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近玲
【摘要】? 目的? ? 探討肌肉骨骼超聲在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擇瓦房店市中心醫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同一名超聲醫生對患者健側、患側足底筋膜厚度進行測量,測量兩次,間隔時間為2~3 d,對比兩次測量結果;使用組內相關系數ICC對兩次超聲檢查重復性測量信度驗證,對比患者健側與患側ICC。結果? ? 患者患側第1次、第2次、平均足底筋膜厚度分別為(4.87±0.46)mm、(5.10±0.49)mm、(4.98±0.51)mm,均大于健側的(3.94±0.23)mm、(3.86±0.22)mm、(3.91±0.25)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患側超聲檢查結果相關系數ICC為0.84,健側ICC為0.9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對于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肌肉骨骼超聲檢查能準確測量足底筋膜厚度,評估炎癥水腫程度,且測量結果信度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慢性足底筋膜炎;肌肉骨骼超聲;相關系數;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9? R686.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7-014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47
慢性足底筋膜炎作為一種慢性炎癥,又被稱為足底腱膜炎,隨著人們年齡增長,長期步行/長久站立導致韌帶彈性與耐受性降低,脆性下降,若過度勞累,極易導致足底筋膜受傷,引發局部炎癥[1]。臨床癥狀為站立疼痛、行走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會放射于整個腳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對于慢性足底筋膜炎,早期診斷并針對性干預,患側跖腱膜生物力學平衡結構可恢復正常,避免炎癥加重導致足底筋膜進一步損傷[2]。該病既往在臨床診斷時,多以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為診斷依據,因患者肌腱結構、機械特征等存在差異,易受到臨床醫師主觀影響,影響診斷準確度。超聲作為一種臨床常用診斷方式,能夠清晰展現足底跖筋膜、韌帶、肌腱、細小骨皮質撕脫骨折、神經等,且探測方便、角度靈活,能夠對足踝部運動狀況實時動態觀察,優勢明顯[3]。為了解肌肉骨骼超聲的應用價值,本研究以8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為例展開探討,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瓦房店市中心醫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3.92±4.11)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1.75±0.61)年;病變位置:左側49例,右側31例;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6~9分,平均(7.75±1.12)分。所有患者晨起足跟落地時疼痛或久坐起身疼痛,足部無鈣化和骨刺,接受保守治療無效。
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足跟痛/足底筋膜炎:2014修訂版》[4]制定:(1)足底內側有明顯疼痛感,若一段時間不活動,重新行走的幾步疼痛感明顯,且隨著負重時間延長而加重。(2)近期負重活動后會誘發足跟痛。(3)足底筋膜近端與跟骨止點處觸診有疼痛感。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臨床癥狀結合足跟部核磁共振檢查、X線片檢查,確診為慢性足底筋膜炎;(3)足跟痛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4)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5)思維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排除標準:(1)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足跟部感染等疾病患者;(2)既往有足跟部手術史,雙側足部病變患者;(3)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4)患有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者;(5)合并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6)患有嚴重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或全身性感染者。
1.2? ? 方法? ? 使用超聲診斷儀(德國西門子公司,產品型號S2000)對患者患側、健側足底筋膜進行測量。測量之前,調整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14 MHz;患者取俯臥位,膝關節保持90°屈曲置于中立位。操作者使用診斷儀探頭對足底、筋膜間連接位置來回探測,每次測量生成圖像3張,間隔2~3 d后,再重復測量。超聲檢查均由同一位高年資醫師完成。
1.3? ? 觀察指標? ? 采用超聲診斷患者足底筋膜厚度,連續測量兩次,通過組內相關系數(ICC)對比兩次超聲檢查的結果數據,足底筋膜越厚表示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越高。
