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英雪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4)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破解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中之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為更好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和保障。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諸多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進一步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了知識、技術和配套服務保障(墻艷紅等,2023)。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和肉類食品消費大國,對飼料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22 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量突破3 億t,同比增長3% ;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約為13169 億元,同比增長7.6%(林國發,2023)。由此可見,我國飼料產業呈現產量產值雙增長態勢,且保持總體平穩的發展狀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飼料產業通過轉型升級和產業鏈調整的方式逐漸淘汰落后產能,這就使得飼料產業出現巨大的人才缺口。面對飼料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以及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飼料產業自然成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首選目標。
1.1 推動飼料產業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在一定程度上能給飼料產業帶來新的生產要素,可以推動飼料產業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為飼料產業提供新的發展動能。我國飼料產業經過30 多年的高速發展,飼料產業已擁有比較成熟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并且逐漸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在這一時期,無論是上市飼料企業還是中小飼料企業都很難依靠單純的擴張來創造高額利潤,所以飼料產業容易出現投資吸引力下降和創新動能不足等問題,進而影響飼料產業的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李丹,2023)。通過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能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專業優勢。與普通就業創業者相比,大學生擁有更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和創新創業精神,尤其是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動物科學等專業的大學生,他們不僅具備飼料生產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大學階段還接受了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因此,鼓勵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開展就業創業活動,能為飼料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助力,更好地推動飼料資源的開發和綠色飼料產品的研發,從而為飼料產業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1.2 優化飼料產業人力資源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還能優化飼料產業的人力資源。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顯著提升,人才成為促進飼料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飼料產業的起步時間晚,基礎較低,在過去較長的時間里,飼料產業主要以粗加工為主,這也導致從業者存在參差不齊、綜合素質偏低的問題。因為缺乏高質量人才的支撐,飼料產業的原料開發、配方設計、工藝優化、技術創新等項目受到極大程度的制約(王衛國,2020)。特別是隨著環保飼料產品的興起,飼料產業越發重視從業者的知識、技術和創新能力。而鼓勵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就業創業,就能很好地改善飼料產業的人力資源狀況,推動從業者向年輕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有效提高飼料產業從業者的整體素質。
1.3 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從宏觀角度看,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呈每年遞增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2022 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1076 萬,到2023 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1158 萬。在就業崗位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勢必會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求職難、就業難等問題將逐漸凸顯(孟媛媛等,2022)。要想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一方面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靈活就業的人才“蓄水池”作用。對飼料產業而言,鼓勵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就業創業可以起到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作用。究其原因,還在于飼料產業的轉型升級將釋放大量高素質人才的空缺,這些人才空缺恰好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要,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水平。另外,大學生在飼料產業中的創業活動不僅能解決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問題,還能給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起到緩解就業壓力的作用。
1.4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實現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水平。而飼料產業是連接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的中軸產業,一方面聯系上游的種植業,每年將大量的玉米、豆粕、棉粕、高粱等轉化為飼料原料,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承接下游畜牧養殖業,為動物的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確保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其中,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大多位于農村地區,而飼料產業為降低運輸成本,解決飼料產品銷量問題,往往也會扎根農村,從而起到產業配套和三產融合的作用(李得發和邵長芬,2023)。根據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鼓勵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就業創業,能起到推動飼料產業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優化飼料產業人力資源的作用,并且大學生返鄉有效彌補了農村地區高素質人才的缺口,給農村地區帶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真正實現了以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2.1 返鄉就業創業的意愿不強 因為農村地區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就業崗位有限、經濟收入不高等問題,所以大學生存在返鄉就業創業意愿不強的情況,即便部分大學生通過返鄉順利進入飼料產業中開展就業創業活動,可能也是客觀原因導致,大學生主觀上還是想留在城鎮解決就業創業問題。另外,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文件,但各農村地區在政策落實環節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返鄉大學生不清楚、不了解具體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在享受不到優惠政策的情況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意愿自然不強。
