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摘要】? 目的? ?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將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82例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按照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集束化護理。對2組導尿管留置時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進行比較,同時記錄2組患者導尿管留置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對2組生活質量實施評估,統計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 觀察組患者導尿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導尿管留置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4%,低于對照組的17.07%(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9%(P<0.05)。結論? ? 對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減少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和不良事件的發生,提升生活質量,且護理滿意度高,臨床效果理想。
【關鍵詞】? 老年患者;留置導尿管;尿路感染;集束化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2-006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21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是指留置導尿管期間或拔除導尿管后48 h內發生的泌尿系感染,常見于老年患者,會引起發熱、尿路刺激、下腹觸痛等癥狀,不僅延長治療時間,還會對患者安全造成影響[1]。此外,導尿管留置期間容易發生漏尿、引流不暢等不良事件,影響患者置管期間的舒適度,對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不利于預后改善。因此,在患者留置導尿管期間必須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常規護理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但其缺乏針對性,對于感染相關因素缺乏系統化干預,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通過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干預措施來處理臨床問題,從而優化護理服務及提升護理效果[2]。本研究分析了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的效果,匯報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本研究共入選82例留置導尿管老年患者,均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按照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5.34±5.17)歲。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5.91±5.27)歲。納入標準:非重癥昏迷者;生命體征平穩;認知正常。排除標準:伴惡性腫瘤、傳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泌尿系統先天畸形、泌尿系統損傷、下尿路梗阻等疾病;依從性差。本研究已獲得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 方法? ?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按照常規導尿管留置流程進行置管、維護導管、更換敷料等操作,定時使用消毒劑對尿袋裝置進行消毒;妥善固定好導管,避免彎曲、打折;告知患者若出現發熱、尿頻、尿急等癥狀,及時告知醫務人員。
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1)組建集束化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谱o士組成小組,護士長參照《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對組內成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置管適應證、無菌操作原則、導管維護原則、感染征兆、感染診斷以及臨床處理措施等。(2)置管前評估:護士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如既往有無尿路感染、尿路損傷等,并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發生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以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3)置管無菌操作:護士要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實施導尿術,戴無菌手套,正確鋪無菌巾,保持最大的無菌屏障,避免污染尿道口;導尿時使用0.5%碘伏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導尿管插入深度適宜,男性在20~22 cm,女性在4~6 cm,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導尿管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 mL的無菌生理鹽水;若導尿管被污染,應及時重新更換,不得重復使用。(4)置管后護理:加強巡視,妥善固定尿管,避免彎曲、打折,使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觸地面,以防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袋裝置密閉、完整,活動時夾閉引流袋,以防尿液逆流;及時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定期對集尿袋進行更換,操作時也要遵循無菌原則,避免集尿袋出口被污染;定期留取少量尿液標本進行微生物病原學檢測,以及時發現異常;每日使用0.5%碘伏沖洗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使尿道口時刻保持干凈,若患者存在大便失禁的情況,除了對其尿道口進行常規清潔外,還需進行消毒處理;若導尿管不慎脫出或尿袋裝置無菌性被破壞,應立即更換導尿管;拔除導尿管期間,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以盡可能地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避免全身性使用抗菌藥預防感染;做好操作、觀察與處理記錄。此外,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導尿管留置指征,為到達拔管指征的患者拔除導尿管。(5)宣教指導:告知患者留置導尿管的目的、配合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同時告知導管維護方法;叮囑患者留置導尿管期間避免劇烈活動,以防導管脫落,脫落后切勿自行插入;提醒患者多飲水,鼓勵其自主控制排尿;指導如何監測感染特殊征兆,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務人員。
1.3? ? 觀察指標? ? (1)記錄2組的尿管留置時間,及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2)記錄2組患者導尿管留置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漏尿、引流不暢以及導管變形等。(3)以簡明健康狀況問卷(SF-36)對2組生活質量實施評估,選擇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4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該項功能越佳[3]。(4)護理后,向患者發放由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分項目有護理質量、護理結果、置管舒適度,分值設定為0~120分,>105分表示滿意,75~105分表示基本滿意,<75分表示不滿意。
