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睿 朱春旺 趙永恒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近幾年,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問題也日趨嚴重。眾所周知,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促進作用[1]。在我國,少兒趣味田徑在推動全民體育運動和增強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種將田徑基礎訓練和游戲元素結合的體育活動,少兒趣味田徑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團隊精神和自信心,同時也促進了全民健身的普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動使得少兒趣味田徑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政府在《全民健身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中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開展少兒趣味田徑活動。這種政策支持為少兒趣味田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育系統中,少兒趣味田徑也得到了大力推廣。許多學校在體育課程中引入趣味田徑活動,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趣味田徑活動,以游戲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技精神。此外,社區也是少兒趣味田徑發展的重要場所。許多社區組織定期開展趣味田徑活動,為在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運動機會。當然,除了日常的體育活動,全國性的大型比賽也是少兒趣味田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會有一些少兒趣味田徑比賽,如全國少年兒童田徑比賽,這些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少兒體育才能的平臺,也激發了他們對田徑運動的熱情。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培訓和研究也成為推動少兒趣味田徑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于少兒趣味田徑的具體發展歷程,因為各地的情況和推動力度不同,所以不可能做到一概而論。然而,可以概括地講述這項運動在我國的大致發展脈絡。早期階段,自我國開展現代體育活動以來,少兒體育教育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最初,田徑運動主要以傳統的形式進行,著重于競技性和規則性,沒有明顯的趣味性和游戲性。嘗試階段,隨著對體育教育目標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人們開始意識到運動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對少兒的吸引力。在20世紀80—90年代,一些地區和學校開始嘗試引入趣味元素,讓田徑運動變得更加活潑有趣。發展階段,進入21 世紀,少兒趣味田徑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推廣,各地積極舉辦各類少兒趣味田徑比賽。政府在政策上予以鼓勵和支持,學校和社區也紛紛開展相關活動。同時,也開始有專門的少兒趣味田徑教練員培訓和研究。深化階段,近些年,少兒趣味田徑已經成為我國少兒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不僅關注比賽的規模和參與度,還越來越注重科學性和教育性。科研機構和教育部門加大了對少兒運動規律、訓練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力求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推動少兒趣味田徑的健康發展。
少兒趣味田徑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在全民健身和少兒體育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未來,少兒趣味田徑還將繼續發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運動機會,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是由國際田徑聯合會推廣的一項適合于少年兒童的田徑運動。2006 年,國際田聯地區發展中心(北京)開始在我國推廣少兒趣味田徑運動。雖然北京和其他地區做了很多推廣工作,但在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著作和教材出版。為此,2009 年由沈陽體育學院組織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和西安體育學院等單位組成聯合編寫組撰寫《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少兒體育運動,為少兒趣味田徑的推廣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政府在《全民健身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中明確表示,支持和鼓勵開展少兒趣味田徑活動。此類政策不僅提倡全民參與體育運動,還特別關注少兒群體的身心健康。
體育教育政策:教育部門鼓勵學校將趣味田徑活動納入體育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趣味田徑活動中。此類政策旨在通過趣味運動,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競技精神。培訓和研究政策:政府也推動相關機構開展教練員培訓和少兒運動科學研究,以提高少兒趣味田徑的專業水平,確保這項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資金支持政策:政府通過各級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為少兒趣味田徑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用于購置設備,改善設施,舉辦活動等。優惠政策:對于舉辦少兒趣味田徑活動的機構和個人,政府會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激勵政策。這些政策促進了我國少兒趣味田徑運動的發展,使得趣味田徑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少兒創造了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
幼兒趣味田徑項目的設置要多樣化,覆蓋面要廣。教師可結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點,靈活多變地設置項目組合,全面發展幼兒體質,使幼兒從綜合體育活動中受益[2]。學校教育是傳統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載體之一[3]。教育系統是推動少兒趣味田徑普及和發展的重要載體。
少兒趣味田徑在教育系統中的主要推廣方式如下。(1)課程設置。在學校體育課程中,趣味田徑已經成為常見的活動項目。教師可以利用趣味田徑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基礎的田徑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技精神。(2)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基本的田徑知識,運動生理學和運動心理學,兒童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等。這些知識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兒童的需求和限制,進行更科學有效的教學。(3)趣味田徑教學技巧。包括如何設計有趣、安全的趣味田徑活動,如何引導兒童正確執行運動動作,如何處理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些技巧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保障兒童的運動安全。(4)教育心理學知識。包括如何激發兒童的運動興趣,如何處理兒童的學習困難,如何評價兒童的學習進度等。這些知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兒童的運動體驗。教育法規和政策,了解和熟悉有關兒童運動的法規和政策,尊重兒童的權益,維護公平、公正的教學環境。校園活動,許多學校會在課外活動時間,或特別的體育節日,如全民健身日,舉辦趣味田徑比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技能,也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5)教師培訓。教育系統會定期舉辦體育教師培訓,向教師介紹趣味田徑的活動設計、規則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確保他們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趣味田徑活動。體育俱樂部,許多學校也設有體育俱樂部,如趣味田徑俱樂部,為對田徑運動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專業和系統的訓練。(6)合作交流。學校還會通過與其他學校或社區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對趣味田徑的了解和熱愛,組織跨校的趣味田徑比賽,或參加社區的趣味田徑活動。(7)教育資源。教育系統也會制作一些趣味田徑的教育資源,如視頻教程,圖書,軟件等,為學生學習趣味田徑提供便利。
