率達80%時,種植戶可于8:00前及16:00后揭開地膜通風,防止高溫灼傷秧苗。初期應經常澆水,保證土壤濕潤;后期逐漸減少澆水次數,保持苗床旱育狀態,確保秧苗移栽后發根好、返青快。3葉1心期至3.5葉期插秧苗,插秧前,可施磷酸二銨125 g·m-2,使秧苗帶肥移栽,提高成活率。
2.3 稻田整理
稻田整理是水稻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為實現水稻高產,百色市對整田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將稻田中的殘株和雜草等清除干凈,并將其堆積在一起發酵作為有機肥料。插秧前1~2 d,利用耕地機等農機具對土地進行犁地及水耙,深度為15~20 cm,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透水性、透氣性、保水性。整地后需要灌水沉實(灌水深度4~5 cm),使土壤達到平、軟、深的要求。插秧前可以施入腐熟的有機肥與化肥當作底肥,如每667 m2可施腐熟有機肥1 000 kg、復合肥15 kg,以增加土壤肥力,為插秧做準備。
2.4 適時插秧
種植戶一般選擇在春季至夏季插秧,而不同地區的插秧時間有差異。百色市早稻插秧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稻插秧時間為5月中旬,晚稻插秧時間為7月下旬。種植戶在插秧時要注意插秧質量,在稻田地灌1~2 cm淺水時插秧,插秧深度為2 cm,拉線插秧,行直穴勻,不缺穴不漂苗[2]。插秧密度因稻種而異,通常667 m2插秧早稻為1.8萬~2.0萬蔸,中稻為2.0萬~2.2萬蔸,晚稻為2.2萬~2.4萬蔸。
2.5 水肥管理
種植戶應在移栽秧苗后及時進行補插,保證全苗,同時寸水灌溉,建立淺水層護苗。分蘗期視土壤肥力及苗情及時施氮肥,同時田間要保有水層,可實行間歇灌溉,提高一、二類苗比例。中后期加強水分管理,夠苗后及時曬田7~10 d,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水稻根系發育。拔節后復水,并視情況施用穗肥,促進水稻穎花分化。百色市種植戶可在水稻抽穗前后每
667 m2噴施一遍500倍的惠滿豐活性液肥50 kg,補充微量元素,調節養分平衡,增強水稻抗逆性。幼穗分化第6期和抽穗揚花期間,保持田間淺水層,抽穗揚花結束后保持土壤處于干濕交替狀態,收割前7 d逐漸排干田間水層。
2.6 病蟲害防控
2.6.1 農業防控
農業防控是指利用農業管理手段和栽培技術,創造適宜作物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避免病蟲害的發生或減輕病蟲害的危害。百色市種植戶采用的農業防控技術主要包括以下5種。1)種植抗病良種。在病蟲害高發區,種植戶應優先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如對稻瘟病抗性較強的又香優龍絲苗、對稻飛虱抗性較強的野香優莉絲、對白葉枯病抗性較強的泰豐優208等。2)消毒。采用種子消毒、床上消毒、棚室消毒等方法,殺滅病菌、害蟲,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例如,種植戶可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浸種24~48 h,浸后洗凈催芽,以起到較好的消毒效果。3)培育無病蟲壯苗。采用營養缽育苗、網紗覆蓋苗床等方法,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4)水肥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保持氮、磷、鉀肥比例適當,增施腐熟有機肥,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增強水稻的整體抗性。5)輪作倒茬。水稻連作有“自毒”作用,同一個高產水稻品種,最多連作3~5年。種植戶應注意更換水稻品種,避免重茬,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6.2 物理防控
百色市廣泛應用的水稻病蟲害物理防控技術主要有以下3種。1)燈光誘殺。在稻田間合理布置殺蟲燈誘殺二化螟、三化螟成蟲等趨光性害蟲,可以有效預防水稻枯心苗和白穗。2)深水灌蛹。深水灌蛹是一種控制水稻二化螟蟲害的常用方法,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稻田灌入10 cm以上的深水保持5~7 d,可以將大部分的高齡幼蟲及蛹淹死[3]。3)坑溝陷阱。將害蟲集中到水稻田邊的坑溝,再利用毒餌、粘膠等物品進行捕殺。
2.6.3 生物防控
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控技術是指利用天敵和其他生物控制病蟲害的方法,百色市常用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控技術有以下3種。1)釋放天敵。將對水稻病蟲害有較好控制效果的天敵,如寄生蠅、赤眼蜂、瓢蟲等益蟲釋放到稻田,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害蟲。2)發展“稻+”種植模式。例如,發展“稻+鴨”“稻+魚”“稻+蝦”“稻+蟹”等生態種植模式,不僅可以減少稻田蟲口數量,還可以實現一田多收,保護好生態環境[4]。3)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由微生物或植物等天然成分制成的對病蟲害、雜草等有害生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農藥,其優點在于與自然環境相容,目標特異性強,對靶標外生物無毒害作用,并且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例如,防治螟蟲的阿維菌素、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井岡霉素、廣譜殺蟲劑苦參堿等都屬于生物農藥,在百色市應用較為廣泛。
2.6.4 化學防控
化學防控技術主要是利用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技術。例如,對于二化螟、大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水稻害蟲,種植戶可每667 m2噴施18%殺蟲雙水劑200~250 mL進行防治。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過程中,化學防控技術措施應當作為輔助性、急救性措施使用,如果確實需要應用,種植戶應注意以下3點。1)選擇適當的農藥。根據具體的病蟲害種類、發生程度和環境因素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型、廣譜性農藥。2)嚴格用藥。嚴格遵守農藥使用操作規程,準確掌握用藥時間、用藥量和安全間隔期,確保稻米品質不受影響。3)科學用藥。科學混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5]。
3 結語
百色市要想實現水稻優質豐產的種植目標,就必須重視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但是,在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許多挑戰,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完善技術措施,才能不斷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為保障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詩杰,孔宇,李玉峰,等.百色地區水稻旱育壯苗技術[J].現代化農業,2022(1):28-29.
[2] 于平.水稻栽培管理技術[J]. 鄉村科技,2021,
12(18):69-70.
[3] 王小艷.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9):19-20.
[4] 龐愛國.水稻綠色防控技術探析[J].湖北農機化,2021(11):60-61.
[5] 田勇.淺談岑鞏縣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J].農技服務,2015,32(6):112-11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