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科 鐘仲鴻 劉湘
【摘要】? 目的? ? 分析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管理的效果。方法? ? 河源市中醫院于2018年起制訂院內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實施方案與重點監控目錄,結合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品種目錄出臺,并于2020年將該目錄納入該院重點監控目錄,應用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抽取2019年1—12月(干預前)與2020年1—12月(干預后)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數據,分析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費用的變化,同時對于此類藥品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存有的不合理情況,通過限量行政措施和專項處方點評等措施相結合分別從管控方案、措施等層面進行干預,評價實施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管理的成效。結果? ? 干預后,該院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明顯低于干預前;干預后,該院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為4.13%,低于干預前的8.39%,降幅為50.77%。干預后,該院科室住院人均費用為(2 141.90±987.56)元,低于干預前的(2 266.00±1 020.36)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通過開展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工作,不同類別的重點監控藥品的使用金額、重點監控化學藥品與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以及住院科室人均費用全部呈降低趨勢,且通過該管理模式還可有效降低患者看病費用,繼而做到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 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管理模式;合理用藥;患者經濟負擔
中圖分類號:R95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7-011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36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進步,醫療費用也隨之上升,而如何控制上漲過快的醫療費用成為新醫改工作的重點[1-2]。對于醫院內的藥品管理,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制定出大量的引導措施與建議,有關文件明確提出醫院所用藥物銷售金額占比在十位前的藥物需與醫院自身特征及其承受的醫療任務相吻合[3]。基于相關文件,地方衛生部門也提出有關醫療機構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制度的通知,醫療機構將重點監控藥品進行規范化分類,并針對性地提出使用管控措施。重點監控藥品是指價格、應用頻率、不合理用藥概率高的藥品,重點監控藥品管理是現階段醫療結構合理用藥考核的重要指標[4-5]。本研究抽取河源市中醫院2019年1—12月(干預前)與2020年1—12月(干預后)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數據,分析各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費用的變化,以探討其作用。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抽取河源市中醫院2019年1月—12月(干預前)與2020年1月—12月(干預后)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費用數據。重點監控藥品包括神經系統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影響骨代謝藥、調節免疫功能藥。
1.2? ? 方法? ? (1)確立重點監控藥品目錄。根據《廣東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關于建立全省醫療機構重點藥品監控制度的通知》(粵衛辦〔2017〕74號)、《關于加快落實各醫療機構重點藥品監控工作的通知》(粵衛辦〔2017〕607號)文件精神,綜合分析既往診治的疾病構成,參考臨床路徑,結合該院藥品采購金額、使用量進行綜合評估,對使用金額排名前30位,特別是能量及營養成分補充藥物、免疫增強劑、腦循環與促智藥、活血化瘀類藥物、中藥注射劑、抗腫瘤輔助藥品及抗菌藥物,結合用藥實際情況進行遴選,編制進第一期重點監控藥品目錄,按“應進則進、應出則出”的原則對目錄進行不定期調整。結合國家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學及生物制品)出臺,該院進行進一步調整,編制第二期重點監控藥品目錄,本期調整將在用的國家重點監控品種均納入。(2)藥事管理干預措施。