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香
【摘要】? 目的? ? 探討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執行能力的影響。方法? ?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豐城礦務局總醫院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觀察2組患者上肢、下肢運動功能及巴氏指數評定表(BI)、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及連線測試評分。結果? ? 護理后,觀察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MoCA、BI評分高于對照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周后,觀察組連線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執行能力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可增強肢體運動功能,提高執行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緩解負性情緒。
【關鍵詞】? 腦梗死;時空同構;康復護理;執行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7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2-007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27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其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血管性認知障礙為腦梗死高發癥狀,64%的患者腦梗死后合并認知障礙,癥狀不僅會影響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自理能力改善,還影響患者情緒行為障礙康復,而且該疾病隱匿,容易被忽視,最終發展為血管性癡呆。臨床并無有效治療血管性癡呆方案,因此需要針對腦梗死患者開展有效預防,延緩或阻止認知功能障礙惡化發展為血管性癡呆。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加強早期康復訓練,可預防肌肉攣縮、關節強直、深靜脈血栓等。時空同構可使抽象時間概念成為具體的空間概念,然后將虛擬生活情境與康復環境相融合,并實施心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執行能力[1]。本研究選取60例腦梗死患者,旨在探討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豐城礦務局總醫院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診斷標準:符合2016年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委員會《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療指導規范》[2]:客觀檢查確認存在認知功能損傷;明確血管因素與認知功能障礙因果關系;除外其他原因而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納入標準:經頭顱CT、MRI確診為腦梗死,局灶神經功能受損,認知功能障礙,首次發病,病程<3個月,生命體征穩定,可按照指令完成康復訓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既往有認知障礙。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8~65歲,平均年齡(55.16±2.15)歲;病程7~40 d,平均(22.63±1.54)d;左側偏癱18例,右側偏癱1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8~66歲,平均年齡(55.18±2.12)歲;病程7~39 d,平均(22.61±1.57)d;左側偏癱19例,右側偏癱11例。2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 方法? ?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1)用藥護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患者如存在記憶力減退,可通過貼便利貼進行提醒。(2)體位護理:協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使患肢處于功能位,側臥時避免患肢受壓迫,對手部、肩背部等合理按摩。(3)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功能訓練,通過被動運動、輔助主動運動、主動運動完成各項訓練動作,按照耐受性逐步調整運動量。
觀察組加用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1)注意力與抑制能力:將生活場景模擬引入康復訓練中,對日常用品進行習慣性擺放,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洗刷、穿衣訓練,使之順序性、連貫性。(2)邏輯性:開展三步連續動作訓練,按照握拳、手尺側緣放于桌上、手掌朝下平放三個步驟完成練習,可通過水壺的抓握、拿起、倒水來進行手部訓練,5 min/次,1次/d。(3)理解力、注意力:采用鐘表刻度尺對時間點、時間段進行類比,提高患者對時間點的認知,7 min/次,1次/d。(4)空間感、事物評估力:對所處環境進行情景模擬,提高患者空間感,采用擺放物品模式完成相關訓練,20 min/次,1次/d。(5)記憶力:由模擬各個區域的代表性物品開始,每個區域均選取2件以上物品,并由患者挑取同類物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增加物品數量,30 min/次,1次/d。(6)對患者實施融合時間點、時間段概念結合空間概念的相關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生活情景的模擬,于臥室內07:00進行穿衣,在5 min后于洗漱間內進行刷牙、洗臉動作,整個訓練均按照時間、患者承受力重復開展。(7)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認知傾聽其傾訴,及時了解情緒變化,針對性實施心理干預,消除其負性情緒產生因素,提高心理情緒的穩定性,使之能夠積極配合。(8)康復護理原則: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訓練時,上肢運動功能改善可通過關節屈伸、肢體協調性訓練等方法完成,整個過程由簡到繁,訓練內容逐漸增加,空間也逐漸增大,每周訓練5~6次。整個康復訓練分階段完成,第1周主要指導患者完成物品分類、工作記憶方面的訓練;第2周主要指導患者完成注意力、控制能力方面的訓練;第3周主要指導患者進行評估、計劃、執行能力方面的訓練。(9)隨訪:建立隨訪小組,組員為1名康復治療師、1名康復護理人員,在出院后1,3個月時分別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康復、康復訓練依從性及生活自理情況。
1.3? ? 觀察指標? ? (1)護理前、護理20 d后,觀察2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通過Fugl-Meyer量表進行評估,共17項,總分34分,分值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佳。(2)觀察2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數評定表(BI)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佳。(3)觀察2組負性情緒。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緒越嚴重。(4)觀察2組患者認知能力。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包括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計算、定向力,總分30分,≥26分為正常,得分越高表示認知能力越強。(5)比較2組患者執行功能。通過連線測試A測驗進行測試,與MoCA量表內視空間與執行功能部分連線測試B進行結合,可使檢測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異度。被試者根據升序盡快連接隨機分布于一張紙上分散的48個阿拉伯數字圓點,記錄完成時間,完成時間越長表示患者執行功能越低。
