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云
【摘? 要】隨著教育戲劇的發展,基礎教育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和使命。教育戲劇作為小學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讓他們主動感受英語、了解英語、學習英語。為了實現學中有戲,戲中有學,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深入分析小學英語教學的創新趨勢以及改革
策略。
【關鍵詞】教育戲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綜合
能力
教育戲劇是戲劇的創新和發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致力于引導學生重構學習理念,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活躍思維。與此同時,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育戲劇加強文化輸入,促進知識的輸出,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一、優化教學方法,突破思維定勢
(一)重構教學理念,提供語言環境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困難,一方面,小學生的知識積累有限,且缺乏語言環境;另一方面,英語的知識點比較零碎,且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經常會產生“學生總是學不會”的困擾。基于上述情況,教師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策略。相比于其他教學策略,教育戲劇有以下優點:第一,該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第二,該教學策略的形式新穎,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以譯林小學英語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在閱讀講解中,教師邀請學生將自己代入書中人的視角,并思考如下問題:How many times did the lion's feelings towards the mouse change? 隨后,學生以兩人為一組,一人扮演獅子,一人扮演老鼠。通過閱讀,學生發現,獅子的情感經歷過兩次變化,其中,第一次變化為獅子想要吃老鼠但被它勸阻;第二次變化為獅子遇險,老鼠前來搭救。基于上述理解,教師利用PPT展示Story time中的對話內容,并將其改編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再次瀏覽故事全文。結合教師的要求,學生積極地將故事中的獅子與老鼠對照生活中的人物,分析其中的人生哲理。
以戲劇方式展開語言學習,旨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境。相比單一的教師講解,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獲得語言知識,感受學有所獲的快樂。與此同時,依托臺詞的反復品讀和內化,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突破思維限制,重構學習理念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學生習慣了中文的語言環境,適應了漢語的邏輯思維,因此,當遇到表達需求時,他們往往會以漢語的邏輯思維進行漢語表達;另一方面,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詞匯。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尚未系統地學習詞根、詞綴。所以,學生經常會存在記不住單詞的情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教育戲劇,構建相應的語境。針對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教師要提供豐富的表演機會,通過對角色的反思,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
以譯林小學英語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在預學階段,教師布置了一項演繹任務。“What is the story of The Kings New Clothes?”基于任務要求,學生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自然興趣點,選擇相應的演繹片段。其中,第一幕為裁縫求見,第二幕為國王與裁縫溝通,直至成衣出現,第三幕為國王游街。由于Story time中的內容比較簡短,因此,選擇對應片段的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進行適當擴充。在課程講解階段,學生按照自己選擇的人物進行片段的演繹。“你是如何理解自己扮演的這一角色的?” 隨后,學生用英語分享自己的體驗以及理解。
教育戲劇的前提以及理論基礎為“多元智能理論”。教師要明確環境、空間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探索能力,依托前期的編劇、中期的社交與演繹,讓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落實“學中有戲”,提升學習效率
(一)認識“學中有戲”,優化授課內容
“學中有戲”是教師貫徹“戲劇教育”的前提。一般來說,“學中有戲”的形式較為多樣,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此過程中,學生依托動畫內容,提煉與本節課有關的詞匯、句型、語法。由于視頻內容已經構建好了一個情境,因此,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對比、記憶。
以譯林小學英語Colours為例,由于本單元涉及諸多有關顏色的詞匯,因此,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首先播放一條關于顏色的電子繪本的視頻。“What colour words appear in the video?”基于這一提問,學生一邊觀看視頻內容,一邊記錄其中出現的有關顏色的單詞。相比單一的教師講解,學生能夠將詞匯與視頻中的畫面相對應。這時,教師就詞匯的拼讀展開詳細講解。當學生深入理解詞匯的釋義、用法后,教師構建起一個情境:What colours appear in the classroom?接下來,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將物品與其顏色對應起來。
“學中有戲”的引入建立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在預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次了解下節課所學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再運用視頻內容,讓學生將自己的所學與視頻內容聯系起來,提升學習的實效。
(二)融入戲劇情節,創新知識展示
