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趙銳

關鍵詞: 碳素行業 清潔生產 提升改造 低碳
中圖分類號: X322;F40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15-0138-04
碳素行業是國家的重要原材料工業,具有工藝較為復雜,污染較大,且存在一定環境風險等特征[1]。碳素制品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產業,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機械制造、航空航天、風能太陽能核電新能源等領域[2]。目前,鋁用碳素行業發展主要面臨內部產能過剩、自動化水平低、碳排放量高、資源化水平低等問題[3]。
2006 年12 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鋁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2022 年3 月,河南省“十四五”清潔生產方案明確要求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清潔低碳改造,推動能源、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碳素、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存量企業及園區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
碳素行業是非金屬制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產品有電解鋁用預焙陽極和石墨電極等,我國是世界電解鋁第一大國,產能占全球的一半以上[4-5]。近年來,隨著鋁工業的持續發展,鋁用碳素產能總量嚴重過剩,區域結構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鋁用碳素需求將進入平臺期[6-7]。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因此,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持續提升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是碳素行業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本文結合碳素企業清潔生產實例,旨在分析清潔生產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情況及取得的成效,為該類行業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提供思路,助力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提高綠色低碳轉型效率,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為國家的節能減排工作做出貢獻。
1 企業概況
該企業成立于2014 年01 月,主要生產、加工、銷售碳素制品,企業有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各項理化指標符合《鋁電解用預焙陽極》(YS/T 285-2012)標準,具有穩定的產品質量優勢。公司占地16.53 hm2,總建筑面積16.5 萬m2,現有員工350 人,主導產品為鋁電解用預焙陽極,配套有原料制備系統、石油焦煅燒系統、生陽極制造系統、陽極焙燒系統,具有年產15 萬t 預焙陽極炭塊的生產能力。
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1 廢氣
廢氣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原料制備系統:主要包括煅前焦轉運輸送、貯存、破碎產生的粉塵;煅后焦輸送、貯存產生的粉塵;中碎、篩分、配料、磨粉粉塵。(2)石油焦煅燒系統:煅燒爐產生的煅燒煙氣,主要污染物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余熱鍋爐產生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煅后焦輸送、貯存過程產生的粉塵等。(3)瀝青保溫系統產生的廢氣,主要污染物有粉塵、瀝青煙、苯并芘;混捏成型工序產生的廢氣,主要污染物為粉塵、瀝青煙、苯并芘;高濃度瀝青煙焚燒爐產生的廢氣,主要污染物為苯并芘、瀝青煙。(4)生陽極制造系統:中碎、篩分、配料、磨粉產生的粉塵。(5)陽極焙燒系統:包括填充料清理粉塵;炭塊清理粉塵;焙燒爐產生的焙燒煙氣,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瀝青煙、苯并芘等。
2.2 廢水
廢水污染物主要包括余熱鍋爐排水、軟水裝置排污水、煅燒循環水系統排污水、生陽極冷卻循環冷卻水、焙燒煙氣噴霧冷卻水、煅燒煙氣脫硫系統循環水和生活污水等。
2.3 噪聲
噪聲主要包括風機、水泵等公用設備噪聲及破碎機、篩分機、振動成型機生產線等工藝噪聲。
2.4 固廢
固體廢物主要有各除塵器產生的除塵灰,收集后全部返回各自工段回用。脫硫裝置產生的脫硫石膏,作為一般固廢外售。振動成型產生的殘次品、焙燒后產生的殘次品、廢耐火磚等,外售給有需要的廠家。電捕焦油器捕集的焦油、瀝青保溫罐定期清理的瀝青渣、導熱油爐更換的廢導熱油,屬于危險廢物,采用專用容器進行收集,最終交由危廢處置單位統一處置。生活垃圾經企業收集清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至垃圾處理廠,企業固廢均得到合理處置。
