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添文
摘 要:聲樂美學是音樂美學的分支學科,它從藝術哲學、藝術心理學、藝術形態學等視角并以系統論和比較學的方法來研究闡述聲樂藝術的總體構成。聲樂美學是綜合性的美學范疇。它既有音樂之美也有文學和表演之美,它們之間是獨立又相互影響的。本文從聲樂美學的概述,聲樂美學在聲樂理論研究中的闡述,聲樂演唱中的聲樂美學表現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聲樂美學;聲樂演唱;表現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5-00-03
聲樂是人類在多彩的音樂表現中所展現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也是人類在藝術創作中最淳樸與原始的音樂表現形式。聲樂美學是音樂美學的分支學科,它從藝術哲學、藝術心理學、藝術形態學等視角并以系統論和比較學的方法來研究闡述聲樂藝術的總體構成。聲樂美學是綜合性的美學范疇。它既有音樂之美也有文學和表演之美,它們之間是獨立又相互影響的。聲樂美學在創作和演唱中,將眾多的藝術美學集于一身。在表現美的同時,它更加系統地發現藝術美的規律,從而表現其特有的表現力,來滿足人們對聲樂藝術美的追求。聲樂美學完美地將語言之美、文學之美、旋律之美、情感之美等因素結合起來,使聲樂演唱者在演唱歌曲過程中更完美地呈現出聲樂作品的獨特魅力。
一、聲樂美學的概述
聲樂歌唱從它誕生起,無論聲樂技巧如何高度發展以及它的藝術表現形式如何精彩紛呈,還是歌唱的多結構、多層次的聲樂審美的豐富性,聲樂藝術都緊緊地圍繞著人類的社會生活習慣而發展與變化。從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到激情奔放的進行曲,溫柔深情的抒情浪漫曲,聲樂都是以一種獨特凝聚著廣泛生活經歷的形式而存在。千百年來,人們不僅創造聲樂藝術上的美,同時也為聲樂藝術歌曲欣賞的美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聲樂藝術的發展具有美的魅力,它有一個完整的創造美的系統,從聲樂歌唱藝術的創造到聲樂藝術的欣賞,聲樂美學無時無刻不存在在聲樂歌唱藝術之中。
(一)聲樂演唱的語言美
聲樂語言是聲樂演唱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聲樂演唱所使用的各種表達情感的手段是聲樂語言最重要的表達方式。語言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同時也是聲樂演唱情感表現的載體,在演唱中語言與情感的結合是聲樂表演的重要基礎,因此聲樂演唱的語言的準確性也就顯得格外重要。正確理解歌唱語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次創作,是歌曲演唱中對于歌唱語言的重要表現能力[1]。
(二)聲樂作品的詞曲美
在聲樂作品中,歌詞的聲、韻、情、調是通過歌唱者的表現來完成的。在歌曲中,歌詞的華麗與質樸,高低與起伏,都是很好地展現聲樂的語言之美,能讓人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同時也對聲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一首好的聲樂作品是離不開歌詞的完美結構和歌唱的完美語言的。演唱者要善于從歌詞中去發現歌曲本身所要表現的喜、怒、哀、樂之美,從詞曲中了解歌曲的發音與吐字,進一步體會詞曲作家在藝術歌曲創作中所要表現的作品內涵以及它的藝術風格,正確地塑造作品的藝術形象,為藝術作品增加生動和富有想象力的表演。
(三)聲樂作品的旋律表現美
聲樂的旋律是聲樂語言的音樂化表現。它運用優美流暢的旋律來表現聲樂語言。聲樂的旋律美包含音調節奏、和聲三大部分,聲樂的音調是旋律美的基礎,好的聲樂作品具備優美流暢的旋律基礎音調,只有這樣,才能展現這部聲樂作品旋律的變化與情感表達形式,才能夠塑造良好聲樂歌曲形象。豐富多彩的旋律節奏,能夠構建聲樂作品的骨架,根據正確、良好的節奏規律,表現歌曲旋律獨特的節奏形式。和聲的發展方向是旋律美的重要表現方法,正確的和聲使用,能夠豐富旋律的色彩與調性,立體明確的和聲音響也更能體現出豐富的聲樂表演形象[2]。
(四)聲樂歌曲情感表達的美
聲樂演唱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對于情感的表達也是聲樂藝術存在的目標與目的。展現聲樂的美就必須展現出歌曲情感表達的美。以感情為基礎以情帶聲,情感的表達是聲樂美學的靈魂所在。聲樂歌唱藝術的呈現中,聲中有情,情中有聲才是歌曲表現的最高意境,是使廣大聲樂欣賞者感受到歌曲藝術魅力的重要手段與方式。
二、聲樂美學在聲樂理論研究中的闡述
