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綜合類文化期刊作為社會各方面最新資訊的載體,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本文分析綜合類文化期刊于文化自信視域下在體現人性之美、塑造健康價值觀、傳遞時代精神理念、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并提出綜合類文化期刊的使命就是面向大眾傳播優秀文化,滿足最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構筑中國人民的信仰之基。
關鍵詞:文化自信 價值維度 《讀者》 《三聯生活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是最重要的維度。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綜合類文化期刊是要面向大眾傳播優秀文化,豐富讀者的精神需求,即“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編輯出版一本優秀的刊物,筆者認為至少得具備以下七個價值維度。
個性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魯迅曾說:“每種刊物應有其個性,不必雷同。”鄒韜奮也說過:“沒有個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更沒有希望了。”期刊只有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中呈現出定位準確、風格鮮明、個性突出、宗旨明確的特征,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在繁花似錦的期刊之林中一枝獨秀。
1.綜合類文化期刊強調文化的綜合性。內容橫跨多個學科和領域,涉及哲學、文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方面面,建構了比較完備的科學文化知識體系,契合各個階層、群體和不同年齡層的閱讀需求,努力行走在雅俗共賞的通道上,彌合兩個極端之間的鴻溝。
例如,《南方人物周刊》是具有新聞性的綜合類人物周刊,其辦刊宗旨為“記錄我們的命運”,辦刊理念為“平等、寬容、人道”。它表現出如下一些特性:一是人物類型選擇多元化。無論是精英階層,還是普羅大眾,都是《南方人物周刊》所關注的群體,因為該刊物信奉歷史是由各種人物的合力共同推進的。二是注重新聞的寫實性。既然是新聞性的期刊,就一定要與新聞熱點息息相關,選取人們當下普遍關注的人物,以獨特的報道視角來呈現。三是以故事化的敘事方式進行深度解讀。將人物置于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最大限度地撕掉神話和虛偽的面具,忠于歷史,還原歷史。
在紙媒日漸式微的不利環境下,《三聯生活周刊》這些年卻一直非常暢銷,而且逆勢上揚。這里有什么秘訣嗎?筆者認為一定與它關注和倡導的生活方式有關。的確,《三聯生活周刊》不僅是一本欄目豐富的期刊,涵蓋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還以最快速度梳理一周的新聞,充分體現出鄒韜奮主辦《生活周刊》時的立場,讓“大家在談笑風生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而被廣大讀者譽為“國民期刊”的《讀者》雜志無論從編輯理念到欄目設置、文章的風格內容,還是從封面圖片的選取到插圖版式、美術插頁的設計,都體現出自己獨特的韻味和氣質——清新、高雅和雋永。《讀者》雖然是一本大眾文摘類期刊,但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文章薈萃”。《讀者》的編輯以開闊的視野、訓練有素的職業眼光充分將《讀者》人格化。從本質上說,《讀者》就是一個活生生有溫度的人。
2.綜合類文化期刊注重挖掘人性之美。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但人性的溫情足以征服人心。站在時代的高點,放眼人類的未來,從人性深處挖掘人性之美,不同風格的期刊有不同的價值追求。
《南方人物周刊》自創刊以來,每年40期雜志,年均超過600篇人物報道,記錄了許多鮮活的生命,也記錄了許多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復雜深邃的人性魅力。讀者或因人物獨特的經歷而感同身受,或因人物多舛的命運而唏噓不已,或因人物取得的成功而倍受鼓舞。
對《讀者》雜志來說,至真、向善與唯美是她的價值追求。《讀者》的受眾定位是大眾群體,上至80歲的耄耋老人,下至小學高年級學生,如何滿足如此廣大群體的閱讀需求?唯有追求共性,這個共性就是人性。42年以來,《讀者》雜志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優美的語言文字和平民的視角講述普通民眾身上發生的動人故事,展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從而感染讀者、打動讀者,激勵讀者,觸及人的心靈深處,使人們得到領悟,獲得心靈的撫慰和靈魂的凈化,進而產生認同、關愛甚至援助的閱讀樂趣和審美趣味。從某種意義上講,《讀者》的人文關懷既成就了這本期刊今天的地位,也蘊藏著一本期刊的光榮與夢想。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弘揚人性之美,抵達人的真心和追蹤時代的潮流,是優秀期刊永遠不懈的追求。
從微觀上看,一本優秀的綜合類文化期刊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也許等他功成名就之后,心里依然深深地懷念著這本期刊。從宏觀上看,一本期刊也可以對一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不斷向人們傳遞精神力量,塑造和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用精神的力量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作為中國最具成長性的主流傳統媒體之一,《南方人物周刊》報道的人物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娛樂等各個領域,并每年推出“青年力量”特別策劃和“中國魅力人物”年度榜單,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南方人物周刊》的“青年力量”主題策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幾屆。2022年,《南方人物周刊》請到了54位青年代表。他們都心懷熱愛、勇于探索、不斷創造、突破自我,成為無數青年的榜樣。2022年的年度魅力人物,有成功改編平民史詩——現象級爆款電視劇《人世間》的著名編劇王海鸰;有活出了當代知識分子的獨特生命范本——文化出版界91歲老前輩鐘叔河;有用音樂和舞臺書寫人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王心凌;還有身處逆境、勇于拼搏的知識型帶貨主播董宇輝。多年來,《南方人物周刊》通過書寫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努力保持真誠和追問,希望讀者通過體察他人,不斷審視自我;通過體察心靈的困境,找到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作為一本名副其實的“雙效”期刊,《讀者》雜志一是從讀者內心深處的閱讀需求出發,通過刊登豐富多元的內容,不斷提高讀者的認知水平和文化素養,引導讀者正確看待社會、領悟人生;二是始終保持平民式的優雅氣質,讓人敬仰,又使人親切。不流俗、不低俗,更不媚俗,著意挖掘社會、人性中積極向上、符合時代要求的優雅、和諧、進取、美好的一面,積極推動陽光向上的社會風尚,傳遞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總之,綜合類文化期刊的社會效益不僅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廣泛和深遠,既與人類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同時也是現代化建設和進步的重要支撐。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媒體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