從理論的定義來看,戲劇教育是一種在英語教育中融入戲劇色彩的教學策略。通過身臨其境的演繹,教師可以將抽象、文字化的表述具象化、生動化。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強,這也使得他們在面臨具體知識點時,經常存在畏難情緒。基于這一學情,教師可以引入戲劇教學。通過戲劇情節的融入,學生不再認為英語學習是一項較重的負擔。
以譯林小學英語Is this your pencil?為例,當學生講解Story time中的內容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What story does the conversation tell? 隨后,學生需要在兩分鐘內,回顧故事情節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其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闡述故事內容,教師鼓勵他們任意代入文中人物,體會他的經歷。接下來,學生紛紛就自己的理解進行講述。由于教師并未規定具體的故事字數,因此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并不急于糾正其中出現的錯誤,而是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Is his narrative good? Are there any questions?”通過高效的生生、師生互動,學生逐步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某一具體的知識點時,往往存在“只知輸入而不知輸出” 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扭轉他們的學習習慣,提供多元的展示平臺,通過故事演繹、故事講述等方式,讓學生將零碎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套知識體系,還能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師生互動。
三、拓展教學形式,營造課堂氛圍
(一)引入肢體語言,加強師生互動
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直觀且具體的小游戲和英語實踐,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常常依靠大聲誦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詞匯的內涵。然而,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學生快速理解知識的要點。為了營造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引入教育戲劇,并借此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通過動作、外貌的戲劇性模仿,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力、理解能力進行猜測。
以譯林小學英語Cinderella為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諸多詞匯與句型等知識,當教師完成Story time的講解后,便擬定了一個猜詞游戲。根據游戲規則,教師首先利用PPT展示具體的詞匯拼寫,學生再通過自己的理解以及肢體語言,表演詞匯的意思。本單元的詞匯均與Cinderella這一童話故事有關,學生往往會下意識地扮演其中的人物。經過一系列的互動,學生逐漸記住詞匯的意思,明晰其應用場景。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成為教師鋪設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喪失了主導性。教師要把握課堂節奏,并指導學生將活動中快樂的猜測思維轉變為英語邏輯思維。
(二)引入圖片資源,促進英語表達
一般來說,圖片也蘊含著豐富的戲劇元素,針對零散的詞匯以及句型,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將其聯系起來。隨著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師還可以自己制作動畫或視頻。通過直觀的圖片或動畫,學生能夠將具體的畫面與詞匯聯系起來,當他們再次看到某一場景時,就會不自覺地想到相應的知識點,進而實現深度學習。此外,該教學策略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要在課程講解前就收集好對應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地提前預估教學效果。
以譯林小學英語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為例,當學生掌握afraid、hard等詞匯后,教師依次展示與Story time有關的多幅圖片。根據圖片內容,學生不僅能看到多個場景,還能發現圖片中的多個物品被打上箭頭。“這些標注了的物品,該如何用英文表述出來?”根據這一要求,學生積極地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復習此前學習的詞匯。為了促進知識點的應用與遷移,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圖片中的詞匯,概述圖片的場景。“圖片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圖片中的場景與Story time中的內容息息相關,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也能實現教材內容的復盤。
英語詞匯記憶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一直以來,學生依靠機械的抄寫或背誦進行知識點的鞏固,然而,該記憶方法略顯枯燥,學生很容易對該重復方法產生倦怠感。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要引入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積極的表達。
綜上所述,教育戲劇是一個范圍廣泛的概念。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既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煉戲劇元素,邀請學生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演繹文本內容,又可以依托教材內容拓展教學資源,教師通過視頻化、圖片化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教育戲劇的最終目的就是構建豐富且具體的語言環境。區別于以往的教學策略,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逐漸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力。
【參考文獻】
[1]李潔.巧用教育戲劇范式提升小學生英語思維品質[J].教師,2020,417(6):70-71.
[2]王妍.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實踐[J].天津教育,2020,619(22):50-51.
[3]杜樂,柯丹.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學—用—思”[J].中國教師,2022,346(3):68-71.
[4]孫徐紅.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