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對學生掌握信息科技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對項目化學習的教學流程、評價進行探究,希望能為相關教師提供實用的建議,也希望學生通過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開發(fā)更多的新技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
項目化學習是在教育行為主義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學中做”是項目學習的核心理念,學生需要學習所需的知識與技能,與他人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和資源,分析并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學習并掌握實際技能。
一、項目化學習的背景
首先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當前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新的信息技術不斷出現(xiàn)和更新,對人們的綜合素質和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項目化學習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包含了多學科知識,需要學生具備合作、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等能力,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后項目化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信息技術不斷變化的特點。
二、項目化學習的優(yōu)勢
1.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基礎
項目化學習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項目,掌握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意識。
2.強調實踐操作
項目化學習通過實驗和操作等方式,讓學生自由探究和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
3.注重跨學科
項目化學習涉及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學生需要從多個學科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跨學科綜合素質。
4.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項目化學習注重團隊合作,學生需要通過分工合作,相互協(xié)作,學會溝通、協(xié)商和相互尊重,實現(xiàn)項目的綜合效益。
5.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項目化學習注重學生的問題解決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提高學生展示及表達能力
項目化學習注重學生的成果展示,學生需要制定展示方式,展示項目的成果和價值,提高學生的表達和展示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責任心。
7.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項目化學習采取輕松、愉悅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三、項目化學習的教學流程
1.確定項目主題
首先,教師需要確定一個適合年級、學生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學習。在確定主題時,教師可以考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小動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此外,主題也應該與學生已學的科目相關,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
2.制定項目計劃
制定項目計劃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了解項目的目標、時間表和所需資源等信息。教師可以在計劃中明確項目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學生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例如時間表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完成日期,同時也確保學生可以合理利用時間完成項目。
3.分組概念
分組概念的目的是促進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負責人。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小組。在分組后,教師需要向每個小組清晰地介紹項目目標、時間表和所需資源等信息,以及小組負責人需要負責的任務和責任。
4.研究和探索
在這一步驟中,學生需要利用課堂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資源進行相關主題的研究與探索,收集相關材料和圖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相關主題,并鼓勵他們使用檢索引擎、參考書籍和圖書館資料等來收集信息。同時,教師可以教授相關技能和知識,如圖形設計、網(wǎng)頁設計、編程等。
5.設計和制作
學生可以根據(jù)所學技能和知識設計一個項目的原型。例如,制作一個介紹家鄉(xiāng)的幻燈片,制作一份電子板報,或者一個簡單的網(wǎng)站。學生需要在設計和制作中體現(xiàn)項目目標和要求,并嘗試將所學技能和知識應用到項目中,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6.檢查和測試
在這一步驟中,學生需要對所制作的原型進行測試和檢查,以確保滿足項目要求。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互相檢查和測試其他成員的項目,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測試標準,如易用性、精度、速度等,來幫助學生進行測試。
7.調整和改進
在測試和檢查后,學生需要意識到原型可能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改進,根據(jù)測試結果尋找解決方案,不斷完善自己的項目。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來幫助學生進一步調整和改進自己的項目。
8.完成和展示
學生展示他們的項目后,教師要給予反饋。在展示中,學生可以向小組成員和班級同學介紹他們的項目,分享他們的經驗,交流思路。教師可以從中收集反饋和意見,并著重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
9.評估和總結
在項目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教師可以考慮項目要求中列出的技能、知識、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給予學生具體的評估。此外,學生需要反思和總結他們從項目中學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
項目化學習強調學生參與課程研究的機會和能力,并逐漸培養(yǎng)自主思考和領導他人的能力。對于老師的指導和教學內容,師生可以相互反饋,逐漸實現(xiàn)優(yōu)化項目實際效果的過程,以此建立一個相互學習和溝通的團體。
四、項目化學習的評價
1.項目成果評價
這個方面包括評估學生展示的項目原型的質量和完整性,以及學生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項目。評價項目成果可以從圖形設計、軟件功能、程序流程等方面出發(fā),評估學生是否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項目。
2.合作評價
項目化學習意味著學生需要在小組內進行協(xié)作,教師應該評估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xiàn),包括互相協(xié)作的能力、溝通技巧和對團隊目標的關注等方面。合作評價可以從小組合作方案的實施、成員掌握技能的情況、協(xié)作配合的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3.學習效果評價
項目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教師應該評估學生在項目過程中所學到的能力、知識、思維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成果。學習效果評價可以從學生項目制作的時間、質量、問題解決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等方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4.個人成長評價
教師應該評價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比如學生在項目過程中克服的困難、體驗到的快樂、展示的自信和表達能力等方面。
基于新課標的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應該從項目成果、合作、學習效果和個人成長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評價依據(jù)可考慮項目設計的目標和要求、學生表現(xiàn)的特點、教師個人的審美觀或心得等。
五、總結
通過基于新課標的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技能和知識,參與到真實場景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項目化學習結束時,教師不僅能夠通過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還能夠體會到學生在小組合作、創(chuàng)新實踐中個人成長的表現(xiàn)。
基于新課標的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在溫馨的班級氛圍下,感受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掌握更加實用和有效的信息科技應用技能和方法,以應對日益復雜和多變的信息化社會。同時也希望學生能夠堅持不懈,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靜.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踐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01).
[3]徐建芳.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求學,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