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琳
摘要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組織方式、管理方式和技術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發生了許多改變,高校現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已無法滿足當前需求。文章立足安徽中醫藥大學的教學管理實踐,提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構建思路,即構建組織管理體系、健全體系保障措施、優化體系的運行機制、制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以期切實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強保障。
關鍵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10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指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依據既定的質量標準,采用規定的操作規程,對教學過程中各環節和因素進行監督和控制,以確保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目標的一套制度化的質量管理體系[1]。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教學基礎之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因此在各層級教育教學組織中被廣泛普及。
近年來,“互聯網+”思維的普及推動著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如“學習通”“智慧樹”等線上教學應用平臺的發展也十分迅猛,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多數高校仍是主流模式。雖然線上教學具有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靈活度高、教學成本低等優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缺少線上教學培訓、學生學習狀態無法獲得實時監控、師生互動嚴重缺失等原因,線上教學的質量也一直飽受詬病。隨著師生回歸傳統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課程建設的主流方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習環境、教學關系和課堂形式均發生了巨大轉變,與此同時,教學組織方式、管理方式、技術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質量監控體系無法滿足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需要。因此,為應對教學模式改革,高校基于教師面授模式建立的傳統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必須隨之調整。
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的發展現狀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整合傳統課堂教學和現代網絡教學,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學生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的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2]。其中線上教學部分,主要依托如超星學習通、智慧樹、雨課堂等各類網絡教學互動平臺和中國大學MOOC等線上教學資源平臺,促使學生能夠不局限于傳統課堂,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端獲取專業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線下教學部分,師生回歸教室,通過講授、演示、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的問題。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學習資源豐富、鼓勵自主學習、教學效果突出的特點[3]。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學習特點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
目前,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內各高校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依托質量工程、精品課程等建設項目的支持,安徽中醫藥大學等普通高等學校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有數年,多數主要課程已完成慕課錄制、制作、上線等工作,任課教師充分開展了線上資源與線下課堂的融合實踐。在實踐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存在“混合”不足等問題,多數線上教學僅作為線下授課的補充,教學效果有限。由于缺乏系統性的培訓,許多任課教師對于線上教學與線下融合的理解存在偏差,對線上教學平臺的資源建設及功能應用不熟練。另一方面,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甚至相同專業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對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適應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資源充分預習、復習課程,基于教師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掌握更多前沿知識;而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線上教學部分缺少教師約束,如不加以考核,可能直接演變為敷衍式學習,甚至出現“掛課”“刷課”等極端現象。基于教師和學生出現的上述問題,高等學校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必須思考如何將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應用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挑戰
一方面,盡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線下教學具有諸多優勢,但其靈活性的特點也使得高校將傳統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落實為提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時出現很多問題。以安徽中醫藥大學為例,原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針對線下傳統課堂設置的,對于完全線上教學,學校依靠教學督導加入課程組聽課、教學信息員反饋等工作實現對一部分直播課程的教學質量監控。但是在常態化教學活動中,直播課程并非主流模式,多數情況下學生通過線上資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后,僅能依靠教師自主組織考核來評價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學模式所引入的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對待所研修課程的學習態度發生改變[4]。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是在網絡空間里實施的教學活動,在為授課教師和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的同時,也給予學生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然而,在提高部分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應對授課教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同質的隱患?線上教學部分師生隨意性大,授課教師如何維持教學秩序、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傳統課堂教學如何與線上教學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如何保障?這些問題均需要通過構建適用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來解決。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構建
3.1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管理體系
在學校內部構建校、院、系(教研室)三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管理體系,學校教務處、教學評價與教師發展中心、人事處等作為教學控制組織負責制訂線上、線下教學質量監控的相關政策及制度文件,實施獎懲激勵措施;教學院部作為教學活動運行的管理組織,主要承擔教學任務的分配、教學質量的控制等職能;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組織,是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雙基”建設的背景下,構建三級立體化的教學質量監控模式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強化系(教研室)的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能力,通過集體備課、同行聽課等方式達成基層教學組織內部的質量評比,從而實現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在學校外部,專業合作委員會、用人單位、第三方評價機構等社會力量發揮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監督和指導等功能。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過程中,根據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對組織體系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力爭各組織均能夠為教學質量的提升發揮積極作用。
3.2健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保障措施
通過制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保障制度,建立層級明確的教學管理組織,確定組織職責,規范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程序,保證質量監控體系長期、有效運行。制訂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和監控制度,對教學全過程進行監控。改革教學管理機制,建立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學院部、教學督導和教學信息員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團隊,實行“教學―監控―整改―跟蹤”的閉合循環,形成“管評分離”的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提升教學效果。
3.3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機制
基于“PDCA”循環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機制,即:
“P”計劃: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確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的各個環節,學校從頂層設計層面建立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
“D”執行: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師生開展線上、線下各種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隨時組織全程性、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如督導聽課、學生信息員反饋、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等。
“C”檢查:對教學質量監控活動中收集到的質量監控數據進行整理,按照已確定的質量考核機制,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堂教師教學組織、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全面的質量評價。
“A”處理:對質量評價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教學活動與既定質量標準的差距,分析問題的原因,向師生反饋評價結果,落實獎懲制度,制訂改進計劃,并應用于下一次循環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由于線上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質量監控不能依靠傳統的教學檢查的方式開展,必須在師生中加強內部教學質量意識培訓,構建以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激發師生員工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為手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最終目的的教學質量文化。
3.4制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制訂可評價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標準是有效實施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條件。根據全過程質量管理的理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參考傳統教學模式,建立多維度、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標準體系,包括:教材及教學資源選用質量標準、線上課程及微課建設質量標準、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及修訂質量標準、教學計劃編制質量標準、線上考核試題庫建設質量標準、教學文檔歸檔質量標準、督導和教學信息員工作質量標準等。依據既定的質量標準,一方面,由學生、同行、教學督導對教師的授課質量進行全面評價。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學習過程中的考核成績在最終成績中的比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此外,滿足社會需求是高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社會對畢業生的認可度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直觀體現。通過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將上級主管部門、專業合作委員會、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引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采用自評、互評及第三方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質量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3.5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反饋機制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評價作為手段,以改進作為目標,而反饋則是聯系兩者的橋梁[5]。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分析、診斷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教學質量基本信息,及時將結果反饋給教學院部,由教學院部通過基層教學組織傳達給任課教師。基層教學組織指導任課教師對監控過程中反饋的結果進行研究,制訂具體的整改方案,由教學院部監督落實,同時將落實整改和建設情況及時反饋至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直至問題得到合理解決。
4結語
目前,安徽中醫藥大學已建立起以教學檢查為基礎,以專項評價和評估檢查為支撐,學生反饋有機配合,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公示、用人單位調研等外部質量監督與評價的有效銜接,通過結果反饋達到整改提高目的的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擁有成熟的教學督導和教學信息員隊伍,能夠有效監控線下教學工作的穩定運行。在此基礎上,本文希望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思路,以保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堂上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中醫藥人才。
基金項目:2020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2020jyxm1826)。
參考文獻
[1]謝娟娟,熊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6):51-53.
[2]林星星,董寶強,馬鐵明,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中醫康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8):46-48.
[3]張茜,姚青,李建寧,等.《生物化學》課程基于移動學習App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2):244-247.
[4]王紅.環境設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大觀,2023(2):137-139.
[5]趙偉華,馬虹,吳卿.高校基層教學組織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6(4):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