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超娟 楊瓊 寧家莉 徐蕾 張立
摘 要 紅樹林是沿海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海岸生態平衡和保護沿海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廣西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介紹了紅樹林的保護價值,分析了欽州市紅樹林資源的保護現狀與面臨問題,進而探討欽州市紅樹林資源的保護措施,包括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控制沿海城市建設規模、完善沿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加強紅樹林資源監管和執法等。此外,闡述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障的措施,包括強化組織與政策保障、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提供技術與人才保障和建設社區共建機制等。
關鍵詞 紅樹林資源;保護措施;保障措施;廣西欽州市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65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生態系統之一,廣西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保護壓力。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欽州市的紅樹林資源,必須制訂一系列保護和保障措施。筆者從紅樹林保護的價值出發,系統闡述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護和保障措施,旨在為保護欽州市紅樹林資源提供參考。
1 紅樹林保護價值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漲潮時僅有樹冠露出水面,有時整體都會被海水淹沒,退潮時才能露出全貌。紅樹林是珍貴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紅樹林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沿海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區域之一,生物種類繁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和地球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紅樹林能夠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緩解全球變暖問題;能凈化海水和穩定沿海土地。紅樹林還是多種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保護紅樹林就是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環境。紅樹林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2]。紅樹林提供了重要的漁業資源和旅游資源,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
2 保護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2.1 保護現狀
欽州市海岸線全長533.34 km,近海灘涂面積約2 142 hm2。經過多年的保護實踐,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護取得一定成效。1)紅樹林面積增加。2012年以來,共營造紅樹林411.58 hm2。通過營造和修復紅樹林,擴大紅樹林面積,實現紅樹林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末,納入各類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面積
2 035.24 hm2,占欽州市紅樹林總面積的63.35%。2)有效遏制破壞紅樹林的行為。2017年以來,共查處破壞紅樹林、占用紅樹林案件16起,其中刑事案件14起、林業行政案件2起;采取拘留、取保候審等刑事強制措施17人,已批捕7人,已移訴12人,已判決7人,行政處罰1起。2019年12月以來,森林公安共查扣非法抽沙船只5艘,扣押非法抽沙人員13名。同時,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清理整治了保護區內違規蠔餅、蠔棍小作坊49個,違規養殖浮蠔排986張,養鴨場12個。打擊破壞紅樹林的行為,有效制止毀壞紅樹林的不法行為。3)居民保護紅樹林的意識增強。利用世界濕地日、海洋日、地球日、野生動植物保護月、愛鳥周及植樹節等節慶日開展宣傳活動,向居民宣傳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保護紅樹林的重要意義,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紅樹林的法律意識和自覺性。4)病蟲害防治效果明顯。欽州市緊抓紅樹林的蟲情測報及防控工作,每年對紅樹林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定期監測,監測的主要對象有紅樹林星天牛、白囊袋蛾、桐花毛顎小卷蛾、廣州小斑螟、柑橘長卷蛾及柚木肖弄蝶夜蛾等多種紅樹林方面的蟲害,發現大面積的蟲害則及時上報并采取防治措施。通過定期對紅樹林有害生物的發生種類及為害程度進行監測,及時發現蟲情,避免因蟲害造成的紅樹林大面積死亡。
2.2 面臨的問題
多年來,自治區和欽州市、各縣政府采取積極措施,持續開展恢復造林工作,不斷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紅樹林保護修復還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困難。1)紅樹林生態系統退化趨勢未能根本性扭轉。據研究,近年來,欽州市沿海紅樹林的外緣有緩慢向陸岸后退的趨勢,紅樹林群落正由成熟型向以白骨壤和桐花樹為主的先鋒群落類型逆行演替,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樹林約占紅樹林總面積的85%,約70%的紅樹林高度不超過2 m,呈灌木狀。2)外來物種蔓延趨勢未能有效遏制。近年來,先后開展通過刈割加遮蔭、刈割加機耕船(機械法)、機械加人工等方法治理互花米草的小范圍試驗,但效果不明顯,也沒有較大規模的成功治理經驗。而作為高大喬木的無瓣海桑侵入本土原生灌木類紅樹林是否會導致原生種生長不良甚至退化消失仍難以估量。3)保護管理能力有待加強。欽州市有紅樹林分布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級海洋公園1處,其中保護區管理處現有在崗編制人員6人,由于人員抽調等影響,實際工作人員僅3人。管理人員不足、管護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培訓等問題,以及新劃入保護區的海域蠔排時常反彈的問題,經常會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關注點。現有的管護能力很難適應當前及今后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的需要。4)技術和種苗保障能力不足。目前欽州市尚未建立起標準規范的紅樹林育苗基地,現有的紅樹林育苗多為個體經營,規模較小;個別紅樹林生產經營戶育苗場地分散、管理粗放、后期管護重視不夠,苗木出圃率不高。
3 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護措施
3.1 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
