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聰
(川中油氣礦財務共享中心,四川 遂寧 629000)
大數據環境是一個綜合環境,它代表著信息化意識在現代人生活的植入,代表著信息化工具與手段對現代人生活的改變。以提供各式各樣服務為盈利點的企業必須順應大數據環境發展趨勢,積極開展信息化管理。相較于普通企業,國有企業發展任務重、責任大,更須借助大數據技術等新科技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質量。本文從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角度切入,探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大數據環境將多元化的信息數據包攬其中,并且能夠實現大流量傳輸。與此同時,大數據環境下也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實體設備,作為信息流介質,如各種智能終端、移動設備等。這使得信息數據量暴增,且形式多樣,其可以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存在和傳輸。
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化并不單一指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囊括多樣化的新興技術。綜合來看,信息化應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石,將其融入大數據環境,并結合信息技術,形成集群威力,以達到安全存儲及高速運算、傳輸的目的,最終打造出一個四通八達的、分布式的運行系統。可見,大數據環境下的新技術能幫助人類高效完成各種工作。
大數據環境將技術應用外化為流量、效率,而企業恰恰可以利用流量博得關注,利用效率突破改革壁壘。因此,技術和價值密切相關。大數據環境下,積極應用更先進、更合適的信息技術成為各行業企業改革、發展的趨勢。
總而言之,大數據環境為國企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企業財務管理不是單一片面的管理,而是更科學全面的系統布局[1]。進行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把握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將內控理念融入財務管理。這有助于企業將經營、管理工作全部納入信息化系統,以一體化的方式管理各項經營活動,從而挖掘更大的經濟價值。
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能夠幫助其合理配置各項資源,繼而取得小投入、大收益的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成為國有企業優化盈利模式的重要途徑[2]。同時,財務管理也有其外延作用,與企業內控管理成效息息相關。信息化的應用使企業財務管理如虎添翼,能夠實現與內控管理的深度融通,從而幫助企業以財務為切入點,系統地管理全局以及科學決策。
此外,財務管理信息化使企業財務數據與信息朝著透明化的方向發展,為有效監管創造了便利,為信息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有效化解了財務風險。例如,成本核算中,無論是企業內部結算業務,還是關聯外部交易的結算業務,其須列入計算的成本項目數據都會反映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中,接受相關人員的監督,而核算負責人員則需要精準核算、審慎履職,實現個人的長遠發展,幫助所在企業實現高效率的財務管理。
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雖然能夠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以及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但是管理工作略顯僵化。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認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就是IT 技術的應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要借助計算機和財務管理軟件來實現,沒有認識到企業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一體化的重要性[3]。例如,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停留于財務業務的單一層面,要求工作人員以數字化方式記賬、核算、制表等,缺乏對相關技術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沒有保持財務部門與其他各部門的聯系。
部分國企出現了財務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難的現象,這要追溯到國企管理者的意識層面,他們沒有透徹領悟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精髓,認識過于淺顯。而且部分管理者自身創新能力有限,在工作上追求穩定、不出錯,雖然認真履職,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缺乏對國企長遠發展戰略的思考。
想要財務信息化建設步伐有條不紊,就需要配套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制度約束國企工作人員的行為。然而,一些國企的財務管理信息化處于摸索階段,相應的管理也在沿用舊制度,抑或臨時、片面地制定一些應急制度,沒有深研財務管理信息化趨勢、相關資料,也沒有立足于全局和長遠視角制定并完善新的管理制度。
以筆者所在的石油企業為例,要想全面實施財務管理信息化,就應當基于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制定財務、油氣生產、油氣銷售等互相交叉的制度,讓財務人員在遵循基礎的會計制度的同時,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從而在責任分工明確的基礎上做好配合,實現協同管理。遺憾的是,一些國企還缺乏此類制度,其財務管理制度與信息化要求并不同步。
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缺少相關技術支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1.缺乏相關人才
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批掌握先進技術,且對新技術有獨到見解的人才作為支撐。這也意味著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驟然提高,他們不但要有想法,有創新能力,還要能應用新技術。但是,這類人才在整個市場上是稀缺的,其對企業環境、待遇也有更高的要求。就內部原有員工而言,許多國企財務管理員工已經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式,面對信息化轉型要求,有諸多不適應,其在能力、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2.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開發滯后
