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俊杰
(峨眉山市第一中學校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深。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講授英語的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人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工作者們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轉變教學觀念和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不斷的推動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所謂的人文素養指的是一個人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進而體現出來的以人為中心的內在精神品質。人文素養的概念相對抽象,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其一,高中英語教育片面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學生沒有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對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其二,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大都是在教師的監督之下進行學習,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從而限制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其三,英語人文內涵的挖掘程度不夠。英語和中文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因此思維方式和句式結構也會有所不同,教師雖然在課堂上對英語的句式有所講解,讓學生理解中西方語言使用習慣的不同,但是很少引導學生去挖掘西方文化的歷史背景,因此無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其四,缺乏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的學習大都停留在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單詞,掌握相關的英語語法和句式。在課堂之外,學生的英語學習一般停留在機械背誦和書面作業這些層面。這樣的教學模式缺乏良好的人文環境,從而影響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反過來可以促進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教師要勇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要片面地只重視學生的分數,要具有創新精神和意識,不斷優化英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要將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融入其中,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情感體驗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內在人文素養的提高。其次,人文素養的概念相對抽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將其融入到英語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最后,基于傳統的英語評價體統,要將人文素養的考核融入其中,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此高中英語的教材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聯系,英語教學不僅傳遞英語學科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內驅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英語是全世界普及范圍最廣的語言,能夠拉近不同國家之間的距離。學生掌握了英語的溝通思維和方式,可以領略世界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不會產生語言溝通方面的障礙。由此可見,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日常交流的工具,具備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優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英語的使用場景,例如在醫院和高鐵站等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和播報都與學生的生活出行密切相關,因此“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高中英語課本的內容具有生活化的特點,每個單元包含“listening”、“talking”、“reading”和“writing”等板塊,體現了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教學要求。例如在學習《Healthy eating》閱讀材料時,由于主題和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因此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以中西方飲食差異為主題的辯論賽,學生們在思辨和討論的過程中,對比和發現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學英語單詞和句式來表達心中的所想所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調整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學生們意識的建立,行為的改變,正是人文素養培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所以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生活實際,通過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材這個載體,高中英語課本的內容不僅是英語知識的體現,更是不同國家文化的折射,因此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英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的詞匯入手,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由于文化差異,同樣一個詞語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意思,代表的意義有時甚至大相徑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不加以了解和對比,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就會出現理解偏差的尷尬現象。因此教師在講解某一英語單詞時,需要組織學生對比和思考,充分挖掘詞語背后的文化內涵,了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學會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其次,教師還可以基于英語的經典句式結構,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面向所有的學生提出相同的問題,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基礎好的學生在回答的時候如魚得水,應答自如,而基礎欠佳的學生則會擔心回答錯誤而不敢開口。因此教師可以在提問之前,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互幫互助,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例如對于被動語態而言,中文的表達習慣是某人在什么時間做過什么事情,而英語的表達方式卻是先說明某人做了什么事情,然后才會說明事情的發生時間,兩者的句式結構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句式思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句式進行拆分,對每個部分進行剖析和講解后再進行組合,進而加深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習慣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最后,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單一地講授語言知識,需要將優秀的國外文化引入到語言的學習當中,帶領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交往禮儀和風土人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展示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從而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加深學生對于國外優秀文化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音樂形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受到視覺和聽覺的感官沖擊,從而加深了對于不同音樂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加強了自身的藝術修養,在求同存異中領略不同文化的精彩。
傳統的英語學習大都局限在單調的英語課堂中,學生所處的環境也缺乏相應的英語人文元素,因此學校要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當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英語文化的影響,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主題創設一定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加深對于英語文化內涵的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將不同角色的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由于學生對于角色進行了分析和揣摩,因此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師通過創設一定主題的英語場景,將單調的英語課堂變得輕松有趣,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其次要積極將英語元素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中,學校可以打造英語文化長廊,向學生展示和英語相關的文化趣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學校也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英語經典電影,例如《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等,主人公坎坷起伏的人生經歷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勵學生面對困難也要心向光明。尤其在當下,高中學生的學業壓力較大,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不良影響,此時通過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將人文素養融入到高中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進而推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立足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切實將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當中。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英語知識,而且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