1.4? ? 統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ICC>0.90,表示重測信度高;0.76≤ICC≤0.90,表示重測信度尚可;0.55≤ICC≤0.75,表示重測信度一般;ICC<0.55,表示重測信度低,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健側與患側測量結果對比? ? 健側足底筋膜厚度低于患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測量信度對比? ? 健側超聲檢查結果的ICC值為0.91,患側ICC值為0.84,無統計學差異(χ2=0.022,P=0.881),見表2。
3? ? 討論
足部作為站立、行走的重要支撐,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各種因素(如長時間走路、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導致足底疼痛,而其中多數為慢性足底筋膜炎所致。慢性足底筋膜炎是在長期超負荷壓力下導致跖筋膜損傷、發生炎癥,患者普遍存在過度運動或過度勞累后足部不適情況,部分患者疼痛會放射于足掌[5]。炎癥通常多伴隨發熱、紅腫、疼痛等,但慢性足底筋膜炎除了足部疼痛,極少出現腫脹、發熱、發紅等癥狀,增加了疾病診斷難度。既往常以病史、臨床癥狀為依據,易受到醫生主觀經驗影響,不利于病情的定量評估,影響后續治療[6]。該疾病無炎癥細胞存在,為一種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在經過數月后癥狀可改善,但部分患者存在長時間足跟部嚴重疼痛情況,影響正常生活工作。臨床尚未明確足底筋膜炎發病機制,考慮主要與運動過度、肥胖、創傷等有關。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中醫治療方案、沖擊波、手術與伸展運動等廣泛應用于該病治療中,但因治療過程漫長,復發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治療是保證疾病治愈的關鍵。
足底筋膜屬于支撐足弓的帶狀纖維性腱膜,分為較厚的中央部位,較薄的內側及外出部位,可為足底提供“卷揚機”功能,使足底保持弓狀;從骨結節內側向遠處延伸,并逐漸增寬、變薄,共五束,存在于每個趾骨頭遠端的骨膜底部,并融合于足底前端真皮、各趾屈肌腱中。足底筋膜富含膠原纖維,為堅韌致密組織,若足底筋膜病變,B超檢查可見患者筋膜增厚、內部回聲減弱,但針對病灶深處結構檢查,淺面的軟組織會造成超聲波衰減,因此對足底筋膜檢查時,無相鄰肌肉參考分析回聲變化,診斷結果的主觀性較大,同時關于足底筋膜厚度的正常范圍仍存在爭議,故B超診斷效果并不理想[7-8]。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需求的不斷增大,醫療技術水平也顯著提升。影像技術作為疾病臨床診斷不可缺少的技術,常用的有:核磁共振技術、超聲診斷技術等,將其應用于慢性足底筋膜炎診斷中,能夠幫助準確觀察患者足底情況,為疾病診斷提供幫助。但是,核磁共振雖然成像更清晰,但檢查費用昂貴,若患者體內植入金屬體,將直接影響檢查結果。肌肉骨骼超聲診斷儀具有無創性、低成本,可動態展現患者肌肉軟組織結構,常用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診斷中[9-10]。肌肉骨骼超聲應用于慢性足底筋膜炎診斷中,不僅能動態顯示肌肉軟組織結構,還能準確評估或判斷肌肉軟組織疾病類型,更易被患者或家屬接受。雖然相較于MRI,肌骨超聲診斷圖像清晰度不高,但隨著超聲探頭頻率調整,可逐漸提高其清晰度,并進一步提高臨床關于慢性足底筋膜炎疾病診斷準確率,而且還能幫助醫生判斷足底筋膜炎癥發生部位,清晰探查低回聲區域,臨床價值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患側第1次、第2次、兩次平均足底筋膜厚度均高于健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患側兩次測量信度ICC與健側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于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肌肉骨骼超聲診斷儀診斷準確性較高。因長期慢性炎癥、筋膜組織水腫等影響,導致患側足底筋膜出現局部厚度增加情況。而且利用肌肉骨骼超聲還可判定炎癥水腫周圍存在低回聲區域,利用肌肉骨骼超聲診斷原理,評估診斷慢性足底筋膜炎,可探查足部血管、淺表肌理組織,并有效測量患側足底與健側足底的筋膜厚度,評估炎性反應,為后期疾病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指導意義。
超聲儀利用人體不同組織間、正常組織和病理組織間聲學特性間的差異,以探頭發出超聲波,通過掃描、探查、接受并處理信息,以影像形式清晰展現測量組織。通過對患者健側與患側足底筋膜厚度重復測量,可準確掌握足底淺表肌理、血管等組織清晰成像;并且與其他檢查方式比較,超聲診斷儀時效性強,探頭分辨率高,能夠清晰顯示患者足底筋膜炎癥與水腫情況;此外,探頭能夠來回掃描,提高了足底筋膜回聲區探查的充分性[11-12]。同時,肌肉骨骼超聲具有無創、價格低廉等優勢,可動態顯示患者軟組織結果,在肌肉軟組織類疾病中的診斷價值顯著,而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高頻超聲的探頭頻率及成像分辨率的提升,可有效保障肌肉骨骼超聲的可視性,有助于醫師更加清晰地觀察足底筋膜炎病灶情況,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肌肉骨骼超聲的清晰度雖不如核磁共振,但其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重復性,故更容易在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推廣。隨著超聲診斷醫師業務水平的提升及對足底筋膜炎診斷經驗的積累,肌肉骨骼超聲診斷足底筋膜炎的準確率可得到進一步提升,前景廣闊。但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所選取病例數量相對少,亦未考慮在不同時期(治療前期、中期、康復期)的足底筋膜厚度變化情況。