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騫
摘要: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以“主題式”實踐活動為主,綜合性較強。新課標對此已提出相關指導性意見,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參與度不高、操作空間缺乏、評價流于形式等現象。文章經過實踐與反思,提煉出小學數學“主題式”實踐活動的“五性”設計原則,形成組織實踐活動的六個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過程體驗和更廣闊的實踐空間,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題式”實踐活動;設計原則;實施策略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包括“主題式”實踐活動和“項目式”實踐活動。其中,“主題式”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活動,綜合性較強。其既可以融入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為新課標)指出: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領域,主要是以主題學習的形式,讓學生感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數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1]。由此可見,“主題式”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主流。雖然,新課標就“主題式”實踐活動的開展學段、主題確定、學時分布、活動實施、活動評價等都做了相應說明,但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參與度不高、操作空間缺乏、評價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課程目標不能達成。基于此,筆者提煉出以下“主題式”實踐活動的設計原則和實施策略。
(一)生活性原則
生活性原則指實踐活動需解決的問題來源于生活。“主題式”實踐活動必然要圍繞一定的主題,具體內容應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與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關聯。這不僅僅是一節“數學課”,更重要的是以活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數學生活”,整個活動過程都應呈現出較強的生活性。
(二)長程性原則
新課標提倡“主題式”實踐活動進行多學時長程設計,即遵循長程性原則。這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體驗,豐富學生的實踐過程,積累活動經驗。
(三)實踐性原則
活動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和合作探索等,即表現出較強的實踐性。在實踐中,既要基于活動,體現活動過程中的“做數學”,又要重視過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探索未知領域,還要體現開放,活動內容廣泛、活動形式多樣,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四)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旨在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探究開辟廣闊的空間。在實踐活動設計中,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自行決定最終的成果呈現方式,教師只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提供學習的自由度和必要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做“甩手掌柜”,他們需要在頂層設計上付出更多思考,如:總體目標設計、框架的建立、過程的監控、安全的保障等。
(五)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一方面表現在數學知識的綜合性,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方面數學知識之間的綜合;另一方面表現在不同學科之間的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設立跨學科的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將面對現實的背景,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綜合運用多領域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
(一)構建多維聯系,挖掘價值主題
數學學習如果脫離了實際,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主題式”實踐活動生活性較強,主題的確定需緊密聯系生活,從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研究。
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年齡特征,教材為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提供了一些參考,如:歡樂購物街、身體上的尺子、曹沖稱象的故事、尋找“寶藏”等。但這并不意味著,活動只能圍繞這些主題進行開展。主題活動內容的確立可參照教材已有案例,也可以依據本學段數學知識的內涵、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自主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價值的、富有趣味的活動。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單元內容時,教師通過口頭測驗和課堂觀察發現學生對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掌握不牢,但興趣濃厚。因此,以“生活中的圓”為主題開展活動更具實踐價值。在活動中,先圍繞主題展開調查,選出“圓形花壇、井蓋、光盤、量角器、錢幣”等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物品作為活動對象,再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自行確定活動小組,讓志趣相投的學生一起研究。
(二)制定周詳方案,確保人人參與
“主題式”實踐活動的指導應面向全體、全程跟進,即關注所有學生的參與情況,包括獲得了什么樣的體驗,如何與他人交流,需要怎樣的幫助等。但事與愿違,活動中小組組長常常成為“寵兒”,從活動布置到規劃,從規劃到實踐,再從實踐到交流匯報,他們似乎包辦了一切,致使其他成員逐漸“邊緣化”,參與度極度低下。
為了使每位學生都有充分的參與空間,僅僅通過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導學生制定周詳的活動方案,以確保活動有序、縝密地開展,使得人人有分工,人人都參與,人人享收獲。
如:在“大樹有多高”主題活動中,可制定如下方案填寫單(見表1)。方案的填寫促使組長帶領組員提前謀劃活動任務,具體到什么時候測量、選擇怎樣的工具、怎么分工、打算如何測量等都要一一考慮周全,在方案的共同商討和制定中,每人都能了解任務的具體內容,也能在活動前提前給自己“定位”,與他人建立“學習伙伴”關系,為后續測量任務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