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庭偉
摘要:部分當代大學生受主客觀因素影響,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陣地,有必要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壓力狀況進行探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大學生能夠運用內在動力從容應對各種壓力,實現更好的發展。文章以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壓力狀況與內在動力激發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大學生的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隨后分析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的關系,并對大學生外在壓力狀況進行探究,最后提出一些激發大學生內在動力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外在壓力;內在動力;激發;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6-006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的轉化機制研究”(編號:2021LSZ025)、202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鄉村振興視域下小學教育專業‘四得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2JGA369)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眼界更加開闊,個性更加鮮明,但其面臨的壓力也比較大。較大的心理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陣地,有必要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壓力狀況進行探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大學生能夠運用內在動力從容應對各種壓力,實現更好的發展。
高校大學生的外在壓力,主要指大學生受外部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所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精神壓力,這種壓力會讓大學生精神變得緊張,心理變得脆弱敏感,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1]。相較于其他學段的學生,大學生所處的階段更加特殊,一方面他們依然享受著作為學生的“安逸”,沒有正式踏入社會,不會直接面對來自社會、生活、工作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他們實際上距離正式踏入社會僅有一步之遙,尤其在臨近畢業階段,很多大學生會承受來自實習、找工作、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是大學生需要承受的外在壓力。
高校大學生的內在動力,主要源于自身的精神與心理層面,通常指大學生在受到外界的各種支持鼓勵及積極心理暗示后所產生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動力[2]。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內在動力,在心態上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精神層面也會更加富足,學習做事均有較強的積極性,對自身的未來發展有良好的規劃,而且面對挑戰也有足夠的信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因此,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促使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
內在動力相對于外在壓力而存在,兩者有緊密的聯系。一方面,適當的外在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激勵大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進而獲得更強烈的成就感,這會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但如果外在壓力過大,將會對大學生內在動力激發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內在動力的激發會提升大學生的抗壓能力。不斷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引導大學生突破重重阻礙,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自信、提升抗壓能力。
無論是外在壓力,還是內在動力,兩者在本質上均是一種個體精神情感的外化表現,只不過前者會讓個體產生壓迫感,給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后者則會激發個體的自信心,給個體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積極影響。深刻認識新時代大學生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的辯證關系,積極探索激發大學生內在動力的有效舉措,才能讓大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去對抗外界的種種壓力,實現健康茁壯成長,未來畢業后能夠實現“四得”(下得去基層、留得住崗位、干得好工作、出得了成果),更好地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3]。
1.學習壓力
相較于中學階段,雖然大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寬松,學習方式更加自由,但由于大學生需要學習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因此面臨的學習壓力也非常大。這種學習壓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課程作業壓力。大學生的課程作業較為專業,且實踐性較強,部分大學生完成作業較為困難。尤其是面對多項專業課程作業時,一些大學生壓力非常大,難以通過完成作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2)考試壓力。大學生的考試結果直接關系到未來能否順利畢業,且考試時間比較集中,這對大學生考前復習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大學生存在考試恐懼心理,考試時心理過于緊張,難以發揮應有的水平。3)學習競爭壓力。大學生在學習中會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比如保研競爭、獎學金競爭,這些競爭會帶給大學生較大的壓力。
2.思想精神壓力
部分大學生除了面對學習壓力外,在思想精神層面也存在較大的壓力,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交際困難帶來的精神壓力。當前,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社交,逃避現實社交,在網絡中往往能夠與他人“侃侃而談”,在現實中與他人交往時卻存在一定障礙。大學生長期進行網絡社交,逃避現實社交,容易出現交際角色錯位,不能很好區分和應對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的交際,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甚至會引發心理問題,不利于健康人格與精神品格的養成。2)錯誤思想誘導帶來的思想壓力。新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價值觀也更加多元,依托于強大的互聯網絡,很多思想觀念得以傳播。一些大學生由于尚未踏入社會,自身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價值觀,容易被網絡中一些片面、偏激、錯誤的觀念誤導,不僅會形成不良的思想價值觀念,還會增加自身的思想精神壓力,難以獲得外界主流思想觀念的認同。3)原生家庭帶來的思想精神壓力。部分大學生會受到原生家庭一些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影響,比如“讀書無用論”“重男輕女”思想等,他們無法對抗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會產生巨大的思想精神壓力,以致影響健康成長。
3.心理情感壓力
大學生尚未踏入社會,因此心理思想行為比較稚嫩,有時會面臨心理情感壓力。這些壓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角色轉換障礙帶來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在大一新生群體中比較常見,部分大一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方面早已習慣了父母、學校的安排,進入大學后,面對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適應,缺乏心理安全感,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2)戀愛困惑帶來的情感壓力。部分大學生對兩性情感處于懵懂階段,對戀愛抱有美好的幻想與期待,但由于自身缺乏戀愛經驗,缺乏良好的情感交流溝通能力,因此容易在戀愛中碰壁,這會給大學生帶來較大的情感壓力。3)外部社會帶來的心理焦慮。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讓大學生有更多渠道了解外部世界,這容易使部分大學生被一些炫富、制造焦慮的信息誤導,導致其更加焦慮,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變得急功近利,這些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加大。
4.就業壓力
伴隨著大學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嚴峻的就業形勢會給大學生帶來就業壓力。具體來說,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不完善的就業規劃帶來的壓力。很多大學生不重視就業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以致在臨近畢業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就業、自己“能干什么”,在參加人才招聘大會時,總是抱有一種“碰運氣”的心態,準備工作不充分,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2)缺乏自我認知帶來的壓力。部分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他們尚未認清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既無意選擇一些需求量較大的技能型職業崗位,又不愿意從基層工作干起,怕苦怕累,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很難順利就業。還有一些大學生盲目追求社會上所謂的“熱門崗位”“高薪職業”,自我定位不清晰,盲目從眾,很容易在就業創業中處處碰壁。3)就業競爭帶來的壓力。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人才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大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大的壓力。
1.從多方面入手,激發大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首先,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大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鼓勵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學生意識到應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大學生在學習方面帶有一種使命感,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同時,還應向大學生展現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種種變化,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在如今快節奏社會,行業知識技術更迭較快,如果不積極學習,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危機意識,以此喚醒大學生的學習動力[4]。
