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是一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世界,是脫域化的多維空間,在廣泛影響現實社會的同時,也引起了博物館業態的深度變革,而紅色文創作為承載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宣傳教育品牌價值的復合文化創意產品,也受到了元宇宙多方面、深層次的影響。目前我國革命歷史類博物館文創發展遇到困境,出現了傳承與創新的平衡問題、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問題、創意保護和產業鏈的不完善問題。而元宇宙通過技術賦能,從系統、內容和終端層面分別賦予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三種創新路徑:在系統創新上,運用NFT技術搭建數字藏品平臺;在內容創新上,與新興產業跨界聯名;在終端創新上,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交互體驗和社交媒介傳播。盡管未來在實現途徑上仍然存在諸多挑戰,但機遇與之共存。應牢牢把握虛擬技術嬗變和傳播媒介革新的關鍵節點,讓紅色文創煥發新的生機,為新時代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紀念價值的延續、紅色精神的傳播創造先機。
【關鍵詞】紅色文化;數字賦能;元宇宙;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4-0093-04
一、元宇宙:革命歷史類博物館
紅色文創的發展動力
在當下的政治經濟宏觀環境中,博物館作為國家和民族漫長文化的傳承載體,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文物收藏,成了至關重要的城市文化場所和市民素養培育空間。其中,革命歷史類博物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解放、建設、改革、發展等一系列偉大實踐的里程碑。
截至2022年,我國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紀念館總數超過1600家,占到了全國博物館總數的四分之一。作為展示和傳承中華民族偉大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作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養民族精神的精神堡壘,如何吸引人們走進紀念館,去聆聽革命先烈的故事,感悟紅色信仰;如何讓紅色文化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更頻繁、更直接地走進社會公眾的視野,進而在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沉淀、生根,這些一直以來都是革命歷史類博物館踐行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使命的關鍵課題。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受到熱烈的追捧和搶購,因文創產品而走進博物館的人不計其數。博物館文創顯然因其承載著文化自信的獨特魅力成為博物館宣傳陣列的“排頭兵”,為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普及劈山開路。而以中華民族革命歷史和現實主義題材為核心的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更是紅色文化基因與博物館社會教育品牌價值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產品。其自身不僅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博物館將文化傳承與當世發展演變的使命依托于紅色文創,使之蘊含豐富深遠的社會文化價值[1]。
博物館文創通過文化內容創新、文化形態設計、產品制作和銷售等環節,實現對歷史和文化的宣傳和普及,這種傳播方式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們對博物館和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夠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然而,相比于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的“爆款”文創,能為紅色文化傳播助力的革命歷史類博物館文創產品卻較少進入大眾視野。以紅色文創助推紅色文化傳播之路仍需探索,而元宇宙的出現為新時代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元宇宙是一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世界,是脫域化的多維空間,不僅具備高度逼真的虛擬場景和人物,還可以與真實世界進行無縫連接和互動。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在數字技術迭代和商業資本增值的雙重因素下,元宇宙正在迅速崛起并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首先,元宇宙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限制,使人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自由穿梭,享受超越現實的體驗。其次,元宇宙的互動性和社交性,使人可以與全球各地的人們進行交流和合作,促進人類社會的全球化發展。最后,元宇宙也成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通過虛擬貨幣和數字資產的交易,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與此同時,元宇宙的到來也深刻影響了博物館的業態革新和紅色文創的創新發展。2022年3月26日,在由眾多博物館、高校和知名學者聯合發布的《關于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的倡議》中提出:博物館應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元宇宙的構建,探索適應博物館業發展的元宇宙規范準則。在這一關鍵時期,如何把握好元宇宙的脫域化特征,使其技術賦能紅色文化傳播,是革命歷史類博物館亟待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目前革命歷史類博物館
紅色文創的發展現狀
(一)發展現狀
