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白玲
[摘 要]思維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統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五年級下冊單獨設置了一個思維單元,即第六單元。教學這一單元的《跳水》一文,教師要解讀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挖掘文本的教學資源,確定教學目標;課堂上,要通過課題、情節等,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發展,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思維能力;教學策略;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2-0087-03
【教學思考】
要打造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就要深入鉆研課文,并在全面掌握課文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明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思考、探究,展開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鉆研教材文本,挖掘文本語言文字的內涵和人文主題思想。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是一個思維單元,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跳水》是這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從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主線,讓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悟。課堂上,應該以點帶面,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深度理解課文,實現學生思維的突破與創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教學教程】
一、借助課題,點燃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加入學習活動并深入思考。根據小學階段的學生貪玩愛動、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的特點,教師不能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語文知識,打造高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因為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無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抽象性的語文知識,思維發展受到了限制,所以教師有必要借助課題,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情境,把語文知識化抽象為具象,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片段1]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跳水》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們課前都查閱了哪些關于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生1:他是俄國著名的作家,寫過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
生2: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高爾基也曾說過:“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列夫·托爾斯泰的經典短篇小說《跳水》。這篇文章究竟是誰跳水了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的主要活動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請大家一讀為快,在文章中尋找答案。
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并引導學生注意自由閱讀階段標記的生字詞,進行正音。
教師先從文章的作者、課題導入,使學生對作者背景以及文體等有直觀了解;再根據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最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深入理解課文,為下一課時探討主人公步步踏上險境的情節做好鋪墊。
二、探究情節,構建深度思維
啟發思維的最好方式是信息交互。無論是創設教學情境,還是搭建問題式支架,都會讓學生與教師產生互動。由于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他們的想法各不相同,可能會表達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觀點,但這也是思維具有創造性的表現。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時,要引導學生勇于表現自我、展現個性,不能讓學生一味地附和現有的觀點;同時,教師也不能打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應該鼓勵參與互動的學生,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該深度挖掘課文蘊含的思想情感,設置符合學生思維水平的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片段2]
師:文中究竟是誰跳水了?
生1:是船長的兒子從船上桅桿的橫木上跳進了水里。
師:請同學們思考小男孩為什么會走到橫木上去?
生2:因為猴子拿了他的帽子,并對他做鬼臉,還撕咬他的帽子,所以小男孩生氣地追趕猴子。猴子爬上桅桿,男孩也爬上了桅桿。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對小男孩這個行為的看法。
生3:如果沒有水手在船上逗猴子,猴子就不會搶奪男孩的帽子,這是水手的不對。
生4:我覺得男孩不夠理智。如果他能意識到爬上桅桿是很危險的,就不會沖動地爬上桅桿,使自己陷入險境。所以,這個行為是小男孩的性格缺陷導致的。
師:同學們的分析都很透徹,也很好地剖析了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那么我們一起來感受男孩在走上橫木時的心理變化。同學們認為他會覺得害怕嗎?還是他只想追回帽子,并沒有察覺到危險正在靠近呢?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齊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在文中標記出男孩心理變化的詞語,為接下來的問題探究做準備。)
師:讀完課文,同學們覺得現在小男孩的處境是什么樣的?
生5:危險!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6:小男孩的身體“搖搖晃晃”,他的帽子在橫木的另一頭,“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再加上桅桿很高,如果小男孩掉下來就沒命了。
師:是的,此時的情況十分危險,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境地。那么水手有什么表現?
