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
聽課,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每位教師必須修煉的一項基本功。聽課過程中,教師通過觀摩他人的課堂,思考教學的內容、過程與方法,吸取他人寶貴的教學經驗,有助于自己明確教學方向,改進教學方法,更好地遵循教育規律,提升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聽課?如何更好地把握聽課的重點、提高聽課的效率?
一是帶著“問題”,參與活動。教研活動一般都會提前發通知,通知上常常會寫明活動研討的話題。聽課教師可在活動之前,進行自我教學預設。假如我執教這節課,課堂如何自然導入?重點如何逐一突破?難點如何巧妙化解?興趣如何持續保持?素養如何無痕提升?帶著“問題”去參與活動,隨著“問題”逐一破解,找到了比較“理想”的方法,教師的素養不知不覺就得到了提升。
二是心懷“欣賞”,走進課堂。不少聽課教師常感到教研課也就“這樣”,還不如我上得“好”,久而久之,聽課成了他們“機械式”的任務。一節教研課,肯定有“特色”與“亮點”。哪怕是普通教師執教的,最起碼備課的時間遠超平時,思考的問題與預設的情景也勝于平時,是經過幾次研討實施的,肯定有可取之處。心懷“欣賞”,放低“姿態”,虛心“學習”,就會發現可學之處很多。認真聽課,靜心沉思,你會發現,可能上課教師的某個小舉動,某句話,會讓你瞬間產生靈感,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三是嚴于“解剖”,積極評課。不少教師“潛意識”里認為:課“聽”完了,“任務”完成了,理所當然“早退”了。即使留在評課現場的教師,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少思考,缺感悟,人云亦云,毫無見解。只有積極參與,認真聽課,深度思考的教師,才能說出道道來。經過思考、感悟后,再聆聽同行的精彩點評,然后與自己的“觀點”進行比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你能捕捉到這節課的特點、優點與亮點,你就無形之中提升了境界,取長補短,他人的長處就成了自己課堂的閃光點。
四是常翻“筆記”,自我內化。一節公開課,40 分鐘是學不完的,需要教師課后翻閱、細品、思考、感悟。街頭小吃、滿漢全席都需要經歷嚼碎、消化、吸收,才能成為自身的“新鮮血液”。公開課的閃光點很多,普通教師在短時間內能學會“一招半式”就很了不起了。優課也不能簡單地克隆、復制。普通教師不必學習優課的“外觀熱鬧”,需要的是感悟“內在精彩”,很多閃光點,教師需要逐點領悟、貫通、學會,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長處。
五是努力“實踐”,快樂成長。發現了別人的長處,如不認真學習、努力實踐,始終是他人的優點。模仿學習,切入口一定要小,找準某一適合自身的優點,加以嘗試。根據現有能力與條件,能夠實現的,認真思考,兼顧學情,大膽嘗試,認真踐行。把簡單的“招式”做精、做強,普通教師也就成了名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