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燕

摘 要:全面預算管理是公立醫院經濟運營管理的總舵手,預算項目庫是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信息化支撐實現項目庫滾動管理是提高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措施,更是提高醫院運營管理能力的科學途徑。文章對預算項目庫體系構建及應用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公立醫院 預算項目庫 體系建設 撒色途徑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233-02
一、預算項目庫管理現狀
國務院在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建立健全項目庫管理制度,將項目作為部門和單位預算管理的基本單元,預算支出全部以項目形式納入預算項目庫,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納入預算項目庫的項目一律不得安排預算。建立健全項目入庫評審機制和項目滾動管理機制。做實做細項目儲備,按照輕重緩急等排序,突出保障重點[1]。山西省前期出臺的《省級財政項目庫管理辦法》(晉財省直預【2020】34號),為公立醫院項目庫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預算項目庫管理作為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醫院構建全面預算一體化體系,實現多維度協同融合管理的重要抓手和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大部分公立醫院預算項目實施存在“重要錢,輕執行”,項目申報數量多而不精[2],甚有無預算項目庫申報環節的現象,使得預算體系不完整,也無法真正起到優化資源配置功效。因此,如何基于信息化支撐構建公立醫院預算項目庫體系,將項目管理與醫院全面預算和具體業務深度融合,打通項目、預算、績效、業務等各管理環節,充分發揮項目庫引導作用,提高醫院預算管理水平,是當前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基于此,本文詳細描述預算項目庫體系構建路徑,聚焦項目庫流程管理,將各類業務事項科學分類并集成項目庫儲備動態管理。
二、預算項目庫體系構建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預算項目庫管理制度
醫院以預算項目為最小管理單元,以項目資金最大化為目的,將管理應用于預算項目中(含自籌預算)。建立相應的預算項目庫管理制度,如《項目庫管理辦法》《預算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預算管理績效考核辦法》等。明確項目執行原則,明確部門職責和義務,落實崗位責任制和明確責任人,明確考核辦法,設立預算管理聯絡員,形成上下及時有效的聯絡溝通機制,并對預算項目進行落實和引導,以此來提高項目執行進度和管理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預算管理組織架構
醫院基于醫院功能定位和戰略規劃,以章程為統領,構建四級預算管理組織架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辦公室、預算歸口管理部門、預算基層單元。
預算歸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基層業務的歸口管理,是業務科室預算項目申報的主體。
預算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面預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監控和考核。
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對預算編制的審議和預算績效考評,以及其他預算管理事項。
此外,根據管理所需成立專門的預算項目評審小組,負責預算項目評審,協助預算管理委員會統籌決策、遴選、考評等有關事宜。
(三)創建一體化閉環管理的預算項目庫體系
按照全面預算管理全面性原則,將部門預算和自籌預算全部納入預算項目庫管理,實現與全面預算管理系統、資產(物資)管理系統、政府采購系統、績效管理系統等多系統關聯集成,做到預算項目庫信息化管理,滿足申報、執行、調整、評價等工作全程線上服務。同時對于跨年滾動的預算項目(如工程建設、設備購置等),通過項目庫有效協調和統籌項目業務需求和資金承載能力,從而避免漏報或重復申報預算項目,避免疊加申請資金或資金斷流風險,實現多維度一體化預算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
(四)預算項目庫設置科學分類,提高管理精度
將預算項目庫應用于醫院預算項目、績效和業務管理,應從保障資源配置和協助業務運行的角度進行前期要素設置和分級分層分類,并確保多維度關聯系統,滿足不同層面的預算管理訴求,形成院內院外“一張皮”管理模式。一是不少于以下“項目庫設置前置要素”進行前置設置管理(見下表)。二是預算項目管理與績效管理齊駕并驅。三是項目庫層級按工作職能角色賦能序時跌進區分管理。
(五)嚴格把控預算項目庫申報管理