各國企特點迥異,自然不能直接套用其他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軟件,需要開發和應用個性化的系統,即將企業自身的管理理念、特色文化等融入其中。但是就現狀而言,國企委托知名的軟件開發商來負責系統開發,涉及較高的成本投入;依靠自身資源和力量開發系統,自身技術能力又不足;退而求其次,與小軟件開發企業合作,其開發能力也有限,仍會導致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不全面,無法滿足其綜合化的管理需求。
由于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夠高,覆蓋不全,一些國企的財務管理處于半信息化狀態,因此其信息化建設執行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1.財務管理信息分散,且存在部分失真
財務部門獲取的數據主要為其他部門報送的資料[4]。大型國企因管理框架相對復雜,層級多、部門多,所以在半信息化狀態下,其財務管理信息相對分散,一些信息提供不夠及時。這給財務管理的數據信息提取、成本核算和報表數據應用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且,信息化建設不足時,個別部門截留信息、虛報信息的情況時有發生。此時因為對應的透明化監督體系并未形成,追責困難,由此出現成本會計的核算不準、賬實不符、報表數據不全等問題。
2.供決策層參考的可用財務數據滯后
財務信息化建設的一大優勢是能夠及時匯總企業各方面的數據,通過財務整合與核算,最終形成可供決策層參考的價值性資料。但是在半信息化狀態下,一些記賬憑證、報銷單據等數據信息仍然依靠紙質方式傳遞,導致部分數據不得不多次采集、核對,影響了財務管理效率,也浪費了人力和時間。
國企管理者乃至所有員工,均有必要創新財務管理意識,深化理解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化管理的內涵,從而形成積極配合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環境。國企管理者要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將財務管理與企業內部全方位管理聯系起來,把握財務管理信息化與取得更高效益之間的關聯,切實重視相關建設。應注意加大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其建設推進提供經濟支持[5]。
鑒于對自身管理意識的反思,國企管理者還應該正視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勇于突破原有認知,大膽接受新思想,嘗試使用新技術,持續學習進步,從而以更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理念引領企業的財務信息化建設。
國企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要一并加強制度建設,使財務管理創新更加規范。其中,國企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作為新制度建設的基礎,基于此厘清不同財務人員的職責。與此同時,國企要重新完善各部門管理制度,避免各部門職責交叉,使其發揮協同效應,以支持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有序運行。
例如,基于財務管理信息化的一體化管理要求,國企財務管理制度應當明確規定,由成本會計負責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完成貨幣資金結算任務。要嚴謹地核對現金、銀行存款賬目,并編制相應的報表,完整和準確反映貨幣資金動態;由財務相關人員負責在支付授權范圍內審核、辦理對外支付結算業務,保證資金安全等等。制度對應的是職責,而信息化系統下的財務管理職責發生了哪些變動,產生了哪些動態化的影響,企業應當在制度層面有所反映。
人才培養意味著國企應注重提升內部人員的專業素養,使其契合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要求。
一方面,國企可立足于財務人員知識結構的優化來施策。企業可重點落實專業化的培訓制度,特別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培訓,使財務人員的知識得到補充,能夠應用計算機理論知識梳理工作流程,能夠利用操作技能處理工作信息和正確履職。其培訓內容中,會計電算化、財務共享中心相關知識要作為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國企要動態化完善其培訓機制。國企要建立圍繞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培訓機制,激發財務管理相關人員的潛能,在接受企業內部培訓的同時主動學習,而企業將作為督促者、職業規劃者存在。國企可引導相關人員主動接受遠程教育,結合考取專業證書的動力及要求,持續自我提升。此外,企業人才培養要遵循“知識普及、重點選拔”的原則,從內部挑選出一批精干,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進而以點帶面,推動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日常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國企應該加強對監督手段的應用,促進財務管理一體化,與企業整體的內控管理相融合。鑒于財務管理信息化能使各財務管理活動更加透明,所以國企要建立起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并在相應的系統中搭建監管口徑,由專人(如審計人員)負責落實監督責任。
其中,國企可認定幾種監督形式與責任,并督促落實,包括各部門內部人員的自我監督、平行部門的相互監督、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的監督、審計部門對財務部門的監督。同時,國企還可以設置群眾舉報箱,為群眾監督作用的發揮創造條件。交錯的監督管理職能發揮,更能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一體化運行,促進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
大數據環境為國有企業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使企業的管理理念再上新臺階。面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的現狀,國企不能安于現狀,必須通過管理者意識的創新、配套制度的完善、專有人才的培養,以及監督管理機制的構建等,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