隨著近年來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的不斷升溫,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一些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還將紅色文創產品作為自身的重要發展方向,旨在通過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突破宣傳壁壘,提高紀念館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為紀念館社會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許多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都在積極開發紅色文創產品。例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推出了一系列紅色文創產品,如主題公仔、主題衣服、主題盲盒等;同時,該館還開發了VR(虛擬現實)展覽,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歷史場景真實呈現,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也在積極開發紅色文創產品。例如,該館推出了一款紅色主題手機殼,手機殼上印有“紅星閃閃,中國革命萬歲”等標志性口號,既體現了紅色文化的特色,也具有實用性。還有中共一大紀念館與“國民奶糖”大白兔聯名的紅色文創奶糖禮盒,與光明聯名的小紅磚、“庫寶”和“德妹”毛絨玩偶等產品暢銷,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為情懷買單、為故事買單的精神追求以及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此外,延安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博物館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紅色文創產品,以滿足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產品的需求。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發展前景廣闊,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問題。
1.傳承與創新的平衡問題
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作為一種融合紅色文化、現代趣味取向和實用價值的文化產品,要盡可能地平衡傳承紅色精神內核與創新兩個方面。但現實中時常出現文創與文化之間的割裂問題。曹慧等人有洞見性地指出目前博物館文創的突出問題是“文物要素過多、文化內涵不足”[2],在紅色文創設計上也同樣體現了這一普遍問題。這就需要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在紅色文創的創作過程中具有清晰的文化定位,堅持紅色主題的價值取向和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同時要注重創新元素的加入和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尋找恰到好處的紅色文化與大眾需求的對接點,這樣才能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
2.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問題
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需要面向廣大市場,但是往往產品與市場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例如,一些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藝術性和文化內涵,而忽視了市場需求和商業化運作,導致銷售困難和盈利問題[3]。因此,革命歷史類博物館應該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制作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積極推廣和營銷。
3.創意保護和產業鏈的不完善問題
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創意保護等問題,但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不完善,容易導致文創產品被抄襲或仿制,進而造成創意喪失和利益受損。此外,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業鏈也存在不完善的情況,缺乏規范的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限制了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因此,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完善紅色文創產業鏈是必要的。
三、元宇宙背景下博物館
紅色文創的創新路徑
在元宇宙時代,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的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創新路徑。本文從系統層面、內容層面、終端層面三個角度提出博物館紅色文創的創新路徑。
(一)系統層面:NFT技術與數字藏品
NFT(Non-Fungible Token)技術是元宇宙時代數字藝術市場的新一輪革命。它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可以確保數字內容的唯一性、不可復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元宇宙中,NFT技術為數字藏品的保護、傳播和增值提供了有力支持。
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可以利用NFT技術創建數字藏品,將革命文物、紅色文化遺址等珍貴資源數字化,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數字敘事空間與藏品,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創體驗項目。此外,數字藏品的數字資產屬性,也使得它可以在元宇宙的各個場景進行交易和展示,實現了數字藏品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鏈接。
而實現紅色文創數字化的現實基礎是博物館在系統層面的資源整合,從而構建數字資源的語義編碼系統,實現實物載體、抽象概念和全域聯結的深層多維整合,實現數字化實體的多情境轉換。在博物館業界,已有先行者進行了這樣的嘗試。上海博物館在全國率先建設“海上博物”數字藏品平臺,其背后是區塊鏈技術體系“上博鏈”[4]。而以愛國主義精神和紅色文化為核心的紅色文創也需搭建專屬數字藏品平臺,實現現實文創商品與虛擬數字藏品的虛實結合,從而為消費者帶來全新文化享受和收藏樂趣。
(二)內容層面:跨界合作與新興產業聯名
在博物館文創的內容創新上,跨界合作是一條符合品牌商業邏輯和文化傳播效應的可行之路,也是一項雙贏的舉措。通過和漢服、電子游戲、劇本殺[5]等新興產業的聯名合作,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可以從紅色資源中提取典型元素、凝練藝術形象,用以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作品,并將之與時尚、藝術、科技等領域進行結合,從而創造更具創意和時尚感的紅色文創產品。對于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博物館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而且借助新興產業所帶來的先進技術和創新理念,促進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對于新興產業,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化,發揮自身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方面的優勢,為新興產業提供專業支持和指導[6]。
