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茜
摘要:小學美術課程設計對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審美能力及創新意識培養等有促進作用,選擇有效的美術教學方式,轉變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以及繪畫創作能力。因此,主題教學視域下,利用微視頻教學,對小學美術課堂進行創新,在明確課堂主題下,利用數字技術及微視頻,從知識導入、欣賞、示范、作業等環節,對微視頻的實際應用方式進行優化,旨在通過小學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以及繪畫創作能力。
關鍵詞:主題教學? 微視頻? 小學? 美術
小學美術課堂的創新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創作能力。因此,在主題教學視域下,發揮微視頻教學的優勢,并對小學美術課程進行優化,精化美術教學內容,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引導學生的美術思維,能逐步提高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審美能力、創作能力以及藝術創新意識。考慮到學生本身在藝術方面的差異性,小學美術教學中,突出美術主題,并從導入、欣賞、示范、作業等角度,利用微視頻對美術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能實現美術專業化培養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一、主題教學視域下微視頻教學的特征及優勢
在主題教學視角下,微視頻教學是將美術知識轉化為可視化內容,通過創意視頻來帶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題教學是以學生以及學習任務為中心,并圍繞主題目標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既迎合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又滿足探究性美術課堂設計的要求。在主題教學視域下,微視頻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聯結性特征。主題教學強調藝術知識與學生經驗之間的統一性,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對美術教學過程、內容等進行優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微視頻教學具有靈活性特征,在主題教學的作用下,教師以及學生可以針對微視頻中某一主題踐行多維度的討論與交流。例如,在湘美版小學美術《遙遠的地平線》學習中,可通過學習資源整合,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透視規律以及原理,并在繪畫創作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通過透視規律的應用提高繪畫創作水平。主題教學視域下微視頻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感知力。所以,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將美術知識轉化為微視頻,結合視頻開展師生互動,在鼓勵學生積極練習的同時,可通過微視頻的教學資源整合,進一步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綜合水平。
二、主題教學視域下微視頻教學的路徑
(一)運用網絡資源
微視頻教學的開展可結合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要求,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其中包含美術文化知識、名家作品賞析、美術繪畫示范等內容),在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與拓展的基礎上,提高微視頻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一方面,可在主題視角下,對小學美術知識進行重新編排,將同一主題的美術知識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確定主題內容后,可通過網絡對美術相關資源進行拓展,并將其轉化為微視頻,從而達到豐富小學美術課堂活動內容的目的。
(二)運用數字技術
在利用數字技術對微視頻教學模式優化時,可通過錄像軟件、幾何畫板、白板工具的應用,提高微視頻的質量,從而滿足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綜合發展需求。在數字技術視角下,教師可以拍攝視頻的方式,記錄學生的美術活動過程,并利用視頻剪輯技術,加入文字,豐富微視頻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課堂復習、家校溝通合作的素材,在引入數字技術后,小學美術教學過程可實現優化,學生可以通過微視頻自主復習。與此同時,在數字技術應用過程中,可添加微視頻的播放特效,達到提高學生吸引力的目的。數字技術的種類及應用方式比較多,所以在微視頻制作中,需要在數字技術的應用下,對美術知識相關的微視頻內容進行優化,提高微視頻的知識導入作用,從而保證美術學習任務的有序落實。
(三)運用數字網絡
數字網絡的應用需要創建網絡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制作的微視頻、繪畫作品等上傳到平臺,教師也可以將課時記錄上傳到平臺。在平臺上,學生、家長、教師可以進行留言互動,這對學生的美術學習以及自主參與積極性提升有促進作用。從美術專業的角度,在微視頻教學中,可通過數字網絡,將繪畫中的線條關系、位置關系等信息化。教師將繪畫示范制作為微視頻后,學生可通過數字網絡平臺,幫助自己提高美術分析以及繪畫操作能力。此外,在美術知識整合與拓展中,從知識導入、微視頻學習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美術教材以及知識點,并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求知欲,從數字網絡的角度,提高微視頻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效果。
三、主題教學視域下微視頻教學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運用策略
(一)在導入環節中運用微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主題教學視角下,微視頻教學工作的開展,應以學生的藝術追求為主導,明確階段性的美術教學目標,并設定有效的美術主題,將微視頻融入美術課堂中,達到引導學生藝術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湘美版小學美術《賀卡設計》的教學中,導入環節需要結合既定教學目標,準備微視頻資料。本節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學習,了解賀卡的表現形式以及設計方法,并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敢于創新、動手操作等能力。為進一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準備階段包含賀卡制作微視頻資料拓展以及知識導入方式等。在開課后,教師為學生播放微視頻中的賀卡制作及成品,幫助學生理解賀卡的作用與價值。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討論發言,從藝術欣賞、情感交流、增進友誼等角度進行思維引導,對學生的美術思維以及學科素養培養有促進作用。導入知識的趣味性是影響學生后續學習與理解的基礎性條件,所以微視頻資料要生動,且與學生的年齡相匹配,教師可根據熱播的動畫片尋找微視頻素材,在帶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利用學生的興趣幫助其分析賀卡的表現形式,重點對賀卡的選材、外形、構圖技巧等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掌握賀卡的制作要點以及構圖技巧。知識導入環節對學生的美術興趣以及藝術思維養成等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美術課堂設計中,微視頻可達到引導學生藝術邏輯思維的目的,以微視頻為基礎,對知識內容進行延伸與拓展,在知識拓展的視角下,通過賀卡創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美術思維。思維導入以及知識拓展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美術新課程標準為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從學生興趣愛好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美術的學習過程,并從教學內容整合的視角下,實現小學美術課堂的生動化發展。
