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是短視頻瀏覽的主要受眾群體。短視頻中呈現的不同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等會導致大學生學習或模仿,給大學生群體培養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挑戰。文章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法,以“現狀分析—問題闡述—策略研究”的邏輯展開敘述,分析短視頻在大學生群體中流行的特點以及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影響的路徑,總結短視頻在傳播核心價值觀方面存在利用社會熱點作為宣傳抓手的力度不夠、創作方式單一、優秀短視頻推送機制不夠完善等三個問題,并提出創新視頻創作的內容和方式、政府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及平臺加強行業自律、推動高校思政育人與短視頻思政育人合作建設等建議。文章旨在通過短視頻平臺建設,引導平臺克服流量焦慮,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提高視頻制作的質量,推送更受大學生歡迎的作品。同時,引導大學生用戶主動提升媒介素養,自覺抵制視頻中的不良內容,形成較好的自我認同,實現正確的自我定位,并為短視頻助力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相關改革措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短視頻;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176-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中外合作辦學中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1JDSZ3023;2022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新時代來華留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2SKSZ029;2017年重慶師范大學基金項目“大學生周末集中實效性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7SZZ07
信息時代發展迅猛,短視頻已成為網民獲取資訊的首要渠道[1]。大學生涉世未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易受到視頻內容的影響,加之部分短視頻缺乏監管,其傳播內容存在低俗、價值觀錯誤等問題,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塑造成了不良影響?!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短視頻與文字、圖片相比有較大優勢,如具有更大的視覺沖擊力,可提供更有價值、更高質量和更豐富的內容,還具有生產成本低、傳播速度快、易于共享、精準推送等特點,對幫助大學生群體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有著重要作用。
(一)大學生已是微短劇的主要受眾者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網絡直播、網絡音頻更多的是被高學歷的中年、青少年群體使用,19歲以下青少年用戶在微短劇受眾規模占比最多。2021—2022年,微短劇上線數量顯著提升;2022年下半年,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的收看比例達到了57.9%。2021年,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最能吸引中國大學生的廣告渠道》顯示,約36.2%的大學生最容易被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廣告吸引,被微信平臺的視頻廣告吸引的大學生占比次之,為23.3%。2022年,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面向全國11267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的大學生經常刷短視頻;近三成的大學生每天刷2~5小時,搞笑段子、校園生活、時事熱點等內容深受大學生歡迎;超九成的大學生刷短視頻是為了娛樂放松;超七成的大學生認為刷短視頻容易成癮[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已然成為短視頻瀏覽大軍中的主力[4]。
(二)短視頻輿論導向對大學生立場的影響明顯
在短視頻平臺中,每個用戶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這種交互性的傳播方式,給予了所有短視頻參與者直接互動的權利,使得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實現了“零距離”交流,大家可通過評論和留言任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而,大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情感細膩且容易波動,輿情源頭的模糊性、焦點的集中性、輿情主體的隨意性等都會影響大學生堅持自我,堅守正確觀念[5]。再者,大學生甄別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偏弱,容易受負面事件輿論的錯誤引導。
(一)娛樂文化的氛圍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將“娛樂文化”的氛圍推上了高潮[6]。短視頻被當做娛樂手段得到快速發展,多樣化內容的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也創新了娛樂的方式。但是學生以娛樂放松的態度沉迷其中,接收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的侵襲,已經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短視頻動搖了學校課堂傳播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地位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大學生接收信息或知識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教師,學生可以從短視頻中快速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短視頻的出現對教師信息傳播者和價值觀改造者的主體地位造成了強烈沖擊,若學生長時間沉浸在不良的短視頻內容中,可能導致學生質疑教師傳播的正能量,甚至反感。
(三)阻礙大學生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短視頻能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輸出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簡單直白的內容,配上節奏動感的音樂,很容易使人深陷其中,長時間刷屏會讓大學生神經和記憶變得緩慢和遲鈍,認知能力受到限制,語言、讀寫等學習能力下降。沉迷于這種不經思考、簡單輸出的視頻內容可能導致個體的大腦各區域出現灰質萎縮,大腦結構發生變化,進而損害認知功能[7]。大腦區域不僅負責關鍵的認知功能,如感知、記憶、執行、控制等,還參與情緒、情感的發展。
因此,過多瀏覽短視頻不僅會阻礙大學生語言、情感的發展,也會對其觀察力、同理心、自我認識及社交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一)充分利用社會熱點作為宣傳抓手的力度不夠
通過翻閱抖音、西瓜、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可以發現,官方制作推出的短視頻多以漫畫形式呈現,宣傳主旨通過字幕一目了然,缺乏結合時機、結合事件、結合熱詞的有效宣傳。熱點話題本身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如果能巧妙地將價值觀思想與熱點事件結合起來,提高所傳達價值觀的關注度,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鞏固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熱點事件在最初的時間段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利用事件發酵初期制作相關主題的短視頻,在輿論中宣傳該事件反映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就會有較好的曝光率[8],借此熱點能夠走進大學生的心里,從而完成一次有效的營銷活動。
(二)創作方式單一
傳播核心價值觀的視頻一般以“感人”的基調出現,伴有振奮人心的音樂和感傷的故事,毫無疑問,這種感人肺腑的創作方式能最直接地引起大學生的共鳴,但如果多次刷到類似的視頻也會引起觀看者的情感疲勞。因此,在視頻創作方式上需要創新,如反轉式創作、幽默式創作、反套路式創作、技術流創作、沖突式創作等[9]。
