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燕玲 趙碩
【摘要】? 自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逐步在全球蔓延,其感染途徑多樣、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人群普遍易感。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有效進行預檢分診,指導有發熱等相關癥狀的患者到指定的發熱門診就診,成為防止疫情擴散的重要環節。本文從預檢分診管理機制、落實制度管理、醫護人員培訓、細化三級預檢分診流程及應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實施,介紹了嚴格實施三級預檢分診取得的良好成效。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三級預檢分診; 實施策略;成效
中圖分類號:R183.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8-0129-04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8.04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COVID-19) 為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1]。其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2]。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將2019-nCoV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將三級預檢分診作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間,有效實施三級預檢分診,對來院患者及陪同家屬準確快速識別,指引有相應癥狀的患者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篩查,確保了疫情期間門診常規診治工作的有序開展,有效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現介紹如下。
1? ? 建立三級預檢分診防控管理機制
1.1? ?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立由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院感科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后勤科主任為組員的領導管理小組。院長統一指揮,副院長全面負責各項防控措施的制訂、實施與協調安排;院感科主任負責醫護人員防護培訓、疫情監測、標本采集、感染防控工作的指導及防控工作流程的制定等;后勤科主任負責物資保障、醫療廢物處理、防控物資發放、消毒處置等;綜合辦公室主任負責全院人力資源調配。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護士長等聽從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并主抓本科室防控管理。
1.2? ? 根據疫情動態,啟動相應級別響應機制。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疫情期間隨時掌握疫情動態,根據本地區疫情發展程度,啟動相應級別響應機制,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的要求執行,及時按照指南升級版本規范進行調整。疫情早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每周召開1~2次工作例會,多部門聯動,及時溝通,對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通報,對衛健委新下發的疫情防控相關文件、指南等進行重點解讀,認真梳理出新的防控要求,第一時間進行調整并參照執行。
1.3? ? 統籌安排預檢分診人員并及時進行調配。據研究報道,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的情況下,采取全院多部門聯動,建立規范的三級預檢分診體系,能有效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疑似病例,從而保證門診醫療環境的安全[3]。可見三級預檢分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完成預檢分診的前提條件為合理統籌人員配備。疫情暴發后,所有就診者均需預檢分診,增加流程、崗位及工作量,因此,中心以統籌人力資源為基點實行動態管理,由綜合辦公室統一調配,建立人力資源梯隊,確保持續有效開展預檢分診工作。中心及5個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在疫情期間均進行正常診療工作。為確保預檢分診質量,達到疫情防控要求,中心及每個下屬站均增加1名護士進行預檢分診,由綜合辦公室統一管理。派往下屬站的護士均經過中心的培訓及考核,合格后在中心獨立上崗1周,具有一定的經驗后再派到下屬站,確保預檢分診質量。
2? ? 落實制度管理
2.1? ? 完善三級預檢分診制度及崗位職責,確保有章可循,規范執行。中心制定了詳細的三級預檢分診制度及預檢分診人員崗位職責,并制定了應急預案、消毒規范、物品管理、人員調配預案等,規范對各級預檢分診的管理。由辦公室將制定的各項制度及崗位職責、應急預案等做成文件夾放在各級預檢分診處,供醫務人員學習、查閱。對更新的部分及時替換,同時做好進一步培訓。
2.2? ? 落實風險管理,嚴格篩查重點人員,對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高風險地區回京行程碼異常人員禁止進入。要求預檢分診人員嚴格掌握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及高危風險區,將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制作成宣傳彩頁,粘貼在大門入口、二級預檢分診處、醫生診室等,提示就診患者及各級預檢分診人員。每日專人負責更新高危風險區,發送至全體工作人員微信群,預檢分診處打印紙質版供查詢,防止疏漏,并錄制音頻循環播放,提示去過高危風險區的患者未解除觀察前禁止進入就診。
2.3? ? 各科調配出備用診室,便于應急使用。根據疫情防控中心要求重新調整診區布局,每個科室均騰出一間診室作為備用診室。當篩查出發熱患者時立即就地進行隔離,醫務人員做好防護,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填寫發熱患者登記表,撥打120將患者轉到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待120將患者轉診后,診室進行終末消毒,啟用備用診室進行診療工作,不耽誤正常診療秩序。