3 企業清潔生產潛力分析
3.1 原輔材料和能源消耗
企業陽極炭塊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輔材料是石油焦、瀝青等,原輔材料的采購由質檢部負責提供采購標準,財務部制訂有采購計劃和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對采購的原輔材料有嚴格要求,杜絕“三無”產品進入。企業生產過程中、物料在輸送過程中都可能存在損失,在生產過程中除煅燒揮發份損失外,還包含收塵器損失和無組織排放等。因此,建議企業對原輔材料運輸、儲存、裝卸等環節加強管理,如運輸車輛加蓋防護罩、各輸送通道密封操作、文明裝卸、原料堆場及主要道路定期噴灑水等,防止物料散落,避免揚塵污染。
企業水源由集聚區給水管網提供,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全部循環利用,不對外排放,生活污水經廠區化糞池處理達標后,通過市政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達標后排放。企業絕大部分依靠市政供電(約90%),其他來自廠區余熱發電系統。為了充分利用煅燒余熱資源,企業建設有煅燒余熱利用系統,利用汽輪機發電機組進行發電,能夠滿足廠區10% 左右的用電需求。近3 年,企業單位能耗基本穩定,用電管理水平保持較好,但部分生產工序電耗仍有降低空間。建議企業制定能源管理考核制度、節能減排考核獎懲辦法等措施,加強對能源的管理。企業通過本次清潔生產審核,預計物耗、能耗有所降低。
3.2 技術工藝和設備
該企業煅燒爐選用的是44 罐、8 組8 層火道罐式煅燒爐,混捏工序選用4 000 L 雙層混捏鍋,成型設備選用單工位振動成型機,焙燒爐采用38 室敞開式焙燒爐,連續生產,生產效率較高,產品質量相對穩定,裝出爐易于機械化,焙燒升溫控制調節方便。依據碳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企業生產技術指標、裝備指標先進,但部分生產工序設備運行效率不高,建議企業建立預防性維修設備制度,確保各生產設備均能正常良好運轉,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能源浪費。
3.3 產品
產品主要是預焙陽極炭塊,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提高生產控制水平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3.4 廢棄物
企業的主要廢棄物為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生產廢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COD、SS、氨氮,經廠區化糞池預處理后,經過市政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達標后排放。企業廢氣主要有煅燒煙氣、焙燒煙氣、瀝青保溫系統廢氣、混捏成型廢氣、各破碎、粉磨、料倉、配料等工段產生的粉塵等,分別經過除塵、焚燒、脫硫、脫硝等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放。企業產生噪聲的主要設備設在室內,基本不對廠區外產生影響,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均能夠得到合理妥善的處理。
3.5 管理
企業建立并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堅持管理與技術創新相結合,針對自身特點,不斷對現有工藝、設備進行改造,不斷優化考核措施,有效實施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了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企業制定有完整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環境監測管理制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清潔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設備檢修及管理制度》,包括環境標準、管理制度、工作目標、做到管理有標準,工作有目標,人人有職責,崗崗有規定,考核有依據。
3.6 資源能源利用及產排污情況對比
根據審核咨詢小組實際經驗,結合行業專家指導,對比同類型同規模企業情況具體如表1 所示。
依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鋁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計算企業綜合評價指數為P = 0.7 ? 99.88 + 0.3 ? 84 = 94.42,企業屬于清潔生產先進企業。但由于該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較早,審核小組結合企業現狀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其生產流程仍存在需要改進的薄弱環節,以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
通過采用權重計分排序法確定審核重點為煅燒車間,將降低石油焦單耗、電耗,減少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作為此次審核的主要目標。
4 主要清潔生產技術方案設計及效果分析