換言之,應通過反轉、有趣的視角和敘事方式、特殊的剪輯手法、沖突的劇情等,讓視頻變得更有看點、更有深意,利用不同的風格維持大學生瀏覽此類視頻的興趣。
(三)優秀短視頻推送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傳播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短視頻推送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由制作方通過短視頻平臺賬號發布,關注該賬號的群體可以最先接收到;二是通過瀏覽記錄由大數據進行推送;三是聯系人之間進行分享、轉發。這樣的傳播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導致沒有關注該賬號的群體和沒有相似內容閱覽經歷的人很難接觸到這類視頻。由于大學生群體具有集中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可以利用校園顯示大屏、課堂、班級群等向學生推送優秀短視頻[10]。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建立這樣的上下級推送機制,若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校內傳播體系,對大學生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培養、引領意義深遠。
(一)積極創新視頻創作的內容和方式,既切合大學生喜好又保證其崇高性
傳播核心價值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崇高性和嚴謹性。如果短視頻可以在內容、形式、配樂上有所創新,提供更受大學生青睞的形式,在產品形態、內容傳播和活動運營上加以優化,讓正確的價值觀和正能量的內容在豐富的呈現手段和傳播形式的加持下變得更加有趣,更易受到認可,進而深入人心,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11]。
再者,傳播核心價值觀的短視頻內容應當抓住社會熱點、關鍵節點,如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傳統節日等,從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分析事件,做好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文化的內容宣傳。因此,在視頻創作過程中,需要在內容、形式上更加關注大學生的訴求,重視他們的喜好,需要生產更多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作品來滿足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和美好情感的多元化追求。
(二)政府須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平臺須加強行業自律
當前,短視頻平臺已被大眾廣泛接受和運用,不僅是因為其促使人們的生活和娛樂變得更加便捷,也因其具有包容性強、個體參與性強等特點。視頻發布者多是普通民眾,發布的內容也極易引起“草根階層”的共鳴,大家可以充分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12]。所以,經驗不足的大學生易被短視頻內容中一些有意無意的錯誤價值觀所影響。
短視頻傳播本質上屬于商業行為,應主動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相關部門應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力度,細化管理措施,落實管理責任,從源頭上杜絕負面內容的生產、發布和傳播[13]。各短視頻平臺也必須加強行業自律,不斷優化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內容推送機制,提升短視頻內容的質量,應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布健康、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內容,加強對問題視頻的審查和打擊力度,真正從有助于青少年成長的視角出發,供給更多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
(三)推動高校思政育人與短視頻思政育人的合作建設
高等學校肩負著思政育人的職責,是全面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為大學生提供步入社會前最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14]。因此,高校課堂傳播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地位不應被動搖,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應當聯系生活實際,全方位、多方面深入開展系統性的價值觀教育,鞏固大學教師和大學課堂傳播主流價值觀的核心地位。
高校和短視頻平臺可以通力合作,探索短視頻作為價值觀教育媒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路徑,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15]。具體而言,可以就賬號共享、視頻共建、平臺開發與治理等展開合作。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著短視頻制作生產人力及素材缺乏等問題,平臺可以幫助高校完善新媒體建設,為高校在價值觀宣傳、研究、教學、實踐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承擔起傳播正向價值觀的社會責任。
短視頻作為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文化形態,對大學生具有雙重影響。對此,高校應當改進其弊端,發揮其優勢,使其成為開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優勢資源。另外,應在政府部門有效監管和短視頻平臺合理規范運營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營銷等手段創作更加健康向上和讓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EB/OL].先導研報,https://www.xdyanbao.com/doc/40t6wrej1n bd_ vid=11454080375879845819,2023-04-04.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12/ content_5451352.htm trs=1,2019-11-12.
[3] 蔣宇駿,李華錫.大學生短視頻使用調查:超六成喜歡刷搞笑段子,超七成擔心成癮[EB/OL].中國青年網,https://baijiahao.baidu. com/s id=1729795910497032518&wfr=spider&for=pc,2022-04-11.
[4] lina.大學生群體數據分析:2021年36.2%大學生最易被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廣告吸引[EB/OL].艾媒網,https://www.iimedia.cn/ c460/80153.html,2021-08-06.
[5] 魏鵬程.短視頻泛娛樂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傳媒,2023(7):81-83.
[6] 徐剛,鄒澤沛.新時代網絡短視頻育人的現實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2):142-147.
[7] 楊國輝.網絡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2):133-136.
[8] 馬志超.高校思政短視頻的自我呈現與話語實踐[J].新聞愛好者,2023(5):107-109.
[9] 劉萌萌.融媒體視域下主旋律短視頻制作方案研究[J].新聞傳播,2023(1):64-66.
[10] 葉青.短視頻時代主流媒體如何發揮輿論引導作用[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3(1):55-58.
[11] 孫嫣然,楊峰.抖音短視頻中紅色文化的正能量傳播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3(4):71-73.
[12] 周星,任晟姝.網絡時代短視頻與短劇興旺緣由分析[J].當代電視,2023(3):105-108.
[13] 林書源.社交媒體短視頻內容監管探究:以“抖音”APP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4):113.
[14] 鄧春遠,曲彭.網紅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2(15):64-66.
[15] 鄭文寶,張蕊.短視頻:高校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場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3,32(5):74-80,102.
作者簡介 邱德麗,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