生7:水手大喊了一聲,使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男孩的雙腿開始發抖。
師:這一情節十分精彩。作者利用水手的喊叫側面襯托男孩的恐懼、害怕,也向讀者交代了男孩身處險境的情況。此時,緊張的氣氛透過文字傳達到了讀者的內心,讀者的心情也和水手一樣忐忑不安。
思維具有抽象性和不可見性。因此,思維的激發需要教師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調整,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并沉浸在文本之中。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推測他們的心理活動,讓學生進行更深度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清晰,并能夠深刻感受緊張的氣氛,為下一步學習“船長出場”這個情節做好鋪墊。
三、深化思考,構建反推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逐漸發展為創新型人才。教師應注意學生創新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指通過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并根據自己的感情體驗,提出自己的觀點;逆向思維則是從相反的視角認識文本,以“結果”反推導致此后果的因素,這樣的考察往往更現實、更完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創新思維和逆向思維,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獨特見解,以此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文的5~6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高潮部分。通過課前預習以及通讀課文,學生已經大體了解整個故事的內容,也知曉了故事結局——船長急中生智,用槍逼迫孩子跳入大海,孩子最終被水手救上船。但是,學生并沒有深入體會這一情節人物細膩的情感變化,思維也僅僅停留在表層——男孩得救了。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以此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片段3]
師:課文的結局是船長機智地解救了孩子。請同學們從結果反推,思考船長究竟是做了什么,使小男孩最終得救了?
生1:船長拿出一把槍,對準自己的兒子,大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開槍了!”
師:那么,船長為什么要用槍瞄準自己的孩子?他大聲喊向海里跳,不怕自己的孩子雙腿顫抖,會變得更加危險嗎?請同學們思考船長的大喊與水手的大喊有什么不同?
生2:船長是用槍逼迫孩子聽自己的話。
生3:我覺得船長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將在高處的恐懼轉移到槍上面。
生4:我覺得船長的大喊讓小男孩接收到了明確的信號——往海里面跳,這樣的指令能夠使男孩稍微鎮定一點,而水手的大喊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作者對船長的描寫在全文著墨不多,但是讀者能感受到船長冷靜、果敢的性格特點。教師引導學生以結果進行逆向推導,讓學生在反推的過程中感受作者行文布局的嚴謹,理解了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并且能夠學習新的寫作思路。以課文為范例學習寫作手法,不僅能使學生領略到列夫·托爾斯泰高超的敘事能力,還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獨特的認知。
【教學反思】
一、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實際與特質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通過符合學生實際與特質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從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跳水》是一篇的敘事類課文,教師只有通過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敘事類文章的探究重點,才能讓學生探究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背后的含義以及對故事情節起到的推動作用,深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還可以把這些教學手段延伸到其他課文的教學中,讓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形成清晰的思維方式、有效的推斷能力。
二、教學目標要以生為本
語文教學最忌諱“胡子眉毛一把抓”。對小學高年段的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重點不再是生字、生詞的理解與運用,而是能夠根據的語言表達、結構特點等,完成對文章的深入思考,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深刻內涵。這一系列學習過程需要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可代勞。因此,在語文教學設計上,教師要設置問題以引發學生頭腦風暴。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否定學生的想法與見解,要認真傾聽學生思考的心路歷程。這樣以生為本,才能實現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教學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革,教師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與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以此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膽小或自卑,不敢大膽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要多鼓勵、多表揚這一類學生,讓他們戰勝膽怯,引導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語文教學真正地“活”起來。
小學高年段的語文教學,以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為主,與中低年段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不同。因此,在高年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分析教材和教學背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符合學情與學生特質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引入課題、探究情節、結果反推等環節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語文課堂熠熠生輝。
[ 參 考 文 獻 ]
[1] 費潔,孫雙金.讓思維在課堂閃光: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跳水》教學實錄和評析[J].小學語文教師,2020(4):32-36.
[2] 馬曉霞,吳忠豪.始于情境 成于思維 把真實的想法記下來:五下《跳水》教學及點評[J].小學教學設計,2020(13):24-27.
[3] 陳佳美.“語言-思維”共生型閱讀教學探索:以《跳水》一課教學為例[J]. 語文教學通訊,2021(9):34-36.
[4] 舒平,劉榮華.搭建思維階梯 提升思維質量:五年級下冊《跳水》(第1課時)教學設計及評析[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0(5):19-21.
[5] 管候娟.小學語文提升思維的深度學習[J].天津教育,2022(4):101-103.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