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水玲 艾雅琴 付小君
【摘要】? 目的? ? 探討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動機-行為(IMB)模型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收治的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80例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基于IMB模式的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統計2組圍術期手術時長、術后飲食恢復時間,評估2組術中配合度(術中配合度評分)及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VAS)法評分];評估2組術前及術后的心理狀況[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調查2組護理滿意度;統計2組術后愈合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長、術后飲食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短,VAS評分比對照組低,術中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2組術后SDS評分、SAS評分均比術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00%,比對照組的77.5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愈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可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促進術后愈合,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信息-動機-行為模型;心理狀態;術后愈合
中圖分類號:R656.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1-004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1.015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在治療腸道息肉中應用廣泛,具有操作簡單、患者痛苦少及治療效果良好的特點,但易引發出血、穿孔等并發癥,加上術后疾病復發風險高,易加重患者的負擔[1]。因此,對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常規護理多通過健康教育并采取飲食指導達到護理目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臨床效果并不理想。信息-動機-行為(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IMB)模型是一種用于解釋個體行為改變的理論,通過對信息、動機、行為干預,促使個體獲取可改變行為所需的相關信息,建立行為改變動機,繼而實現個體的行為改變。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建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行為[2]。本研究重點觀察了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收治的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80例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48.37±5.62)歲;息肉類型:增生型14例,腺瘤5例,炎性息肉21例;受教育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中專或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14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48.52±5.54)歲;息肉類型:增生型13例,腺瘤4例,炎癥息肉23例;受教育程度:大專及以上11例,中專或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1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獲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 入選標準? ? (1)納入標準:首次接受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年齡≥18歲;可正常溝通、交流。(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官系統嚴重病變;內分泌或代謝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既往有精神病史。
1.3? ? 方法? ?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介紹責任護士、管床醫生、病房環境、設施及陪護制度,囑咐患者在術前8 h禁食,并在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項,如需要口服瀉藥、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脈搏、血壓等,對于年齡大的患者應進行心電監護。術后返回病房后,告知患者當天以流食為主,避免損傷腸道黏膜;術后若出現腹部疼痛,應指導患者進行腹部按摩,若出現咽喉疼痛應避免咳嗽;做好出院指導,按時隨訪。觀察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1)成立IMB小組。由4名護士(5年以上工作經驗)及1名護士長組成,護士長擔任IMB組長,負責組織實施、協調人員及監督干預實施情況,護士負責護理工作的實施。(2)信息干預。在患者入院當天、術后當天各實施1次信息干預,40 min/次,在科室示教室由護士進行,主要內容有:①小組成員通過查閱文獻、咨詢專家自制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問卷,內容包括疼痛評估、緩解,術前、術后的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處理,手術步驟、流程及用藥名稱、方法、劑量。②通過填寫上述調查問卷,對患者相關信息掌握情況進行評估,給予患者個體化的信息指導,且每次對患者進行信息指導前均需進行信息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信息指導內容,對患者的信息掌握情況進行強化。(3)動機干預。在患者入院第1天實施動機干預,20 min/次,隔天1次,在科室示教室對患者進行一對一訪談,分為5個階段進行,①無意圖期:鼓勵患者講述自己對腸息肉的認識,包括疾病的作用、心理狀況、是否害怕手術及對健康的影響等,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互相信任及共同協作的關系。②意圖期:邀請既往接受過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病友將自身治療情況與患者分享。小組成員對病友進行集中培訓,內容有術前準備工作、手術真實感受、并發癥預防處理等,包括自由交流及案例分析,各15 min,通過病友之間疾病知識的相互分享,促使患者認識到配合治療、自身心理狀況對減少并發癥的重要性。③準備期:在患者對自身準備情況及腸息肉認識后,制定個性化的行動方案。④改變期:幫助患者回憶既往接受過的相關護理措施,反饋相關意見,小組成員對反饋意見進行分析,強化護理干預,對于患者難以接受的護理措施進行調整。⑤維持期:鼓勵患者家屬對患者行為進行監督,并給予必要的家庭支持,促使患者持續、有效地配合護理。(4)行為干預。術后1 d實施行為干預,20 min/次,隔天1次,通過健康教育、示范、指導的方式完成對患者的護理,教育方式包括教育視頻、講座、教育手冊等,內容包括飲食指導、并發癥觀察、活動指導、定時復查等。
1.4? ? 觀察指標? ? (1)圍術期指標。統計2組手術時長、術后飲食恢復時間、術中配合度評分(由施術醫生判斷,得分范圍為0~10分,配合度越高分數越高)及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3]法評估,得分范圍0~10分,其中10分為劇痛,0分為無痛]。(2)心理狀況[4]。術前及術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其中SAS各項目相關系數為0.430~0.857,Cronbach α系數為0.860,包括20個項目,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將所得分數×1.25為標準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越嚴重;SDS各項目相關系數為0.430~0.857,Cronbach α系數為0.873,包括20個條目,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將所得分數×1.25得到標準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抑郁越嚴重。(3)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各項目相關系數為0.672~0.931,Cronbach α系數為0.869,包括專業技能、溝通交流、基礎護理、行為舉止及服務態度5個項目,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總分20分,評分<12分為不滿意,12~16分為滿意,>16分為非常滿意。(4)統計2組愈合相關并發癥(出血、潰瘍、穿孔)發生情況。