2.2 缺乏必要的就業創業資源 與城鎮相比,農業地區缺乏必要的就業創業資源,這也是導致農村地區人口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如飼料產業的關鍵技術、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大多聚集在城鎮,這些生產要素無法向農村地區流動,極大程度地增加了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就業創業的難度。在就業方面,飼料產業雖然在農村地區設有廠房、倉庫,但所提供的崗位大多為基層,無法滿足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在創業方面,好的銷售渠道、銷售平臺往往位于城鎮,這就使得位于農村地區的飼料創業項目難以解決銷量問題,一旦出現產品積壓,就會導致資金鏈斷裂或飼料創業項目破產問題。
2.3 就業創業配套服務不完善 一般而言,大學生能享受到的就業創業配套服務大多來源于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實習實訓基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等。在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方面,上述機構大多致力于就業創業前的培訓,一旦大學生順利就業創業,后續配套服務難以及時跟上,容易導致大學生再次失業或創業失敗等問題。在創業資金方面,大學生飼料創業項目啟動資金除了通過自籌外,更多的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獲得,上述機構所能提供的創業資金非常有限。而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降低風險,往往會要求大學生提供價值對等的抵押物,這就提高了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在就業創業配套服務不完善的情況下,大學生到飼料產業中的就業創業成功率可想而知。
3.1 飼料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給大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 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支撐,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飼料產業的研發、采購、生產加工、銷售及售后服務等環節都需要人的參與,所以能給大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隨著飼料產業的轉型升級,市場對飼料產品的質量、安全、環保要求逐漸提高(張志強等,2021),進而催生了飼料企業的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節能環保管理等新興崗位,這些崗位需要從業者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大學生進入飼料產業中就業,恰好能彌補飼料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以高素質人才助力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面對飼料產品的同質化問題,飼料產業開始注重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和細分市場的定位發展,如微生態制劑、電子商務、寵物飼料等方面,這些就業崗位的出現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促進了大學生的靈活就業,有效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3.2 以飼料產業推動三產融合,給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具有悠久的歷史。飼料產業作為連接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的中軸產業,天然具備推動三產融合的特質。特別是在“十四五”期間,為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號召,飼料產業立足于提升核心競爭力,著手打通相關產業鏈,加快推進產業聯動和資源整合,進而催生了眾多的跨界經濟業務活動,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業舞臺。所謂三產融合,主要就是發展以優質牧草、青貯玉米種植為代表的一產;強化飼料加工、獸藥生產、畜產品加工、飼料生產機械設備制造在二產中的占比;以飼料產品銷售、生物飼料研發、現代物流倉儲、“互聯網+營銷”做好配套服務,通過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實現全產業鏈條的整合式發展(張丹陽,2022)。在三產融合背景下,飼料產業著手建設三產融合基地,進而帶動了飼料創業項目的興起和孵化,如綠色飼料產品、綠色飼料添加劑的研發項目,以及飼料產品的電商營銷等,這些都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會。
3.3 飼料產業的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 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而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又來源于從業者的創新創業活動,所以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我國既是肉類生產大國,又是肉類消費大國,全國14 億多人口每天消耗肉類食品達到24 萬t,要想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給,需要與之配套的飼料產業。其中,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是推動飼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引領畜牧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前提。相關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13 家上市飼料企業的研發資金達到39.1 億元,同比增長31.2% ;2021 年飼料產業碩博類的從業人員規模達到1.93 萬人,比2015年增長了81.4%(馬愛平,2022)。正是由于飼料產業的工藝優化、技術創新及大幅度的科研經費投入,才使得眾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其中,這對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同樣具有吸引力。
3.4 飼料產業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在電子商務背景下,飼料產業的核心要素正在進行重組,行業生產關系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如飼料產業對電子商務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就使得一些電商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能充分參與到飼料產品的互聯網營銷和推廣中,使大學生能很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有效彌補飼料創業項目在市場營銷方面的短板(侯銘海等,2023)。除了電子商務外,飼料產業從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機器人研發、云計算技術和5G 通信技術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力,探索“飼料—畜牧—食品”產業數字化賦能升級,共建數字生態,研發出智能飼料生產系統等的數字化產品,并且依托農業傳感技術、測控終端和智能裝備制造,在飼料產業內形成軟件定義、數據驅動、裝備支撐及產業融合的智慧飼料產業體系,促進了飼料產業的跨領域發展(曹康和李秀剛,2014)。在這種產業協同和數字賦能的背景下,飼料產業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拓寬了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空間,使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有了更為靈活多變的路徑選擇。
綜上所述,飼料產業可持續發展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高校要抓住飼料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培育高素質人才,并通過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做好返鄉就業創業的配套服務工作,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現飼料產業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兩者間的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