①確定管控目標:在該院重點監控藥品臨床使用基礎上,與重點監控藥品目錄相結合,靈活使用循環管理策略,構建此類藥物的監測、評估、分析等管理體系,確保醫院各部門可協調參與,達到多項措施共用的綜合藥事管理形式,從而保障臨床用藥合理化。②構建管控指標:銷售占比靠前的藥物需對其品種、排名等多項指標進行管控,按藥物的實際應用情況,與科室管理者建立有效溝通渠道,共同制定與科室情況符合的具體目標值。③加強重點監控藥品限量采購。通過醫院HIS系統,對該院2019年1—12月國家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額進行統計,按使用金額分檔次下降采購比例,年采購金額大于20萬元的品種下降50%采購量、年采購金額10萬~20萬元的品種下降30%采購量,擬定2020年1—12月采購量,提交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進行論證審議,藥品采購部門按決議執行采購。④制定高危藥品管控制度。規范藥品管理,對于重點監控藥品的管理,醫院需嚴格落實個人責任制,藥品與病區需定期開展專人養護、入庫、效期核對等工作。藥房對于等級為A級的藥品需單獨設定專柜擺放,同時設立警示牌,提示管理人員需對該類藥品予以高度重視,規范管理,對于需進行冷藏保存的藥品還需將其單獨放在特定冰箱中,并予以分類別保存,同時還需配備溫濕度檢測儀進行實時監控管理。另外,對于病區的高危藥品管理需將其放于專柜內,且同樣需設定醒目標識。⑤建立重點監控藥品動態/預警監控機制。建立動態與預警相結合的監控機制,每月對全院與各臨床科室重點監控藥品應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與排序,包括使用金額排序、使用數量排序與增長率排序。⑥重點監控藥品處方點評。強化重點藥品應用管理的不同環節、全過程的管理與監控,處方點評小組每季度對國家重點監控藥品實行全處方點評,醫務科組織處方點評專家組對處方點評結果進行審議,分析用藥合理性,對不合理的處方與績效掛鉤,并進行通報、公示,對超常使用的醫師進行誡勉談話,責令科室及早整治,對重點監控藥品處方點評結果依據該院制定的醫療質量相關考核規定方案進行扣分,并公示通報。⑦紀檢部門對重點監控藥品的監管。醫院紀檢部門對重點監控藥品動態監管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以及舉報反映的藥品應用等問題,需進行干預并有針對性地核查,必要時可進行誡勉談話。⑧醫務人員的學習與培訓。定期邀請本省相關藥學專家對有關管理人員展開培訓,藥學部門定期下臨床科室進行政策傳達,并予以合理用藥培訓,以此提升工作人員對重點監控藥品的認識水平,同時定期對管理人員的制度掌握情況進行考核。
1.3? ? 觀察指標? ? (1)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變化。(2)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變化。(3)住院科室人均費用的變化。
1.4? ? 統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變化? ? 2020年1—12月(干預后),該院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明顯低于2019年1—12月(干預前),且神經系統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影響骨代謝藥、調節免疫功能藥的降幅分別為49.86%,60.09%,50.03%,78.28%,見表1。
2.2? ? 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變化? ? 2020年1—12月(干預后),該院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為4.13%,低于2019年1—12月(干預前)的8.39%,降幅為50.77%。
2.3? ? 科室住院人均費用的變化? ? 2020年1—12月(干預后),該院科室住院人次為9 399人,人均費用為(2 141.90±987.56)元;2019年1—12月(干預前)住院人次為12 440人,人均費用為(2 266.00±1 020.36)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023,P<0.001)。
3? ? 討論
藥占比作為醫院管理評估指標體系中的重點指標,不僅能夠對醫院的合理用藥程度進行有效反映,也能夠確切反映出各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6]。近些年,伴隨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降低藥占比是發展趨勢,而對重點監控藥品的管理已成為各醫療機構降低藥占比、促進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通過構建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制度可有效規范醫院藥物使用合理化,對于降低藥占比具有重要意義[7]。重點監控藥品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藥品使用的規范、科學、合理性,從而將用藥不當、藥效不明確等情況的發生風險降至最低[8-9]。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該院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明顯低于干預前;干預后,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為4.13%,低于干預前的8.39%,降幅為50.77%;干預后,科室住院人均費用為(2 141.90±987.56)元,低于干預前的(2 266.00±1 020.36)元(P<0.05)。提示開展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管理模式后獲得顯著效果,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費用均下降。分析原因為,按醫院自身實際制定重點監控藥品管理目錄,確定管理目標與個體、精準的管理指標,多措并舉,確保藥品的合理使用[10]。同時,該院還對藥品不規范應用現象進行分析,給予針對性干預,從而不斷提高藥品合理化使用水平。重點監控藥品的處方點評可降低醫囑不合理率,保障重點監控藥品的合理應用。對各科室醫務人員進行藥學知識強化培訓,以此進一步保障藥品使用的合理化[11-12]。
