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喇月云
[摘 要]實施“1+X”證書制度,是國家職教改革的重要舉措。“1+X”證書制度為會計事務專業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中職學校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適應“1+X”證書制度的特點及要求,改善整體教學成效。本文對中職會計事務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的意義加以分析,總結提出“1+X”證書制度實施背景下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1+X”證書;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5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3-0202-04
0? ? ?引 言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服務于企業的會計行業也告別了會計電算化時代,進入會計信息化、智能化時代,這就需要大量能夠適應新經濟、新技術、新任務的具有綜合素質的會計人才。順應時代的發展,國家2019年出臺了“學歷證書+職業技能證書”的政策,即“1+X”證書政策。對接新時代,對接“1+X”,中職學校的會計事務專業的改革,要與行業標準與專業課程標準有效對接,只有解決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的難題,提高人才質量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
1? ? ?“1+X”證書的實施對中職會計事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1+X”證書制度為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是創優賦能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有重要作用。學校通過項目促進發展,最終落腳點是學生。
1.1? ?“1+X”證書制度推動了會計事務專業教學改革
1.1.1? ?深化了產教融合,加強了校企合作
“1+X”證書制度中,“1”是學歷教育,以學校教學內容為主,“X”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評價組織教學內容為主。“X”不僅僅是指本專業的證書,學生也可以跨專業取得證書。所以要求學校與評價組織即企業、行業在人才培養上深入合作,這一點對于會計事務專業尤為重要。會計事務專業專業性強,崗位操作性強,技能性強,課本內容相對于行業企業發展而言更新較慢,如果學生接觸不到會計行業發展進程中的新內容、新技能,則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所需是脫節的。實際情況是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內容滯后,很多情況下不能直接應用于實際,不能無縫銜接企業崗位。“1+X”證書制度的實施是政策導向,也是一種對學校教學改革的推動。教師與企業在“1+X”證書背景下共同研究,調整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要求、新規范及時納入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所學內容是先進的,有針對性的,適應性也是比較強的。實現校企協同辦學,專業協同共建,校企戰略合作。
1.1.2? ?推進課證融通,落實“三教”改革
“1+X”證書融入會計事務專業課程,既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是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同時促進專業的完善與發展。
職業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學崗位的,企業一線實踐能力不足。對于職業教育,教師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X”的加入可以促進教師主動學習實踐,學習崗位技能,提高教學質量。與企業合作修訂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也是教師深入研究專業、審視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增強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中職學校的教材都是普通的通用教材,配合教材的教輔主要還是以PPT、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和一些線上資源為主,這些只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中職的學生基礎弱,個性強,不喜歡看書,對這些教材不感興趣。實施“1+X”后,需要對教材進行創新,教材要符合專業要求,符合崗位和技能要求,形式要多樣化。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訓課的教法目前還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崗位技能掌握不足,實施“1+X”可以對教法進行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1.2? ?“1+X”證書制度滿足學習者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1+X”證書制度可為學習者提供獲取多元化知識的通道,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
中職學校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義務教育與社會的一個銜接通道。中職學校的專業應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定位,最重要的是根據學情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適應學生發展,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X”就是多種可能,多元知識,多種技能。制度實施后,學生在“1”的基礎上,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X”。對于會計事務專業學生,可以學習稅務方向的“X”,也可以學習財務方向的“X”,這樣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技能面,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未來是多元化的時代,學生掌握的技能也應該是多元化的,“1+X”證書制度為其打通了獲取多元化知識與技能的通道。
“1+X”證書制度具有很強的融合性和拓展性,對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來說,“1+X”證書制度可以依托企業,整合各方資源,加強與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推進教學改革,更好地做到中高職銜接工作,增強辦學實力[1]。在課程設置方面,人才培養可以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優化和改善。例如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其工作領域和典型任務是遞進的,中高職院校在“1+X”證書等級標準這個紐帶的連接下,設置課程時可以更加科學合理,使中職對接高職更加暢通。在學生培養方面,“1+X”證書主要是針對工作崗位領域中的典型任務,對學生掌握主要的職業技能提出要求,學生通過認真學習,掌握一定技能才能獲取證書。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培養精益求精的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高了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
2? ? ?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現狀分析
2.1? ?政策研究不深入,落實不到位
