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生
(西和縣漢源鎮初級中學 甘肅 隴南 742100)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教師作為班級學生的主要引導人,要大膽給學生指導和反饋,讓學生逐漸習慣獨立思考和自我探究,養成獨到的思維邏輯和思想方法。教師在核心素養及單元教學理念的要求下,無論是在設置教學目標還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設計思路,將具有邏輯性和系統性的方法應用其中,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幫助數學教學愈加趨近于新課程關于其而設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和提升。
數學核心素養可具體表述為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詳述開來就是數學是現實生活的抽象概念;直觀對數學進行想象,是幫助學生將抽象數學具象化的一個表現;數學的計算和應用離不開邏輯和推理;數學是一種特殊的運算技能;數學擁有建模的能力,而建模是幫助聯系數學與現實的紐帶;數據分析是如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種數學語言,是人類更好發展的一項優質技能。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思維將多節有關聯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和優化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具備整合性的教學方案,摒棄了以往傳統教學時的割裂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清晰的學習思路和更好的學習辦法。在單元性的教學中,教師不再只關心學生的某一道題的正誤和某一個知識點的接受,而是立足于整體,重視學生整體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情況,以便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既是立足于核心素養,那么在創建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就要切實考慮到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并全面深入的遵照要求展開教學。但基于核心素養的達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原則,穩抓學科內容主線,明確核心素養在各個內容中的所在,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學中的各個知識點和整體知識體系,以此為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式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條件[1]。
例如,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三角形》的教學時,在單元教學的設計上,教師就可以針對核心素養構建幾個逐次深入的教學目標,譬如:(1)引導學生從整體和細節出發對三角形進行思考和滲透,強化學生認知;(2)引導學生推理和分析,建立認知模型,鼓勵學生自行對三角形的概念、意義和應用進行分解式理解,揭示三角形的本質和規律,完全意義上掌握何為三角形及三角形的價值;(3)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其自覺產生隨時隨地關注和細究教學與生活中三角形的意識,并對這些三角形的特質和作用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4)積極開展立足于核心素養基礎上的實驗式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多番實踐下,逐漸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識和創新創作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有目標性,既要奠定在長期發展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在設計單元教學時應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對于其中瑣碎的部分要進行有效重組,使凌亂的知識點逐漸形成一個個模塊化的知識結構,這既能幫助教師對所教學知識有一個整體全面的把握,也能保證學生收獲到一個連貫且有用的知識整體,不僅不會造成學生知識斷層,還會讓數學教學打破傳統混亂教學的狀態,使教學有明確的定位和要求。而為教學效果升至最大,教師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放置于整體單元教學去審視,避免出現教學分散或是學生認知斷層等問題[2]。
例如,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教學時,因為這一章內講的都是有關數據和調查的知識內容,這些內容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若能形成一個體系一一展示給學生,不僅可以將學生的邏輯連貫起來,還能大大降低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關于此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師主要可從以下五個層面開始,一是要注重單元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開發,讓后續教學行為有據可依,以至于教學進程不凌亂;二是要重視單元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和多角度設計,從根本上擯除傳統教學思想,使學生在教學中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感受到快樂;三是教學中合理融入分析,教師要多納入分析來幫學生分解重難點知識,加深理解,教師也同樣要引導學生學會應用分析,在分析中提升他們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對整體性內容的有效接收;四是完善實施的方案和加強實施的力度,要用最好的契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方式展開授課,課程既要符合教學要求,也是契合學生實際情況,要將課堂各種資源發揮到位,將知識最大程度的呈遞給學生,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是什么,更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做,并由此更進一步的學會去探究如何做的更好;五是展開評價教學,評價是一切工作能否更上一層樓的基礎,合理施展評價,一方面可以彌補單元教學的不足,使單元教學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還能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再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推動學生更好發展。以上目標結合之后,就大致實現了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和科學性設計,能夠很好的保證數學單元教學的連續性和發展性。
情境教學是一種促進學生知識理解和吸收的教學方式,一般由背景導入、 問題探究、課堂活動或情境表演等多種方式組成。初中數學的很多知識點都具備情景化的教學需求,將課堂內容以生活化、直觀化和趣味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起到活躍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更快速和深刻接受知識的作用[3]。單元化的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將其中的知識用情境連接起來,引導學生層層探究和理解,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數學知識的提升。
例如,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的教學時,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和各種各樣的正方形,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整體性教學的開頭,就可以提出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大家在生活中有見過平行四邊形嗎?”“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接著再循序漸進的展開引導式問題,譬如“除了正方形,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些平行四邊形又有哪些日常用處?”等等,讓學生一步步對本單元進行熟悉和了解,獲得系統性的知識收獲,而非碎片式的知識積累。老師可以將提問學生后收集到的信息,再度整理成多媒體信息,用多媒體來反映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和長方形中的關聯及其各自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將抽象化具體的模式,更深層次的深化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了解和感悟。課中教學另還可以添加進生活化實踐類情境教學,如讓學生自己設計四邊形的窗戶,加深學生對各種四邊形構成和性質的理解,又如還可以在班級中設計“四邊形的組建”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六人一組,教師做指導,讓學生跟隨口號,做各種人形四邊形圖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本單元內容更加深刻,又能活躍班級氛圍,提高學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單元教學期間,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籌劃,并同時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各種情況,對應制定切實的教學計劃,尤其是對于其中的重難點部分,更要詳細其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和深刻。同時,教師也要合理分析教學內容,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推動班級教學優質發展[4]。