1.5?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圍術期指標? ?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長、術后飲食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短,V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術中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心理狀況? ? 2組患者術前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術后SAS評分、SDS評分均比術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滿意度? ?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00%,比對照組的77.5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愈合相關并發癥? ? 術后觀察組愈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因缺乏對疾病相關信息的認知,不了解疾病預后,同時醫患溝通時間有限,患者多會對自身病情及治療方案產生疑惑,增加負性情緒,影響患者的術中配合度,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對術后愈合不利[5]。因此,對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常規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達到護理目的,但受限于針對性差的缺點,對部分患者護理效果不理想,患者在術后仍有一定的并發癥發生風險[6]。
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包括信息干預、動機干預及行為干預3個部分,其中動機干預可改變個體的行為傾向,信息干預可為高危行為提供理論依據,行為干預可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7]。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或可使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獲益。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長、術后飲食恢復時間、V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術中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可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配合度及護理滿意度。究其原因: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在信息干預中通過調查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并分析患者掌握信息情況,采取針對性信息干預,促使患者了解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相關信息,緩解負性情緒;在動機干預階段鼓勵患者對自身的心理狀況進行表述,采取心理疏導措施進行干預,促使患者調整心態,減輕負性情緒;在行為干預中促使健康信息轉化為健康行為,患者配合護理人員做好術后護理,采取諸多措施干預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升護理滿意度[8]。
有研究指出,雖然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但因患者營養狀況、年齡等因素,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可能會有潰瘍、出血等并發癥發生風險,不利于術后愈合[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愈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樣本量偏小有關,但仍可說明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可減少愈合相關并發癥,促進術后愈合。究其原因: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在信息干預中幫助患者了解并發癥預防及處理的相關信息,促使患者采取相關措施對并發癥進行預防;在動機干預中激發患者預防、監測并發癥的潛力,且患者利用掌握的健康信息與醫護人員共同觀察、預防并發癥;行為干預中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活動及飲食習慣,從而降低出血、潰瘍等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術后愈合[10]。
綜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可緩解行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配合度,促進術后愈合,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海霞.術后早期進食對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營養狀況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21):1622-1627.
[2] 張玉娟,賀彩玲.腸息肉內鏡摘除術日間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2070-2071.
[3] WATERFIELD J,SIM J.Clinical assessment of pain b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J].Br? J Ther Rehabil,2013,3(2):94-97.
[4] YUE T,LI Q,WANG R,et al.Comparison of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zung self-rating anxiety/depression scale (SAS/SDS) in evaluat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J].Dermatology,2019,236(2):170-178.
[5] 崔小群,晏清,高小英,等.臨床護理路徑聯合集束化護理模式對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1,35(2):356-358.
[6] 江彥.腸息肉內鏡摘除術日間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8):982-984.
[7] 楊羚,潘歲月.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6):565-568.
[8] 周建儀,徐蘭,陳景利,等.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建立及對神經康復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9,40(7):985-989.
[9] KIM H K,CHUNG S,KIM Y,et al.Conditional risk perception and protection behavior:testing the behavior motivation hypo-thesis and the risk reappraisal hypothesis[J].Soc Sci Med,2022,41(298):114868.
[10]? ? 張露潔,陶震華,陳玉宇.信息-動機-行為干預在內鏡下腸息肉切除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7):2188-2191.?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