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作用與任務要求,以及內控制度落實中面臨的難題和相應的改善措施。首先,強調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重要作用,詳細介紹內控管理的基本任務,分析內控制度落實中的難題,包括內控思想理論研究不夠、內控監督形同虛設、信息化制度建設缺乏整合性、資金管理統籌規劃不足和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優化,并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內控控制管理體系、強化內控監督管理、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實施、點面結合強化資金管理、優化醫院資產管理模式以及提升內控人員素養。這些措施旨在提升公立醫院的內控管理水平,推動醫院的持續發展和提高患者服務質量。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控管理;內控制度;管理改善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志碼:A
內控制度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建立和維護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框架,以管理和控制風險、提高運作效率和保障患者權益[1]。然而,實踐中公立醫院內控制度落地難的問題逐漸浮現,包括內控思想理論研究不足、內控監督形同虛設、信息化制度建設缺乏整合性等。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公立醫院內控制度落地難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促進醫院內控管理的有效實施,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1 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作用與任務要求
1.1 內控管理的主要作用
隨著醫療服務質量安全需求的提高,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發揮著關鍵作用,能夠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安全,促進發展。具體包括:第一,制定規范明確責任,減少事故發生,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患者滿意度、信任度;第二,建立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執行嚴格內部控制,預防醫療事故,保障患者權益;第三,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推動醫院發展;第四,建立規范管理流程,提高治理的透明度,有效管理財務風險,控制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這些共同推動公立醫院健康發展,保障患者權益,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性,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2]。
1.2 內控管理的基本任務
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風險評估與管理、內部控制建設、監督與審計,以及內部信息披露。第一,風險評估與管理要求公立醫院定期評估財務、法律、安全等潛在風險,并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以確保醫院的穩健運營。第二,內部控制建設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流程和職責,確保各項管理措施的有效實施,防范和減少內部失控和風險的發生。第三,監督與審計要求建立有效的監督與審計機制,對各項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糾正措施,確保內控體系的穩定運行。第四,內部信息披露要求公立醫院及時披露內部管理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加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對醫院管理的信任和認可。醫院需要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提高醫院的公信力和聲譽。這些基本任務是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醫院的穩定運營和優質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2 公立醫院內控制度落實難題
2.1 內控思想理論研究不夠
由于缺乏相關研究,公立醫院在制定和實施內控制度時缺乏科學依據,對內控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的認識也較淺[3]。同時,缺乏內控思想理論的支持使得公立醫院難以及時應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對內控思想理論的研究,深入探討內控的概念、原理和實施方法,并將其與醫院管理實踐相結合,以推動內控理論在公立醫院的應用和發展。通過加強內控思想理論的研究,可以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和實踐經驗,促進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落地。
2.2 內控監督形同虛設
內控形同虛設的原因主要包括:監督機制不完善,職責不清,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若人員配置不足,職責范圍模糊,監督實施會受到影響;若職責不明確,部門間監督職責重疊或缺失,則會降低監督的有效性;若缺乏適當的技術和工具支持,監督工作則無法全面深入。內控失效風險無法及時發現,內控制度執行效果無法準確評估和改進,同時對醫院聲譽和信譽產生負面影響。
2.3 信息化制度建設缺乏整合性
信息化制度建設存在整合性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醫院信息化系統由多個獨立的子系統和應用程序組成,導致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困難,影響信息流程和準確性。第二,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不同系統之間缺乏集成和互操作性,導致信息難以全面整合。第三,缺乏整體規劃和統一標準,存在技術限制和系統兼容性問題,以及組織和管理層面的問題。整合性缺失的危害包括:影響信息流程和準確性,決策支持不足,內部監督困難,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運行效果。
2.4 資金管理統籌規劃不足
部分公立醫院資金管理分散且片面,資金使用和分配效率低,浪費資源,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和醫院發展[4]。管理層對資金管理認識不足,缺乏財務分析和預測手段,內部溝通不足,造成資金規劃和使用缺乏整體性。資金管理統籌規劃不足的影響包括資金分配不合理和效率低導致資源浪費、影響設備更新和技術創新、資金周轉困難導致支付困難和醫院聲譽受損。
2.5 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優化
在醫院內控管理過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善和執行不到位的情況[5]。資產管理過程中缺乏規范和準確的數據記錄和信息管理。原因在于對資產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科學方法和技術支持,部門協調和溝通不暢。此問題的危害包括資產流失、財務損失,資產信息準確性和評估能力下降,內部控制漏洞增加。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規范,加強信息管理和技術支持。這將有助于保護資產,提升內部控制效能,并支持醫院的穩健發展。
3 公立醫院內控落實難題改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
為解決公立醫院內控落實難題,建立一個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至關重要。這要求公立醫院制定內部控制政策、規范和流程,并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通過建立統一的內控框架,醫院能夠確保內控措施得到全面實施和有效運行。
在建立內控管理體系時,公立醫院應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和原則,并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政策和指南,以確保內控措施的制定和實施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此外,公立醫院應規范內部流程和操作規范,確保各項工作按照規定的流程和程序進行,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能。同時,明確崗位職責和權限是建立完善內控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公立醫院應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范圍,確保崗位之間的職責劃分清晰,避免職責的重疊或缺失。這樣可以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防止內控漏洞和失控風險的出現。通過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公立醫院能夠規范內部控制的實施和管理,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時,內控管理體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提高醫院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增強醫院的風險防控能力,保障醫院的穩健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3.2 強化內控監督管理
