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進
日前,杭州市拱墅區教育研究院學生成長中心副主任、德育研究員周慧老師發現,有家長在網絡上訴苦,孩子所在學校所有體育老師都被安排做了班主任。周老師將此信息發到朋友圈,引起了教師、家長對體育老師適不適合當班主任的討論。
(9 月8 日《中國青年報》)一些家長聽到體育老師做班主任的消息,第一反應是不合適、難以勝任。他們認為,相比于語數外科目的教師,體育教師不教文化課,當班主任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偏見的目光評價體育老師,流露出一種糟糕的教育觀念。
不知從何時起,中小學仿佛習慣成自然,無論是校領導、教師還是家長和學生,都會將科目區分為主課與副課。而主課、副課意識的形成和流行,根源在應試教育。因為早先中考、高考不考體育、藝術、勞技,這些科目的重要性不能與語數外相提并論,所以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存在感不強。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承擔起的使命和重任。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要擺脫應試教育,摒棄主課、副課意識,平等看待德智體美勞,真正從發展素質教育的高度,重視體育、藝術等學科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當年,筆者在縣中任教時,見證了兩名體育老師成功帶班的案例。我當時沒有去探究他們的成功秘訣,只記得一個細節:經常看到其中一位老師與學生盤腿坐在校園草坪上談心交流。他為什么不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教育和交心,而是選擇這種方式?這也許是出于體育老師從事戶外教學的習慣,但更是出于師生平等、拉近師生距離的考慮。
放下身段,以心換心,和風細雨,平等交流,這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管理班級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只要體育老師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而且有一定管理能力,是一定能勝任班主任工作的,而且在班級管理中也能表現出獨特的優勢,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和惶恐。令人欣慰的是,在杭州的這場討論中,也有不少家長支持體育老師做班主任。
最后,以素質教育的名義,學校不僅要選用體育老師做班主任,還要把更多的班主任崗位留給音樂、美術、勞技老師,相信,他們也定能勝任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