聲樂美學一直是美學研究者和聲樂歌唱者探討的共同問題。如何來看待聲樂的美,從而研究聲樂美學所涉及的問題以及如何將聲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是當代西方美學界中聲樂美學的開山鼻祖。在伽達默爾理念下的聲樂美學觀點,如聲樂的“視界融合”、聲樂審美的“效果歷史”,以及聲樂的“邏輯本質”等給聲樂美學提供了全新的解答,他的美學觀點代表著聲樂審美的歷史性和理解性[3]。
長期以來聲樂美學缺乏較高層次的基礎理論成果和嚴謹細致的聲樂美學研究,從而導致了在聲樂美學研究體系中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的不足。聲樂藝術美學適應了聲樂教學創作、表演、鑒賞的需求,提高了在聲樂美學研究中的理論水平。在聲樂藝術美學中,相關學者對音樂美學與聲樂美學這兩個概念進行了闡述與比較,并著重闡述了聲樂美學的研究對象、美學性質以及意義。在聲樂藝術美學中分別闡述了詞曲的語言美、旋律美、聲腔美、器樂美與形體動作美這五個方面,從而對聲樂美學的總體構成進行論述,并且探討了在聲樂藝術美學中的審美特點與功能。用比較學的方式對聲樂與器樂的個性與共性展開了對比,從而展現出聲樂藝術美學的特殊性。在書中具體論述了聲樂藝術中文學美的問題,用音樂文學、詩話與可唱性進行闡述。同時論述了聲樂作品中旋律美、節奏美以及和聲美的表現。
德國著名哲學家伽達默爾也對傳統美學問題進行了闡述,他提出在聲樂表演中,“成見”的存在是造成“千人一面”的原因,是聲樂表演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沒有了“成見”就沒有了歌唱聲樂演唱技術的傳承與利用,就無法形成系統的科學體系,這是客觀存在的,“成見”是聲樂表演中存在的事實。在伽達默爾的美學理解中,他認為聲樂作品是不可能演繹出創作者真實的思想的,也就是說無論歌唱者如何理解與表達作品,都無法真正表達出創作者的創作思想,也無法真正地還原作品中所表達的內容,聲樂歌唱者面臨著表達、表現的危機。
聲樂的視界融合,其中的視界也就是歌唱美學的視野,是從自己的立場、思想、觀念所看到的一切。聲樂視界是開放與交流的,是歌唱者和欣賞者進行溝通表達的一種方式,歌唱者先進入自己的視界展現出對作品的理解,從而讓欣賞者也進入歌唱者的視界中,從而達到表達與欣賞視界融合。
聲樂作品在表演時離開了對前人的理解與模仿是不可能的,我們后人的身上總是會體現出前人的影子,從而形成了學術上的共識。例如,舒伯特在創作藝術歌曲的同時還創作了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鋼琴伴奏,如果脫離了他的鋼琴伴奏,就達不到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更復雜的音型、更精致的和聲以及歌曲意境與內容的表現。在伽達默爾的美學觀點中,聲樂的邏輯本質是開放性的,聲樂美學是求同存異、百家爭鳴的美學理論,是聲樂表演者經過長期的學習與鍛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形成自我風格的聲樂美學視野,是可能達到的一種美學效果[4]。
三、聲樂演唱中的聲樂美學表現
(一)演唱技術的美
演唱技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演唱方法,演唱技術由呼吸、咬字、共鳴腔體構成,只有使用美的演唱技術,才能體現出聲音的美也就是聲腔美。
1.呼吸
自古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以及“氣沉丹田”等對于歌唱氣息的說法,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自然、流暢、均勻的呼吸是歌唱美的必要條件。我們所采用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是迄今為止比較常用的歌唱呼吸方法,它能夠使我們吸入的氣息在進入胸腹后產生強有力的支撐,從而鍛煉控制氣息的能力。只有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使歌唱者表現出來的音樂與旋律自然、流暢。
2.咬字
在演唱中聲、情、字、表的完美統一是演唱者完整表現作品的基本能力。“字正腔圓”就是咬字在演唱中的要求。演唱者的吐字發音要清晰明了,正確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把歌曲的字與詞以及情感正確表現出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發聲習慣,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演唱方法。例如,意大利語,它的母音發聲明朗、透徹,采用意大利語來歌唱的時候,聲音更加明亮;法語更多地采用鼻音的方式來發音,用法語演唱的歌曲利用鼻腔的共鳴就顯得尤為重要;德語在發音時喉音較重,用德語演唱更利于使用口腔的共鳴[5]。
3.共鳴