在跨界合作的過程中,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需要遵循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原則,充分尊重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防止過度商業化和低俗化的風險。同時,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還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合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期受益,避免短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損害。目前依托于影視劇衍生的紅色文創聯名項目已有成果,現象級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與潮玩、雪糕、盲盒等時下青年消費相契合,推出后廣受好評。革命歷史類博物館也需由此為鑒,挖掘典型館藏革命文物和歷史故事資料,在尊重史料的前提下,設計出滿足青年時尚文化消費需求的紅色文創。
(三)終端層面:數字孿生與交互體驗
在元宇宙的環境下,終端用戶已經不再只是被動的參觀者,博物館文創的終端形態也發生了轉變。傳統博物館的展覽形式相對較為單一,觀眾需要前往現場才能進行觀賞和學習。而在元宇宙中,虛擬的展覽和互動方式為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
數字孿生是通過虛擬技術將物理實體投射至虛擬世界形成數字實體,兩者在空間、功能、用途等方面高度相似,由此為博物館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展示空間和創意實現方式[7]。博物館可以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將展品、敘事空間以及文化創意作品以數字形式復制到虛擬平臺上,實現在不同情境的展示。在元宇宙中創建自己的虛擬博物館,以提供更豐富的展覽體驗。同時,數字孿生在紅色文化傳播上的應用可以生成一種近乎逼真的體驗式文創,用以豐富消費者的感官。
參觀者在數字孿生的虛擬平臺中感受交互體驗的樂趣。在元宇宙中,通過AR/VR技術實現觀眾的身臨其境,與歷史事件或文化景觀進行互動體驗。比如,觀眾可以通過AR技術進入1937年的淞滬會戰“現場”,感受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戰爭氣息,甚至可以和著名抗戰英雄進行面對面互動。
此外,社交軟件的興起也為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傳播平臺。在元宇宙中,社交軟件可以帶來更加真實的社交體驗。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可以通過社交軟件的方式與更多的觀眾進行溝通和互動,推動紅色文創產品的傳播和推廣。
四、博物館紅色文創創新的
內外挑戰與未來機遇
元宇宙時代的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會遇到諸多創新挑戰:
在技術維度上,隨著元宇宙的快速發展,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以滿足數字化展覽和虛擬體驗的需求。目前,一些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在數字技術領域的投入和實踐還不足,技術團隊的建設和培養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在內容維度上,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需要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同時還需要符合大眾的需求和口味,才能在市場上獲得認可和成功。但是,這樣的創新產品往往需要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術,需要建立跨學科合作的機制和平臺,從而提高內容的質量和吸引力。
在市場維度上,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需要在市場上獲得良好的銷售和口碑,才能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但是,市場上已經有很多文創產品競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博物館具備良好的市場營銷策略和能力,同時還需要與企業和品牌合作,建立更加廣泛的市場渠道和影響力。
在文化維度上,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的紅色文創產品作為紅色基因的實物載體,需要具有傳承中華民族的紅色記憶、提高新一代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一些人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較為狹隘,甚至存在偏差和誤解,這可能會對革命歷史類博物館通過開發紅色文創產品助力紅色文化傳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機遇同樣存在。近年來,紅色文創產品已經完成了從旅游紀念品到日用品、藝術品、收藏品的轉型,而隨著數字技術極速發展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日益普及,元宇宙對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紅色文創的創新發展將發揮強大的賦能作用,使之完成從實物到人的體驗、經歷、記憶的轉變。在未來應牢牢把握虛擬技術嬗變和傳播媒介革新的關鍵節點,讓紅色文創成為帶領觀眾體驗紅色故事、感悟紅色信仰的紐帶,為紅色文化的在新時代的傳播創造先機。
參考文獻:
[1]劉雯琦,胥宇虹.博物館里的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問題和優化建議[J].蘭臺內外,2022(17):71-75.
[2]曹慧,段晴儀,周梅.關于國內博物館文創的現狀及創新發展的思考[J].今古文創,2023(01):112-114.
[3]姜夏旺,李潔,張盛恒.紅色文化博物館文創IP構建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9):93-94.
[4]湯世芬.上海博物館數字藏品平臺的建立與品牌建設的探索[J].上海國資,2022(12):64-66.
[5]楊先起,王紫鶴,陳翔.以“劇本殺”為紐帶:高校與博物館合作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03):34-38.
[6]唐藝,陳子穎.元宇宙愿景下博物館紅色文創產品的傳播展望[J].東南文化,2022(06):174-178.
[7]陳璐.技術、產品與價值:數字文創在我國博物館行業中的應用及發展研究[J].教育傳媒研究,2022(02):57-59.
作者簡介:
顧慧楓(1993.9-),女,漢族,上海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紅色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