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娟 劉偉 陸翰梅 任建枝


【摘要】? 目的? ? 探討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行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 回顧性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109例PCOS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先行促排卵,待卵泡成熟后采集配偶精液優化處理后進行人工授精操作,術后隨訪,臨床妊娠則為人工授精成功。依據人工授精是否成功分為成功組、未成功組,收集2組一般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之后將具有差異的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最終獲取影響PCOS患者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 109例PCOS患者中經人工授精后20例臨床妊娠,人工授精成功率為18.34%;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體重指數、精液處理、TPMC數量與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有關,有明顯差異(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0歲、體重指數≥26.5 kg/m2、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TPMC>50×106/mL為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 年齡≥30歲、體重指數≥26.5 kg/m2、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TPMC>50×106/mL為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需針對性開展護理干預,以提高PCOS患者妊娠成功率。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 人工授精成功率;影響因素;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711.75?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8-006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8.020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好發于育齡期女性,以持續無排卵、雄激素過高及卵巢多囊性變化為主要特征,不僅可引起月經異常、多毛等癥狀,還可對女性生殖功能造成影響,導致不孕發生[1-2]。臨床對于PCOS多以促排卵、控制飲食等綜合治療為主,部分女性經治療后可成功妊娠,但仍有較多女性即使經規范化治療仍會出現妊娠失敗現象,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家庭和諧。人工授精為輔助生殖常用技術,具有操作相對簡單、實用性強、非侵入性等特點。當PCOS患者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的前提下,若反復促排卵未能成功妊娠,則可考慮進行人工授精,以提高妊娠成功率[3-4]。但臨床長期隨訪發現,即使通過夫精人工授精也存在較高的妊娠失敗風險[5],還需開展影響PCOS患者夫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關因素分析,以便及時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本研究旨在分析PCOS患者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回顧性分析109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PCOS患者臨床資料,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29.85±2.14)歲;體重指數22.2~30.4 kg/m2,平均(26.41±1.78)kg/m2;PCOS病程2~9年,平均(4.12±0.89)年;不孕年限1~4年,平均(2.25±0.58)年。
納入標準:符合PCOS[6]診斷標準;伴有不孕癥狀;配偶精液正常,符合人工授精要求;經誘導排卵3~6個月周期未孕;精神狀態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存在人工授精禁忌;伴有生殖系統急慢性感染;合并惡性腫瘤;其他因素所致不孕;臨床資料缺失;存在嗜酒、吸煙等不良嗜好;長期接觸射線、致畸藥物等。
1.2? ? 方法? ? (1)促排卵及監測卵泡:所有PCOS患者均于月經第2~4 天空腹采血監測性激素指標變化,包括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睪酮(T)、雌二醇(E2)等,參考檢測結果及既往促排卵情況制定誘導排卵方案,一般在月經第5天開始口服來曲唑,每次2.5 mg,1次/d,連續服用5 d;并于月經第9~10 天監測患者卵泡數量、大小等信息,并觀察子宮內膜厚度變化;待出現1個直徑超過18 mm或者
2個超過17 mm的優勢卵泡及每個優勢卵泡E2 超過200 pg/mL時,給予肌內注射5 000~10 000 IU注射用絨促性素。通過陰道超聲對排卵情況進行監測,待優勢卵泡壁塌陷,體積縮小,卵泡內無回聲區消失,且盆腔內出現少量積液時,提示排卵。(2)人工授精時機:卵泡成熟后,先注射5 000~10 000 IU注射用絨促性素,并在24~36 h后陰道超聲確認未排卵,則行人工授精。(3)精液處理:指導患者配偶在人工授精前禁欲2~7 d,之后手淫取精液,置于無菌取精杯內,待室溫下液化后,常規分析精液,以密度梯度離心法處理,并對優化后的精液再次分析,若前向運動精子總數(TPMC)經優化后≥10×106/mL,則可納入研究,開展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將優化后精液置于培養箱內進行30 min孵育,以人工授精導管抽吸經優化后的精液0.3~0.5 mL,之后自宮頸緩慢注入宮腔。人工授精術后指導患者服用黃體酮膠囊,100 mg/次,2次/d,共用藥14 d。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檢查陽性,則繼續服用黃體酮。所有PCOS患者在人工授精術后14 d檢測血、尿HCG,若呈陽性,則術后5周行陰道超聲檢查,宮內存在孕囊且有胎心搏動則為臨床妊娠,代表人工授精成功。
1.3? ? 觀察指標? ? (1)人工授精成功率:統計109例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2)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單因素分析:依據人工授精成功與否分為成功組與未成功組,收集2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病程、授精時機、精液處理、TPMC數量等,開展單因素分析,獲取相關影響因素。(3)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具有差異的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最終獲取影響PCOS患者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人工授精成功率? ? 109例PCOS患者,經人工授精后20例臨床妊娠,人工授精成功率為18.34%(20/109)。
2.2? ? 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單因素分析? ? 2組不孕年限、病程差異不明顯(P>0.05);2組年齡、體重指數、精液處理、TPMC數量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 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多因素分析? ? 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0歲、體重指數≥26.5 kg/m2、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TPMC>50×106/mL為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3? ? 討論