(二)在欣賞環節中運用微視頻,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藝術欣賞是小學美術課堂的重要環節,在利用微視頻教學對小學美術欣賞課進行拓展的過程中,可對美術資源進行整合。這一過程要注意微視頻中知識的趣味性以及銜接性,幫助學生建立美術知識的思維導圖,方便學生理解與運用美術知識。例如,在設置環境生態主題后,以美術校本課程為載體,將生態環保教育與美術教育結合在一起,邀請學生分享生態環保相關的微視頻(包含環境保護、動物形態燈光的),將湘美版教材中的課題重新安排,突出知識主題,為學生構建知識邏輯,并在美術實踐訓練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微視頻的應用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按照學科邏輯以及學生的藝術感知將美術知識劃分為知識模塊,將圖、文、聲、像等要素結合在一起,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微視頻資源的應用價值。與此同時,教師可將微視頻上傳到班級博客、視頻網站以及家校群中,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豐富美術課堂知識等有現實意義。欣賞美術作品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學生的作品,例如將學生的美術作品制作成微視頻,學生可以通過微視頻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親自參與、自主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微視頻與小組合作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參與到美術課堂的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及藝術創新能力。在欣賞美術作品后,學生可以圍繞這一主題,在組內共享智慧與資源,并根據微視頻的內容交換意見,互相補充,從而提高美術課業的有效完成度。美術作品欣賞要實現學科統整發展,在考慮主題與學科契合性的同時,可以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系到一起:與數學知識結合,可以制作數字畫的相關微視頻;與生物知識結合,可以以生態主題為中心,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分析學生的學情、認知規律以及興趣愛好等,并從主題設計以及微視頻內容拓展的角度,實現跨學科教學,從而提高美術課堂的豐富性以及生動性。
(三)在示范環節中運用微視頻,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示范環節則是以美術繪畫講解為中心,其中包含繪畫的構圖比例劃分、顏色搭配、繪畫細節操作等內容,在微視頻內容創新下,以微視頻帶動學生的美術創作積極性。在主題教學下,可對美術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依據現有的基礎條件,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在美術繪畫的示范階段,可在主題化與多元化創設的視角下,以問題研究為切入點,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綜合發展水平。通過微視頻,將美術知識與生活場景、藝術思維探究巧妙結合在一起,設置集視頻、問題、討論于一體的美術教學情境,優化美術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藝術環境中探索體驗、合作交流,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繪畫創作的全面發展。在確定課程核心主題后,明確美術課程目標,并確定分課題,在微視頻探究的視角下,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活力。例如,在湘美版小學美術《花手帕》的學習中,教師可通過微視頻進行示范,并結合教材的特點,對美術知識進行加工制作,促使學生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以及社會人文價值。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創新構建中,設置輕松的學習氛圍,并鼓勵學生利用紙材、水性顏料等進行實踐操作,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促使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不斷獲取知識,從而體驗到藝術的美感,并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在知識梳理方面,則要在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視角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美術知識特點,并根據學生的自主表現,對美術知識點進行梳理與優化,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繪畫技巧,為學生的繪畫創新奠定基礎。
(四)在作業布置中運用微視頻,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美術作業布置中運用微視頻,要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美術課堂的知識學習進行補充。在布置課堂作業中,不限制繪畫內容,可以結合知識要求限制繪畫工具,但實際創作方面學生可以自由發揮,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美術操作積極性有促進作用。在對作業主題的劃分中,可從造型、設計、欣賞、綜合探索等角度進行分類,學生在主題內可自由發揮。例如,在湘美版小學美術課堂活動中,以“家鄉”為主題,學生可以從家鄉的建筑、房子、生態環境、動物等多角度進行挖掘與探討。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先分享自己的家鄉,表明教師與學生共同、平等地完成任務單,在心理層面上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作業布置時,重視作業的創新性,并對知識點進行梳理,保證作業囊括多平行學科,在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激發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創新意識。學生可以準備家鄉的相關視頻素材,并將視頻帶到課堂中,再自由地對視頻內的故事進行講解。完成交流學習后,教師引導學生制作并創作家鄉畫,內容方面學生可以自由擬定。在完成繪畫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寫描寫自己家鄉的短詩,實現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并在完成美術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微視頻主題在小學美術作業中的應用價值。
結語
主題教學視角下,微視頻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應以尊重學生差異為前提,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主題制定依據,在美術教學資源整合下,對美術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在培養學生藝術邏輯思維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對不同類別的繪畫創作進行針對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踐價值的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導入、欣賞示范、作業布置等過程進行優化,合理安排課程,并對教學活動進行拓展,以微視頻資源豐富師生互動與討論內容,能在鍛煉學生合作、溝通能力的同時,逐步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生動性及創作性。
參考文獻:
[1]湯靜進小學美術課程中的互動式兒童繪本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20):135137
[2]汪良飛論小學美術課程的趣味化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2(12):168169
[3]許崢色彩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2021(43):138
[4]姚舒婷小學美術拓展性課程中素材拍攝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0):83
[5]韋曉慶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國畫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16):9192
[6]武方穎小學中段線上美術課程開發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1(7):77
[7]王燕妮小學美術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