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敏,李 輝
(1.靈寶市農業農村局,河南靈寶 472500;2.安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安陽 455000)
近幾年,隨著豬肉產品的消費市場激增,以及國家“禁抗令”的出臺,對生豬養殖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通過微生物對常規飼料原料進行再加工的發酵飼料,以其獨有的優勢正被規模化養殖場推廣使用(邱月琴等,2022)。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小麥產量巨大,麥麩作為小麥加工副產品,產量居高不下(馬葉萱等,2019)。麥麩雖然營養豐富,但其粗纖維含量高,且絕大部分為不溶性纖維,因此,在飼料中的使用范圍有限(方靜等,2022)。微生物發酵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麩皮的營養價值,微生物通過自身的降解作用可以減少麩皮中的抗營養因子,尤其是酵母菌類,其可以在發酵過程中使麩皮的細胞壁降解,釋放出酚酸和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從而提高麩皮的營養價值和麩皮的適口性(胡瑞萍等,2020)。本文在飼料中添加發酵麥麩,研究其對育肥豬生產性能、腸道菌群和免疫能力的影響,旨在為麥麩在飼料中的應用及發酵飼料在生豬養殖中的推廣使用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試驗育肥豬采購自本地生豬養殖場,麥麩采購自本地商品市場,發酵麥麩由實驗室制備,利用產朊假絲酵母和黑曲霉菌1 :1 混合發酵(活菌數均為0.8×1010CFU/g)。產朊假絲酵母(CICC 31188)和黑曲霉菌(CICC 40273)為標準菌株,采購于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發酵溫度為30℃,濕度為45% ~55%,發酵2 d。發酵麩皮的粗蛋白質為19.76%,粗纖維為5.87%,粗灰分為6.98%,粗脂肪含量為4.27%,鈣0.14%,總磷0.96%。
1.2 試驗設計 試驗將150 頭體重無顯著差異、健康狀況良好、體重75 kg 左右的130 日齡育肥公豬隨機分為3 組,每組10 個重復,每個重復5頭豬。對照組飼喂玉米- 豆粕型基礎日糧,試驗組分別用發酵麥麩5%、10% 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麥麩。日糧具體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試驗育肥豬按照常規程序進行管理,保證豬只自由采食、自由飲水,進行日常免疫、疾病治療與保健。每天不定期打掃圈舍,保持舍內清潔、干燥和通風。預飼期5 d,正試期28 d。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 試驗測定指標
1.3.1 生長性能指標的測定 在試驗的第1 和28 天后對試驗豬空腹12 h 后稱重,分別記錄試驗豬的試驗初重和末重,每周記錄1 次每個重復試驗豬的投料量和剩余量,并計算試驗豬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
1.3.2 免疫指標的測定 飼養28 d 后,每個重復隨機選取1 頭豬,通過前腔靜脈采血法收集10 mL 血液,4℃靜置30 min 后,3000 r/min 離心10 min,將離心得到的血清收集到離心管中于-20℃冰箱中保存。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檢測血清免疫因子的含量。
1.3.3 腸道菌群指標的測定 每個重復隨機選取1 頭試驗豬,試驗結束采血后屠宰,在無菌環境中采集試驗豬盲腸內容物于5 mL 無菌凍存管中,液氮速凍后移至-80℃超低溫冰柜中保存待測。對腸道內容物進行梯度稀釋,然后取不同稀釋度樣品進行細菌培養,培養對象為大腸桿菌、乳酸桿菌、沙門菌和雙歧桿菌,測定結果以菌落形成單位的對數值表示(l g CFU/g)。CFU/mL=(樣本量+稀釋量)/ 樣本量× 稀釋倍數× 菌落個數。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整理后采用SPASS 22.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s 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 標準差”形式表示,P<0.05 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飼喂發酵麥麩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的平均日增重和試驗末重(P<0.05),顯著降低了育肥豬的料重比(P<0.05),而對于育肥豬的日采食量有增加趨勢,但無顯著影響(P>0.05),不同比例發酵麥麩替代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表2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2.2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免疫功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發酵麥麩替代基礎日糧中未發酵麥麩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血清的補體C3、補體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P<0.05),顯著降低了血清中白細胞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P<0.05),且兩試驗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免疫功能的影響
2.3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腸道菌群的影響 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發酵麥麩顯著降低了育肥豬盲腸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數量(P<0.05),5% 發酵麥麩組顯著低于10% 發酵麥麩組(P<0.05);發酵麥麩顯著提高了育肥豬盲腸內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P<0.05)。

表4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腸道菌群的影響lgCFU/g
3.1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生產性能是衡量育肥豬經濟價值最直觀的指標。李加友等(2013)用發酵小麥麩替代未發酵的小麥麩飼喂育肥豬,育肥豬的平均日采食量增加3.7%,平均日增重增加8.2%,料重比降低4.3%。除此之外,在育肥豬日糧中添加發酵飼料(如發酵豆粕)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的生長性能,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王慧和李恒,2021)。本研究發現,育肥豬日糧中添加發酵麥麩替代未發酵的麥麩,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與未發酵麩皮相比,發酵麩皮的粗纖維含量降低,粗脂肪、粗蛋白質、酸溶蛋白的含量有所提高,利于消化吸收(安濟山等,2021)。除此之外,微生物發酵后飼料會產生獨特的氣味,可以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從而可以提高育肥豬的生長性能。
3.2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免疫功能的影響 免疫功能反映了機體對外界有害物質侵襲的防御能力。麥麩中含有較高的抗營養因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粗纖維和植酸,微生物發酵可以酶解麩皮中的抗營養因子(劉黃友等,2020)。利用酵母菌發酵麥麩可以大大提高麥麩中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含量,阿拉伯木聚糖在機體內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楊旭等,2011)。研究發現,肉仔雞日糧中添加發酵麩皮多糖可以提高IgM 和IgG 的含量(冀祥,2020)。本研究發現,發酵麥麩可以顯著降低血清中炎癥因子的含量,并提高育肥豬血清中免疫因子的含量,提高育肥豬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使用假絲酵母對麩皮進行發酵,酵母菌在發酵過程中能生成多種活性物質,有利于提高育肥豬的免疫能力。
3.3 發酵麥麩對育肥豬腸道菌群的影響 飼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后,其富含多種有益菌,如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研究發現,發酵飼料可以改善豬的腸道健康,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腸道中乳酸桿菌屬的豐度,顯著降低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數量(孫鐵虎等2021)。本研究發現,發酵麥麩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盲腸內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顯著降低大腸桿菌和沙門菌的數量。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作為健康腸道菌群的優勢菌群可以競爭腸道內的結合位點,降低腸道內有害菌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采食酵母菌發酵麩皮,酵母菌為好氧菌,發酵麩皮中的酵母孢子會在腸道內復蘇,消耗其中的氧氣,從而可以提高乳酸桿菌等厭氧有益菌的增殖(Courtin 等,2008)。
綜上所述,發酵麥麩可以顯著提高育肥豬的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提高育肥豬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降低有害菌數量,改善腸道健康,綜合考慮,發酵麥麩添加量以5% 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