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愛金
摘要: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各學科都應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勞動教育理念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和勞動觀念,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方法革新。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通過主題式課堂、創造性勞動以及創新型作業等,為高中英語教學和勞動教育的結合提供新的方法、新的路徑,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高中英語;勞動教育;可行性;必要性;課堂;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6-0093-0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勞動教育對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作用,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各科課程也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1]。高中英語教學融入勞動教育理念,符合《意見》要求,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勞動教育模式的創新舉措,旨在培養高中生的科學精神,促使其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勞動教育內容可以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素材
高中英語教學框架是以“聽說讀寫譯”等為主,強調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基于勞動教育理念,教師可將與勞動教育相關的素材融入高中英語教學框架中,讓現有的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延展。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5 Working the Land”主要圍繞農業種植展開。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農業生產流程和農民的辛勤勞作,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其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可見,勞動教育素材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使高中英語知識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既可加深高中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使其掌握勞動技巧,樹立勞動意識,一舉兩得。
2.跨學科融合大背景下的一致性目標
在全面育人的大背景下,跨學科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勞動教育理念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重在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勞動習慣,使其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崇高的、偉大的、美麗的,從而熱愛勞動,尊重勞動[2]。高中英語包含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以勞動教育內容為素材開展英語知識教學,既可達成英語教學目標,也可達成勞動教育目標,兩者的跨學科融合效果顯著。這對于深化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3.有可借鑒、參考的成功經驗
對高中英語教學融入勞動教育理念的實踐,現階段學界的研究資料較多,這些研究資料可為高中英語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論支撐。一些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模板也可指導高中英語教學的轉型和升級。另外,很多高中英語教師也在積極嘗試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其成功的教學經驗對高中英語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也具有借鑒意義。
基于上述分析,勞動教育和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具備一定的可行性,而從必要性的角度分析,兩者的融合能夠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并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將英語課堂延伸到生活化的場景中,積極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方法改革。
1.以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
高中是非常關鍵的學習階段,直面高考,部分高中生認為,高考考出好成績才是硬道理,勞動教育等可以忽略,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出現偏差。一項針對高中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的調查顯示,部分高中生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勞動實踐多是在被動情況下開展的,如學校組織的勞動實踐、家長安排的勞動任務等,且態度消極,認為勞動無用,不如利用時間好好學習文化課。而學生對勞動的不認可、不認同,勢必導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態度消極,并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對此,《意見》指出,要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讓學生通過勞動教育磨煉意志、出力流汗,以此體會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形成創新、奮斗、奉獻的勞動品質[3]。高中階段的勞動教育同樣不可或缺,勞動教育與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有助于改變高中生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的情況,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以勞動教育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
對當前部分高中英語教師所教授的教學內容的調查發現,其被限定在教材框架當中,缺乏必要的發散和延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響了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勞動教育理念的融入,既是一種思想的融入,也是一種教學資源的融入。勞動教育資源豐富,其融入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可使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1 Cultural Heritage”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我國的飲食文化、民族體育文化等作為教學元素,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和勞動成果。又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 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入勞動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提出減少自然災害的預防性手段,如以植樹造林防治沙塵暴、以汽車尾氣治理防治酸雨等,并鼓勵學生綠色出行。這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是勞動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表現,既可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又可促進勞動教育與學科的融合發展[4]。
3.以勞動教育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方法革新
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構成都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面。部分教師以固定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導致高中英語教學實踐陷入困境。勞動教育理念的融入,不單是一種思想層面的創新,更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圍繞勞動教育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創造性勞動,并在勞動實踐中引入相應英語教學內容,讓英語教學目標在勞動實踐中落實。實踐性教學方法的引入,可調動高中生的學習主動性,豐富高中生的學習體驗,讓高中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以靈活、生動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此促進高中生的接受與理解。
高中英語教學融入勞動教育理念,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要想發揮勞動教育與高中英語融合的價值,教師就要將勞動教育理念全面滲透到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包括在高中英語課堂打造主題式的教學框架,開展創造性的勞動,設計創新型的作業,以此為勞動教育理念的融入提供新思路,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改革。
1.打造主題式課堂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大中小學以多元化的勞動教育活動積極推進勞動教育實踐,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手腦并用進行實踐體驗,以此提升育人實效性。而單純的勞動教育,受課時少等因素影響,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滲透勞動教育理念,打造主題式的英語課堂,可有效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以此扭轉高中生對勞動教育的錯誤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并在正確勞動觀的引領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5]。主題式課堂是以主題為核心的教學實踐活動,該教學模式圍繞學生的體驗感明確教學要點和教學內容。將勞動教育理念滲透到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時,教師要圍繞英語教學要點引入勞動教育元素,使得高中生在參與勞動實踐中,豐富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果。主題式課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拓展、可變化的課堂教學方式,高中英語教師在主題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安排過程中,要時刻以高中生的體驗感為前提,緊密圍繞高中生的基本情況做出內容上的調整與安排,以此提高主題課堂的針對性、開放性、實效性。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2的“Reading for Writing”圍繞一篇寓言故事展開,即“The Stone in the Road”。該寓言故事以美德和價值觀為核心內容,既是勞動觀念的具體化,又是道德品質的具象化。教師可利用故事中的情節,設置“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主題活動,引導高中生進行積極思考,交流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件、人物,以此鍛煉和強化高中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完成交流和討論之后,教師可引導高中生圍繞主題活動進行寫作實踐,將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有關勞動美德的事、人落實到筆端,以此讓高中生意識到勞動無關大小,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最終一定會有所收獲。除了圍繞故事本身設計主題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打破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限制,讓課堂教學成果更加顯著。依舊是圍繞“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主題,教師可嘗試以辯論賽的方式開展教學實踐,鼓勵高中生勇敢進行辯論和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此鍛煉高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2.開展創造性勞動實踐