1)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建設。充分考慮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特點和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制訂科學合理的保護區規劃和設計方案。同時,加強保護區的管理建設,建立專門的機構,實行統一的管理制度,定期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進行監測和評估。2)加強對紅樹林資源保護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紅樹林資源保護的意識,使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紅樹林資源的保護工作[3]。3)加強對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中國珍稀瀕危紅樹植物調查報告(2015)》指出,應該通過生態修復等措施推動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對于已被破壞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欽州市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修復和重建,恢復其原有的生態功能和價值,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例如,開展紅樹林病蟲害監測工程,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紅樹林病蟲害監測網絡,落實互花米草專項治理工程,實施紅樹林種苗保障工程等,推動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
3.2 控制沿海城市建設規模
1)加強規劃管理,明確沿海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和規劃布局。制訂《欽州市沿海城市建設規劃》,并明確規定紅樹林保護區域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和新開發項目,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的規模和范圍。同時,加強對城市建設的審批和監管,嚴格控制開發用地面積和開發強度,防止沿海城市建設對紅樹林生態環境造成破壞[4]。2)欽州市積極引導和扶持生態產業的發展。鼓勵企業在沿海城市規劃區域內建設生態示范項目,如生態旅游區、生態農業示范園等。引入生態補償機制,對在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建設的生態項目給予一定獎勵和補貼,以促進生態產業的發展。3)欽州市還加大對違法建設和環境破壞的懲罰力度。對于未經批準或違法占用紅樹林保護區土地建設的企業和個人,將嚴格依法處罰,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對于造成環境破壞的企業和個人,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并追究其民事賠償責任。
3.3 完善沿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
1)欽州市政府加強對沿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的完善。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加強對沿海海岸帶的生態環境監測和評估,嚴格限制建設和破壞行為,確保海岸帶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生態安全。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如植被恢復、濕地保護和海洋生物保護,可以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提升生態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此外,市政府還通過開展環保宣傳教育和加強科學研究,加深公眾對紅樹林資源保護價值的了解。2)在海岸帶生態修復方面,欽州市政府采用固沙造林、護岸造灘、植被恢復等措施,促進生態系統的復原和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同時,政府還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生態修復和保護行動。3)除了政府的努力,社會組織和個人也在紅樹林資源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5]。欽州市成立多個志愿者團隊,開展環保宣傳、生態修復和監測等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此外,市民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自覺維護生態環境,促進紅樹林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通過完善沿海海岸帶的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護沿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與協調,確保制度的有效實施和管理的可持續性。
3.4 加強紅樹林資源監管和執法
1)完善紅樹林資源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紅樹林資源監測網絡體系,開展定期的資源調查和監測,對紅樹林的面積、分布、植被狀況、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和監測。同時,加強對紅樹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管,嚴格執行環評制度,沒有經過環保部門批準的項目一律不予批準和實施。2)加強紅樹林資源保護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出臺的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非法采伐、濫砍濫伐、非法捕撈、違規開發等違法行為[6]。對違法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嚴肅查處違法者,保障紅樹林資源的安全。3)加強社會監督,引導公眾參與紅樹林資源保護。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紅樹林資源保護,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鼓勵民眾積極舉報和揭發違法行為,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紅樹林資源保護,共同維護生態環境的安全。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紅樹林監管和執法工作,確保紅樹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管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沿海環境,為人們提供生態服務和經濟價值。
4 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障措施
4.1 強化組織與政策保障
1)建立健全組織領導和工作機制。欽州市政府將紅樹林保護列為全市重點工作,成立市紅樹林保護領導小組和市紅樹林保護工作辦公室,明確各級政府的紅樹林保護目標任務及工作責任。同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紅樹林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各級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協作。2)制定紅樹林保護政策。欽州市政府出臺一系列紅樹林保護政策,包括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沿海城市建設規模的控制、沿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保護紅樹林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7]。3)制訂并實施紅樹林資源保護巡護檢查制度,加強對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保護小區內各項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及時發現和制止破壞紅樹林資源的行為,采取搶救和恢復措施對因自然原因被毀壞的紅樹林進行修復。建立嚴格的紅樹林資源利用、占用和征用審批制度,明確各級審批權限,杜絕多頭審批、越級審批和未經審批擅自占用。