為了確保內控措施的有效落實,公立醫院必須加強內控監督管理。在這方面,醫院應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督機制,明確監督職責和權限,并對內控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第一,公立醫院需要確立內部監督部門,并明確其職責和權限。這些部門應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內部控制的要求和標準,能夠有效地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監督部門還應與各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以便及時了解內控情況并采取必要的監督措施。第二,內部監督部門應制訂有效的監督計劃,對內控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監督和評估,旨在發現問題并推動其糾正。同時,監督部門應及時報告監督結果,并提出改進建議,以幫助醫院完善內部控制。
強化內控監督管理的目的是確保內控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并提供持續的監督和評估。通過加強內部監督,公立醫院能夠及時發現內控漏洞和失控風險,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能。這有助于防止內部失誤和不當行為的發生,保障醫院的合規性和穩健運營。
3.3 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實施
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夠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和執行。第一,公立醫院應制訂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詳細方案和計劃。這包括確定信息化管理的目標和范圍,明確實施步驟和時間表,并制訂相應的資源投入計劃。這將為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實施提供指導和規范。第二,醫院應注重信息系統的整合和協同。不同的信息系統應當具備集成和互操作性,能夠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交流。這樣,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數據流動將更加流暢,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執行將更加高效和準確。此外,公立醫院應加強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培訓和推廣。醫院內部的相關人員應接受必要的培訓,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技術的使用方法。同時,醫院可以利用內部培訓、知識分享和外部專業機構的支持,推廣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理念和實踐經驗。
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實施將帶來多重好處。第一,信息化管理能夠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加強內部流程的協同和優化。第二,信息化管理能夠提供準確、及時和全面的數據支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升醫院的決策水平和效果。此外,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加強對醫院內部控制的監督和執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和效能。因此,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實施是公立醫院內控落實的重要舉措,將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3.4 點面結合強化資金管理
公立醫院應點面結合,強化資金管理。第一,制定科學的資金管理制度,明確資金管理流程和標準,包括資金申請、審批、使用、監督等環節。這有助于規范資金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第二,建立資金監控和預警機制。通過建立有效的財務報表和預算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和分析資金流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資金管理中的問題和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及早發現資金短缺或過度使用的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此外,公立醫院應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審計。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或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資金管理的審計工作,確保資金使用符合規定。定期進行內部審計和風險評估,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優化資金管理效果。
3.5 優化醫院資產管理模式
公立醫院應該制定并實施綜合的資產管理策略,包括對固定資產、設備、藥品和耗材等資產進行全面管理。第一,公立醫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資產登記和清查制度。通過對資產進行準確的登記和清查,確保資產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資產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第二,建立科學的資產購置和更新機制。公立醫院應根據需求和預算,制定明確的采購程序和規范,確保資產的采購過程合規、透明,并及時更新老化和損壞的資產,保障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此外,建立有效的資產保管和維護制度也是優化資產管理模式的重要環節。公立醫院應加強對資產的保管和維護,包括定期巡查、維修保養、防盜防損等措施,確保資產的正常使用和保值增值。
3.6 提升內控人員素養
公立醫院應重視內控人員的培訓和提升,以提高他們的內控理論和實踐能力。第一,醫院應制訂內控培訓計劃,提供相關內控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課程。這將有助于內控人員深入了解內控理論、方法和工具,從而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第二,公立醫院應定期組織內控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活動。通過分享成功的內控實踐案例,內控人員可以從中獲得啟示和借鑒,提升自身的內控能力。同時,加強內控文化建設也是推動內控措施執行的關鍵。公立醫院應建立積極向上的內控文化,提高全體員工對內控的重視和參與度。通過宣傳教育和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內控意識,使他們成為內控的主動參與者和推動者。
4 結語
公立醫院內控管理是確保醫院規范運作和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重要環節。本文討論了公立醫院內控管理的作用、任務要求,以及在內控制度落實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和相應的改善措施。公立醫院內控管理面臨內控思想理論研究不夠、內控監督形同虛設、信息化制度建設缺乏整合性、資金管理統籌規劃不足以及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優化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內控管理的實施和監督。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內控控制管理體系,明確內部控制的政策、規范和流程;強化內控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和內部監督部門;推動信息化管理制度實施,加強信息系統的整合和協同;點面結合強化資金管理,建立科學的資金管理制度;優化醫院資產管理模式,加強資產管理和配置;提升內控人員素養,注重培訓和提升內控人員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改善公立醫院內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醫院的運作效率、服務質量和醫療安全水平。公立醫院應重視內控管理的重要性,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和管理體系,實現醫院的持續發展和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育林. 縣級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設計與應用探究[J]. 商訊,2023(8):148-151.
[2]唐琦. 公立醫院如何突破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困境[J]. 中國商界,2023(3):180-181.
[3]趙英慧,許良. 公立醫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8):29-31.
[4]敖霞. 公立醫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路徑分析[J]. 當代會計,2021(23):139-141.
[5]史華. 基于精細化管理背景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探討——以某三甲公立醫院為例[J]. 財富時代,2021(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