1.4? ? 統計學方法? ? 數據均經SPSS0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 2組護理前上肢、下肢運動功能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MoCA、BI、HAMD評分比較? ? 護理前,2組MoCA、BI、HAMD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MoCA、BI高于對照組,HAMD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執行功能比較? ? 2組護理前、護理10 d時的連線測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3周后,觀察組連線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 ?討論
腦梗死容易導致患者肢體功能、認知、心理情緒等出現一定障礙[3]。認知功能為人們對自身與周圍客觀事物感知、認知的神經心理過程,執行功能為認知功能的主要方面,執行功能障礙為認知障礙首發癥狀。若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容易導致患者無法保持良好的感知、適應能力,使得臨床預后受到不良影響,因此需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MoCA、BI高于對照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連線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可顯著改善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緩解負性情緒,提高認知,使患者具有更高的執行能力,有效改善預后。情景認知為個人對在特定時間、地點經歷事情與經驗的認知,包括編碼、存儲與提取信息過程。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周圍事物經時間、空間要素保持特定關系形成視覺環境,事物與事物間經時間、空間要素形成聯結關系。情景模式通過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康復鍛煉依從性;情景模擬通過視覺、聽覺兩個來源信息增強對信息理解、記憶與存儲,方便記憶與其他認知功能恢復。腦梗死執行功能康復訓練第一階段目的在于強化患者工作記憶、長期記憶。時空同構模式與康復訓練相結合,可在認知功能訓練中采用時間、空間的實體同構性、方向同構性等實現訓練內容的形象化、具體化、可執行化,可預防訓練模式出現重復、雜亂現象,使訓練內容更為簡單、實用,對于康復護理效果具有明顯促進作用[4]。通過患者熟悉的環境進行模型環境的基礎構建,使患者獲得充足的空間歸屬感,對于提高治療信心具有重要意義[5]。時空同構康復護理重點是指導患者確保全身各個關節均參與到康復訓練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過程中[6],可使關節活動范圍明顯增加,有效增強肌力,對患者肌肉異常張力進行有效控制,保持較高的平衡能力,使之恢復正常姿勢,確保肢體運動保持較高的協調性。將生活場景納入到康復護理中,指導患者進行物品分類,并強調時間,實施空間定位等,可有效提高康復護理效果[7]。
在時空同構康復護理中,情景模擬訓練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情景認知能力[8]。情景認知是人自身對于特定時間、地點經歷事情及經驗的一種認知,主要涉及到編碼、存儲、提取信息過程[9]。在現實生活當中,各項事物并非孤立存在,可在時間、空間要素的影響下產生聯系。在此聯系中,可由某一事物啟動或促進其相關聯事物的認知,例如:床可使患者對臥室環境進行快速認識。情景模擬可使患者明顯提高學習興趣,保持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其康復護理依從性的提高具有明顯促進作用。情景模擬對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機制:通過視覺、聽覺來源信息可提高患者信息的理解、記憶與存儲能力,在記憶、認知方面的恢復更為快速有效[10]。時空同構情景模擬康復干預可使患者視覺、聽覺等得到有效調動,通過開放性環境、交互性信息、多樣性認知對患者進行有效刺激,可使之保持較深的記憶層次。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是在時間、空間一維性及主體、方向同構性條件下,使事物時間、空間屬性得到有效把握,可使時間概念轉換成更加具體、客觀的空間概念,通過對所處環境的情景模擬,可使患者在視覺、聽覺方面獲得較多信息,利于記憶的深層次及長期性,對提高執行能力具有明顯促進作用[11]。腦梗死患者執行能力康復訓練首先需要加強的是工作記憶、長期記憶,情景模擬可使患者通過情景模式回到過去的一個時間段內,重新經歷,同時對過去的經歷進行識別,使時間、空間事件因素融合到情景模擬康復護理中,可使患者執行能力明顯增強,而且能夠對時間、空間進行有效辨識。情景模擬康復干預過程中應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予以充分尊重,確保患者得到自尊、自信方面的滿足感,可提高其適應能力,有效預防負性情緒的產生,為康復護理的實施奠定基礎。
總之,時空同構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執行能力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可增強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消除負性情緒,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 張麗蓉,寄婧,連紅強,等.時空同構結合心理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康復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5):44-48.
[2]? ? 王擁軍.2016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療指導規范[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7,17(1):8-11.
[3]? ? 周菊.情志護理聯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及ADL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0):1781-1783.
[4]? ? 王艷君.優質護理聯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負性情緒及肢體功能障礙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6):89-90.
[5]? ? 吳婷婷.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情緒改善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5):135-136.
[6]? ? 劉麗.關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8):171-172.
[7]? ? 丁華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251-252.
[8]? ? 林燕華.早期康復護理對糖尿病并發腦梗塞的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發生率影響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1):79-82.
[9]? ? 席貽慧.早期康復護理對提高腦梗塞患者護理依從性及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2):56-57.
[10]? ? 馮焱.護理干預對應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塞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0,33(8):1229-1231.
[11]? ?王君麗,王君秀.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和語言功能評分影響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4):1669-1672.
(收稿日期: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