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
單元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
單元人文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單元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
教材分析:
《紙的發明》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一篇說明文。課文圍繞本單元“中華傳統文化”這個主題,簡要介紹了紙的發明過程,告訴學生造紙術對于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意義。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喜歡探索,樂于發現,對任何事情、現象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擁有了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默讀能力,能初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對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積極參與的熱情,渴望在自主學習和同伴互助中體驗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4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
3.能理解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體會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能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
教學難點:能理解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體會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根據本節課所在教材、所在學段的教學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本課將選用以下教學方法。
1.嘗試教學法
結合我校嘗試五段教學模式,運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嘗試中學習,在互動體驗中成長,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嘗試的快樂。
2.情景教學法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紙的發明過程,在教學中,我利用希沃白板的展示功能,協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同時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二)學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初見“紙”色,依標激趣
1.談話導入。(播放:配樂視頻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學習了生字,了解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出示圖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一起了解蔡倫造紙的過程吧!
2.板書課題:紙的發明。
3.出示學習目標,教師帶領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利用希沃課件出示直觀生動的四大發明視頻和圖片,帶領學生走進課文情境,激發學生走近“紙”、了解“紙”的動機,為本節課學習做好情感鋪墊。】
二、躍然“紙”上,再讀全文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共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生字驗收站:出示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檢驗掌握情況。
3.分別用“貢獻、粗糙、改進、傳承”說一說課文的內容。
4.師生共學第1自然段:
(1)提問:你是如何理解“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的?
(2)全班交流。
(3)齊讀第1自然段,在朗讀和點評中體會民族自豪感。
【設計意圖:教師配樂范讀,帶領學生再次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使用希沃白板出示文中生字詞,使用“放大鏡”功能的“關燈”模式,檢驗學生字詞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聚焦詞語,準確認讀,為本節課隨文識字做好鋪墊。鼓勵用“貢獻”等關鍵詞說一說課文的內容,一是訓練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培養學生自主表達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讀書過程中關注這些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師生共學第1自然段,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帶著炎黃子孫的熱情進入后面的學習。】
三、落“紙”如飛,合作探究
1.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
選一選:從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學習。
讀一讀:合作閱讀選學的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想一想:這個自然段介紹了關于紙的哪些關鍵信息?請你用“”畫出來。
品一品:選取你最感興趣的句子讀一讀,再說說為什么。
2.3分鐘組內學習自主交流,準備匯報。
3.提問:人們曾經用哪幾種材質來記錄文字呢?后一種材質與前一種材質相比,有哪些改進的地方呢?指名匯報第2自然段。
4.小組匯報,交流討論“改”在何處,“進”在何處。
5.提問:在第3自然段,紙又有哪些改進和變化?指名匯報第3自然段。
6.體會“粗糙”的意思,感受書寫的不便。
7.提問:蔡倫是如何改進造紙術的?指名匯報第4自然段。
8.理解“傳承”的意思,體會造紙術能夠傳承的原因。
9.梳理造紙術的改進過程,填寫課后第一題。
10.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蔡倫的鉆研精神。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課文的核心段落,從前后對比中體會造紙術的進步史。帶領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提取關鍵信息,明白紙的發明過程,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帶領學生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在朗讀中體會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古人的鉆研精神和祖國文化的燦爛,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四、“紙”短情長,點撥升華
1.默讀第5自然段,明確造紙術的傳播方式。
2.談話:課文結尾介紹了造紙術對于世界文化的影響,與開頭相照應,讓我們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
3.學生匯報:課前搜集資料———中國還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哪些貢獻。
4.談話:直至今日,我們的祖國在很多領域改寫了歷史,從今以后,更需要你們的力量創造出未來。
5.課堂檢測:
(1)只字片紙:認讀文中重點的詞語。
(2)暢所欲言: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設計意圖:默讀第5自然段,給學生留出安靜思考的讀書時間,同時利用課堂時間在教師指導下繼續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全方位了解中國為世界文明做出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課堂檢測,“只字片紙”以最直觀方式考察生字掌握的情況,“暢所欲言”以開放的方式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表達判斷。這樣讓課堂檢測更具自主性和參與性。】
五、揮毫落“紙”,創新作業
1.對照學習目標說收獲。
2.自評、互評本節課學習成果。(認為自己或伙伴表現優秀豎“大拇指”,認為自己或伙伴有待提高豎“平指”)
3.布置創新作業:把自己感興趣的一項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介紹給家人聽。
4.小組課后實踐:了解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科學家。
【設計意圖:對照學習目標說收獲,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收獲;自評、互評有助于學生及時調整課堂學習的狀態;有效的作業設計能夠把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介紹古代科技成就,不僅內化了課文內容,還把學習內容向課外延伸。小組實踐活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