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吉
貴州財經大學
在當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發展改革部門指導各地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嚴禁違規新增水泥等行業產能,實施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中國保監會發布的《綠色信貸指引》中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關注企業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及預期風險,充分發揮在引導貸款流向、配置資源方面的協調作用。對重污染行業企業而言,綠色信貸政策不僅有限制其擴張落后產能還有支持其綠色轉型的功能(舒利敏和廖菁華,2022)。2021 年5 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提升水泥產品質量規范水泥市場秩序的意見》中提出,持續推進水泥行業綠色發展,提高水泥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推進污染物減排。但綠色信貸政策實施后高污染行業企業的債務融資受到影響,可以引導高污染行業企業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并最終逐漸向綠色化、環保化的方向發展(廖果平等,2022)。因此,綠色信貸政策實施會給該行業的企業帶來相應的經營風險并促使企業進行綠色轉型。
本文主要研究在綠色信貸政策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以及促使重污染行業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的實施效果。選取了2007—2021 年水泥行業的多家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為樣本,同時將《指引》發布時間(2012 年)至今作為研究階段,研究綠色信貸政策在這期間內對水泥行業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以及促使該重污染行業企業綠色轉型的實施效果。
經過對文獻大量地分析后發現,當前對綠色信貸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對于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以及抑制重污染企業持續擴張方面,對綠色信貸政策可能導致的企業經營風險以及能否引導重污染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缺乏一定的關注。與本文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獻查閱歸納為綠色信貸促進了污染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及工藝改造(李瑩,2018),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會導致企業的新增銀行存款大幅減少,污染程度越高的企業受政策影響的效果越明顯(蔡海靜、汪祥耀等,2019)。隨著綠色信貸的實施,重污染企業的債務融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陳琪和張廣宇,2019)。由此看來,大部分與本文研究相關的文獻主要集中于綠色信貸對企業融資及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而較少研究綠色信貸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以及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效果研究。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對比分析法,落腳點為企業經營風險和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效果。經營風險的衡量標準為綠色信貸相關政策出臺后重污染企業的持續經營情況。本文選取水泥這類重污染企業的冀東水泥、海螺水泥、四川雙馬等案例作為比較對象,以綠色信貸政策實施有關年份為節點,分析對比該時點前后各水泥企業經營風險的變化情況。
下圖1 顯示相關年度三個水泥企業的資本結構,可以看出這幾個案例雖然同為大型企業,但是營業收入存在一定差距。綠色信貸政策提出后,冀東水泥與四川雙馬在“去產能”、力求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長遠發展下凈利潤都大幅下降,2014 年冀東水泥與四川雙馬相比于上年凈利潤分別下降了89.92%、51.88%,2015 年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041.91%、445.21%。反觀海螺水泥,在持續深化與國內大型煤炭集團戰略合作的同時,發揮企業規模采購的優勢;同時,加強與大型能源電力公司的合作,降低企業的電力成本;此外,通過嚴格的污染防治管理,進一步加快SNCR 及分級燃燒技術的實施,有效控制運行成本。并根據國家環保部于2013 年頒布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降低各項消耗指標,實施生產技術改造,推進節能減排。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相關案例在綠色信貸政策背景下相關企業受其影響程度的差異性。因此,本研究主要選取了水泥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研究,原因在于這些案例均為規模較大的水泥行業企業且資本結構相似,得出的結果更具有信服力,案例本身發展過程的差異性,使得分析對比結果更加明顯。

圖1 (文內所用數據、圖表均從新浪財經尋求數據后手工整理所得)
經營杠桿是經營風險的重要衡量指標,故本研究將從綠色信貸對企業經營杠桿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2015年綠色信貸政策發布后,三家水泥企業的營業收入均受到了較大沖擊相較于上年分別下降了29.09%、16.10%、1.10%,而營業成本相較于上年分別下降了24.03%、8.39%,而四川雙馬則上升了10.60%,原因在于四川雙馬曾在2015 年兩次發布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暨停牌公告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由此可知在公司正常持續經營情況下,經營杠桿隨著綠色信貸政策的發布不斷加大,經營風險也隨之上升。冀東水泥2014—2015 年度營業收入的持續下降以及營業成本的下降主要是冀東通過建立煤炭和備品備件統采業務新模式,降低采購成本,與其他兩個企業采用技術綠色轉型等方式降低能耗并獲取綠色信貸傾斜相比沒有市場競爭力,從而導致業務縮水。
本文也借用了陳琪和張廣宇的研究方法,從企業的年末短期、長期借款之和來反映企業在綠色信貸政策下貸款規模的變化情況。
