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響響
(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 江蘇 淮安 223300)
數學是基礎,強化學生的思維,通過完成作業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基礎,能夠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以往教學中,數學作業基本上就以“題海戰術”為主,長時間一成不變的模式,使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一些不滿和負面情緒,在做題中很容易受到打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漸消失,甚至還會有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在素質教育的大旗下,作業作為整個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將作業朝著多元化方向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從形式上、內容上等多方面有一個更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之中,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體驗感,在數學知識中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理解力、行動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
在這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從以往的單一化走向今天的多元化,教育教學也在緊跟多元時代的發展步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鼓勵多元化,事實上,多元化所指的主要是以教材內容為核心,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年齡、性格、興趣、特征、心智、認知等各種元素來進行知識的延展或補充,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進行設計,將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類型等都朝著多元化的方向蔓延。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非常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發散與創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而數學作業則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節,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一種檢測,通過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漏洞,并從中能夠摸索新的思路。作業需要多元化,從以往單一的題海戰術,逐漸轉變為多樣形式,如:口語表達、閱讀理解、實踐體驗等,都是一些新穎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習的樂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透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作業多元化的設計,能夠給學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新鮮感,有一種全新的嘗試,調動學生的好奇之心,同時,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愿意主動向教師反饋相關問題,并共同探討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及說一說自己在作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等。教師會給予學生中肯、客觀的指導和啟發,幫助學生走出解題的困境,并進行作業設計時強調針對性、規范性、目的性等原則,給予學生科學引導,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此過程中對知識積極探索,敢于提出質疑,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對數學知識認真分析和解讀,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數學教師在創設多元化作業時,應當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只有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感,才能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愿意捕捉新的知識,加強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的多元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實踐體驗感,讓學生們對知識更加深刻,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官,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將知識與生活銜接在一起,由理論延伸至實踐,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思維、認知、心智等都在成長發育中,年齡小,尚未成熟,對一些過于抽象的數學問題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在實際學習中,有些學生學習起來知識比較零散,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缺少一定的思路,沒有掌握數學學習的正確方法及技巧。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設計多元作業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感受,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框架,不斷摸索數學規律,體會數學學科的本質特色,讓學生們有一個整體性的思路,能夠從整體角度出發來學習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教師帶領下建立知識體系,逐漸發展為自主搭建知識體系,有效提升多元化作業的設計效果,真正做到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模仿力強,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喜歡追求一些新鮮事物,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體驗。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創設多元化作業設計,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根據實際情況來因勢利導,將游戲化內容融入到數學作業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當日作業,讓學生能夠脫離以往固板的作業模式,輕松愉快地開展學習,發現學習數學十分有趣,對數學學科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在數學知識中探索新知,活躍思維,在游戲中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將知識全面了解和掌握,提高數學作業的效率。
在學習完“角的度量”這一知識要點時,教師會通過多元化作業設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把作業內容變得趣味化、多樣化,將本節知識點與美術學科相融合,并以“繪制圖形”為主題游戲來進行作業設計。通過學習“角的度量”,教師會讓學生們繪制不同的多邊圖形,結合自己繪制的圖形認真觀察,了解多邊形之間與角的度數所存在的內在關系,輕松愉快的完成這項作業,對數學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認識,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視野。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魔力,并與美術學科相互融合,能夠摸索各個學科之間的互通性,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解讀,在作業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帶給學生更多的趣味性。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數學的學習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實踐力的培養,單純地理論知識講授,容易給學生帶來枯燥感、厭倦感,只有讓學生自主參與、親身體會,才能把知識學通、學透、學精,通過手、腦、眼的配合,鍛煉學生四肢協調力,如:游戲設計、實驗設計、魔術設計、STEM 設計等,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讓學生把作業當作一件項目去完成。實踐離不開生活,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注重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性,創設更多生活中的情境,搜集各種不同的教學資源,通過對知識的運用,鍛煉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認知感和意識感,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有截然不同的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感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去摸索規律,去總結經驗,明確學習方向,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開展實踐性作業設計時,引入這樣的題型:“用棱長為1cm 的小正方體拼成三個大正方體,體積依次是8cm3、27cm3、125cm3,把他們的表面分別涂上顏色,三個大正方體中,三面、兩面、一面涂色以及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塊?”當看到這樣作業時,學生們可以借助家庭中已有的實物來擺一擺、切一切,如:數學教具、用豆腐、土豆等切成小正方體、橡皮泥制作小正方體等方式,在實踐中探究知識,通過猜想、嘗試、判斷、推理、驗證在學習中不斷探究,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的作業形式,對于學生來說符合內心需求,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愿意自主動手去操作、去嘗試,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將知識內化于心,達到作業育人、實踐出真知的效果。
生活處處有驚喜,生活處處有數學。不難發現在數學教材中,每個知識點、每個新內容幾乎都是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習數學知識主要是為了能夠在生活中得以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鍛煉學生的多元思維。在數學多元作業設計中,教師應當將實際生活緊密捆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不斷挖掘數學信息,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通過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們有一種熟悉感、親切感,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應證那句“知識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如:時間的認識、人民幣的認識、千克和克、年月日、統計圖表等,真是世界萬物皆數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
例如,在學習完《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這一知識點時,會發現統計表、統計圖在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教師會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通過所學統計圖來將知識具體應用到生活之中,如:統計一周的天氣,統計班級學生生日月份,統計學生們喜歡閱讀的書籍等,按照學生分組的方式,讓每組學生統計一個相關內容,并把小組統計的結果、過程等進行分享,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作業的真實目的實際上是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教師采用多元化設計,豐富作業內容、形式,讓學生們能夠真正愿意參與作業活動,確定全新的學習目標,在作業完成中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把核心素養落實于實處,真正起到提質增效的關鍵作用,實現作業育人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