預算項目申報要與醫院發展形勢緊密結合,預算項目每3年一滾動,申報金額在規定限額(100萬元)以上的必須以預算項目形式申報,納入項目庫統籌管理。充分體現保障重點,解決關鍵;優化整合,統籌協調;合理分配,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1.預算項目入庫基本要求。項目申報、預算編制、績效目標填報是項目入庫的主要內容,且必須三位一體同步開展。三者間形成有機聯系,先有項目而后有預算,預算編制以項目建設計劃為依據,績效目標與項目產出、預算投入須保持一致。
2.預算項目入庫管理原則。預算項目入庫實行項目歸口管理,即按照項目屬性,匹配歸口部門,并負責審核項目信息、預算信息、績效目標信息。預算評審小組負責審核預算信息和績效目標結構的合理性,以及后續管理流程符合醫院管理制度。特定目標類項目按項目負責人制原則執行。
3.預算項目庫管理原則。預算項目庫實行全生命周期滾動管理和儲備庫管理相結合,即將運行經費、經常性項目納入儲備管理,依據每年預算總量科學化管理配比;中長期建設項目,制定項目總體計劃、編制總預算和績效總目標,并分階段確定項目執行制度、預算執行數和績效目標,滾動化管理和動態監管。
預算項目入庫前項目評審機制:立項論證與績效事前評估相融合,通過科學的事前評估指標,為項目立項與否、競爭性排序提供重要決策支持。(按財政要求新增1000萬元(含)以上的重大項目和政策要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項目入庫、申請預算的必要條件;需財政投入5000萬元以上的新增或到期后需延續的大額項目,要做重點審核并進行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
(六)預算項目過程管理
1.預算項目實行“雙監控”。以項目進度監控為基礎,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進行監控,形成預算執行和績效運行監控表,并予以反饋注重實效管理。
2.預算項目風險預警。對于存在偏差的項目情況(包括進度偏差、預算偏差和績效目標實現偏差)推送預警信息至項目管理部門和執行部門。
3.預算調整。年中根據實際情況和院黨委會審批意見,可對預算調整,并同步調整項目信息和績效目標。
4.項目滾動。滾動項目根據入庫設置年限自動結轉動態管理,將項目信息、預算信息、績效目標等相關信息自動切入下年。業務科室根據項目總體計劃、階段執行進度據實調整補充,調整后的新階段項目視同預算年度新項目申報、審批、執行。
(七)預算項目管理流程
項目管理流程包括前期謀劃、項目儲備、預算編制、項目實施、項目結束和終止、項目清理等階段,以項目庫為載體全流程動態記錄和反映項目信息變化情況。具體流程主要有:專項申報—專項審核—事前評估—專項排序—專項下達—專項執行—運行監控管理—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
1.專項申報。由業務科室在預算系統項目申報庫中提交“專項申報”申請,要求符合本科室職責和發展規劃;項目基本信息、項目資金、績效目標、可行性論證報告、明確的目標、具體的實施方案和預算測算數據等各項前期工作,確保做到預算一經批準即可實施[1]。且申報批復后與預算系統、政采系統關聯,支持實現同步推送功能。
2.專項審核。歸口部門組織專項小組對專項立項審核,主要審核項目基本信息,預算額度、績效目標、重點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評價審核。
3.事前評估。歸口部門組織專項小組對該設備進行必要性評估、可行性評估、資金投入評估。
4.專項排序。預算項目采用“項目因素分配、競爭性分配和后補助分配”擇其一的方式決擇。
5.專項下達。評審通過的項目,將隨同評審意見、子任務及資金分配額度一并下達。若需有改進或調整事項,則基于評審下達意見進行任務目標和專項內容調整并重申報,待申報復核通過后方可執行。
6.專項執行。聚焦項目績效目標,結合項目情況,適時預算安排,推進項目實施。
7.運行監控管理。項目執行過程中實行定期監控管理,側重監控預算執行和績效執行,如若出現偏差或不足情況的據實調整或整改,利于項目順利實施。
8.績效評價管理。年中、年末或定期開展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績效評價采取自評價和專家評價(評審)相結合方式。歸口管理部門自評、第三方績效評價、醫院考核、績效專家評審、評審結果公開。
9.評價結果應用。評價結果作為以后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經過以上項目庫動態管理提升了醫院管理水平和完善了部門職能規劃。
三、結束語
總之,預算項目庫有效實施必須依托信息化支撐,以項目為始點向預算管理、業務運行延伸,形成業務與預算深度銜接,強化以項目為單元的預算過程管控,以此提高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水平,規范經濟運行,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21〕5號)[EB/OL](2021-03-07)[2021-04-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1/13/content_5599346.htm
[2] 白蕊,周筱琪,王祖麗,伊鳳姣.探索公立醫院預算項目庫管理信息化建設[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