后續將進一步嘗試通過多中心對照研究彌補該方面的不足,以進一步證實肌肉骨骼超聲技術用于足底筋膜炎診療中的優勢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儀能夠準確、實時得出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且多次測量下信度良好,為醫生準確評估患者足底筋膜炎癥與水腫程度奠定基礎,為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了依據,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 張藝岑,王培鑫,劉志成.超聲引導下注射透明質酸鈉與皮質類固醇治療足底筋膜炎:疼痛、筋膜厚度及踝足功能評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11):1670-1674.
[2]? ?WIN MIN OO,LETICIA A.DEVEZA,VICKY DUONG,et al.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in symptomatic thumb-base osteoarthritis:clinical,functional,radiological and muscle strength associations[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19,20(1):220-220.
[3]? ? 周雪添,馬勇,郭楊,等.肌肉骨骼超聲技術在骨科診斷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16):2573-2578.
[4]? ? 美國物理治療協會骨科分會.《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足跟痛/足底筋膜炎:2014修訂版》臨床實踐指南[J].康復學報,2019,29(1):2-20.
[5]? ? VIDOVIC MANDICA,LAMOT LOVRO,LAMOT MIRTA,et al.Intraarticular infliximab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the role of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an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in monitoring therapy respons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18,36(4):676-682.
[6]? ? 楊輝,劉玫,石玉琴,等.肌肉骨骼超聲在評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臨床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5):218-219.
[7]? ? MENGCHEN YIN,JUNMING MA,JINHAI XU,et al.Us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plantar fasciitis[J].Scientific Reports,2019,9(1):4207-4207.
[8]? ? 許磊,康亞寧,胡興律,等.超聲彈性成像定量評價中醫正骨手法治療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初步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9,21(3):194-196.
[9]? ? VOLLAND LENA M,ZHOU JENNY Y,BARNES RICHARD F W,et al.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of the Joint Tissue Activity and Damage Examination for Quantitation of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by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in Hemophilic Joints[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9,38(6):1569-1581.
[10]? ? 賴瑞青,陳忠,賴苑芳,等.高頻寬景超聲對足底筋膜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9,30(11):820-822.
[11]? ? OHRNDORF SARAH,BOER ALEID C,BOETERS DEBBIE M,et al.Do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dentify synovitis and tenosynovitis at the same joints and tendon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early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nd clinically suspect arthralgia[J].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2019,21(1):59.
[12]? ? 吳亮群,秦小虎,陳秀珍.肌骨超聲技術在康復評估和治療中的應用及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21):25-26.(收稿日期: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