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娜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和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普遍存在學生缺乏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教學熱情度低等問題,如何契合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將現代信息科技的發(fā)展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成為眾多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微視頻教學作為一種當今熱門信息傳播方式,有著“短、小、精”等特點,有利于打開教師思路,開辟教學新路徑,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導入、重難點講解、發(fā)散思維、課后鞏固上豐富新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突破教學瓶頸,彰顯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生命力。本文從微視頻的相關概述入手,講述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并結合案例詳細講述了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上的實踐應用,以期實現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1 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形成巨大推動,不斷改變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思維方式和作業(yè)成果,由此而來,對青少年信息化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突顯。而在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歷史下,我國信息技術教學起步晚,許多學校已形成“放羊式”的課堂管理,學校老師在傳授一些計算機硬件的結構或者一些常規(guī)性的軟件操作方式后就放縱學生自由操縱計算機,遇到學習時間緊的時候,被主課老師占用也是常有的事情,完全忽略了這門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上的興趣與意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上的重要性。近年來,“微時代”如微信、微視頻、微廣告等產物層出不窮,而微視頻因其時間短、利用率高且范圍廣的傳播特點,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同時也為教師授課提供了更多的實用性和靈活性,打破了當前的教學瓶頸,構建了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實現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2 微視頻相關概念
2.1 微視頻的定義
最開始出現的視頻教學模式,主要是對上課過程進行視頻錄制,學生通過觀看45分鐘的視頻進行學習,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還是需要學生花費大段的時間去集中注意力觀看、學習和消化,而學生在這種長視頻模式下的學習更加容易走神,降低學習效率,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監(jiān)督的困擾。直到20世紀90年代,微視頻最早雛形由美國大學教授Leroy提出的“課程60秒”,以及伴隨著4G、5G手機移動端的迅速發(fā)展,“微視頻”的應用極大地助力于學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微視頻”普遍指時長在30秒至20分鐘之間的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可通過手機、攝像機、PC等多種視頻終端進行攝錄,受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PC端進行觀看,內容豐富、精煉,具有極強的表現形式和趣味性,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上,能夠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達到增進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目的。
2.2 微視頻的優(yōu)勢
微視頻的“短小精悍”,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1)學生觀看具有趣味性
作為視頻類別的衍生物,微視頻集聲音、畫面、文字、數據為一體,對學生感官進行多重形象直觀的刺激,極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容易產生對觀看該學科的“微視頻”為一項任務的想法,激發(fā)學生對該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普遍還是以理論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十分有限。微視頻生動的演示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習效能和探究潛力。
(2)雙方使用具有便捷性
手機端、PC端的隨時播放,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學科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更為便捷。并且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微視頻的創(chuàng)作方式便利,手機、攝像機等錄制設備已趨大眾化,而Adobe Premiere、快剪輯、剪映、美圖秀秀等視頻軟件處理又極為便捷,為教師的創(chuàng)作提供可操作性。
(3)知識點單一,重復率高
“微視頻”以單個知識點作為分段,更加容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對于不同的知識點也更具有針對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一些知識點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缺乏實際應用,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而這個時候重新打開該部分的學習視頻,不用在尋找學習資源上面花費更多的時間,直擊核心,容易再次上手進行操作。
(4)學習資源共享
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內容每年會有更新,但變動不會太大。集中整個教研室力量編制出來的微視頻,可在日后一段時間內進行重復使用,可以將教師在重復的教學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或其他的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制作差異化的視頻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層次的學習,基礎的知識點受眾是大部分學生,中等層次的學生在基礎的程度上進行升級,而對于有自學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學生,更多高難度的微視頻在教師的篩選下提供給學生更多拓展的機會和途徑,如若有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在網上得到傳播,還有利于擴大學校影響力,增加校園風采。
3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3.1 學生欠缺學習興趣
目前在學校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上,還是有很多老師采取灌輸、填鴨式的方式進行內容傳授,習慣性地講述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但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更加需要在實際操作中明確各個界面、代碼背后的作用。先理論后演示的模式,讓學生在單純的一兩次操作后難以加深記憶。學生對于上信息技術課的態(tài)度,更加偏重于娛樂,希望能夠在信息技術課上抽點時間上網、聊天、玩游戲之類的,沒有對信息技術本身的學習增加更多的興趣。