PCOS病因復雜,臨床認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功能異常為主要病因。當垂體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敏感性增加,可促使機體LH分泌過量,從而對卵泡膜細胞、卵巢間質造成持續刺激,導致體內雄激素水平異常升高。而卵巢內高雄激素會阻止卵泡發育成熟,難以形成優勢卵泡。但該病理過程中小卵泡仍可正常分泌E2,加之雄烯二酮可經作用轉化成雌酮,形成高雌酮血癥。雌酮與E2作用于下丘腦及垂體后,可正反饋調節LH分泌,促使其持續處于高水平,難以形成月經中期LH峰,故無排卵發生,進而導致不孕[7-8]。而雌激素又可以負反饋調節FSH分泌,降低FSH水平,最終形成高雄激素、持續無排卵,造成卵巢多囊樣變化。
臨床對于PCOS引起的不孕多以促排卵治療為主。來曲唑為常見促排卵藥物,能夠抑制雌激素合成,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使得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從而作用于卵巢,加快卵泡發育及生長。但仍有較多PCOS患者經促排卵治療后難以成功妊娠[9]。人工授精術為促排卵無效后的首選方式,將優化后的精液通過導管注入宮腔內,能夠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且該技術操作簡單、無創傷,患者易于接受[10]。而長期隨訪發現,人工授精妊娠率仍較低,若能及早明確相關影響因素,有助于盡早進行護理干預,降低妊娠失敗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109例PCOS患者經人工授精后20例臨床妊娠,人工授精成功率為18.34%(20/109),提示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偏低。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體重指數、精液處理、TPMC數量與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相關;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0歲、體重指數≥26.5 kg/m2、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TPMC>50×106/mL為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分析原因為:(1)年齡≥30歲。臨床認為20~30歲為生育最佳年齡,隨年齡不斷增長女性卵巢功能可逐漸衰退,生育能力逐漸下降,難以排出優質卵泡,故授精成功率低下。(2)體重指數≥26.5 kg/m2。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細胞分泌異常,且更易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久之可引起體內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降低子宮內膜容受性、卵泡質量,導致妊娠成功率下降[11-12]。(3)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精液優化處理為提高授精成功率的重要環節,一旦精液體外存在時間過長,可使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增加,從而降低精子質量,同時也會使得DNA碎片增加,干擾授精。(4)TPMC>50×106/mL。臨床認為并非TPMC數量越高越好,過多的精子游動反而會增大能量消耗,使得精子質量下降,從而降低臨床妊娠率。針對上述因素,臨床需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1)調整患者日常飲食,制定相應運動計劃,以促使體重下降,從而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2)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其調節自身情緒,以相對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人工授精,從而確保整個受孕周期更為順利。(3)加強健康宣教,強調精液優化處理的重要性,縮短優化后精液體外存放時間,并告知授精時機等與成功妊娠間的相關性,爭取患者自愿于排卵前、排卵后各授精1次,以提高授精成功率。且需控制TPMC在10~50×106/mL時注入宮腔,避免精子過多產生不必要的能耗。
綜上所述,年齡≥30歲、體重指數≥26.5 kg/m2、精液體外存放30 min以上、TPMC>50×106/mL為影響PCOS患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需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開展相應護理干預,以降低人工授精的失敗風險。
參考文獻
[1]? ? 吳惠芹.來曲唑聯合尿促性素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性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1):2588-2590.
[2] THEEDE J,MISSO M L,COSTELLO M F,et al.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Clinical Endocrinology,2018,89(3):251-268.
[3]? ? 謝言信,趙雅男,林海燕,等.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行人工授精預測價值的評估[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9,40(1):90-97.
[4]? ? 李美玲,卲永,伏海燕,等.復方玄駒膠囊改善腎陽虛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夫精人工授精助孕妊娠結局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0):2326-2328.
[5]? ? 吳榮,吳歡,王超,等.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人工授精失敗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9,28(7):76-80.
[6]? ?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及指南專家組.多囊卵巢綜合征中國診療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8,53(1):2-6.
[7]? ? 李盈,賴金醛,鄧岳紅.二甲雙胍+炔雌醇環丙孕酮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效果及對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的影響評價[J].中國性科學,2019,28(4):61-64.
[8]? ? DADACHANJI R,PATIL A,JOSHI B,et al.Elucidating 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hormonal and metabolic perturbation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henotypes in Indian women[J].PLoS ONE,2021,16(2):e0246862.
[9]? ? 畢艷慧,高新源,向陽,等.二甲雙胍聯合枸櫞酸氯米芬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性激素和胰島素水平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5):927-930.
[10]? ? 周曉景,邢冠琳,蘆亞瓊,等.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2次人工授精失敗后加用生長激素臨床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5):733-734.
[11]? ? 谷保霞,郭海彬,張合龍,等.影響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9,33(4):340-342.
[12]? ? 劉盼,郭麗娜,趙敏英,等.影響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8,37(5):367-371.
(收稿日期: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