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23年7月17日,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召開“‘突圍之路——新時代東北振興”專家座談會,圍繞制約東北振興的問題,就探尋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路徑展開深入討論,為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東北振興的突破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下為遼寧省委財經辦(改革辦)原副主任李方喜的發言實錄。
〔關鍵詞〕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發展方向;突破口
黨的二十大是我們黨從百年歷程邁向新的百年歷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全面部署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同時為新時代東北振興明確了新方位、新目標和新任務。
一、怎么看東北振興新方位
東北振興從2003年啟動實施,今年恰好20年,第一個10年可稱為振興探索期,第二個10年即新一輪振興,可稱為振興拓展期,目前已進入全面振興突破期。如何認識東北振興新方位?
(一)從戰略目標上看,新時代東北振興是突破關鍵、縮小差距、跟上時代的振興
東北振興20年,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國家需要、區域目標和社會期望還存在一定距離,與時代發展步伐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一方面說明了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振就興;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東北振興的必然性和緊迫性,如果“十四五”期間東北振興不能實現新突破,東北形象得不到新改觀,就無法交出合格答卷。當然,東北振興新突破并不是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突破,而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局部突破。因此,必須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氣、背水一戰的決心、攻堅克難的意志,盡快實現新的突破。
(二)從發展質量上看,新時代東北振興是符合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和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高質量振興
東北地區盡管面對的困難較多,振興進程相對滯后,但振興質量標準不能降低。只有符合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才能站在全局高度著眼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東北振興不能是低水平的振興,而是高質量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三)從政治使命上看,新時代東北振興是突出維護國家安全、提升安全發展能力的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東北地區謀定了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定位,這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前瞻性重大部署,進一步提升了東北振興的戰略層次,凸顯了東北振興的重要支撐地位。既然東北振興首要政治使命是維護“五大安全”,那么考量東北振興就要格外看重安全貢獻,也就是說,東北對國家的安全支撐力應大于經濟支撐力。
(四)從動力機制上看,新時代東北振興是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貫穿始終的振興
東北地區歷史包袱重,制約束縛多,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東北振興新突破,本質上就是改革創新的新突破。只有堅定改革決心,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才能從根本上破除振興的障礙。我們既要落實好黨中央新出臺的重大改革舉措,又要解決好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矛盾,補齊市場化改革的短板,以改革突破、創新突破帶動振興突破。
(五)從開放合作上看,新時代東北振興是立足向北開放、促進東北亞合作的振興
東北地區處于東北亞中心地帶,同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與俄羅斯戰略合作具有良好前景。東北地區要強化向北開放的“前沿”意識,充分利用RCEP生效機遇,發揮遼寧沿海經濟帶等開放平臺作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在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助力東北全面振興。
二、怎樣選好東北振興突破口
新時代東北振興要走出“突圍之路”,實現新突破,關鍵要選好突破口。2023年年初,遼寧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了《遼寧省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就是要選準突破口、聚焦突破力,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突破戰。我認為,應圍繞戰略定位、發展環境、產業升級、體制創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尋求突破。
(一)以“五大安全”戰略定位為引領,在謀劃高質量發展上取得突破
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既是東北地區的戰略定位,也是東北振興的重要途徑。要準確把握國家戰略需要,充分發揮東北地區比較優勢和深厚潛力,突出區域資源特色,結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謀劃一批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高質量項目群,切實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定位用足、用好,落實到東北振興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二)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基礎,在吸引投資和高端人才上取得突破
近年來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改進,但投資和人才環境還不夠優化。營商環境的本質是人的環境,匯聚的是人氣,體現的是活力。必須瞄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高人才政策的吸引力,為高端人才提供發展舞臺,讓本地人才留得下、把需要的人才引進來。比如,積極推進東北大學“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試驗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就有利于把該領域的高端拔尖人才集聚到遼寧,有利于把科教人才的基礎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的現實優勢。
(三)以鍛長板、揚優勢為主攻方向,在充分挖掘潛力促進產業升級上取得突破
東北振興確實需要補短板,但更需要鍛長板、揚優勢。東北地區裝備制造“國之重器”和冶金石化產業的“富礦”很多,要排除干擾,專心致志建設具有東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短板產業補鏈,筑牢工業發展根基。同時著眼新市場、新趨勢、新需求,培育壯大航空制造、新材料、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
(四)以夯實市場化基礎制度為重點,在激發市場活力上取得突破
東北地區的突出短板是體制機制短板,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深化改革作為新突破的著力點,推動形成與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要大力支持央企與東北地區合作,充分利用央企品牌、技術、市場等競爭優勢和東北地區資源稟賦,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同時鼓勵東北地區民營企業與龍頭企業協作配套,不斷發展壯大。要著眼東北亞區域合作,發揮區位優勢、地緣優勢,深化與RCEP成員國合作,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
(五)以中央支持東北振興重大舉措為牽動,在打造東北振興先行區上取得突破
實踐證明,老工業基地振興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東北振興到了沒有突破性政策就難以實現突破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中央推出新的戰略性舉措,通過政策“組合拳”支持東北振興新突破。在此提兩條具體建議:一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遼寧沿海經濟帶要打造東北振興先導區、先行區的重要指示,建議中央層面實施東北振興“區域突破”行動,集中優勢兵力支持遼寧“一圈一帶”(沈陽都市圈和沿海經濟帶)先行突破,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再乘勢推動東北全面振興。二是建議國家加大支持東北振興力度,把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賦予東北振興先行區(國家級平臺),集聚要素資源,遏制資本人才外流,激發市場活力,提升發展競爭力,形成區域帶動力。
(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