2.4? ? 中心工作人員每日進行健康監測。工作人員每日第一次進入中心均與患者要求一致,測溫,掃行程碼,有發熱癥狀一律不準進入,嚴格執行2周采核酸1次。參與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按照要求每周1次核酸檢測,定期監測,及早發現。設專人負責核酸檢測管理工作,未按時參加核酸檢測的人員自行補測,再次進入中心前必須持有48 h內核酸結果向管理員報備后才能進入中心開展醫療工作。此外,每個科室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由專人負責監控科室人員體溫,上下午各監測1次,出現異常及時上報,體溫監測登記表每月上交1次,由院感科存檔。院感科不定期到科室進行抽查,檢查執行情況。
2.5? ? 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工作區域手衛生,空氣、物表等消毒。每個預檢分診崗位均配備快速手消毒液,接觸每名患者后均進行快速手消毒,所用物品及接觸的物體面表定期進行消毒。拆除門簾,每日至少2次開窗通風換氣,每次至少 30? min,每日完成2次紫外線照射消毒,物表及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院感科工作人員定期對物表及環境進行采樣。
2.6? ? 規范防疫物資管理。各級預檢分診均配備防護物資,包括:紅外線測溫儀、體溫計、一次性帽子、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護目鏡、面屏、防護服、手套等,固定位置、固定數量、固定專人管理,定期清點并檢查質量及效期,使用后及時增補。
2.7? ? 加強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對于各級預檢分診產生的醫療垃圾均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做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包裝等源頭管控和登記備案工作;加強對醫療垃圾處置人員的培訓,按照設定路線,醫療垃圾由專人負責每日定時收集、預處理后專區存放;對涉疫情垃圾專箱存放并強化消毒處理,標識明確,嚴防外泄和造成環境污染。
2.8? ? 增設專人進行院感質控管理。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020年1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醫療機構要加強感染防控管理部門專職人員配備,各科室指定專人負責本科室感染防控工作,統一接受上級感染防控管理部門業務指導。該中心增加1名專職院感人員配合院感辦主任工作,同時各科室設立了1名院感管理員,經過統一培訓負責院感質控工作,進行自查整改,特別針對預檢分診崗位。
3? ? 嚴抓醫護人員培訓,確保防護到位
3.1? ? 對中心全體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4]進行培訓,內容包括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知識、個人防護及防護級別、防護用品使用及醫療廢棄物管理等,確保醫務人員能夠自身防護到位。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疫情風險等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防護技術指南(試行)》要求規范各級預檢分診人員用品使用,并根據風險等級及時調整。整個預檢分診過程嚴格按照規范開展,做好個人防護,預檢分診執行一級防護,要求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 h更換1次,有污染時隨時更換)、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手套,每次與患者接觸后立即進行快速手消毒。院感辦對各級預檢分診的醫護人員日常防護進行抽查,對于預檢分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溝通上報,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并嚴格落實到位,確保醫護人員自身防護措施到位。
3.2? ? 參與預檢分診的科室及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根據中心制定的三級預檢分診制度、預檢分診崗位職責、應急預案、消毒規范、物品管理制度等對參與預檢分診的科室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在上崗前再次進行穿脫防護服、隔離衣,七步洗手法,佩戴口罩、帽子、目鏡等實際操作培訓,由院感科及綜合辦公室牽頭,考核合格后上崗。另外,根據國家和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不斷更新培訓內容,確保每個成員熟練掌握預檢分診流程。
3.3? ? 保安及保潔等人員管理。疫情期間,上崗保安及保潔人員由各公司統一調配,盡量減少流動,非必要不出京。感控科負責對其進行專項培訓,對參與預檢分診維持秩序的保安人員、收取醫療垃圾的保潔人員,進行消毒隔離、院感防控、穿脫隔離衣、正確佩戴口罩、七步洗手法等培訓,并進行嚴格考核。
4? ? 細化三級預檢分診流程
4.1? ? 一級預檢分診是患者及家屬進入中心的第一關卡,嚴格入口管理極為重要。中心安排1名家醫助理、1名護士專職預檢分診,1~2名安保人員協助維持秩序,對每一名就診的人員及陪同家屬均進行流行病學史調查、查驗健康寶、行程碼、測量體溫。對有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11類患者[2]進行嚴格篩查癥狀。為精準監測,患者實名制管理,中心先采取人工登記,后逐步信息化管理,填寫電子版流行病學調查表,針對老年人電子版使用困難者繼續填寫紙質版流調表。隨著信息系統的不斷更新,就診患者插入醫保卡或者身份證進行信息錄入,確保進入中心人員均有記錄,并用數據管理,確保信息可追溯、人員可追蹤、風險可管控。每名患者進入中心前均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體溫,并常規配有體溫計,發現異常時使用水銀體溫計進行測量,確保對體溫監控到位。設立獨立的測溫區,體溫超過37.2 ℃嚴禁進入,且患者不允許自行離開,必須呼叫120轉運到就近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另外,一級預檢分診處常備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手消劑,要求患者必須正確佩戴口罩,進行手消毒后方可進入。對于未戴口罩或口罩不符合防護要求的患者及陪同人員發放口罩并指導其正確佩戴[5]。
