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見



數學老師給班里的同學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選擇幾種商品,對比一下實體店鋪和網絡店鋪的價格,再分析它們價格不一樣的原因。
周末一大早,小曼就約了小伙伴一起去逛商場。商場里的東西可真多呀,小曼和小伙伴都挑花了眼。小曼左挑右選,終于選中了一件橙色的羽絨服,一雙粉色的運動鞋和一個藍色的書包,分別記下了它們的價格。
回到家后,小曼請爸爸媽媽幫忙在網絡店鋪上搜索這三件商品,調查這三件商品在網絡店鋪的價格。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小曼發現網絡店鋪上羽絨服的價格在500元~1200元,運動鞋的價格在200元~500元,書包的價格在49元~100元。正好小曼的書包已經用了幾年,有些地方都有點兒破損了,媽媽就建議小曼趁此機會購買一個新的書包。經過對比價格和店鋪里的評價,媽媽最終以60元在網絡店鋪上購買了與實體店鋪同款的書包。
書包到貨后,小曼發現書包的材質、圖案、質量都和實體店鋪的一模一樣,甚至連書包拉鏈上的那個小玩偶掛飾,摸起來也和實體店的一樣舒服。
小曼滿心歡喜地背著新書包去上學,并將自己和小伙伴了解到的情況在課堂上告訴了數學老師。數學老師微笑地點點頭,說道:“同學們的任務完成得都很不錯!大家也都發現了,網絡店鋪里同種商品的價格普遍比實體店鋪低,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小曼立刻舉手回答:“老師,我知道,這是因為網絡店鋪的運營成本比實體店鋪的運營成本更低,所以網絡店鋪的商品價格會更便宜。”
數學老師對小曼豎起了大拇指,夸獎道:“小曼同學回答得很棒!除了這一點,還涉及到一個同學們可能沒有接觸過的概念——定倍率。”
數學老師頓了頓,繼續說道:“定倍率=零售價÷生產成本。假設小曼同學的書包的生產成本是20元,那么它在網絡店鋪的定倍率就是60÷20=3(倍),而在實體店鋪的定倍率則是100÷20=5(倍)。定倍率的確定還與商品的競爭力有關系。如果某種商品的定倍率比較高,銷量仍然比較好,那么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就會選擇更高的定倍率。
小概念,大作用
定倍率=零售價÷生產成本,那么計算定倍率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其實,在確定定倍率的時候,商家對各方面進行了考量。一面是出于成本的考慮,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如果商鋪的運營成本比較高,定倍率自然會相對較高。但是,如果定倍率過高,購買的消費者也會相應地減少。所以,選擇高定倍率,每件商品賺取更高的利潤,還是選擇低定倍率以換取更高的銷量,這非常考驗商家的定價水平。
現在,市場上的定倍率是每個行業在經過一定的探索之后形成的一個比較合理的定倍率。所以,定倍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行業的運營效率。
與毛利率的區別
定倍率并不能代表商品真實的利潤,那么毛利率能不能代表商品真實的利潤呢?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其中毛利=銷售價格一相對應的營業成本,營業成本包含商品進貨價格、店租\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是指在商品流轉的某一環節中的利潤,它能夠代表真實的利潤。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商品的出廠價為1元,經過層層的環節到了零售商處,其價格已經達到了9元。零售商以10元將商品賣出,那么零售商的毛利為10-9=1(元),毛利率為(1÷10)×100%=10%,定倍率則為10÷1=10(倍)。
總的來說,毛利率指的是在整個商品流轉的某一環節中的利潤,而定倍率是指在這個環節里,商品的出廠價格與商品銷售價格的倍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