時代是媒體的土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媒體的指引。作為一本滋潤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靈讀本,《讀者》以美文故事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讀者》曾刊登過許多公益廣告,如禁毒日宣傳、環保公益讀者林、抵制邪教宣傳等。此外,《讀者》也一直利用《讀者》品牌的正向影響力,集合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并策劃實施了很多公益活動。比如發起“《讀者》光明行動”公益項目,助力脫貧攻堅;聯合生活家地板啟動“請孩子讀本書”公益活動,為偏遠地區有閱讀需求的孩子提供優質閱讀,為建設書香社會盡一份力和責任。這些活動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可以說,《讀者》公益是《讀者》社會使命的外化,也是《讀者》真善美內在風骨的真實體現。

與《讀者》雜志不同,《三聯生活周刊》作為生活文化類的知名期刊品牌,在藝術文化的內容設置上格調高雅,通過介紹各個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的創作經驗,突出“創新”精神,表現“工匠精神”,讓讀者能夠在欣賞高品質藝術作品的同時,更深入地理解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話題評論方面,《三聯生活周刊》始終保持著觀察社會、批判現實的精神。每一篇評論文章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和踐行,表達出雜志社對于公平正義、公正自由、愛國主義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
綜合類文化期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一是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借助文化傳媒平臺的優勢,順應時代需求,反映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內容,不僅讓讀者深刻領會這些價值,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二是通過傳遞新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形態,為文化創新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從而孕育出一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社會氛圍,有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繁榮發展。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正能量是新時代出版工作者的職責,更是綜合類文化期刊的使命。近年來,《讀者》重視脊梁式人物對社會、國家、民族所起的長遠而持久的作用和影響,刊登了有關徐芑南的深潛人生、單嘉玖和父親單士元兩代故宮人、核爆專家程開甲、敦煌研究院樊錦詩等一系列文章,充分體現了《讀者》與祖國同頻共振的自覺性和與時代律動的敏銳性。
《讀者》2022年第24期《萬里歸途》講述了2011年發生在利比亞的暴亂,中方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形成了一個海陸空并行的龐大撤僑計劃,用時275分鐘,將滯留在利比亞的3萬名中國同胞全部撤回國內的故事。這不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跨國大救援,更是一次人民與祖國的雙向奔赴。在綜合類文化期刊中刊登此類文章,不僅能使受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更能做好愛國主義的有效宣傳。
在和平年代,無論是戍守邊防的軍人,還是為實現脫貧攻堅扎根基層的公務員,無論是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還是在城市邊緣努力生活的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無數凡人英雄甘于默默奉獻的故事,激勵著無數的讀者,也感動著無數的讀者。綜合類文化期刊也可以從普通人的感人事跡入手,落到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和一件件生動的事例上,反映大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滄桑變化。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奮斗不息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時時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受眾也最容易感同身受。
綜合類文化期刊作為傳播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的載體,關注國家、社會、時代及人類未來的發展問題,發掘和探究當代民眾關注的社會問題,同時引領著文化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轉變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還致力于反映社會文化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并進行剖析和批判,啟迪讀者思考,從而推動文化建設。
自2004年創刊以來,《南方人物周刊》用生動的人物故事來反映時代變遷,為歷史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底稿。在一個個珍貴的個體被紛繁復雜的信息和形形色色的宏大敘事遮蔽的時候,《南方人物周刊》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嚴謹和良心,客觀冷靜地看待。無論是從在歌曲里尋找自由的歌手許巍、新生代演員易烊千璽,還是工作狂、探險家、電影人卡梅隆,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南方人物周刊》對人物的選取可謂包羅萬象,而這些人物的共同之處是對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正如《南方人物周刊》的發刊詞所說“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理想的激情永遠激活著人性的張力和想象,也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和文明的進程”。
紀實類文章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也是時代前行的最強足音。除了快速追蹤熱點新聞,刊發深度報道也是《三聯生活周刊》的特征。2020年初,在武漢確診患者突增后,《三聯生活周刊》是疫情期間最早深入武漢的媒體之一。從1月20日至2月26日,《三聯生活周刊》對新冠疫情相關報道文章超過100篇,為推動社會各界對疫情的重視起到了一定的拉響警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