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高度的愛國主義理念,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而努力拼搏的進程中被不斷傳承。當今網絡信息時代各種社會思潮滲透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新時代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對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并幫助大學生承擔時代重任是高校的重要任務。本研究概述紅色基因傳承與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契合協同的理論,通過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及紅色基因傳承的現狀,探討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契合協同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契合協同路徑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階段形成的崇高品質。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今全球網絡化時代,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當代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同時也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滲透和影響,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當前社會存在消極現象影響思政教育育人質量,部分大學生思想受到沖擊侵蝕。思政工作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等任務,將紅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幫助大學生承擔神圣職責,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目前學界對紅色基因傳承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契合協同研究不夠完善,研究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是大學教育培養時代新人的需要。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融合的意義
紅色基因是對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繼承發揚,在不同時期革命精神憑借自身特征衍生出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基因。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基因表現形式不斷豐富,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血脈中的內核,產生于革命戰爭年代,具有重要的時代傳承價值;紅色基因教育是運用紅色資源引導大學生思想精神正本清源。黨在長期奮斗中錘煉先進本質是當代大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必備武器,當今紅色基因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構成,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精神要素。
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內核,與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鮮明的契合點[1]。革命年代價值追求與當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相通,各地多元紅色資源包含紅色精神內涵,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時期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對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現實意義;青年大學生要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動力。紅色基因核心價值目標是尋求民族解放實現國家偉大復興,在新時代其新內涵包括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等方面;傳承紅色基因能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是大學生的光榮使命。紅色基因凝結中華兒女的理想追求,凝合中國人的先進品質,呈現出基本內容與時俱進,傳承中介形式多樣,影響范圍廣泛深遠的特征。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具有內容關聯性、方法共通性與價值統一性。思政教育融合紅色基因對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紅色基因傳承具有重要價值作用。
大學生思政教育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偉大工程,大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高校日常思政教育融入紅色基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堅定大學生對黨的信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導向,豐富高校思政教育資源,形成良好育人環境氛圍,為大學生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1]。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指引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要求;紅色基因與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目的一致性,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提供可行條件。紅色基因傳承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結合可以促使紅色基因永葆生機,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拓展思政教育視野,激勵大學生成長成才[2]。
二、紅色基因傳承與高校思政教育協同現狀
傳承紅色基因是新時代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方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嚴峻的考驗,部分高校對紅色基因傳承重視不足, 這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一)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思政教育面臨挑戰
紅色基因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內涵豐富、感染力強等特點。大學生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是通過理論與實踐學習引起青年情感共鳴,幫助大學生培育正確價值觀。由于黨中央對紅色基因高度重視,高校開展系列紅色基因教育活動取得初步成效,體現在探索紅色基因實踐教育方法、挖掘紅色基因物質載體、大學生對紅色基因關注度不斷提升等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導致大學生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面臨價值多元化碰撞,受到社會校園環境與新媒體的影響[3]。
目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融合不足,大學生對紅色基因認同感有待加強,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紅色基因運用,高校思政教育紅色基因融合形式單一,對紅色基因內涵缺乏深層次挖掘。同時,大學生思政教育正面臨社會經濟環境負面效應的沖擊:社會環境方面,紅色基因相關資源開發利用不到位,紅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社會氛圍不強;校園環境方面,部分高校對紅色基因融入方法欠缺,對紅色基因傳承思政教育重視不足;新媒體負面影響,表現為互聯網沖擊紅色基因教育效果,手機廣泛使用削弱紅色基因教育效果;大學生主體自身方面,包括對紅色基因缺乏堅定信仰,缺乏文化自信自覺。
(二)高校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傳承紅色基因思政教育在實施主體,受眾群體與融入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實施主體方面,高校相關部門紅色基因育人使命有待加強,對紅色基因傳承規律認識不足,相關教師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較弱;受眾群體方面,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意識不強,對灌輸紅色基因方式接受度低,對紅色基因內容探究認知自主性不高;融入方式方面,未突破課堂教學時空限制,融入研究平臺缺乏,融入話語體系陳舊;日常管理中,紅色基因專題教學開展碎片化,融入思政課堂后考評工作滯后,思政教育保障工作行動遲緩[4]。
此外,高校傳承紅色基因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還表現為機制不健全,物質載體把握不夠科學,紅色基因傳承與思政教育缺乏互動性,網絡宣傳教育平臺不夠完善。這主要是因為包括高校在內的實施主體對紅色基因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紅色基因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思政理論課缺乏師生互動;各地對紅色景點文化場所重視不夠,相關部門對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基因投入不足,導致高校不能將思政理論與紅色文化結合,很多高校未能主動推動紅色基因傳承;建章立制是高校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的保證,高校未制定明確傳承紅色基因相關文件,沒有將紅色基因納入學校長期規劃中,也未將傳承紅色基因作為績效考評指標。
