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媛
(張家港市文昌小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在現在的小學校園當中,班主任還擔任著專業課教師的職務,由于工作內容較多,使得部分班主任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上顯得力不從心,從而影響了班級整體優良作風的形成。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有效地調整班級管理方式,不斷創新德育教育理念和模式,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發展心智的重要階段。小學生有著很多不成熟、不理性的想法,這個階段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可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為了避免學生誤入歧途,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要重點抓好德育教育,從書本知識教育和自我管理兩個方面開展育人工作。目前,學校在課程編排上有專門針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班會課,班主任可以借此機會進行有效地德育教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弱,教師要培養學生參與學校實踐活動,組織集體活動的能力。結合小學班級德育教育,教師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認知集體概念,提升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并能夠結合德育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團結互助。與此同時,教師也能運用班級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人生道理,提升學生的禮儀道德水平[1]。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通過聯系社會和家庭,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教育管理。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習難度將不斷提升,學生也容易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會遇到較多的困難與挫折[2]。而小學班級德育教育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克服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使學生能夠以平常的心態面對自身的學習得失。這樣學生能在教師的德育教育影響之下形成較好的性格品質,并能夠更主動的遵守班級規則,促進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同時,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德育教育活動影響之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抗打擊能力,并能夠以較好的形態積極應對挑戰。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出現了自我意識萌芽,他們也會從自身的感受角度出發,認真的思考與自身相關的問題。許多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德育教育活動時,很容易出現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效率較低等問題。如此不僅會使學生排斥班級德育活動,也無法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認知理解能力,進而不利于班級德育教學活動的較好發展。同時,單一、枯燥的德育教育活動,還會使學生出現叛逆、搗亂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將很難改變學生的錯誤認知,也無法結合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更無法較好的構建班級規則與秩序。由此既會增加班級管理難度,也會使班級氛圍出現較多的問題,學生將很難產生較強的班級榮譽意識,也無法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更無法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后,他們在接受德育教育時也會認真的思考教師的話語,對很多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若教師的德育教育活動缺乏一定的信服度,學生也會出現無法認同教師話語、無法較好遵守班級規則的問題,進而影響班級規則秩序的建立,不利于班級學習氛圍的形成。而且很多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并沒有從細節問題出發,進而也使得他們的德育教育存在內容空泛、教育意義不深刻的問題。這樣一來教師也很難運用班級德育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觀念的引導,進而使得學生容易出現思想觀念的問題。
在長期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通常給學生展示出的形象是鐵面無私,嚴肅,不近人情的,導致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并不親近,學生有什么問題也不愿意找班主任溝通、解決。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讓學生成為主體,學生才會感受到來自己老師的尊重,在面對任何可以展示自己機會的時候,學生也會積極的表現。同時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和關懷學生,小學生的年紀尚小,很容易感受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呵護,并做出相應的回報。而這個回報就是學生在相關活動中會表現更積極,更快樂,對學校生活更加熱愛,學生也會變的更加自信起來。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一種自立自強的品質,使德育教育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采取“親民”的管理政策,積極主動的去關懷生病、學習狀態不好、學困生或者是行為異常的學生,了解他們在學習中有無困惑,有無心事等等,通過關懷和溝通,規避教學管理中的隱患[3]。
在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教師也要在班級德育教育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并能夠結合傳統文化內容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由此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還能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如教師可以引入剪紙、繪畫、書法、手工制品、手抄報等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正確認知中華傳統文化,并能夠從中華傳統文化作品中感受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品質,進而促進學生性格品質的良好發展[4]。而且學生也能在參與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同時,加強對傳統文化藝術家故事的理解,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藝術家的人格與氣節,進而明確自身的學習發展方向。如此一來教師也能運用德育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打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
比如,在母親節的時候,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為母親制作一份自己的小禮物,回到家可以向母親表達一下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感謝母親多年來的辛苦付出。老師還可以引申一下母親節的來源,讓學生感受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秋節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為家里人制作一份小禮物,在中秋節和家人一塊相聚于一堂時,可以與家人一起分享,并為自己的爺爺奶奶以及爸爸媽媽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理論,互相之間表達一下對中秋節的美好祝愿,要讓小學生知道全家人都在為自己的健康成長辛勤付出著,要學會感恩家人,培養學生愛護家人尊重家人的情感。
由于學生的年紀尚小,心智還不夠成熟,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也包括一些學習好的優秀學生。主要是因為學生年紀小,他們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情緒波動非常大的情況,甚至是厭學,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對學生進行教導的同時,更多使用鼓勵的教育,以表揚肯定,對學生進行教導,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5]。
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情感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寫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與家長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如此教師也能更好的運用情感引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性格品質的較好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只要老師能夠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就會發現學生身上還有很多的優點的。老師也要教導學生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學會欣賞自己。同時,教師還要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關愛有加,讓學生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更好的生長。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先接觸的就是家庭這個成長的大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父母是子女良好成長和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支持者。而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格外的寵愛,不管孩子是對還是錯,父母都會一味的包容,為此從家庭教育入手開展德育教育非常重要。
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關系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未來發展方向有重要影響。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必須做到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溝通。要充分了解每個孩子身心健康發育特點,并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性格特征制定有針對性地教育方案。同時,班主任要建立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雙向溝通渠道,可以在與家長協商并取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組織成立家長委員會,家委會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定期召開,在會議上,教師應要求家長對這一階段學生在家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做出歸納和總結,分析學生該階段存在的問題,教師將家長指出的問題進行匯總,由家長和教師一起探討研究解決的方案,在這樣相互交流的過程當中,家長們能對各自的教育方式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完成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教師通過對學生在家中的狀態的掌握,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做出更有效的對策,以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標。
總的來說,班主任工作的質量高低與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因此,做好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對于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德育教育活動時,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感受的關注。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活動中融入較多的文化、思想教育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水平,促進自身性格品質、思想品質的更好發展。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通過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