共鳴是聲樂演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通過共鳴的腔體把聲音最大化的方式。在歌唱中我們使用的共鳴腔體有口腔、胸腔和頭腔等這些腔體。正確地使用這些腔體,可以使演唱者獲得集中、統一、華麗、寬廣的美妙音色,也是通過演唱者流暢自如地使用共鳴腔體來呈現豐滿圓潤的美妙歌聲。不同的演唱方法對聲音共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使其產生的音色也有所差別。例如,美聲唱法多用頭腔、胸腔、鼻腔的混合共鳴,民族唱法多用頭腔的局部共鳴,從而使美聲唱法在音色上更加圓潤統一,民族唱法在音色上更加清脆明亮。
(二)演唱作品的美
一首好的演唱作品是由如詩般的藝術語言、優美動聽的旋律構成的,是創作者堅實的文學功底構造出行云流水、詩情畫意的歌唱語言。一首好的聲樂作品不僅能夠做到詞曲的和諧統一,也能夠做到作品結構的完美呈現[6]。
(三)演唱的情感美
演唱技術是完美表現聲樂美學的前提。當演唱的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后,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和其特有的演唱風格、演唱能力息息相關,他們不僅具備高超的演唱方法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歌曲藝術處理上,能夠展現出自己特有的個性化表現。用膚淺的肢體動作或表面化的感情投入來表達歌曲,是不能體現出歌曲演唱的情感美感的。同樣,只注重高超的技術而缺乏真摯情感的表演也是不可取的。情感美的表現需要長期的表演經驗的積累,同時在演繹作品時要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去挖掘作品本身所要表現的真實情感,從而才能把演唱技術與情感表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四)演唱作品的伴奏美
伴奏與聲樂演唱是密不可分的,同樣它也是聲樂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歌曲演唱通常是由鋼琴或者樂隊來伴奏的。伴奏的美是能夠進一步提升作品演唱的美。良好的歌曲伴奏不僅能夠表現出歌曲的強弱、音高、時值和節奏,同時也能很好地與演唱者在情感、思想、歌曲氛圍等方面達成一致,同時,好的歌曲伴奏能夠為歌曲在烘托、引導、過渡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7]。
四、結束語
聲樂美學是音樂美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人類生活最為密切聯系的藝術之一。它緊密地伴隨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僅創造人類的藝術審美,同時也為人類的精神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撐與保障。聲樂藝術從誕生至今,不論是遠古的勞動號子,還是聲樂技巧巔峰的詠嘆調,藝術的表現形式精彩紛呈,對聲樂審美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伴隨著人類一切的社會活動。聲樂藝術的美是在人們勞動生活中產生的,它由人民群眾參與創造,且具有獨特的價值。千百年來人民群眾不僅創造了聲樂藝術,同時也為聲樂美學開辟了廣闊天地,使聲樂美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內容。聲樂美學的美不僅僅局限在聲樂歌唱,它還必須從音樂文化與社會學的視角去探討它的社會性,這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聲樂美學在音樂文化藝術中的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姝莉.聲樂藝術中聲樂美學的探究[J].大舞臺,2013(02):84-85.
[2]李娟姬.聲樂表演美學在教學中的體現[J].黃河之聲,2014(12):29-30.
[3]鄭新平.“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基于“技術、藝術、心術”三位一體視域下的聲樂藝術美學考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33(02):117-120.
[4]侯富春.談聲樂美學在高職院校的滲透[J].黃河之聲,2010(20):52-53.
[5]宋春燕.聲樂美學學科中的應時之作——讀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有感[J].人民音樂,2011(04):88-89.
[6]何純梁.試析伽達默爾解釋學視野下的聲樂美學[J].音樂創作,2011(06):152-153.
[7]李琦.漫談音樂美學中的聲樂美學[J].藝術百家,2005(0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