三、新時代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契合協同路徑
紅色基因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養料,紅色基因生成凝結共產黨人的偉大智慧,其中蘊含的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正確“三觀”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問題,有關部門要做好主體工作,深入挖掘紅色基因蘊含的內涵價值,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下,運用多種教育方式做好管理工作。另外,還需要堅持主體導向性原則,通過政府、社會、高校多主體合作,形成大學生思政教育紅色基因傳承工作長效機制,幫助大學生實現人生目標。
(一)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協同要求
新時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思政教育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結合,傳統與現代教育方式整合,守正傳承與創新發展融合的原則。要整合多元文化進行價值引領,加強紅色基因社會氛圍與校園環境建設,充分發揮運用紅色基因物質載體,加強組織領導注重制度設計,豐富充實教育內容,實現教育方式多樣化,增強受眾的責任感與自覺性。推動紅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工作重點是結合思政教育實際,立足于思政教育基本目標努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是龐大系統的工程,要強化領導機制為建立長效機制提供保障[5]。
在高校實施紅色基因思政教育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因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思政教育采用簡單灌輸方式不能達到既定目標,故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應以尊重大學生發展特點為前提,使學生自覺積極參與紅色基因傳承中,要在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方面堅持主體性滲透性原則。紅色基因包含的革命信念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內容契合,紅色基因傳承協同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旨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紅色基因具有價值目標導向功能,能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起到積極影響,要發揮其價值導向功能,同時重視目標導向作用,引領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實現成長成才。滲透性原則是將紅色基因教育內容滲透到生活中,大學生思想形成發展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思政教育要營造健康的人文氣息,在循序漸進中逐漸引導,要從細微處體現滲透性,從心靈深處增強滲透性。
學校教師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主體,在思政教育實施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增強教師紅色基因傳承時代使命意識,大力提升紅色基因育人綜合能力,對全面實現育人作用具有現實意義。要增強高校學生紅色基因學習意識,提高教師紅色基因傳承的時代使命感,積極幫助高校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高校紅色基因思政教育要合理分類突出育人價值,結合時代發展挖掘紅色基因資源,推動教育語言范式轉化。紅色基因思政教育方式多樣化,需要構建理論與實踐融合發展的教育模式,推動主陣地育人與第二課堂育人協調并進。
(二)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與日常思政教育融合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位置,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高教內涵式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共產黨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廣大黨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高校教育者要用好紅色基因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途徑。紅色基因傳承融合日常思政教育要創新思政課教學理論,營造濃厚的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優化紅色基因教育社會環境。要注意發揮課堂陣地作用,用好社會實踐教育平臺,主動占領網絡新陣地,加強紅色基因創新創業教育,強化班級黨團組織建設。
紅色基因物質載體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基礎,挖掘紅色基因物質載體關系到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要充分挖掘運用紅色基因物質載體,就必須科學運用紅色基因精神元素,挖掘紅色基因傳承的先進典型,喚起紅色基因傳承的自覺意識。高校與革命老區是紅色基因思政教育的重要平臺,革命老區具有資源政策優勢,要加強高校與革命老區的合作,實現資源人才深層次全方位交流,共同進行理論研究,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協力打造精品課程。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深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在獲取信息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傳承紅色基因思政教育要運用最新科技成果,在信息時代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要為紅色基因傳承提供法律保障,為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技術支持,培養大學生紅色基因網絡志愿者。大學時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紅色基因融入校園環境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可以通過加強文化建設,開展主題活動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高校思政理論課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肩負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使命,將紅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理論課,建立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可以發揮其價值引導作用。要創建紅色基因教育基地,建立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將紅色基因歷史融入思政理論課。紅色基因教育實踐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制約,要優化紅色基因教育社會環境,需要政府聯合多方力量,加強紅色文化宣傳,鼓勵紅色文化創作,完善紅色基因教育體系。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網絡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網絡具有互動性等特點,為使大學生隨時接觸紅色基因文化,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要借助網絡媒介,打造紅色基因新媒體平臺,開辟全面的學習陣地,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建立紅色基因專題網站,提升紅色基因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長期孕育積淀的優秀文化因子,具有豐富的內涵。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必須培養擁護共產黨領導的有用人才,要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必須促使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紅色基因,充分發揮紅色基因的思想育人價值,使新時代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契合協同紅色基因傳承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可以增強大學生時代使命感,提升各類矛盾分析解決的能力。高校擔負用好紅色基因鑄魂育人的時代責任,要運用多種方式挖掘紅色基因育人資源,增強實現紅色基因育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楊.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1.
[2]王昕偉.文化自信視域下紅色基因的傳承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21.
[3]李娜.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21.
[4]白永生.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
[5]張冀.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20.
作者簡介:曾憲達(1985— ),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文化自信。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2021年度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契合協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SZKY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