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威

關鍵詞:中職;體育;課余訓練;競賽效能;提升對策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學業的壓力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有限的體育課程時間無法讓學生獲得充分的鍛煉。因此,體育課余訓練對于學生來說同等重要。優質的體育課余訓練不僅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幫助其調整身體狀態,還能為學生參加運動比賽提供條件,有效提升學生的競賽效能,進而為學校的體育教學提供保障。目前中職院校的體育課余訓練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競賽效能。
1 中職體育課余訓練對學生的影響
1.1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中職學校是重點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陣地,對學生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部分學校體育課程的排課量較少,有效的課程時間無法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一些學生因鍛煉不到位,心肺功能及身體適應能力呈下降趨勢,若此現狀得不到改變,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不利于校方教學工作的開展,而體育課余訓練的開展可以較好地解決此類問題。在體育課余訓練中,無論是跑步,還是籃球、足球、跳繩運動,都能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的身體適應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部分競賽類項目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做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效提升競賽效能,效果會明顯優于僅依靠體育課堂的教育方式。
1.2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職學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現不自信的情況,若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基于此,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還能幫助學生緩解精神壓力,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而通過課余體育訓練的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幫助中職學生獲得自信心和榮譽感,還能肯定學生的付出與努力。因此,校方可以在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有效促進競技比賽活動高效地執行,有助于競賽效能的提升。
2 中職院校體育課余訓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體育課余訓練時間較少
中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更注重學生的畢業率和就業率,所以在具體的教學課程安排中,一般以專業學科為主,對其他課程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對體育課余訓練的關注更少。受傳統教學理念及學習氛圍的影響,部分學生對體育課余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體育課余訓練時間較少,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課余訓練,競賽活動就無法舉辦,競賽效能無法得到保障。
2.2 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學生體育課余訓練得不到保障
部分中職院校的規模和經費有限,體育配套的基礎設施一般只能維持最基本狀態,運動器械的數量不足,無法為學生體育課余訓練提供有利條件和保障。若學生在體育課余訓練中因為基礎設施的不足無法開展體育活動,或是在競賽類活動中因為設施問題受到傷害,將會持續降低學生參與課余訓練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無法發揮競賽效能。
2.3 體育課余訓練和競技比賽的活動質量得不到保障
在部分中職院校中,為了保證體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校和教師會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相關的體育競賽活動,但由于獎懲機制不完善、宣傳不到位、設施安全性存疑等因素,無法保證活動質量,更無法真正借助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結合促進競賽效能的提升。
3 中職體育課余訓練中競賽效能提升對策
3.1 保證體育課余訓練時間,優化體育課余訓練和競技比賽
目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已經成為培養新時代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校方的教育理念應該符合教育需求,合理設置課程。當校方和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變化,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教師應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余訓練的積極性,使其體育運動的時間可以得到保障。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組織教師團隊設置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目標,重視體育課程教學,并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考核。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都會明顯提升。學生在有限的體育課程時間內無法滿足的訓練需求,以及提升體育成績需要搭配的日常訓練,都會體現在體育課余訓練中。學生自愿參與體育課余訓練的積極性會極大提升,運動時間便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而當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產生興趣時,便能通過課余訓練提升競賽效能,在此基礎上,校方可以適時舉行競技比賽活動。教師可以借助競技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進取心,提升學生的能力,增強班級之間的團隊協作,讓課余體育訓練和競技比賽更加科學合理。而在課余競技比賽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提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還能提升自身的抗壓能力。
3.2 完善體育基礎設施,開展體育課余訓練和技能比賽
雖說中職學校存在經費限制和其他現實問題,但不能影響對學生的培養政策和方向,因此不能忽視學生訓練方面的基礎設備。為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校方需要在預算階段做出調整,不能只致力于添置和升級專業教學設備,還要合理規劃,以完善體育基礎設施。良好的運動環境才能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提供條件,才有可能增加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訓練的可能性。
比如,校方可以提出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計劃,并劃撥一定數額的經費,將完善體育基礎設施落實到位。當基礎設施得到完善,體育課余訓練的環境和條件就能得到保障,學生在鍛煉期間因為設施損害、安全系數較低、維修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引發損傷的可能性就會得到有效降低。學生也更愿意在課余時間去專業的場地進行體育訓練,進而提升其技能和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校方可以將體育課余訓練和競技比賽相協調。豐富多彩的競技比賽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校方的科學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提高身體素質,并得到具體的獎勵。在課余競技比賽中,學生可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運動中,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會更加高漲,比賽成績也會更加優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體育課余訓練促進競賽效能的提升。
3.3 加強體育課余訓練和競技比賽的宣傳,保障活動質量
為有效提高學生參加體育課余訓練的效率和積極性,除了轉變中職院校教師的態度和完善基礎設施之外,還需要加強對體育課余訓練和競技比賽的宣傳。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和講解,強化學生對課余體育訓練的認知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學校也要提高對相關場地和設施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有效促進教學任務的開展并保證教學質量和活動質量。而對于體育訓練中可能發生的一些運動損傷,校方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安全訓練的觀念,提醒其注意訓練強度,還要實時進行醫務監督,為學生的生命健康提供有效保障,才能有效規避因課余鍛煉事故為學生帶來更嚴重的后果,進而為體育課余訓練及競技比賽活動提供保障。
校方可以在校園內多舉辦競技比賽等體育課余訓練活動,比如籃球賽、足球賽等,并鼓勵學生參加比賽,以提升學生的競賽技能。通過舉辦競技比賽活動,既可以檢驗學生體育課余訓練成效,又能讓學生在競技比賽中獲得有效提升,取得優秀成績,身心健康成長。而在具體的課余競賽活動中,安全保障工作也要到位。指導教師需要注意學生的活動強度,并及時提醒,如果發生了意外狀況,校醫需要及時進行醫治。當保障工作全部到位,獎懲激勵措施也足夠完善,就可以打消學生參加課余體育訓練及競技活動的疑慮,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是提升競賽效能的重要對策。
3.4 選擇正確的運動形式
在真正的體育課余訓練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原則:第一,要選擇學生喜歡的體育訓練內容。在課余時間,學生是否愿意參加體育訓練活動,興趣是關鍵。如果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課余訓練項目與學生興趣相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際參與率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有范圍地選擇學生可能喜歡的體育訓練內容,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效果。第二,鍛煉內容需要滿足學生的基本運動需求。開展體育課余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各項身體技能,若實際開展的活動連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那將無法發揮實際效力,能被學生選擇的概率也會很低。第三,不能與學生的生活習慣發生沖突。若體育活動的時間、設施及人力需求都比較高,與學生的日常習慣發生明顯沖突,那在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小,也不會有學校專門為不切實際的體育活動提供場地和相關設施。
3.5 加強教練員的隊伍建設,重視體育科研活動
校方首先應該加強教練員的隊伍建設,具體需要注意三點要素:其一,教練員需要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要足夠公平公正,才能有效避免教練員與學生之間產生沖突。其二,教練員要明確訓練目標并完善獎懲激勵制度,無論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層面的獎勵,都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可以保障體育訓練高質量完成。其三,教練員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潛能,為學生的體育課余訓練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進行科學訓練。除此之外,校方還要在開展體育課余訓練的同時進行體育科研活動,發展體育科研和競賽實踐訓練,方能有效提升體育課余訓練的效果,保證學生課余訓練及競賽活動能夠順利展開。校方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提高教練員和相關指導教師的體育科研水平,督促其總結和反思,確保競賽效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