3.2 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現在互聯網大廠的熱門,許多家長也在前期給學生進行了“編程”一類的教育培訓,致使現在學生在信息技術水平上參差不齊。面對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學習進度很慢,很快就失去了后續(xù)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接觸的少,如果一味地趕進度,又造成這一部分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因此,給老師教學上也帶來了考驗。
3.3 教師授課熱情度不高
教師的授課熱情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校的重視程度,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非必修課程和非中考課程,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大幅減少,教學中按部就班講述教材基礎知識的多,對學生發(fā)散實踐教學的少,再加上主課老師經常性地占用課堂時間,授課難以形成連續(xù)性和層次性,對于每個班級,每周重復性地講那幾個知識點,教師授課的熱情度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的熱情度不高,又反向影響了對學生的教學質量,學生感受不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魅力,從而導致整體信息素養(yǎng)教學氛圍的下降,形成惡性循環(huán)。
4 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整體而言教學的總課時是偏少的,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拓展,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解決現實中面對的信息技術問題,因此微視頻不管作為課程的補充還是課程本身教學內容的開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導入、教學、實操、拓展、鞏固五大環(huán)節(jié)進行論述和舉例,探索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4.1 借助微視頻,對課程進行前置指導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老師經常是上課后直接介紹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還沒等學生明白內容含義,對理論大講一通,就結束了課堂學習,學生的注意力并未得到有效吸引,課程參與度不高,理論講授枯燥乏味,走神現象嚴重,致使最后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未達到預期,并且,眾多學校在信息課的設置上是一周一節(jié),每周的課程連續(xù)性不足,學生能夠提高的信息素養(yǎng)非常有限。因此,教師可通過“微視頻”,提前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發(fā)給學生,提前預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所能接觸到的知識面,降低學生在之后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而懷有一分好奇面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
以七年級第一課“信息技術應用初步”這一模塊的教學知識為例,該模塊作為入門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fā)展趨勢,了解當前信息技術的核心技術。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口述講解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授課,而這第一步就使得學生對信息課喪失了興趣。事實上,教師可以運用微視頻充分地展現信息技術的浩瀚海洋,展現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展現一段信息技術發(fā)展現狀的短片,當前學科相互交叉融合,前沿科學不斷延伸,以機器人、大數據、3D打印、區(qū)塊鏈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成為全球關注重點,催生出一系列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其次,教師可分視頻段展現工業(yè)機器人在汽車、物流、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領域的滲透,也可以展示現代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和電子商務等技術與企業(yè)融合在一起的高度數字化的企業(yè),還可以展示3D打印能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零件并進行打印,而無須任何機械加工和任何模具的神奇性。充分展現現在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明白學好信息技術對以后工作運用重要性的意識,領略科技的神奇,埋下致力于未來科技發(fā)展的種子。
4.2 借助微視頻,對課程難點重點講授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知識點看似像日常常識類知識,但一旦上升到專業(yè)性強的難點、重點,學生就難以掌握,因此教師可通過課程規(guī)定的重難點以及結合學生教學中反饋的重難點進行微視頻制作教學。首先,教師可通過不同班級的學習情況,判斷學生整體對新課內容的學習能力,結合教學目標梳理教學重點,客觀評價本節(jié)課的知識難度。其次,對課程重難點涉及微視頻腳本,借鑒當前網絡中高質量的相關教學資源,融入自身教學特點轉化為自身的微視頻內容輸出。提前安排學生對此進行學習,或者在實際授課時,能夠接受的學生提前進入實操示范,而暫時沒有掌握的,自行對該部分進行反復學習,放緩教學速度,直至學生掌握。
以八年級學生“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這一模塊的教學知識為例,PPT作為強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軟件在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不言而喻,不僅可以作為單純的幻燈片進行頁面展示,同時還可以上升為音頻流或者視頻流進行播放。在這一教學目標中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運用媒體文稿展現出作者表達意圖,而教師的授課難點在于如何向學生傳輸靈活、多變、全面的演示文稿創(chuàng)作技能。教師可預先錄制“設計版面”“繪制標題”等教學內容進行鋪墊,在實際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已處理過的演示文稿和未處理過的演示文稿,引發(fā)學生對不同演示文稿的審美需求,激發(fā)學生對演示文稿美學探討。其次,下發(fā)一些PPT模板,并對其中元素進行講解,讓學生對PPT演示文稿成效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演示文稿中自帶模板進行篩選應用,制作出第一張幻燈片。然后根據學生學習進展,經過不斷地篩選配合,制作出多張同元素、不同內容的幻燈片。在此階段,制作或者從互聯網中截取視頻制作成微視頻,展現PPT中的“文字設置”“表格添加”“圖形繪制”“制作母版”“音頻添加”等多項制作方式,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展現自身在背景、布局、構思上的個性。一堂課的時間很有限,以一個小點激發(fā)出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后續(xù)拓展才是教學的真正意義。而微視頻的輔助,可以有效解決教師在教學上遇到的一些難點,為課堂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增加教學容量,有效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使用上的深度和廣度。
