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海
摘 要 近年來,安格斯肉牛規?;B殖大大推動了甘肅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當地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為提升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生態飼養和管理水平,針對甘肅省安格斯肉牛養殖及日常管理現狀,著重闡述了安格斯肉牛生態飼養及日常管理技術、不同階段安格斯肉牛的生態飼養及管理技術、安格斯肉牛的繁殖及品種優化技術、安格斯肉牛常見疾病的發病原因及預防。
關鍵詞 安格斯肉牛;生態養殖;綜合管理;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S8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60
安格斯肉牛是一種原產于蘇格蘭北部阿伯丁和安格斯的小型肉牛品種。安格斯肉牛毛色以黑色居多,也有紅色或褐色,無角,體型小,全身肌肉豐滿,四肢短直,體型緊湊結實。安格斯肉牛早熟,易育肥、易配種,性情溫順便于管理,生長速度較快,胴體品質好,出肉率極高且肉質呈大理石狀,品質極佳。近年來,隨著安格斯肉牛的引種、育種、擴繁、養殖及生產等工作的有序開展,安格斯肉牛逐漸成為甘肅省肉牛養殖中非常重要的品種。隨著安格斯肉牛飼養量的不斷增加,集約化養殖水平在不斷提升,肉牛養殖的專業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通過安格斯犢牛或育成牛的出售等方式,大大增加了養殖企業、專業養殖場、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安格斯母牛經過16~18個月的精細飼養,便能夠繁育小牛犢,安格斯牛犢6月齡的體重就可以達到200~250 kg,市場價格可以達到
4 500~5 500元,增收效應十分明顯,現已成為甘肅省肉牛養殖品種優化改良及養殖戶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支撐。
1 常規生態飼養及日常管理技術
1.1 養殖場的布局及配套設施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格斯肉牛養殖場周圍的綠色效益,在養殖場周圍要設立綠色隔離帶,并通過污水和固廢的有效處理加強對養殖場周邊環境的保護,提升安格斯肉牛生態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規?;B殖場,通常是利用雨水和污水分離的方式來進行牛場的排水處理,當污水達到《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596—2001)規定的排放標準后,由場內設置的暗溝排出。另外安格斯肉牛場的引水設施要配套健全的防漏水裝置。牛舍的凈道和污道要分開設置,凈道是飼養者進行日常管理及運送飼料的通道;污道用來運送安格斯肉牛的糞污或者發酵床的墊料。安格斯肉牛發酵床的墊料需要定期更換和補充,更換的墊料經污道運送至貯糞場,利用微生物處理堆積的墊料,發酵15~30 d后可制成生物有機肥,實現有機物的循環利用,并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甘肅省的安格斯肉牛規?;B殖場,通常會在養殖區域的進口處設立車輛消毒池,消毒池的深度通常在0.3~0.5 m,長度以大于4 m為宜,消毒池的寬度一般同養殖場大門的寬度一致,池內放入消毒液,液面的高度要低于消毒池邊0.05~0.10 m,
防止消毒液溢出,同時在消毒池周圍設置能夠對車輛全身進行消毒的噴施裝置[1]。相鄰兩棟牛舍間的間距應在15 m以上,配套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s,TMR)生產系統及環境控制設備,并遵循防水、防滲、防溢流的原則,確保各種設施、設備能夠真正發揮其效用。
1.2 飼料的選擇及科學配置
在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規模化飼養過程中,科學優質飼料的選擇和調配是促進生態化養殖經濟效益的關鍵技術措施。1)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飼料,保證其中的營養元素能滿足安格斯肉牛日常生長發育的需求,購買飼料時一定要查看保質期,確保在保質期內使用,而且需要查驗是否有霉變跡象。在甘肅省的規?;B殖過程中,安格斯肉牛需要經歷一段飼草供應相對匱乏的時期,可以通過添加精料的方式保障安格斯肉牛生長過程中的營養供應。每天增加2 kg左右的精料,就能夠顯著提升安格斯母牛的繁殖質量、體重及犢牛的生長品質。