高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教學重點是強化高中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即運用英語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此,教師可在英語實踐性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元素,培養高中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理念,以此提高高中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并發揮勞動本身的實踐功能、育人功能[6]。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教學內容以節日和慶祝儀式為主。如果單純以課堂教學為主,很難加深高中生對單元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節慶活動和習俗本身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性的活動,讓高中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傳統節日,如帶領高中生參加本地區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了解其風俗特點、民族服飾等,以此讓高中生意識到傳統節日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蘊含其中的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教師也可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來臨之際,組織高中生動手制作粽子、月餅,讓其以親身體驗和親自操作的方式體會勞動的快樂,感知勞動傳遞出的生活內涵。動手實操的方式有別于傳統的課堂講解,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可提升高中生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加深其對傳統節日的理解,對其后續的學習和實踐會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
又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5 Working the Land”的教學主題是農業種植,旨在通過該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農業發展狀況,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該單元的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可滲透勞動教育理念,開展與本單元相關的勞動活動,如利用校內場地資源設置“小農場”,引導高中生開展種植實操,包括耕地、播種、松土、施肥、收獲等。作為一項周期性長的勞動實踐活動,高中生要以英文記錄農業種植的每一個環節,利用圖片、視頻以及文字說明等方式,形成植物生長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鍛煉高中生的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還可讓高中生對勞動的全過程抱有足夠的期待,愿意主動參與勞動實踐,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最終體會到收獲成果的快樂。
從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的全過程看,勞動教育內容越豐富,高中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就越深刻。有別于傳統英語課堂上勞動教育內容的滲透,以實踐為核心的勞動教育融入可讓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延伸到生活中,從而更加生動,并凸顯高中生的個性化學習特征,豐富高中生的學習體驗[7]。
3.設計創新型作業
作業之于高中階段的教育實踐有著特殊的作用,作業本身是否具有實踐性、探究性,會直接影響到高中生的學習體驗。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高中英語教師可對作業內容進行創新性設計,以此發揮作業對勞動教育理念滲透的作用,讓高中生在獲得良好英語學習體驗的基礎之上,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教育內容[8]。
(1)以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為作業設計的核心。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2 Healthy Lifestyle”以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為重點,對此,教師可在教學中采取全新的作業設計方式,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如以“記一次戶外鍛煉”為主題,引導高中生參與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清理鍛煉后場地出現的垃圾等。這些都是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以作業的方式呈現,有助于調動高中生的勞動意識,并讓其將勞動意識轉化為勞動行為,落實在勞動實踐中。
(2)以開放性的英語體驗式作業調動高中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要擺脫傳統教學框架的限制,不斷引入新的內容,逐步增強高中生的學習體驗感。例如,可引導高中生收集有關節日風俗的單詞,然后通過外出采風等方式,讓高中生了解和感知不同民俗節日的文化內涵,或鼓勵高中生參與家務勞動,如做飯、洗衣服等,以此讓高中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或鼓勵高中生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志愿活動多種多樣,不同活動項目帶給高中生的體驗感均不相同。在完成開放性的課后作業過程中,高中生要用英語進行全程記錄,然后生成英語勞動筆記,這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對于多元的實踐性英語作業,教師可以嘗試采取作業任務單的方式展開,首先和學生交流、討論,形成作業任務單,然后讓學生按照作業任務單的內容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以此豐富高中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加深高中生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凸顯體驗式英語作業的價值。
作為一種實踐性的教學方式,體驗式作業的呈現模式尤為重要,教師要吃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內容與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為勞動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全方位滲透打好基礎。相比于傳統的量化作業內容或固定作業內容,體驗式作業最大的特點是動態變化,對此,教師要不斷摸索,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高中生,讓高中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實踐結果看,開放性的體驗式作業可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深刻,并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以成績為核心,不重視學生的體驗感。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可豐富教學資源,并為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而兩者的融合發展,對高中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提升和勞動意識的養成更具有積極意義。作為英語教師,要持續探索高中英語教學融入勞動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積極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創新發展,以此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桂芳.新時代勞動教育觀的理論探討與實踐路徑分析[J].理論與評論,2021(05):44-57.
[2]張鵬君.建構富有內在生命力的現代化勞動教育機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07):23-27.
[3]馮永剛,師歡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及其實現[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03):112-121.
[4]楊曉玉,但武剛.高中英語閱讀“智慧課堂”的內涵、設計及實現路徑[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01):141-144.
[5]胡曉燕.高中生勞動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0.
[6]陳宇博,解慶福.高考英語試題對勞動教育的滲透及教學啟示[J].中國考試,2021(09):87-93.
[7]方涵.中學英語學科跨文化性及其教學實現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8]陳勇,符悠悠,楊茜.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教材中華文化呈現研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6):105-109.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ncept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Ji Aijin
(Longhai District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363199,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system,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ll disciplin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labor education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ncepts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attitudes and concepts, enrich senior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mote innov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specific practice, teachers can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labor education through themed classrooms, creative labor, and innovative homework, promoting students to form good labor quality, cultivate good labor habits, and become fully developed individual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English; labor education; feasibility;necessity; classroom; t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