4.3 借助微視頻,提高學生實操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最大的目標就是應用于社會生活之中,因此,教師最終的落腳點也是在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上。微視頻的錄制,可以恰到好處地彌補學生在老師示范后仍不得要領的情況。教師可通過錄像、錄屏等方式提前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先通過當面的示范,講述操作過程和要點,然后等真正學生實操的時候,熟悉的可以一步上手,理解不了的,可以對照視頻一步一步操作,對比和反思自己的操作過程,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實操問題的學習能力。
以學習“Photoshop-圖像簡單合成”這一模塊的教學知識為例,這種操作程度高的知識,在教學目標上主要是讓學生熟悉ps應用軟件的菜單欄、工具欄和圖層面板,并熟悉使用快捷鍵進行多步還原、圖片的大小變換、魔棒工具摳圖、圖層順序調整等,在微視頻中可將內容分為“移動工具”“魔棒工具”“自由變換”“調換圖層順序”“羽化”等部分進行演示。本課程首先以藝術照、風景照、海報等方式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導入課程。其次,由教師演示操作相片移動、自由變化、使用魔棒、取消選擇等工具或命令的使用,表達其中的基礎知識和重點操作。然后在比較難理解的“魔棒工具”使用環(huán)節(jié),對操作進行錄屏,讓學生在操作時理解到圖層順序、選區(qū)、容差等概念,根據錄屏信息進行反復操作直至可操作自如,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的能力,有額外學習能力的學生,可學習“羽化”微視頻,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4.4 借助微視頻,開闊學生視野
微視頻的另外一個最大價值是可以對教材進行課外資源補充,而不單單是教材內容的體現。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水平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在互聯網上廣泛收集相關信息,一方面滿足學生拓展知識的需求,彌補學生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該補充的信息知識點,補充教材中未編排部分;另一方面減少課堂時間的占用,保障教材知識得到有效拓展,充實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更加具有層次感。同時,教師在不斷的微視頻制作過程中,也可以鍛煉自身的教學能力,持續(xù)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內容。
以“認識物聯網”這一模塊教學為例,物聯網通過將物體、時間、空間、環(huán)境相結合,構建傳感網絡,開辟出新的產業(yè)鏈路條,大量應用在基礎設施、醫(yī)藥衛(wèi)生、交通物流、能源化工上,在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交通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物聯網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物聯網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展現物聯網的發(fā)展歷程,形成對物聯網相關知識的初步感知。其次,對于物聯網特征這種抽象性概念,教師可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向學生進行直觀的展示。如在感知物體這一特征上,教師可在微視頻中展現出物聯網通過移動終端、射頻識別、二維碼等方式獲取身份信息實際上也就相當于人類的五官感知;而在信息傳輸上,物聯網中的網絡就相當于人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負責感知、傳遞和處理信息;而智能應用,可以通過微視頻展示物聯網技術在家居、物流、醫(yī)療上面的具體應用示例。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智慧家居為例,物聯網技術在智能識別、精準定位、遠程操作、實時監(jiān)控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智能門鎖可以解決遺忘鑰匙的煩惱,智能空調可以體驗入門就感受家庭涼快或溫暖的觸感,智能語音可以通過手機或語音進行娛樂設施的控制,智能穿戴對睡眠質量、健康指數的實時監(jiān)控,提供精準健康建議,享受智能化生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視頻擴充教學容量,增加學生對物聯網技術的了解,進而更直觀、準確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4.5 借助微視頻,強化課后鞏固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的一個現象是上課都表示明白了,下課再一問就不記得所以然了。微視頻的利用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溫故而知新”。教師可將課堂內容通過微視頻進行凝練,使其在課后能夠在微視頻中進一步梳理課程內容,高校利用課后鞏固時間,強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整體效果。同時上課時所使用的微視頻均可以留存在校園網站上,待學生在日后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重復學習、鞏固。同時緊跟現在流行的彈幕文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線觀看,發(fā)送彈幕進行積極討論和思考,教師也可以針對彈幕中提出比較多的問題再推出微視頻進行詳細講解。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儲備,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信息課教師的教學有了反饋,更多層次、精彩的教學內容也會不斷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可以鼓勵有興趣有時間的學生自己錄制微視頻或者制作微視頻,體驗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可以作為對教師課程后的補充,同時也可以作為自己對課程探索過程中更加便捷的方法,對于一些優(yōu)質視頻,可在校園網站、上課期間進行推廣,增添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感,在圖像與聲音的加持下,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深入的學習和鉆研的勁頭。
5 結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中,運用微視頻不僅能夠增加教師在教學中的成就感、參與感,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上的興趣度。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貫穿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借助微視頻對課程進行前置指導,引入本章話題;對課程重難點進行充分講解,降低學生畏難的心態(tài);針對實操部分重復演示,使學生能夠直觀、具體地對操作步驟進行學習;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思維;強化鞏固課后內容,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實現資源的互聯互通,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致力于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事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這些信息化技術教育只是學業(yè)教育的一個起點,對未來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將會有大幅的提升,為國家信息化水平提升儲備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作者單位:長沙市南雅望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