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強 邱震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農業農村局 邱 峰/蘇州市農業農村局
蘇州市吳江區地處江蘇省最南部,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1936 年,費孝通先生在吳江開弦弓村調研寫下《江村經濟》一書,向全世界展示了當時吳江鄉村發展全景。進入新時代,吳江鄉村傳承費孝通“志在富民”理念,用拼搏與堅持,在實踐與探索中書寫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鄉村發展新篇章。
按照“一核多片”的集群發展思路,吳江從規模化、數字化和完善產業鏈等方面尋求突破口,梯度架構了國家、省、市、區四級園區建設體系,持續推動農業向園區集中、向融合轉型、向綠色跨越,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生產場景在花卉園藝、流水養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吳江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江蘇首個以優質糧油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同里鎮北聯村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所在地,擁有優質糧油、特種水產、花卉園藝等特色產業,水稻單產全省領先。北聯村通過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應用,著力開展“無人農場、大田托管”示范創建,打造了區域面積530 畝、輻射帶動面積1 萬畝的稻麥輪作“無人化農場”集成示范區。1500 畝油菜花田孕育的“花經濟”也成為當地金牌產業。
七都鎮爃爛村針對太湖圍網拆除、水源地整治、退捕禁捕后如何繼續發展太湖大閘蟹產業問題,順勢而為將全村農田實現統一流轉管理,高標準打造2.7 萬畝的浦江源太湖蟹生態養殖示范園。園區先后建成智慧養殖平臺、電商交易平臺等“兩平臺兩中心五系統”,實現太湖蟹生產、管理、銷售全過程的數字化升級。先后被評定為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全國農村創業園區等。
依托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吳江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城鎮綜合體、工業集中區和商貿流通區等高標準物業經濟,鼓勵村集體投資建造廠房和集宿樓,配套商業店面和農貿市場等經營性物業,不斷擴充村級物業體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物業經濟已成為吳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之一,2022年,全區村集體經營性物業179.21萬平方米,以物業租金為主的資產租賃收入5.03 億元。
盛澤鎮漁業村依托東方絲綢市場的發展之勢,對接市場需求,積極圍繞絲綢紡織產業建造配套的商鋪和倉庫房,夯實物業經濟根基。2022年,全村集體經營性物業總面積超13 萬平方米,實現村級可支配收入5808 萬元,其中物業租金收入超5000 萬元。
七都鎮隱讀村依靠經濟重鎮的良好區位優勢,相繼建造近3 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對外出租。為解決企業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剛需”,采取“1+N”模式,與周邊村抱團投資建設隱讀人才公寓。2022 年,全村集體經營性物業總面積5.8萬平方米,實現村級可支配收入2277 萬元。
吳江發揮古鎮、古村集聚優勢,做深“水文化”,以組團、片區的概念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了環元蕩、環澄湖、環長漾3個重點片區,提出把環長漾建設成新時代魚米之鄉“最江南”樣板區,協同打造環澄湖片區田園水鄉生活典范,推動環元蕩國際生態文旅湖區建設。經過多年實踐,吳江建成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并逐步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形成了較大規模的美麗鄉村,鄉村旅游初具規模。
黎里鎮三好村引入國內知名鄉村振興頭部企業藍城集團,共同投資打造“曲水善灣”,充分疊加政府統籌協調優勢及社會資本全產業鏈綜合實力優勢。在尊重村落記憶、尊重傳統建筑、尊重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把空間、風貌、生活等有機融合,導入親子休閑、精品度假、創意集市等功能業態,有效激發鄉村旅游活力。
平望鎮廟頭村積極探索“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田園社區”農文旅融合模式,成功引入“村上·長漾里”項目,以現代高效農業為基礎,以“田園+”為手段,突出醬藝文化與田園特色,集田園美宿、農家餐飲、茶室、平望醬文化體驗園、各類手作工坊等多種業態于一體,有效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獲評中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業·影響力典型案例。
吳江堅持賡續鄉土文脈,從本土歷史文化深處喚醒鄉愁、用獨有的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培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追求精神富有,以吳越文化的兼容并蓄傳承人文優勢,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農民精氣神,推動形成與共同富裕相適應的價值理念、文明素養和社會風范。
七都鎮開弦弓村依托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傳統村落兩塊國字招牌,圍繞“一心、一廊、三村、四園”規劃布局,以環境引人、文化育人,積極推進村志、影像志、口述史等文化創新工程,生動展現中國農村民風民俗、人文風貌、生活變遷的縮影。秉承費孝通筆下“熟人社會”的“無訟”理念,成立鄉賢調解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鄰里更和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江村之治”,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震澤鎮朱家浜村以“家”文化為核心,打造集宴會廳、百姓戲臺等于一體的幸福生活綜合中心,串聯村莊周邊的口袋公園、民生小道等基礎設施,實現“大家”“小家”共享共用村級資產。積極打造農家書屋,定期組織文藝匯演、農民運動會,推動先進文化“進村入戶”,讓村民充分感受“家”的溫暖和幸福。
吳江以“富民”為價值引領,在全國率先走出城鄉一體發展的特色之路,提出“打造共同富裕新樣板”的愿景:以廣大農民共享發展成果為目標,著力構建與區域發展定位相匹配、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與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相聯結的新型集體經濟長效發展模式,使農民高水平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吳江共同富裕的鮮明特質,真正讓“志在富民”的理念在吳江開花結果。
盛澤鎮黃家溪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主要得益于該村積極動員本村企業家、鄉賢反哺家鄉,開展“萬企興萬村 共筑鄉村夢”行動,組建全國首個村級商會,設立教育扶持、扶貧幫困、為民服務三大基金,累計發放幫扶資金近400 萬元。2021年設立第四項基金,即鄉村振興基金,募集600 萬元用于村級發展項目;2023 年增設共富基金,計劃在未來5 年,每年投入200 萬元用于困難村民的房屋改造、新建,有效促進共同富裕。
震澤鎮齊心村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等農業特色產業,先后成立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勞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旅合作社,通過發動本村村民入股、統籌村內資源、整合閑置勞力,實現了“集體經濟快發展、社員入股享分紅、村民就業強保障”三方共贏的局面,走出了一條具有齊心特點的共同富裕之路。2022 年,三大合作社年度營收650萬元,159 名社員年終分紅總金額50 余萬元。齊心村獲評全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引領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