很多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的老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認為會計就是做賬,就是進行賬務處理,和其他事項沒有關系,沒有新產業生態的概念。而且,由于中職學校是最基礎層次的職業教育,之前形成的一種被動“等”的觀念沒有破除,總是等著被推動。專業教師對“1+X”制度研究不深入、沒能深刻認識制度的價值內涵,導致具體的實施政策不能夠切實落地。中職學生是由義務教育剛剛步入職業教育的未成年人,對專業、對未來比較迷茫,由于教師對制度的理解不深入,落實工作不積極,對學生的政策解讀沒能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宣傳作用,學生對“X”證書也是不關心,對于報名、培訓等的積極性嚴重不足。
2.2? ?課程內容與證書標準沒有有效融合
在實施“1+X”證書制度過程中,試點中職學校的會計事務專業所教學的課程與證書標準不統一。會計事務專業相關的“X”證書有等級區分,每個等級的技能標準不一樣,所需要掌握的技能點也不一樣。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認真研究標準,平時所教授內容與標準對接不清晰,教學內容與“X”證書內容不相關,考取證書僅僅是在學生考試前進行集中突擊培訓,學生機械地記憶和操作,并沒有達到融通技能的目的[2]。還有的學校雖然對“X”證書進行了課證融通,但也只是浮于表面,只是在某一門課程中簡單地融入證書所要求的學習內容,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依舊沒有改革,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案中都沒有融會貫通。
2.3? ?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的師資多源于高校畢業生,一畢業即進入中職學校教學,他們擁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和中對于等職業學校授課經驗不足。會計事務專業對于實踐操作性要求很高,教師要理論結合實踐,帶領學生跨過這個“門檻”。例如,發生一筆實際的經濟業務,一些教師對教材上的題目會做,但是在實務系統中就不會做賬了;知道財稅政策,但是不會在真正的報稅系統中報稅。所以中職會計事務專業教師缺乏企業一線的實戰經驗,他們本身的專業能力和崗位能力也是脫節的。會計行業的各種規范、準則是不斷變化的,長期從教的教師對此敏感度不足,而“X”證書就是要培養企業需要的能夠直接進行業務處理的綜合性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事務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
3? ? ?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的有效對策
3.1? ?加深對政策的理解和解讀,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中落實產教融合的制度設計,中職學校是最基層的職業教育,要對新政策具有很高的敏感度,要能夠迅速掌握新的政策,能夠對新的政策進行解讀,然后精準服務于學生,精準服務于企業,才能夠精準服務于區域經濟[3]。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畢業后學生要么升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要么直接工作,都需要能夠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或者就業環境,這就需要學校先將新的教育政策掌握到位,在人才培養上注意提高畢業生適應力。中職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就業認知度不高,更多的學生只知道學歷證書,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知之甚少,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平時做好宣傳,幫助學生理解“X”證書的意義,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內驅力,自己主動學習參與培訓并考取證書。
3.2? ?課程體系重構,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第一,中職學校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特點和會計事務專業特點,建立動態的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可以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將“X”的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得學生掌握最新的知識,動態地滿足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
第二,“X”標準作為引領,更新專業教材內容。要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引領的作用,將標準中的新知識、新技能融入教材中。會計事務專業的專業課會計綜合技能、企業財務會計實務、智能財稅等,可以按照標準中提到的崗位技能點,研討教學目的和標準,研討教學課時,采用項目教學、任務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再配合考證的操作平臺,開發有針對性、有操作性的專業教材,做到學生學的即為要考的、要考的即為畢業能用到的。
第三,創新教材形態。傳統的教材就是一本書,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基于“X”證書,學校的骨干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共同探討教材的新形態,比如活頁式教材、立體型教材[4]。對于實踐性強的會計事務專業,甚至可以沒有教材的概念,在系統中配以輔助教學資源,如視頻、音頻、動畫,以多種形式將技能點全部融入新的案例、新的任務和新的操作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3? ?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強化“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確保“1+X”證書制度能夠高質量實施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要提升一線實踐的能力。學校也要多措并舉,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從而建設真正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會計事務專業要組建自己的培訓團隊。“1+X”項目要求由具有相應專業能力的授課教師進行授課,才能保證制度高質量落地。因此培訓團隊中要吸納不同層次的教師、不同類型的教師,要包括企業中的專家,也可以采取互聘的機制。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團隊內可以組織培訓,以培訓促進教學。教師要積極參加評價組織組織的培訓,不斷拓展對“X”的培訓以及“X”之外的培訓,多層次提升教師能力。
中職學校會計事務專業要和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學校鼓勵并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到企業進行崗位實踐。學校可輪流安排教師到企業真正工作幾個月,確實地進行票據處理、賬務處理、報稅處理,確實地進行經濟業務處理,提升一線實踐能力,最終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建設一支真正的“雙師型”師資團隊。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詠桐.“1+X”智能財稅證書背景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0):232-233.
[2]王書潤,劉艷文. 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79-82.
[3]尹嬋.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行“1+X”證書制度的研究:以南寧市Y職校為例[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20.
[4]劉晶璟. 1+X證書制度下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證賽融通的課程體系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2(3):202-20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