4.2? ? 二級預檢分診設置在每個科室的分診臺,且就診通道改為單行線,以便保證每名患者均進行分診。分診臺由1名護理人員負責,對每一名就診患者再次詢問流行病學史,有無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并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體溫,進行二次篩查,沒有異常的患者才可進入指定的候診區分散入座等候就診。
4.3? ? 三級預檢分診為每一名接診的醫生,首先詢問患者流行病學史,有無新冠肺炎相關癥狀,確認無誤后再進行診療,切實做到對新冠感染患者早發現、早報告。發現有發熱及流行病學史的患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防護措施,并按要求時限上報。
4.4? ? 合理布局規劃預檢分診位置
4.4.1? ? 重新規劃中心入口,將多個入口關閉,只開放中心一個大門,并將大門劃分出入口,用隔離帶將出入口物理區分,確保出入不交叉,人員單向流動。為保障安全,其他出入口均將鑰匙放在中控室,若出現突發事件第一時間打開,及時有效疏散,確保患者安全。在中心大樓入口處的醒目位置,制作發熱患者警示牌,告知體溫超過37.2 ℃的患者應到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同時,一級預檢分診位置前移,將分診臺由大廳中心前移至樓門入口,防止未經篩查的患者進入樓內,確保進入大廳患者必經預檢分診。
4.4.2? ? 加強通風,嚴格落實一米線。各級預檢分診設置一米線,防止人員聚集;根據中心布局統籌梳理就診流程,實施患者單循環就診路線,出入口分開,減少人員往返交叉;摘除樓門入口防風保溫隔簾,加強公共區域通風。進出口處提供快速手消液供患者使用,電梯安裝紫外線消毒機,在無人的情況下自動開始消毒,有人進入隨即停止。
4.4.3? ? 加強診區人員活動管理,落實診室“一醫一患”,非就診人員盡量避免診區間穿行。各診室重新標記地貼,指引患者準確進入叫號診室,防止患者在診區過多走動。每個診室前座椅間隔一米擺放,只允許1名患者在門口候診,其他患者均在候診大廳等候叫號,嚴格執行一米間距。掛號室開放門診預約功能,鼓勵分時段就醫,減少人員聚集。遇患者多時,有效進行分流,將隊伍向樓道延伸,專人維持秩序,防止人員聚集。
4.4.4? ? 預防保健科預檢分診單獨設置,保障健康人群單獨通道。預防保健科設置獨立預檢分診,與成人通道完全分開,進入預防保健科只允許1名家屬帶孩子進入,孩子及家長出現11大癥狀者均不允許進入,出現發熱兒童及家長均立即隔離按流程處理,轉至發熱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篩查。另外,嚴格執行預約,分時段分流就診,防止人員聚集,有效做到人員分流。疫苗接種留觀區設專人值守,防止孩子及家長隨意走動進入成人診區。
4.4.5? ? 病房采取封閉管理,謝絕探視,鼓勵手機視頻連線。病房醫護人員每日對患者常規監測體溫2次,設立隔離病房,以備緊急使用。
4.5? ? 做好健康宣教,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宣傳。在各級預檢分診處放置宣傳折頁、海報進行宣傳,患者可自行取閱,并利用電子屏、展板等,以及通過醫務人員宣教,對手衛生、正確佩戴口罩、遵守一米線防止聚集等進行宣傳,使患者積極配合。
5? ? ?強化應急管理,開展實戰演練
實施三級預檢分診是基層社區醫院有效控制疫情的手段,有發熱等11大癥狀的人群均應到發熱門診就診篩查,但也可能因多種因素造成患者進入到二級甚至三級預檢分診處產生隱患。因此,中心制訂了詳細的應急預案,每一級預檢分診發現相應患者均應立即采取措施,指導患者去發熱門診就診,具有發熱及流行病學史的患者按照預案流程將其轉移到隔離觀察點隔離,并等待120轉運至發熱門診篩查診治,并對其經過的環境、接觸的物表進行消毒處理。為增加防范意識及應急處置能力,中心院感科牽頭,每月不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模擬患者、模擬可能出現各種狀況進行1~2次實戰演練,中心副主任參與,以考核各級預檢分診人員執行預檢分診是否到位,出現應急狀況是否按照應急預案實施,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查找漏洞。在應急演練中,重點對新改進的防控方案、流程等可能出現的情景進行模擬,以確保預檢分診人員的掌握情況,保障分診質量。另外,院感領導小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對各級預檢分診工作進行監督,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要求責任人整改。
自疫情開始,蔓延至今,實施有效的三級預檢分診,對確保就診患者及醫護人員安全,防止醫院感染發生發揮了重大作用。自2020年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中心接診364 000人次患者,無1例發熱患者通過一級預檢分診,長期慢性疾病具有11大相關癥狀,但無發熱及流行病學史患者進入三級預檢分診49人次,均登記上報,無醫院感染發生。目前,新冠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階段,但仍不能放松警惕,預檢分診制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仍是至關重要的環節[6]。為有效落實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及感染發生,三級預檢分診還將作為常態化管理措施持續開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J].中國醫藥,2020,15(10):1494-1499.
[2]?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J].全科醫學繼續教育,2020,18(5):388-390,396.
[3]? ? 賈丹,何謙,趙淑珍,等.大型綜合醫院門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管理策略 [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5):675-678.
[4]?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2):164.
[5]?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0,19(2):189-191.
[6]? ? 李紅云.門診預檢分診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應用分析[J].智慧健康,2021,7(23):39-41.
(收稿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