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對信息科技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實踐指導價值,它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能促進信息科技課堂上合作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提升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成效。文章闡述了“小先生制”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運用的意義,并探討了“小先生制”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先生制”;合作學習共同體;信息科技課堂;小學
作者簡介:朱英(1976—),女,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實驗小學。
“小先生制”這一教學組織模式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位學生輪流當課堂的小老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地傳授給他人,讓學生帶動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生實現從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的轉變[1]。這一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探究,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共同體,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一、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運用“小先生制”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處于被抑制的狀態,而信息科技課堂又比較重視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成效很難有效提升,不利于信息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小先生制”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小先生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給予學生充足的表現機會,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獲得更多的信息科技知識與技巧。
(二)有助于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活動最終的效果。因此,和諧、輕松且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先生制”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充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教師走下講臺,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并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為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于學生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征等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些學生熱愛信息科技課,但其技術操作能力卻不強;有些學生技術操作能力很強,但其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先生制”教學模式,可以讓技術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當小老師,帶動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強的學生學習。這樣一來,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弱的學生便能有所提升,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強的學生也能因此逐漸變得開朗,大家的個性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小先生制”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小先生,為“小先生制”的運用奠定基礎
要想在信息科技課堂中有效運用“小先生制”這一教學模式,首先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小先生[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班級中每位學生都可以當小先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以保證組內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情況、性格特征等方面能夠互補。這樣一來,小組內每位學生都可以成為小先生,以此激發學習內驅力,提升自主學習意識,從而為“小先生制”在信息科技課堂中的應用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每個新學期的第一節信息科技課我們都會向學生說明電腦房的規章制度、課堂規則,如學生由課代表整隊帶到電腦房安靜等待上課,下課前要按統一的要求整理好書本、鍵盤、鼠標、凳子等,以保證上課秩序和電腦房的衛生。教師可以設立“隊伍管理小先生”“物品整理小先生”“課堂管理小先生”等,讓他們幫忙管理班級,督促學生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可以設計課堂表現情況記錄表,用來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表揚情況、回答問題情況、紀律遵守情況等。從第一節課開始,教師就要讓學生知道:每節課要完成相應的任務后,才能夠做自己的事情,或者使用星星來換取娛樂時間。此外,當電腦出現一些小問題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幫忙解決,對于幫助解決問題的學生,可以給其頒發“班級技術小先生”獎狀,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我的桌面我設計”一課中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知識時,筆者悄悄地把一位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設置的屏保效果展示給全班學生,并將該生評為“班級技術小先生”,這一舉動有效激發了全班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讓該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提升了該生的自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說:“小孩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不是你,是小孩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這對于現在的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來說依然受用。小先生的職務,不僅僅是教人,更重要的是教人去教人[3]。教師要讓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小先生,以促進合作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二)“小先生制”應用于課前預習環節,引領帶動整體
課前預習是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初步感知課堂內容,清楚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從而更容易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但是,因為每位學生的預習能力不一樣,所以不同學生的預習質量也不相同,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教學環節運用“小先生制”開展預習活動。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小組中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先生,然后讓小先生依據教材內容,結合組內成員的學習情況,為組員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構建合作學習共同體,從而促使全組成員都能高質量完成對新課知識的預習,為“小先生制”在信息科技課堂上的高效應用奠定基礎。
以“認識計算機”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認識計算機的硬件設備以及內部的組成等。為了使“小先生制”教學模式可以得到良好的應用,教師首先可以按照上文所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選擇小組中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先生。接著,教師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給每個小組布置了解計算機相關發展歷史以及硬件設備知識的預習任務。此時,小先生就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結合這些預習任務,帶領組內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一起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提升其他學生的自主預習效果,從而有效完成預習任務。
(三)“小先生制”應用于課堂教學,提高探究效率
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是班級全體學生,它是一種集體性的教學。這一特性導致有時候即使信息科技課堂活動開展得非常細致,也會有一些學生跟不上教師的進度,無法實現深層學習。所以,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實現深度學習,信息科技教師就要積極將“小先生制”教學模式巧妙地應用于課堂中,讓學生當小先生,以小組為單位構建合作學習共同體。在小組交流中,小先生可以及時解決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升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成效。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科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科學地指導小先生,讓小先生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教師可以設立“學習能手小先生”。例如,在學習“復制與粘貼”一課時,有位學生發現了用Ctrl+C鍵可以實現快速復制,于是課堂上多了一個“學習能手小先生”。只要學生的方法有所創新,或是方法更多,他就可以被評為“學習能手小先生”。運用Ctrl鍵與C鍵、V鍵的組合可以像變魔術一樣快速復制粘貼出很多想要的內容,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使學生愿意自主操作,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四)“小先生制”應用于課后拓展,提升實踐力度
小學信息科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僅靠40分鐘的課堂時間是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與學生和教師的相處時間相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時間顯然更長。所以,在課后輔導環節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小先生制”,讓學生協助教師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從而有效提升全班學生信息科技實踐水平。
以“畫方形和圓形”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使用畫圖工具箱的具體操作步驟,并學會用畫圖工具箱里的工具畫出一些基本的圖形。本課實踐性較強,如果學生不加以練習,很容易遺忘相關的操作步驟。為此,在本節課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創意畫的項目任務,以此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首先,教師在課后輔導環節中應該選擇每個小組內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當小先生,并將需要協助的內容告訴他們[4]。需要小先生們協助的具體內容有兩方面:第一,在同組學生遇到不會操作的步驟時,小先生應該給予他們幫助,輔助組內學生完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現多名同學存在共同的自己也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小先生需要做好記錄,然后及時告知教師,以便教師采取措施解決。第二,在遇到未能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生時,小先生就需要為他們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并指導他們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不僅能夠讓每位學生的實踐能力都獲得提升,而且能夠有效推動信息科技教學事業的發展,構建高效信息科技課堂。
每個班上總有一些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鼓勵這些學生當小先生,讓其在完成任務后主動幫助周圍的小伙伴,帶動大家一起學習。為鼓勵這些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愛心服務小先生”稱號,主動幫助其他同學的學生就能獲得此稱號。班上總會有一些調皮的學生,教師不能忽略他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給他們安排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讓他們負責給上課回答問題的學生加星等。同時,教師要不時地夸獎一下這些學生,讓他們獲得滿足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被老師肯定,都希望自己的進步能夠得到認可。“小先生”也是榮譽和實力的一種象征,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奮斗。在課堂中不能只有一位小先生,多個方面、多個維度都應有小先生。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小先生。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強調的是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主體,學生人人都是主體的課堂才是高效率的課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對以后的每一節課都有所期待,是每一個教師的目標。
三、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將“小先生制”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合適的小先生,巧妙地將“小先生制”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構建合作學習共同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從而為高效信息科技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玲玲.“小先生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2020(32):36.
蔣萍芬.“小先生制”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2(36):71-72,75,
鄒巍.淺析“小先生制”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活教育,2021(5):15-16.
陳洪林.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小先生制”的實施[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