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薪火相傳育新人
見到豆朝暉是在新學期開學的當天。
他正在進行早自習巡查工作。五層樓、24個教學班、1327名高二學生,他沿著1號教學樓里里外外一個不落地進行查看。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名學生卻趴在桌子上睡覺。“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是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老師與學生‘斗智斗勇。”豆朝暉疾步走上前去,并不批評,只輕輕地敲敲桌子,然后將掉落在地上的試卷撿起,遞到揉著惺忪睡眼的學生手中。眼神威嚴,行為卻不失慈愛。
“好的教育教學一定是育人的。”在豆朝暉看來,理想信念、道德修養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核心要素。特別注重教育方式的豆朝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是年級的“定海神針”,將一批批優秀學子送入高等學府,寫下了一段段“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
“同學們,希望你們以民族發展大計為重,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報效祖國……”郴州一中2022級01班學生張泰維沒想到,豆老師在第一堂化學課上,會講時事新聞、講家國情懷。“這哪里是化學課,分明是啟迪心靈,是教育我們該成為怎樣的人,給我們以成才的目標、氣度和境界。”課后,他“瘋狂”愛上了化學,并在心底埋下了一顆科學研究的種子。
“豆老師細致而嚴謹的工作作風,對我學習理工科、從事技術工作,有良好的引領作用。”如今已是中國南方電網技術專家的譚致遠回憶起23年前的高中時光,最感激的人仍是班主任豆朝暉:“我家境貧寒,豆老師為我爭取困難補助、時常輔導我學習,還幫我樹立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最終,譚致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南理工大學。
對癥下藥開良方
在郴州有這樣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去年湖南高考成績放榜日,一名學生來到郴州一中,面向學校深深地鞠躬。
這名學生叫曹正哲,是該校2022屆畢業生,以高考裸分672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為何做出這樣的舉動?曹正哲表示,感恩學校的培養,感謝年級“軍師”豆主任,“他讓原本只能上一本大學的我,考上了清華大學。”
原來,曹正哲在讀高二時“翹尾巴”:學習浮于表面,甚至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堂不加思索地大聲搶答老師的提問。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多次找他談話,沒有取得好的效果,豆朝暉親自“把脈問診”找癥結,多方了解得知曹正哲結交了性格張揚的朋友,并深受其影響。
“對癥下藥”開良方。豆朝暉一方面守護好曹正哲原本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多交善友,另一方面建議他參加高校少年班考試,正視、認清自己。一本壓線!高校少年班的考試成績出來后,曹正哲轉變學習態度,開始腳踏實地認真學習。
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錄取的鄧俊賢曾經差點“輟學”。那時,他看到同村伙伴外出打工賺錢,而自己卻坐在教室學習枯燥的知識,“讀書沒有用,我不想讀了。”輟學念頭日益強烈的他找到豆朝暉說。
家境貧寒的農村娃考到省級重點示范高中不容易,這樣放棄,豆朝暉心里很難受,但也明白此刻勸說無用。五月,正是農忙時節,豆朝暉意味深長地說:“你回家和父母一起干些農活吧。”
鄧俊賢迅速收拾行李,開心地回到了桂陽老家。不到一周,鄧俊賢的班主任蔡小內便給豆朝暉傳來好消息:“鄧俊賢父親打電話說,鄧俊賢在田地里干活,烈日曬脫了皮。他想回學校上學。”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豆朝暉說:“不著急答應,再等幾天,讓他想透徹。”
“我想了很多:將來想干什么?能去哪里?盡管我沒有得到答案,但我明白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接下來的日子,請老師幫助我,我一定會奮力向前跑!”三天后,看著鄧俊賢帶著他寫的千字反思回到學校,豆朝暉的笑容比陽光暖。
31年,校園里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豆朝暉始終都在。他用深沉的師愛為孩子筑起堅固的堤壩,用高尚的師德照亮學生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