例如,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教學小節順序,先為學生詳細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概念與簡單求解的方法和步驟等內容,為后續更加繁瑣的教學創造條件。因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方式是推導出來的,對此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對求解方式進行理解和展開探索,題型設計時,也要依據學生的理解度,逐步設計教學難度和多樣化的題型模式,讓學生在系統的教學引領中,逐步深化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求法,真正實現“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時,每一節課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都要落實到位,課前要據實分析教學內容和目標之間的關系,每一課時都要盡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中間包括了哪幾個知識點,對學生有什么樣的用處,如何設計教學步驟和面對突發的教學情況等,都應該成為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需要尤其注重的教學問題。又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時,單元性教學的內容就可以設置成“幫助學生理解何為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尋找一元一次方程的計算技巧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給出多種計算方式,讓學生縱深理解和學會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算法則和技巧”等,并在教學結束時,為學生擬出綜合的考核內容,評點學生的學習情況,而為學習思維更加清晰,教師要對教學中有斷層的知識點進行柔和處理,如可以應用多媒體或生活化等途徑,進行連通,促進學生理解,而對于其中知識點較少的部分,教師也可以添加進教學,充作教學的補充。無論是何種考試和測評,都要重視其中的題型,對于其中學生理解有難度的部分,要重點整理和總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而在當堂課例題實踐后,教師也要及時對實踐內容進行詳解,讓班級每個學生都能收獲到相關知識,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教學知識有明顯提升的時候,他們對自己會建立起更高的學習自信,這種自信會推動學生更主動的去學習知識和提出問題,能夠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
單元性教學要有一個具體的方向標,幾節教學下來,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當堂知識,更應切實符合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鍛煉和培養[5]。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單元教學有一個系統的核心素養培養規劃,幫助學生在完整的數學學習中,真正收獲到有利于自身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的數學知識,而非只是一項應付考試的知識練習。
例如,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的問題設計就可以具備提升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特點,比如出一道錯題讓學生展開計算,慢慢的學生就可以發現其中問題,然后給出疑慮,教師再針對問題做出解釋,讓學生產生豁然開朗之意。教師還應該設置一些變式訓練題,讓學生在不斷的遞進練習中,學會發現問題和總結問題,進而真正的吃透知識。每一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本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對應建立健全教學系統,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期間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提升,進行標注,而后切實制定應對之策,在往后的每一次單元教學中,針對性的介入,使數學教學更加趨近于高效和高質,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將數學相關素養嵌入腦海深處,形成自己的學習感悟和知識理論。除了思維鍛煉,教師在關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其它方面,也要依據此教學系統循序進行,力求從根本上使學生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能力掌握到位,幫助學生和教學逐漸走上正軌,收獲實效。
教學評價一直以來都是優化教學質量的重要辦法,以往教師會對每小節內容進行總結性分析,現今展開單元性教學,也應該重視單元性的教學總結,并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和反饋。而除了教師參與評價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評價,比如自評、互評、綜合評等,讓學生在做小老師的基礎上,更直觀的明白自己目前所存在的不足[6],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營造和諧而活躍的課堂氛圍,這不僅可以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學生也會在教師和他人的幫助下,漸漸突破教學難題,得到實際的發展和提升。
例如,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的教學中,學生會學習很多關于軸對稱的內容,而很多學生對于這內容實際上是比較陌生的,如果不能真正吃透這些知識,那么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學生,一節課上如果存在知識缺漏或對知識模棱兩可,都可能造成其最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降低,所以在課后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總結,以及在其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等,都是提高單元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評價中教師要側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當學生對內容理解很好時,要立即予以贊賞,當學生認知略有缺陷時,也要針對提出問題所在,并對應給出意見和鼓勵,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盡力幫助,而非對其進行責難,進而避免其對學習產生消極意識。在單元教學上,教師也要在課后對教學進度和總體教學質量展開評價,并不斷從中找出問題,對應改進,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納入單元教學的評價當中,詢問學生對單元教學的感受,對于學生認為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吸收學生的意見,使單元教學博采眾長,愈加契合班級教學和學生認知。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為最終的教學目標,這既能幫助教師完善教學任務,更能培養學生綜合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其建立對學習對社會對生活更明確直觀的態度和方向。單元教學的設計要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學會捕捉學生的興趣點,進行不同知識點之間的有效鏈接,使單元教學內容連貫順暢,發揮出最強的教學效果,保證學生學有所得,教學教有所用,促進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