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燕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水平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平安建設”對高職院校至關重要[1]。一是有利于深化平安校園理念。校園安全關系到高職院校師生能否安全,在“平安建設”背景下,將安全建設的理念深入人心,厚植于高職院校師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使高職院校全體師生銘記安全的重要性,將“安全”放在重要地位,用平安校園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二是有利于增強校園安保措施。“平安建設”關系到高職院校全體師生的安全,在“平安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對危害校園安全的事件做好應急預案和預防工作,確保高職院校的安保系統不斷升級,增強校園的安保措施。三是有利構建和諧校園。高職院校周邊情況復雜,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平安建設”從高職院校師生的安全出發,建立起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在科學的管理體系下對高職院校的校園安全進行保障,可以對校園安全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促進高職院校和諧校園的構建。
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具有不確定性,產生危機事件的原因較為復雜,危害著校園公共安全,影響教學秩序、教學管理、學生的健康成長。現如今,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處理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其具體內容如下: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發展建設之中,威脅學生安全的因素較多,關于學生危機事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危機事件處理思想意識不到位,尚未從思想意識層面重視學生危機事件處理,可謂是高職院校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有些高校忽視了學生危機事件處理的重要性,對危害學生安全的事件沒有引起重視,對事件的處理缺少反思。由于思想意識層面的不到位,使得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可乘之機,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的穩定發展。
目前,在高職院校內部關于學生危機事件處理的制度建設,仍然是高職院校建設的薄弱環節,缺少對學生危機事件處理的規范和規定,未從制度層面保障高職院校學生的安全,使得危機事件處理無章可循,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的處理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的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關于危機事件處理的內容尚未更新,缺少規范化的標準和流程,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人治色彩”過于濃厚,主觀性較強地處理學生危機事件,對危機事件的處理不當容易激化矛盾,適得其反。
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處理中缺乏專業性的危機處理隊伍,當前處理學生危機事件的人員缺少危機事件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巧,應對學生危機事件較為乏力,不能起到應有的解決學生危機事件的作用。[2]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缺乏專業化的危機事件處理隊伍,現有的危機事件處理人員多為兼職,不具備處理學生危機事件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危機事件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多變性和多樣性,高職院校處理危機事件的人員知識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能與時俱進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無法滿足學生危機事件治理的需要。
網絡現已成為生活學習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可以短時間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在網絡輿論的推動下,一時成為社會熱點,影響力較大,對高職院校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處理中,信息處理渠道不通暢造成的,網絡空間中充斥著一些不當言論和不實的說法,在輿論造勢的作用下加劇了學生危機事件的危害,如何暢通危機事件信息處理渠道、正確引導輿論走向,現已成為高職院校關注的焦點。
“平安建設”背景下,學生危機事件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高職院校而言,統籌規劃危機事件治理各要素,構建起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對于校園安全建設事半功倍,其具體構建策略如下:
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的構建,從思想意識層面滲透“平安建設”理念,用先進的安全保障思想,重視高職院校校園安全建設,才能確保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構建的科學性。[3]在具體做法上,一是要堅持“以人文本”的理念。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治理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大對校園安全的宣傳,幫助學生建立起危機事件的防范意識,從思想上筑牢安全意識。二是堅持“敢于擔當”的理念。學生危機事件中責任的劃分和歸屬問題,需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才能應對,高職院校和學生群體必須堅持“敢于擔當”的理念,在危機發生之后用強烈的責任感勇于擔責,最大程度化解危機,降低危機事件帶來的損失。例如,可以通過評比“校園安全小能手”的活動,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踐行安全理念,牢記安全意識,形成面對危機事件的防范意識。三是堅持“安全教育”的理念。為有效避免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高職院校應做好“安全教育”的常態化工作,在高職院校內部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使安全意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幫助師生自覺形成安全意識,從思想源頭上控制危機事件發生的風險。例如,通過高職院校的校園論壇、校園微博、微信公眾號、QQ 群等做好學生危機事件的日常推薦和預警教育,靈活多樣地開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案例分析等,對常見詐騙手段、網絡安全案例、學生危機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積極利用新媒體開展安全教育。