待犢牛35日齡后,每日適當減少哺乳次數,增加飼料的喂養量,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以及使母牛的發情時間提前,但要注意該時期的犢牛還不能與母牛進行完全的分離飼養。2)飼喂安格斯肉牛的秸稈必須要經過生物處理,根據安格斯肉牛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日糧的搭配要合理,選擇適宜的微生物用于秸稈微貯。飼喂復合菌發酵稻草,能夠優化安格斯肉牛瘤胃發酵環境,豐富瘤胃系統內的微生物菌群,提高生長速度,提升飼料的利用率,更有助于安格斯肉牛體內菌群結構的良性發展。3)飼喂馬鈴薯秧及玉米植株青貯混合飼料,要確保其飼喂量應低于總飼喂量的20%,另外適當增加苜蓿在安格斯肉牛飼料中的應用,能夠有效調節和優化安格斯肉牛瘤胃液體及微生物的占比[2]。
1.3 牛舍消毒及減少應激反應的發生
在甘肅省規?;曫B過程中,應該對安格斯肉牛的牛舍及周邊活動區域進行定期消毒,每次消毒都要做到認真、徹底。同時,在安格斯肉牛的飼養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突然改變飼料、飼喂時間及飼喂量等操作,并且要盡量避免長距離的公路運輸。長距離的公路運輸過程,比如12 h以上的公路運輸會導致安格斯肉牛出現應激反應,根據安格斯肉牛的血液檢測結果,機體的代謝能力顯著上升,但免疫力及體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安格斯肉牛在長距離公路運輸過程中還易出現腹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布魯氏菌病等。
2 不同生長階段生態飼養及管理技術
2.1 犢牛
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規?;曫B,已經實現由單純追求數量向優良品種、高養殖效益方向的轉變。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安格斯犢牛出生后的管理。在甘肅省規模化飼養安格斯肉牛的過程中,犢牛產出后,在距離腹部10~12 cm的位置,稍用力地充分揉搓臍帶1~2 min,隨后用消過毒的剪刀剪斷臍帶并用5%的碘酊消毒。犢牛出生后需要立即清除口鼻部位的黏液,讓母牛舔干其身上的羊水。犢牛出生后的0.5~1.0 h可以飼喂第一次初乳,將母牛和犢牛飼養在一起,從第一次哺喂初乳到犢牛斷奶為止,一直讓母牛對犢牛進行自然哺乳,但是母牛對犢牛的哺喂需要定時、定量、定溫。在犢牛出生后的7~10 d,需要讓其每天進行0.5 h左右的運動;當犢牛長至1月齡左右時,每天運動的時間增加到2~3 h。在哺喂母乳的同時,從7~10日齡開始就要訓練犢牛采食干草,15~20日齡時就要開始訓練其采食精飼料,在食槽內放入麥麩、玉米并加入少量的食鹽或者粉碎的胡蘿卜誘使犢牛舔食[3]。犢牛出生后從第2周開始,每天都要單獨飼喂一次36~38 ℃的溫開水,如果是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也可以讓犢牛自行飲用潔凈的常溫水。日常飼養過程中還要注意,在安格斯犢牛8周齡以前,不要對其飼喂過多的青貯飼料和秸稈飼料。
2.2 母牛
在安格斯母牛的妊娠期,需要在日常飼喂的飼料中補充適量的胡蘿卜或者維生素A,有助于母牛的保胎,有效預防早產或流產。產前15 d需要將安格斯母牛轉入單獨、干凈、干燥的待產區進行特別護理,飼喂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便于消化的優質精料,并隨時做好接產準備。安格斯母牛產下犢牛后,要慢慢驅趕母牛讓其自主站起來,讓母牛飲用完收集的溫熱羊水后再喂給其用36~38 ℃適量溫水加入
0.5~1.0 kg麥麩和100~150 g食鹽調制成的稀粥[4]。安格斯母牛在分娩3 d后可以開始補充少量的混合精料并且逐漸增加精料的飼喂量直至正常。母牛分娩
2周后,每天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不能低于10%,另外還需要在飼料中加入足量的鈣、磷、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2.3 架子牛
在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生態養殖過程中,體重在250~300 kg的安格斯小架子牛的育肥期為5~6個月;而體重在300~400 kg的安格斯大架子牛的育肥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安格斯犢牛從自然哺乳至斷奶后,利用青粗飼料喂養至16~20月齡,這時的體重能夠達到250~400 kg。在青草期以飼喂青草為主,并且每日補充精料1.5~3.0 kg,補充的精料量要逐漸增加。在枯草期以青貯或者氨化秸稈、干苜蓿等粗飼料為主并配合飼喂精飼料,精飼料的每日飼喂量前期為2.0~3.0 kg,后期可逐漸增加至3.5 kg。經過3~6個月的育肥飼養過程,安格斯架子牛的體重可以達到500 kg左右,達到出欄的水平[5]。