1.4? ? 統計學方法? ? 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比較? ? 對照組的尿管留置時間平均為(36.87±4.29)h,觀察組為(14.27±2.33)h,差異顯著(t=10.31,P<0.05)。觀察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 2組導尿管留置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 觀察組導尿管留置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護理前,2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因多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如操作不當、留置導管時間長等,同時,年齡與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成正比例關系,因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差,更易引起感染[4]。臨床開展護理工作時應認識到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對患者病情的影響,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以降低其發生風險,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安全保障。集束化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基于患者臨床資料和實際情況與護理經驗相結合,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規范化護理干預[5]。將其用于老年患者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中或可取得一定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導尿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并減少感染風險和留置導尿管期間的不良事件。留置導尿管常規護理通常體現在置管操作與維護方面,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預防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護理流程,所以其預防控制效果不理想[6]。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以循證醫學為基礎來處理臨床問題的護理模式,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并落實預防與控制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護理工作流程,更利于提升護理效果[7]。在集束化護理干預下,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導尿管留置指征進行及時評估,在達到拔管指征時盡早拔管,減少導尿管留置時間。成立小組可以提高醫務人員對防控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重視度,使其充分掌握相關操作規程,以盡可能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引起感染。通過置管前評估,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做到提前預防和控制,從而降低感染風險[8]。置管無菌操作要求所有項目均在無菌條件下一次性完成,而置管后護理要求定時或定期予以實施,可對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護理效果產生綜合影響。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有利于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更積極主動配合預防感染。整體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理條理較為清晰,對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有積極意義。有研究指出[9],導尿管留置時間越長,導管細菌量越多,其感染發生風險越高。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后,可有效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進而避免導尿管細菌滋生,降低感染發生率;而且,在集束化護理干預下,護理人員在置管后加強巡視,妥善固定尿管,能避免導尿管的彎曲、打折,同時保持尿液引流袋裝置密閉、完整;定期清理集尿袋能確保導尿管通暢,減少置管期間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本文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且患者護理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對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可獲得患者更高的護理滿意度評價。這是因為集束化護理以患者為工作開展的出發點,組建護理小組,能按照護理計劃開展工作,確保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并將每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有效提高患者導尿管留置期間的舒適度,減輕身心負擔,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導尿管留置不當可發生尿路感染,出現尿道疼痛癥狀,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在集束化護理模式中,整體護理工作具有規范化、合理化,可保證護理人員均能夠在無菌條件下開展操作,進而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可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評價[10]。保持患者尿道口和會陰部清潔,可改善膀胱刺激征,增加患者舒適度,避免導尿管對膀胱的刺激,有助于患者后續康復。并且,開展集束化護理有助于構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可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配合度,為各項措施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可確保醫療服務質量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老年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降低感染風險和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護理滿意度高,可作為首選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 ?郭利民.老年監護室患者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感染危險因素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9,37(2):43-46,59.
[2]? ? 張衛華.集束化綜合護理管理在預防ICU患者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9,31(11):180-181.
[3]? ? 杜雪萍,陳嬋玲,陳燕珣,等.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的集束化護理實踐[J].護理學報,2021,28(18):12-16.
[4]? ? 魏榮,丁素云,趙蒙.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3):567-570.
[5]? ? 藍潔.集束化護理策略在預防尿路感染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2):172-174.
[6]? ? 戴文偉.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梗死臥床留置導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7):168-170.
[7]? ? 董香琴.降低老年患者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護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9,9(28):177-178.
[8]? ? 萬明葉.集束化護理方案對腦梗塞留置導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2):147-149.
[9]? ? 呂靜玉.集束化護理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患者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9):45-47.
[10]? ? 郭正麗.集束化護理策略對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9):3627-3629.
(收稿日期: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