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拴成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語文系統性學習的第一步,這個階段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性,自主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存在學生閱讀不暢、缺乏深入理解和學習興趣等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深層培養,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更高層次的語文知識。在這種背景下,深度學習理念便應運而生。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積極思考課文的真實含義,精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度教學注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確立。
關鍵詞:深度;小學語文;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087-03
深度學習的概念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內容。這一概念的提出,能夠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快速發展。讓深度學習走進小學語文課堂,能夠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成果,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創造能力,鍛煉學生寫作水平。同時,深度學習概念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具有更高的教育教學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探求能夠有效完成學生深度思考任務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探討如何讓深度學習走入語文課堂,促進小學生全方位成長成為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面對的課題。
1.延伸所學知識,拓寬學生視野
通過將深度學習引入小學語文課堂,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帶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首先仔細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為學生傳授教材知識內容,還應將教材知識進行延伸,要確立語文課程教學的主脈絡,并將這條主脈絡貫穿語文課堂教學始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學情,了解他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充分凸顯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比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在課堂上應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深意,增強學生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意識。同時,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并使其能夠快速進行深度思考,整體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引發學生深度感悟。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課后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或課外資料的方式搜集保護地球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資料進行整合,參與以“保護地球母親”為主題的演講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實現語文知識的高效拓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不斷反思與總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促成互聯網資源和語文教學的聯合,例如,微課的出現就是教育教學手段和互聯網資源的有效結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積極使用微課,微課視頻的時長較短,在課堂教學中占據時長較少,但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補充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威尼斯小艇》時,可以使用微課教學,采用播放動態視頻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威尼斯水上小艇的特點和用處,這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微課具體內容講解課文,學生能夠更好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這會縮短教師的教學時間,也為學生自主思考和消化所學知識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把微課發到網絡群組,讓學生結合微課內容回想課上的重點內容,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2.把握教學開端,深度了解學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詳細了解,還包括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興趣愛好、成長規律等多個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綜合狀況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作為核心要素,采用符合小學生學習需求、能夠促進小學生成長發展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一個良好的開端至關重要。在教學開始之初,教師應充分重視這一教學環節,科學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前預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做足準備工作,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父愛之舟》時,在課程開始之前應為學生創設預習內容清單,為學生的“學”創造條件。良好的課前預習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催化劑,這一環節學生能夠總結記錄自己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向教師尋求答案,教師對這些反饋內容進行整合,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依據。通過教師為學生設置的預習清單,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教師對課文進行預習清單設計主要從以下方面出發:基礎知識、閱讀思考和延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生僻字詞等記錄整理,之后在閱讀中展開思考:“課文中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課文中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語句?”……通過這一學習過程,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已學知識和并未掌握的知識內容,以此為基礎,確定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助于課程順利開展。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案設計能力和語文教學導入能力,教師要注重自我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學科專業素養。另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程開始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性強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火燒云》這篇課文的講解為例,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展示火燒云景象的現實圖片,讓學生在課前對火燒云產生興趣,便于教師開展火燒云的教學活動,教師還可以尋找現實生活中火燒云的實拍視頻,讓學生動態的觀察火燒云出現和消失的過程,加強語文和其他學科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提出深層問題,激勵學生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發揮自身積極引導作用,鼓勵學生不斷挑戰更具難度和深度的學習任務。學生只有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究,挖掘語文知識的內涵,才能通過語文學習過程拓展自身思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豐富自身語文知識積淀。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善于提出問題,特別是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從而強化學生學習體驗,實現激勵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足夠多的互動交流機會,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的方式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父愛之舟》時,不但應該為學生針對性解決課前預習中出現的疑惑和問題,還應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延伸,設置一些更加深層次的問題,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針對教師設置的深層次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圍繞“課文中有哪些詞句體現了深深的父愛?”“談談對父愛的看法?”等核心進行問題設置。同時,教師要注重提出問題的層次性應更深,多問“為什么”“如何”等,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間。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帶著問題開展知識學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問題給出答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積極聆聽,并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父愛之舟》這篇課文能夠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4.注重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在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過程中,都應充分重視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對知識充滿探究欲望,培養小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深度學習中的合作學習主要依托于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與探討的過程得以實現,每個學生之間思維方式和理解過程各不相同,互相產生積極碰撞。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景陽岡》之后,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閱讀《水滸傳》原著,選定其中兩個人物,對其性格特征等進行深度剖析,并專門寫成小作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擔負起自身職責,最終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實現理智與情感的結合,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加有意義。
除了生生合作互動,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注意加強師生關系的互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可以有效深化學生深層學習的程度,教師的引導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以及理解作者在課文中表達的深層情感。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先通過“小女孩劃了幾根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內容?”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故事中小女孩的火柴賣光了,故事的結局會變成什么樣呢?”并選擇學生作答,根據學生提供的思路在班級內開展改編或續寫活動,最后在班級內展示優秀的學生作品,以此讓小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通過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將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這讓學生在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5.品味文章內容,汲取文章營養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對課文中的內容反復品味,才能夠領略到文章中文字的內在魅力以及創作技巧。語文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反復示范閱讀之后,通過設置引導性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思索,通過思考的過程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對課文再次品味。比如,教師在講解《蝴蝶的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遇到下雨天的時候,蝴蝶都去了哪里?”學生聽到問題之后,會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如:藏在樹葉下、藏在草叢里,等等。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和主動性。另外,課文中“天是那樣低沉,云是那樣黑,雷、電、雨、風,吼叫著,震撼著,喧嚷著……這不是難為蝴蝶嗎?”這一段描寫得非常形象,讓學生對文章產生學習探究的愿望。因此,對于此處,教師應帶領學生反復品味,汲取課文中的精華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深入閱讀習慣。
6.創設教學情境,善用啟發式教學
學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仍舊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學生在理解語文課文時存在困難,其中對古詩的理解更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教師可以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直觀性較強且具有感情渲染力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課文《夜宿山寺》為例,教師在課程講解之前可以利用硬紙板或者班級里的書桌制作高樓,然后選取較為安靜舒適的純音樂作為情境的背景音樂,借助視聽結合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沉浸感。在課堂上先利用教學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播放音樂,創設特定的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領悟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從而完成語文課堂的深入教學。
在利用直觀性強的教學工具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善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慢慢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本質,達到知道、理解和應用的目的。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辨,并從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出發,慢慢理解和領悟古詩中的深意。同時,在探究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肯定和贊揚,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加深他們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道士選擇夜宿山寺?”“你有沒有過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害怕的經歷?你是如何克服恐懼的?”“你認為詩人通過這首詩想表達什么?”等引導式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7.結語
讓深度學習走入小學語文課堂,能夠改變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態度,對小學生未來成長學習具有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對課文的反復閱讀和示范閱讀等,拓展文章內容,發散學生思維,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展開深度合作探究,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推行深層教學需要建設完善的教學反饋機制,教學評價反饋機制是深層教學的最后環節,除了學校對學生開展的考核活動,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長期觀察評價,觀察深層學習對學生的長期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
[3]孫雙金.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研究[J].教育視界,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