重點監控藥品是一項持續的工作,雖然該院開展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有一定局限性。由于本研究時間略短,故數據僅能證實此藥品管理措施可于短期取得顯著收益,臨床還需進行長期監管,以進一步證明其遠期應用價值。同時,在開展管理工作中仍需強調醫師增強合理用藥意識,可通過應用帕累托圖+魚骨圖分析法分析重點監控藥品不合理用藥具體情況,繼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以及施行藥學服務,從而促進重點監控藥品合理用藥質量的持續提升。此外,還需在現有管理基礎上不斷改進管理措施,強化各科室的落實情況,提出針對性策略,確保其在臨床可更合理地使用。重點監控藥品的監管,除考核辦法的規范與調整,審核與監控管理系統也有待開發與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可增加重點監控藥品的提示與審批模塊,在醫生下達醫囑時予以提示,若違反相關管理規定則進入審批程序,這樣,重點監控藥品的醫囑可實現全過程管控與審批,依托信息系統完成前置化審核與管理。另外,因醫院采取的是事后抽查與人工點評的模式,尚不能開展實時與自動審核,因此在促進重點監控藥品的合理用藥方面還需開展更多工作,除加快信息化系統的上線應用,臨床藥師仍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全面與臨床醫師進行有效溝通,積極探索重點健康藥品處方和醫囑點評方法。
綜上所述,該院施行重點監控藥品管理后,各類重點監控藥品使用金額、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費用均下降,效果較為顯著。然而優化藥事管理考核指標、重點監控藥品銷售及患者藥品用藥金額等監控措施在實施中還需進一步改進管理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藥品成本,減輕患者經濟壓力。而如何在既能滿足醫院與臨床科室發展需要,又可降低藥占比、壓縮醫療運行成本,符合國家醫療政策之間探尋到平衡點,是今后醫院管理部門需重點考慮、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 劉慧,戰寒秋.重點監控藥品的管理模式探索[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0,18(11):86-89.
[2]? ? 胡浩然,楊靜,鄭磊,等.我院重點監控藥品科學化管理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醫療設備,2020,35(8):144-147.
[3]? ? 李聰,李志浩,陳富超,等.某醫院基于醫保控費系統重點監控藥品管理模式實踐[J].安徽醫藥,2020,24(1):189-193.
[4]? ? 李冬,胡輝,劉麗霞,等.我院實施干預前后輔助用藥重點監控品種使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9,16(4):235-238.
[5]? ? 計文超,許丹華,李晴宇,等.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我院重點監控藥品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20,29(4):272-277.
[6]? ? 沈愛宗,張圣雨,陳泳伍,等.我院多部門協作處方點評模式在重點監控藥品管理中的實踐[J].中國藥房,2020,31(13):1646-1649.
[7]? ? 王知力,艾偉鵬,曹偉靈,等.深圳市實施重點監控藥品管控政策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師,2020,23(3):514-519,534.
[8]? ? 盧琳,馬滿玲.我國重點監控藥品現狀分析與思考[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9,17(10):76-81.
[9]? ? 劉相端,司倩,方圓,等.我院重點監控藥品監管前后合理用藥指標變化[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9,28(5):337-341.
[10]? ? 盧夢情,裴佩,徐藹琳,等.江蘇省三市重點藥品監控政策的管理實踐與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19,38(6):7-11.
[11]? ? 陳旭,湯波,周月,等.醫院2017—2019年重點監控藥品管控成效分析[J].中國醫藥,2021,16(5):749-753.
[12]? ? 王笛,王相峰,毛麗超,等.我國醫療機構重點監控藥品監測平臺合理應用管理指標的探討[J].中國藥房,2021,32(8):911-914.
(收稿日期: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