高職院校在應對學生危機事件的過程中,制度建設作為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健全相關制度勢在必行。相關制度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一是校園安全管理制度。高職院校的安全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部署和職能分配,應以制度的形式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確保高職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校衛隊干警的值班排表、治安大檢查制度、崗位執勤細則等,應體現在校園安全管理制度之中。二是定期巡邏制度。在高職院校內部定期開展巡邏工作必不可少,巡邏制度的建立可加強安全管理的科學化,通過定期巡邏制度的建立,制定巡邏時間、路線,使巡邏人員分工合理,保障平安校園建設。同時,對于重點部位半小時巡邏一次,也應體現在制度建設之中,這樣保證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用最快的時間趕到現場,巡邏制度的建設應注重“警、校、家”三者的聯動作用,盡可能實現校園“110”與校園家屬社區“110”實行24 小時巡邏制度。三是完善預警應急制度。學生危機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有必要建立相應的預警制度,做好對危機事件處理的應急預案,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予以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高職院校實際發展的需求。這樣通過加強高職院校各項規章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保障高職院校的危機處理和防范能力。此外,還包括制定危機預兆識別預警制度、危機干預機構值班制度、危機事件應急處理中的快速支援制度、危機事件處理的信息溝通制度等。
處理學生危機事件需要的專業性較強,需要成立專門的危機事件處理隊伍。對高職院校而言,提高危機事件處理隊伍的專業性,組建一支專業度較高的危機事件處理隊伍,可以為應對學生危機事件起到提質增效的效果[5]。在具體做法上,首先,高職院校應構建專門的危機應對隊伍,隊伍成員要求具備較強的危機事件處理專業知識和能力,能夠臨危不懼應對學生危機事件,處理好危機事件后續的各項事宜。其次,對于當前危機事件處理專業能力不強的人員,應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其危機事件處理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提升個人危機事件處理能力,使之能夠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勝任危機事件處理的崗位,在危機事件處理中發揮應有作用。再次,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前沿專業學者或專業人士,有針對性地提高高職院校的危機事件應對能力,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提高危機事件處理隊伍的專業性。需要注意的是,專業性應貫穿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處理的全過程,當危機事件發生時,對危機事件的處理要具備強烈的信息敏感度和研判力,對事件發生原因與經過要予以及時通報,提高信息溝通的有效性,能夠準確匯總當前面臨的危機,反應危機事件的現狀,處理問題要迅速、效率,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盡可能降低危機事件的危害。當發生危機事件后,往往需要多部門通力協作,高職院校相關負責人需立即報告到危機事件處理部門,由此部門統一指揮,全面負責危機事件的協調、控制與指揮,保證學校各個部和人員按時到位,第一時間使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深入第一線,掌握情況以便開展工作。此外,面對危機事件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傷害嚴重的問題,需立即聯系醫院、公安部門尋求幫助。對于學生危機事件的情況說明,高職院校也應慎重看待,三思而后行,經過商議之后由專人負責公開發言,逐一發言的嚴謹性和嚴肅性,在報告事件時力求簡潔、準確、權威,措辭誠懇,增強公信力,做好相關事件通報的通稿,統一口徑做好對危機事件的處理,迅速展開對危機事件的應對和救援,在行之有效地處理危機事件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小道消息和謠言的傳播,做好輿論監督和觀察,將危機事件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防止事態擴大。唯有如此,用專業化方法應對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才能降低危機事件帶來的損失,為高職院校師生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建立危機事件安全監控信息系統,是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管理的有效途徑,利用現代化網絡系統建設對危機信息進行識別與監控,構筑可靠的校園網絡安全體系,可以降低危機風險,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6]。在具體做法上,一是建立視頻監控系統。在高職院校內部建立健全視頻監控系統,實現視頻監控的全覆蓋,構建起全面的監控系統,保障高職院校的安全。其中,學校的正門及各個進出口都必須裝配電子攝像裝置,校園內的制高點裝配超遠攝像頭,充分利用視頻監控設備對校園安全進行實時監控,并設置專人專職監管,將校園內的每個角落都納入安全監控系統之中,對危害校園安全的一切人或物形成震懾作用,杜絕校園安全事故,凈化校園治安環境。二是建立“平安校園”辦公軟件系統[7]。對高職院校的辦公系統進行安全管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做好危機事件的預警和識別工作,一旦發現危機信息及時報警排查,科學、有效、反應迅速地開展應急工作。這樣用數字技術防范信息安全風險,全面構建互聯網安全體系,切實提高解決安全問題的效率。三是建立網絡輿情監測系統。高職院校應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督和管理,觀察危機信息傳播路徑,實時做好高校網絡輿情的監督,對學生危機事件相關的敏感詞進行識別和監管,對學生將要訪問的非法網站進行攔截或屏蔽,做好網絡正能量傳播,引導輿論走向。
總之,學生危機事件的潛伏期較長,往往伴隨著突發性,高職院校學生危機事件的處理任重道遠。對高職院校而言,應堅持“平安建設”的理念不動搖,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加大對學生危機事件處理的研究,做好學生危機事件治理體系構建的長遠規劃。此外,將校園安全建設常態化開展,對學生的安全問題格外重視,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使“安全”的警鐘長鳴。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