4.2 多種渠道籌措資金
欽州市紅樹林資源的保護和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探索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1)政府投資。欽州市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加大紅樹林保護資金投入的力度,以保障紅樹林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應加強對紅樹林保護和修復項目的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2)生態補償。生態補償是指通過對生態系統服務進行評價,向保護生態環境的貢獻者提供相應經濟補償的一種機制。例如,在紅樹林的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中,對于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企業或行業實施生態環境損失費用的征收。3)環境保護稅收。通過采取相關措施,實現對環境保護稅的征收,以支持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4)金融支持。通過銀行貸款、綠色債券等金融手段籌措資金。不僅為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提供資金支持,還提供了優惠的財務服務,以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5)生態旅游收入。通過發展生態旅游,獲取紅樹林的旅游收入,以支持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通過加強宣傳和推廣,提高紅樹林生態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來到欽州市參觀紅樹林保護區,體驗紅樹林的自然風光,學習紅樹林保護知識,同時增加旅游業的收入,為紅樹林保護提供資金保障。
4.3 提供技術與人才保障
1)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技術攻關,立項安排專項資金進行技術攻關,并統籌協調紅樹林研究機構和技術專家。加強良種選育和壯苗培育等基礎科研試驗工作,解決紅樹林保護修復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同時,欽州市大力推廣紅樹林造林技術及管理經驗,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過程跟蹤監測,對生態修復效果和綜合效益開展監測評估,完善紅樹林保護策略與修復技術,提升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水平。2)加強技術交流和技術指導,大力總結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為紅樹林保護修復提供科技支撐。建立專家技術指導組,指導紅樹林的造林恢復、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紅樹林保護技術和經驗,不斷提高欽州市紅樹林保護的科技含量和水平。3)提供人才保障。欽州市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針對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等專業領域,加強本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探索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培養更多具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紅樹林保護修復專業人才。欽州市還注重人才引進,對于在紅樹林保護修復領域有一定經驗和能力的人才,給予財政資助、人才津貼、住房補貼等激勵措施,吸引人才到欽州市從事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4)組建欽州市紅樹林保護修復專家技術指導組,指導欽州市紅樹林的造林恢復、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同時,加強良種選育和壯苗培育等基礎科研試驗工作,解決紅樹林保護修復存在的技術難題。
4.4 建設社區共建機制
1)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普及紅樹林保護知識。在沿海地區,欽州市可以設置宣傳牌,印發相關宣傳資料,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等渠道,加強紅樹林保護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紅樹林生態、社會、文化、經濟價值的認識。2)建立居民共建共享機制。吸收當地熱愛紅樹林保護事業的居民,特別是保護區內的村組干部,擔任紅樹林保護巡護員,參與紅樹林保護管理工作。在有效保護紅樹林及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通過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社區經濟,幫助紅樹林規劃區周邊社區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時,鼓勵和引導居民通過訂立鄉規民約,招募紅樹林保護志愿者開展公益活動,在廣大在校學生中開展紅樹林保護知識教育,培育全社會公民愛林護林的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3)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紅樹林保護管理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鼓勵居民參與紅樹林保護管理工作,推動居民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
5 結論
在保護和修復欽州市紅樹林資源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控制沿海城市建設規模、完善沿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管理制度、加強紅樹林資源監管和執法等措施。同時,還需要采取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提供技術與人才保障、建立居民共建共享機制等保障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能提高欽州市紅樹林資源保護和修復工作的效果,促進紅樹林生態系統和資源環境的恢復和保護。
參考文獻:
[1] 賈培宏,韓夢真,唐得昊,等.基于資源環境保護的清瀾港紅樹林海岸塑料污染特征[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4):1061-1072.
[2] 鄧維熙,尤號田,雷鵬,等.基于FSDAF模型的紅樹林月尺度動態變化監測[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2,42(8):27-39.
[3] 王振標,周杰慧.周邊民眾對紅樹林資源保護政策滿意度研究: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林業經濟,2022,44(4):85-96.
[4] 史偉.海南陵水紅樹林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21,40(2):51-54.
[5] 張姍.廣西紅樹林保護歷程回顧與展望[J].廣西科學院學報,2021,37(3):161-170.
[6] 王琪.我國紅樹林面積20年增7000公頃[J].國土綠化,2020(6):43-44.
[7] 蔡曉晴,羅貴榕.我國紅樹林濕地生態法治實踐問題及解決路徑[J].林業建設,2020(6):39-4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