3 安格斯肉牛的繁殖及品種優化技術
甘肅省養殖的安格斯母牛對養殖區周邊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通過本地黃?!涟哺袼古!晾举澣s交的方式,對當地養殖的安格斯肉牛進行雜交和品種優化,獲得更加理想的肉牛品種,增強安格斯肉牛的養殖性能。在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繁殖及品種優化過程中采用當地的肉用黃牛,主要是利用其體型外貌一致性好、對當地環境適應性強、生產性能高及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特點,有助于實現某些優異性能的鞏固和提升。另外在雜交選育過程中選用國外引入的優質肉牛品種——利木贊牛和安格斯牛,是因為這兩種優質肉牛是經過長期人為培育的專門化肉牛品種,遺傳性狀穩定,產肉性能優良。利用純種選育的方法,達到純種保持、群體優質性狀擴大的目的,以滿足甘肅省對于優質肉牛的雜交品種選育和養殖推廣的需求。近親繁殖易導致某些隱性不利基因相互結合而顯現出來,出現體格變小、體質減弱、生產性能下降甚至畸形發育等不利狀況,因此在甘肅省安格斯肉牛的繁育生產中,一般采用本地黃牛×安格斯?!晾举澣s交的晶系育種方式。這種育種方式可以有目的地培育牛群在類型上的差異,確保畜群當中有益性狀的延續保持并進一步擴大到后代中去;還可以利用有益性狀突出的個體或種群,在品種內建立若干品系,通過晶系間的雜交,使整個安格斯肉牛種群的優良性狀得到更廣泛的改良和延續。
4 消化和代謝系統疾病的發病原因及預防
4.1 發病原因
在國外安格斯肉牛均采用散養或者放牧的飼養方式,引入國內后,在甘肅省大多采用舍飼圈養的方式。由于飼養方式的改變,安格斯肉牛的活動量受到嚴重限制,再加上飼草料配置不合理、飼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甘肅省在規模化養殖的過程中安格斯肉牛消化、代謝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較高。1)飼料調配和飼養管理不當。安格斯肉牛不僅對飼料的要求高,而且對飼養的要求也較高。但是甘肅省部分飼養人員易忽視飼料的營養調配,飼料營養不均衡,缺乏優質甘草,甚至飼喂發霉、變質的飼草,導致安格斯肉牛的消化系統受到嚴重刺激,消化機能和代謝機能紊亂。另外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對安格斯肉牛飼喂過多的富含脂肪的油粕精料,這種飼料含有豐富的脂肪,但是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足,長此以往易誘發內分泌機能障礙,進而引發消化系統疾病或者營養代謝疾病。2)瘤胃積食過多。安格斯肉牛日常的飼料處理不當,一次或長期采食過量劣質粗硬的飼料,或者采食過量的干料后給予安格斯肉牛的飲水量不足,或者飼料中摻雜其他異物,肉牛進食后不經過咀嚼直接下咽,瘤胃內容物集聚易誘發胃穿孔或者其他消化器官損傷。
4.2 預防
根據甘肅省安格斯肉牛規模化養殖過程中消化和代謝系統疾病的發病原因,在飼養過程中要加強飼料的配置和日常管理,防大于治,避免安格斯肉牛出現疾病,影響飼養經濟效益。在安格斯肉牛規?;曫B過程中,需要對飼料進行科學地配制,不僅要進一步優化飼料質量,而且要注意飼料中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配比平衡,注意在變更飼料時需要有5~7 d的適應期,進而實現對安格斯肉牛消化和代謝系統疾病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李建強,王濤,鄭新云,等.安格斯牛引進、研究利用及產業發展現狀[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2(7):139-141.
[2] 趙亞國,施進文.安格斯肉牛在西北地區的引進飼養管理技術探討[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9):94.
[3] 梁靖,黃正學,馮威巍,等.安格斯牛生態養殖綜合飼養管理技術[J].獸醫導刊,2021(16):233.
[4] 伍利輝,李建強.安格斯牛各階段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當代畜牧,2016(23):31.
[5] 蔣烈戈,高攀.進口安格斯肉牛規模化養殖常見疾病的發病原因及預防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4):51-5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