為更好地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與訓練體系,以保障體育教育得以順利、持續、健康發展[4]。通過上述各種方式,我國教育系統對少兒趣味田徑的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趣味田徑活動中來,享受運動的樂趣,提升身心健康。
社區在少兒趣味田徑的推廣和普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少兒趣味田徑器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融入對于我國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實有著重要意義,是推動我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5]。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需要積極明確體育公園的角色定位,從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新載體、保障居民健身權益新途徑、全民健身文化與綠色生態理念傳播地、區域優質體育資源集聚地等定位出發[6]。組織活動,許多社區會定期組織少兒趣味田徑活動,如親子運動會,邀請社區的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這種活動既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又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鍛煉了身體。
創辦俱樂部,社區也可能創辦體育俱樂部,如趣味田徑俱樂部,提供系統的訓練和學習機會,這樣不僅可以為熱愛趣味田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運動機會,還能讓他們在運動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場地設施,社區會提供趣味田徑活動所需的場地和設施,如社區公園,運動場等,這些設施的開放使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參與趣味田徑活動。此外,社區還會與學校或其他社區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舉辦趣味田徑比賽或活動,以拓寬孩子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社交機會。
環境營造,社區還可以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發布健身知識等方式,營造支持和鼓勵體育運動的良好環境,提高社區居民對少兒趣味田徑的認識和接受度。提供適合的運動場地和設施,少兒趣味田徑活動需要有適合兒童運動的場地和設施。例如,運動場地應該是平整、安全的,設施應該是符合兒童身體特點、易于使用的。營造積極的社會氛圍,社會對少兒運動的支持和重視對兒童運動的積極參與有著重要影響。
政府、學校、家庭和媒體等都應提供支持,鼓勵兒童參與運動,傳遞出積極健康的運動價值觀。創建有利于學習和成長的環境,除了運動設施外,還需要提供一些其他的環境支持,如優質的教練員、科學的訓練方法、充足的運動時間等,幫助兒童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尊重和關注兒童的需求,在環境營造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兒童的個性和興趣,關注兒童的需求和反饋,讓兒童在運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通過上述方式,社區為少兒趣味田徑的推廣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參與趣味田徑活動,享受運動的樂趣,提升身心健康。
基礎訓練的內容可能是單一且枯燥的,但訓練開展的方式與途徑卻可以是多變與豐富的。全國性的比賽是推廣少兒趣味田徑,提高其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小游戲作為一種容易實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融入基礎訓練中[7]。
在我國舉辦的少兒趣味田徑全國性比賽,全國少年兒童趣味田徑大賽,這是一項專門為少兒設立的趣味田徑比賽,比賽項目豐富,包括傳統田徑項目的趣味版本和創新趣味項目。此比賽鼓勵全國各地的少兒參加,不僅可以展示他們的體育才能,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競技意識。全國青少年田徑錦標賽,雖然這是一項更為專業的田徑比賽,但往往也會設計一些趣味項目,以吸引更多少兒的參與。全國校園趣味田徑節,是一項由教育部門主辦,全國各級學校參與的趣味田徑活動。比賽項目既有田徑基本項目,也有富有創新的趣味項目。全國性的少兒趣味田徑比賽為參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他們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和熱愛。同時,也推動了全社會對少兒趣味田徑的關注和支持,有利于這項活動的進一步推廣和發展
少兒趣味田徑的培訓和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教練員培訓,培養專業的趣味田徑教練員是推廣少兒趣味田徑的重要環節。在我國,許多體育院校和培訓機構都設有趣味田徑教練員培訓課程,教授如何設計趣味田徑活動,如何講解田徑技能,如何保障活動安全等知識。
少兒體育教育研究,趣味田徑作為一種體育教育方式,其效果如何,如何提高,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教育研究者會研究少兒參與趣味田徑的心理和生理效應。動作生物力學分析,對少兒在趣味田徑活動中的運動動作進行生物力學分析,了解少兒的力學特性,探討最優的動作技術和訓練方法,降低運動風險。訓練理論和方法研究,探索少兒趣味田徑的科學訓練方法,研究訓練周期、訓練強度、恢復時間等訓練因素,為少兒趣味田徑訓練提供科學依據。兒童運動生理研究,研究少兒在進行趣味田徑運動時的生理反應,如心率、肌肉疲勞、能量消耗等,進一步理解少兒在運動中的生理需求和限制。
心理因素研究,了解和研究少兒參與趣味田徑活動時的心理因素,如動機、情緒、認知和社會行為等,以增強訓練效果和運動體驗。設備和設施的科學設計,為了滿足少兒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研究如何科學設計和使用趣味田徑的設備和設施,以提高活動的安全性和效果。
飲食和營養研究,針對少兒的特殊生理需求,研究他們在參與趣味田徑活動時的飲食和營養需求,以確保他們的健康和表現。探索如何通過趣味田徑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技意識。
體育科學研究,對于趣味田徑活動的科學性,如動作設計,訓練強度等,體育科學家會進行深入研究,以確保趣味田徑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體育政策研究,政策研究者會研究政府的體育政策對少兒趣味田徑的影響,評估政策的效果,提出改進建議,以促進少兒趣味田徑的發展。通過這些培訓和研究,我國的少兒趣味田徑不僅在技術上會得到提高,也會在教育理念和政策環境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在少兒田徑教學訓練過程中,要尊重個體化差異,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使每個階段的少年兒童都參與活動,為有困難的參與者提供支持,為輕易完成的參與者提供挑戰,讓活動豐富多樣,每個人都有興趣參與。以游戲化的方式,結合運動與娛樂,使少兒更加樂于參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加強協調性,培養團隊精神,提高自信心,同時也能引導他們養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使用科學化訓練手段,提高教師、教練員團隊能力,少年體育強弱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體育的強弱,同時,少年田徑開展的優勢在于有利于各項目的冠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