由圖2 可知,在綠色信貸政策實施后的兩年中,因為水泥行業屬于重污染企業在未改造升級綠色發展前不能再獲得相應的貸款支持,在2013 年度能獲得的貸款比前一年分別下降了13.99%、36.38%、62.58%,在反映綠色信貸影響獲得貸款金額的另一個關鍵年度2018年度表現出能獲得的貸款比前一年分別下降了11.46%、31.26%、83.51%。由此可以對比得出,綠色信貸政策的不斷完善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重污染企業綠色發展狀況以及污染排放情況等的嚴格管控,貸款難度增加,總體上會給未進行企業綠色轉型的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并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圖2 (文內所用數據、圖表均從新浪財經尋求數據后手工整理所得)
1.綠色信貸促進現有生產過程進行綠色化改造
銀行信貸資格的審查需要考慮信貸項目的預期風險和相關投資收益,對其而言投資于綠色轉型項目的違約風險低且更符合綠色信貸政策導向,銀行會更傾向于支持企業綠色轉型項目。因此,綠色信貸對企業綠色轉型投資的促進作用可能更顯著。本文將從相關案例企業在進行綠色轉型后貸款規模的變化來直觀反映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
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歷了兩年的貸款金額收縮后,不斷采取措施進行企業的綠色轉型,截至2014年在綠色轉型上總計投入1.3 億元,對污染物排放進行有效治理。冀東水泥于2015 年取得初步成效,在2015—2017年度,得到的貸款金額相較于前一年分別上升了7.44%、28.07%、16.44%。冀東水泥在2017 年綠色信貸政策提出補充后積極探索應用超低排放新技術、不斷進行廠區綠化美化、利用智能化能源管理并建設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綜合固廢示范項目,在2021 年度綠色信貸政策出現了傾斜投資,相較于上年增加了13.25%。
海螺集團于2014 年發布的年度報告中列明該集團貫徹執行國家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于當年內完成了生產線等的技術改造并且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對所有子公司實施了治理改造,確保達標排放。在2012年實施的綠色信貸政策使得海螺企業同樣經歷了兩年貸款金額下降后促進了企業在2014 年度進行綠色轉型使得海螺集團在2015 以及2016 年度符合銀行發放綠色信貸的要求,使得貸款金額相較上年分別上升了30.69%和116.42%。海螺集團在2017 年綠色信貸政策提出補充后于2018 年及2019 年進行了企業的綠色轉型,大力研發余熱發電、垃圾處理技術,研發節能環保設備,應用綠色新型材料,拓展綠色新型能源,持續推進節能減排,使其在2019 及2021 年度貸款總額相較上年分別上升了71.03%和32.98% 。
四川雙馬于2012 年獲得了中國首批“中國環境標志低碳水泥產品認證示范企業”,憑借其在產品質量、清潔生產、單位產品能耗、產品散裝率、生產企業污染物排放以及礦山生態恢復計劃和對替代原燃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卓越業績,成功獲得低碳水泥認證。四川雙馬在2014 和2015 年度獲得了較大幅度提升的貸款額度,相較上年分別增加了3.69% 和85.13%。2016 年,四川雙馬加強在替代燃料等上的探索和投入,來降低能源消耗。四川雙馬在2017 年度相比上年貸款有了125.28%的增長幅度。
由此可見,這些水泥企業都在綠色信貸政策背景下不斷促進現有生產過程進行綠色化改造,進行企業綠色轉型以滿足綠色信貸審核條件,從而獲取更多的貸款。
2.綠色信貸促進企業內部業務結構的綠色轉型
“雙碳”政策目標的施行,為水泥行業提供了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方向。海螺水泥于2022 年為了契合國家雙碳政策目標打算控股收購海螺環保,希望能通過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同時,海螺水泥將投資50 億元用于新能源開發,實現企業內部業務結構在水泥主業產業鏈、新能源、新材料和數字產業化四個方面的不斷拓展,加快企業綠色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海螺集團將拓展與水泥主業相關的新興產業,進行企業內部業務結構的整體綠色轉型,有利于實現資源整合,形成發展合力,使得其在綠色信貸政策背景下具有更大的行業競爭優勢。在2018-2020年度海螺水泥在不斷進行企業綠色轉型過程中營業收入相比上年分別增加了70.50%、22.30%、12.23%,凈利潤相比上年分別增加了88.05%、12.67%、4.58%。相比于其他兩個企業,行業競爭優勢得到凸顯。
在綠色信貸政策的調整下重污染行業企業的落后產能不能再得到綠色信貸的支持使得企業的貸款數額減少,導致企業營業收入下降,經營杠桿系數增大,經營風險增加。在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后綠色信貸放松了約束,甚至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從而增加其年收入,使得財務杠桿系數減小,經營風險隨之減少。并且相關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也會促進企業的內部業務結構的綠色轉型,使得企業更具有行業競爭力。
本文的研究給相關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水泥企業在鞏固主業的基礎上拓展與主業相關的綠色新興產業。現有政策的影響下,減少企業污染排放以及通過多渠道企業合作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所能得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已不再具備行業競爭力。尋求綠色清潔產業結構升級,降低企業污染排放,通過企業綠色轉型實現資源的整合,將會使得企業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二是水泥企業應當自覺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企業獲得銀行發放綠色信貸的數額受到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企業為獲得更多的銀行信貸支持,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就需要主動披露環境信息,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評估企業能否得到相應貸款時提供便利。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要不斷落實相關政策的施行。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繼續優化信貸政策,配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精準制定信貸政策,助力經濟高質量增長(冉渝和王秋月,2020)。保證信貸資金向綠色企業及綠色轉型企業傾斜,杜絕資金向具有落后產能的企業投放,引導水泥企業進行綠色轉型,使得行業的發展更加符合“雙碳”政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