其次,高校應加強學習風氣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群體學習動力,實現共同進步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以身作則,帶領廣大學生進行學習,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規范大學生的學習行為,還可以開展一系列學習活動,完善評獎評優辦法,推動學習評價考核工作,從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班級營造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
最后,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輔導,注重對學困生的引導,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在新時代,對大學生學習型思維的培養非常關鍵,相較于獲取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重要,而且學習能力也是大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源泉[5]。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大學生學習技巧輔導,做好因材施教,結合大學生個性特點,幫助他們不斷完善學習策略,引導他們由單純的知識學習向處理問題能力培養轉變。同時,教育工作者還應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設置一些疑問,促進大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大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其自我思考能力,使其獲得更多學習成就感,增強自信,這樣大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自然會得以激發。
2.加強思想政治關懷,培養大學生良好精神動力
首先,為緩解大學生的思想精神壓力,教育工作者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大學生在生活中不再封閉自己,主動與他人交朋友。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向大學生普及網絡社交成癮問題,讓大學生認識到沉溺于網絡社交的危害,使他們積極參與線下交際活動。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班會及其他班級活動,鼓勵大學生溝通交流,舒緩自己的精神壓力。
其次,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很多大學生之所以有思想精神壓力,是因為其思想價值觀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外界思想精神觀念所左右。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教育宣傳,不斷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提高大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
最后,為減少原生家庭對大學生精神思想的干擾,教育工作者還應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一方面要向家長普及一些親子教育思想、親子溝通方法,糾正家長錯誤的觀念,另一方面要通過與家長的溝通,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從而在后續環節緩解大學生精神壓力,為激發大學生內在思想精神動力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3.及時進行心理情感關懷,助力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中人文情懷思想要義,做好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航者”。馬克思主義思想主張尊重個體的需要,鼓勵個體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繼承這一思想,將大學生視為自己的朋友,在尊重大學生人格和個性存在的基礎上,主張塑造獨立健全的人格,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心理情感壓力,使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進行學習。
其次,教育工作者應創設豐富的溝通渠道,為大學生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疏解提供更多有效途徑。比如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積極與大學生溝通交流,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匿名通過社交軟件與教師溝通,說一說自己最新的心理困惑及最近遇到的情感問題,教育工作者則需要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大學生破解自己的心結,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此外,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充分利用“線下”溝通方式。比如可以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學習經驗交流會、讀書會等,這既能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也能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還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最后,教育工作者在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還應加強對大學生戀愛交友的關注。可以邀請專業教師,開展一些戀愛知識講座、兩性關系知識講座等,讓大學生學會客觀看待情感問題,學會正確戀愛,避免出現嚴重的情感困惑。
4.加強就業指導關懷,激發大學生內在就業動力
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就業指導關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就業指導信息政策的宣傳工作,讓畢業生在第一時間掌握就業政策信息,做好就業方向的規劃,做好針對性的就業準備,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就業能力。在具體實施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將其作為就業政策信息宣傳平臺,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指導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畢業生也可以在微信群、QQ群等平臺及時與教育工作者展開溝通,掌握更多的就業知識和信息,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形成更大的內在就業動力。
其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新時代誕生了許多新職業,如“直播售貨員”“互聯網營銷師”等,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這些新職業,并結合自身條件,規劃就業方向。同時,還應教會學生必要的職業規劃技巧。比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能力,設置科學的就業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列出達到這一就業目標需要滿足的就業技能清單,然后結合清單上的內容發現自己的不足,并為此不斷努力,確保自身能夠達到相應的就業能力。又如立足長遠目標,根據當下就業市場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調整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且保證這些能力能夠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實現更好的就業。
最后,教育工作者在就業指導規劃教學方面,應做好教學改革,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幫助學生制訂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規劃。比如可以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特色,設置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從而在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對該地區人才選聘標準有足夠的了解,進而做好準備,提升自己就業的成功率,促進當地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如果大學生壓力過大,則不利于其內在動力的激發,而且會給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認識到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的關系,并了解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狀況,采取一些緩解大學生外在壓力、激發大學生內在動力的有效舉措,增強大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桂宇.大學生外在壓力向內在動力轉化的體系探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22(05):33-35.
[2]隆意.論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動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07):48-51.
[3]王秋錚.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動力系統優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4]蔣玉勤,張綠次,都利鋒.大學生壓力知覺、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關系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6):177-179.
[5]孫麗麗.新形勢下激發大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黑龍江教育,2020(02):43-44.
Research on the Stress Status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u Tingwei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Guangxi Province, Laibin 546199, China)
Abstract: Som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nd face significant pressure. As a battlefield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ressur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nal motivation, so that they can use their internal motivation to calmly cope with various pressures and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pressure situation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stim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external pressure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pressure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explores the external pressur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students;externalpressure;internalmotivation;stimulation; healthy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