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采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得到人們越來越廣泛的認可,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自然物理現象為基礎,我們可以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通過創設情境,解決學生們在理解課堂知識和記憶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一、信息化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優勢
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式,并學會運用物理的相關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由于物理概念比較枯燥、難理解,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技術有下列優點:
(一)使教學更加直觀
初中物理有較多的理論知識和一些專業術語,對于學生來說存在理解上的困難。但是這些物理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進行直觀展示,如大氣壓強、浮力作用,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另外,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一些實驗過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還原出來,方便學生理解。總之,物理教學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而要采用信息化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更直觀地學習課本知識。
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課的實驗教學中,受學生觀察的遠近、位置等因素影響,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看清實驗中光線傳播的方向,進而影響到知識的識記。這時教師可以借用微課資源來解析這個知識點,在微課中利用3D技術向學生展示光從水面射入水中發生折射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清晰,同時還是3600展示,能將圖像畫面放大觀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實驗情況。總之,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可以創設教學的真實情境,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二)增加教學趣味
與枯燥無趣的傳統教學課堂相比,采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引入多種教學方式和資源,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研究顯示,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學生注意力經常難以高度集中,但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烘托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對初中物理“壓強”內容的學習,無論是壓強的概念還是壓強的公式,僅用課本上的語言來教學,會因為內容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教學質量不高。但若是采用信息化技術總結出“壓強”在生活中的相關內容,比如壓強和受力大小、受力面積有著直接關系,教師通過播放一些視頻畫面或者圖片來重現生活小事引出知識,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興趣,以實現教學目標。比如被人踩到,不同的鞋跟帶來的痛感不一樣,便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壓強問題。
(三)使教學難點得以化解
采用信息化技術創設情境,能使課堂物理實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在真實化情境中體驗學習樂趣和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可以提高獲取、利用教學信息的能力,突破教學難點。信息化技術的融入,使教學形式更豐富,打破了一些時空限制,展現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情景教學內容、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比如浮力、壓強、裂變等,都能通過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使物理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比如,當下很多微課內容已經打破了我們對“沸騰”現象的理解。在紅外攝像機的視角下,“沸騰”這一現象大大超乎我們的理解。在觀看微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討論,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其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使教學更加有意義。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化技術教學策略
(一)借助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
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物理現象。物理原理和規律是人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育理論家、革命家、政治家徐特立認為,“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斗爭經驗,謂之半知;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斗爭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關聯起來,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時堅持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著手,仔細觀察并概括出其中蘊藏的物理原理或規律。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光的折射”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拿著筷子,傾斜角度插入水杯中,會發現從側面看筷子折了,正面看筷子卻沒有折;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看相關教學視頻,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如漁民用魚叉抓魚的時候,也會出現角度差。之后,讓學生自己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思考造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而引出物理中“光的折射”這一概念。這種科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令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
(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需要借鑒典型的教學情境創設案例,了解教學情境創設的優缺點,掌握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策略要點,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結合自己的上課流程對方法要點進行改善。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與課程有關的物理資料,選取要利用的部分,為豐富課程教學情境準備素材。其次,可以旁聽其他教師的優秀物理示范課,借鑒優秀課程的講課方法和技巧,融入自己的教學情境創設中;還可以通過在教學情境中設置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對物理教學情境進行觀測和研究,并結合自身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借助情境的作用分析物理知識難點,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吸收課程重點內容。
例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太陽能”一課中,教師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通過播放視頻或PPT向學生們展示和介紹生活中常見的風、水、電、油、煤、氣等資源。介紹完畢后,提出問題,如“簡單說說各資源的主要特點。”“你能想到什么是人類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嗎?”等等。組織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再將討論結果進行分享,接下來就可以引入“太陽能”這一概念的教學。為了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太陽,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技術在情境中創設太陽的三維空間模型,輔助教授相關的物理知識,使學生對太陽和太陽能知識的印象更深刻;也可以在情境中增加說明太陽能轉化過程的多媒體視頻,讓學生們看到太陽能是如何被轉化和利用的,如光熱轉換、光化轉換,與課本內容相結合進行對比學習,以便更好地掌握太陽能的知識。最后,借助創設的物理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堂物理課學習的知識點,加深學生的記憶。
(三)強化創設教學問題情境
在傳統初中物理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居于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安排和要求下被動地學習。在現代的課堂教學中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和思考問題,發揮指導作用。在課堂教育實踐中,物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切入,結合學生實際不同需求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循序漸進地提高理解能力,從而全面掌握相關物理知識。
比如,在學習“液化”知識前,讓學生觀察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礦泉水瓶,布置問題:“為什么礦泉水瓶外有小水珠?”對開水壺燒開水以后壺嘴冒白氣現象進行觀察,提問:“為什么要離開壺嘴一段距離才能觀察到白氣?”“冒出的白氣和在冬天從我們嘴巴呼出來的白氣是不是一樣的?”引導學生觀察早晨的公園并思考:“早上的霧是怎么形成的?”“葉子上的露珠是怎么形成的?”這種問題情境創設既使學生們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生活中,也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
三、運用信息化技術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不要過度依賴多媒體
教學中過多地使用信息化技術會使教師和學生都過度依賴多媒體。一方面,一些教師太注重用多媒體軟件進行講課,把課本知識幾乎全部用教學視頻或者PPT課件等形式展現出來,甚至只是單純地放映內容,不重視自己需要細致講課的部分。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教師不愿鉆研教材內容,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學生習慣了這樣的簡單信息化教學方式以后,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會對較難理解的知識產生畏懼心理,無法掌握深層次的知識。
(二)不要忽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教師的人格修養教育是任何技術都沒有辦法替代的。過多地采用信息化技術會導致多媒體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和內心需求,也很難發現學生的興趣點,不利于開展人格修養教育。
(三)不要忽視學生的差異
一些教師對差異教學認知不足,過度應用信息化技術,忽視“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關注點在教學內容的解讀上,而忽視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因無法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平衡。這樣盡管教學的方式很有趣但學生也不感興趣,學生的抵觸情緒會影響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很有價值。物理教師要利用教學情境創設的優點,重視引導學生認識到物理理論和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們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現象,從教學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掌握物理規律,并且能夠運用情境思考和解決實際物理問題,形成科學的物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