企業根據分析出的清潔生產潛力,從源頭、生產過程和工藝裝備入手,重點在節電、節天然氣,減少煙粉塵、氮氧化物排放等方面采取了脫硫系統增加板框壓濾機、鍋爐省煤器改為外置省煤器、脫硫塔除霧器改為高效旋球除霧器等清潔生產技術,達到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經濟和環境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詳細方案如下。
4.1 脫硫系統增加板框壓濾機
4.1.1 方案提出
現有脫硫系統使用的脫硫石膏脫水裝置為真空皮帶機,該設備運行過程中存在石膏脫水效果不好的現象,濾餅脫水效果差,導致前方脫硫工序漿液濃度偏高,脫硫效率低。
4.1.2 方案內容
增加一臺板框壓濾機,提高濾餅脫水效果,保證脫硫塔脫硫漿液濃度,改造后濾餅含水率和控制在9%~15%,提高脫硫效率。
4.1.3 方案效果分析
板框式壓濾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隔膜壓榨功能,不僅效率高,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節省用電消耗。另外提升泥餅干度,降低泥餅含水率,隔膜壓榨對靜態過濾結束后的濾餅進行二次壓榨,使濾餅的結構重排,致密度加大,從而置換出一部分水分,提高了干度。改造后提高脫硫效率,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93 t/a,確保脫硫漿液濃度,減少脫硫塔堵塞現象,減少脫硫塔清理次數,原清理周期由1 月/次延長為3 月/次,年減少脫硫塔清理次數8 次,減少清理費用16 萬元;減少脫硫循環泵運行臺數,年節約用電42.05 萬kWh,年度綜合經濟效益45.44 萬元。
4.2 鍋爐省煤器改為外置省煤器
4.2.1 方案提出
煅燒余熱鍋爐利用煅燒煙氣余熱產生蒸汽并發電,原余熱鍋爐的省煤器為內置省煤器,經多年運行設備運行效率,故障率高,一方面煅燒余熱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內置省煤器不利于檢修,增加維修成本。建議將鍋爐內置省煤器改為外置省煤器。
4.2.2 方案內容
將廠區15 t/h 蒸汽鍋爐、7 t/h 蒸汽鍋爐的原內置省煤器改為外置省煤器,增加至煙氣脫硝裝置與袋式除塵裝置中間,一方面可提高煙氣余熱利用率,增加蒸汽產量;另一方面可提高檢修效率節約維修成本。煙氣進外置省煤器之前溫度在200 ℃左右,經余熱利用后出口溫度可降至90 ℃左右,可降低脫硫塔入口溫度,提高脫硫效果,提高煙氣中氮氧化物處理效率。
4.2.3 方案效果分析
外置省煤器可進一步提高給水溫度,提高鍋爐的蒸發量降低煙氣溫度,回收煙氣熱量,提高鍋爐熱效率,節省燃料。方案實施后,降低煙氣流速,減少對除塵設備的沖擊,提高除塵器除塵效果,降低煙氣溫度,利于脫硝,否則煙氣溫度高會導致脫硝效果差,提高煙氣中氮氧化物處理效率,年減少顆粒物排放量0.679 t/a,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785 t/a,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961 t/a;充分利用余熱,提高煙氣利用率,年增加蒸汽產量21 600 t,蒸汽單價130 元/t 計,增加效益280.8 萬元。
4.3 脫硫塔除霧器改為高效旋球除霧器
4.3.1 方案提出
現有煅燒車間脫硫塔內部設計為三層除霧器,采用傳統的除霧器,運行效果較差且容易造成堵塞,使煙氣流通面積減少,煙氣流速增加,降低除霧器去除霧滴的效率,影響生產負壓及脫硫除塵效果;此外,除霧器的結垢和堵塞,會造成人除霧器的阻力大大增加,增加增壓風機(或引風機)的出力,增加了電耗。
4.3.2 方案內容
將脫硫塔原除霧器第一層、第二層改為高效旋球除霧器,提高脫硫、除塵效果,且此種除霧器為動態除霧器,不易造成堵塞。
4.3.3 方案效果分析
高效旋球除霧器包括由上擋板、浮球筒和下擋板構成的浮球倉、堆放在其中的浮球和設在其下方的浮球風機。屬于一個專利技術發明,可完全取代傳統除霧器。高效旋球除霧器除霧效率高,達到95% 以上;煙氣降溫效率高,達到45 ℃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在30 mg/Nm3以內,含塵濃度在5 mg/Nm3以內。只需利用原有吸收塔空間進行改造,不改變吸收塔外部結構。系統運行穩定,甚至無須單獨維護,具有自潔功能,吸收率高效穩定,煙氣出口指標穩定。技術運用成熟,效果穩定。
方案改造后,提高脫硫、除塵效果,進一步阻斷顆粒物排放,年減少顆粒物排放量0.835 t/a,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20 t/a,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592 t/a;提高除霧器使用壽命,減少脫硫塔堵塞,節約成本,降低風機運行負荷,年節電15 萬kWh,年度綜合經濟效益34.5 萬元。
5 結語
碳素行業是國家的重要原材料工業,具有工藝較為復雜,污染較大,且存在一定環境風險等特征。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持續提升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是碳素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實踐證明: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工作,助力企業改進工藝和設備,配備高效末端治理裝備,解決能耗高、污染重等問題,對實現鋁用碳素行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碳素行業生產工藝技術大體相同,因此,該公司成功實施的清潔生產技術在整個行業有較高的參考應用價值,有助于提高行業整體清潔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