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夢楠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一部芭蕾史,上下五百年。芭蕾這門舞蹈藝術,在近五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無數人的研究與打磨,逐漸形成一套世界上最為系統、科學的訓練體系。當今中國,芭蕾基訓已經成為各大院校舞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幾乎所有的舞蹈學習者,在學習不同舞種的同時都會進行芭蕾基訓的規范性訓練,因此,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提升芭蕾基訓的課堂質量就變得尤為重要。
目前,小到社會中的培訓機構,大到部分大學本科課堂,對于芭蕾的教學依然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的訓練對芭蕾這門藝術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卻較為忽視。事實上,只有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天平不偏不倚,學生對于芭蕾的學習才能穩步前進。以下從學校、教師、學生自身三個層面進行具體闡述。
學??梢愿鶕陨砬闆r開設一些芭蕾理論課程,例如西方芭蕾史、芭蕾作品賞析、舞蹈解剖學等等。以芭蕾作品賞析課程為例,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觀看一些芭蕾舞經典作品:舞劇、劇目甚至可以是國內外知名舞團的日常訓練視頻,并輔以適量的課后作業,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們對芭蕾舞的學習熱情。
作為教師,應該鞏固認真備課,鞏固基礎知識,??闯P?;同時應與時俱進,關注學科最新發展動態,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應該具備敢于挑戰權威的基本素養,保持不斷尋找真理、質疑真理、打破真理、再構建真理的良性循環。
在芭蕾基訓課堂上講解動作時,老師可以穿插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通俗易懂的理論知識,若能做到風趣幽默,則為上上策,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起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興趣,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們對該動作的印象,可謂一舉多得。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芭蕾不能只注重于動作本身,理論知識同樣重要。了解藝術背后的文化背景對完成動作與表達作品有著極大的幫助。尤其是關于芭蕾專業術語的學習,正確記憶術語并能將術語與動作進行精準的匹配,這是一個芭蕾學習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為何要進行芭蕾專業術語的學習?第一,每個術語詞匯都有其原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動作要領;第二,這些專業術語為世界通用,若想深入研究,不了解術語則像是被束縛了雙腳,無法前行。
以跳躍動作pas de chat為例,原意為貓跳步。首先,貓跳極為輕盈,且幾乎靜音落地,這明確了pas de chat這一動作的質感:如貓跳一般輕盈;第二,通常情況下,貓從高處落下接觸地面時是四腳同時著地,這也是pas de chat動作的要點之一:雙腳依次跳起,落地時要盡量同時著地。
由此可見,只有將芭蕾專業術語爛熟于心,才能更好地領會芭蕾動作的基本要領,便于更加深入地學習。
于教師而言,芭蕾基訓課堂通常分為四個部分:課前備課、組合編排、課堂教學、課后工作。本文將從這四個常規步驟來對芭蕾教學實踐進行具體分析:
對于老師而言,一堂真正的芭蕾基訓課絕對不是從老師踏進教室的那一刻算起,而是從課前的備課、制定計劃等就已經開始,這是準備階段,也是一堂課能否井然有序地進行的決定性因素。俄羅斯芭蕾奠基人瓦崗諾娃“每次在上課之前總會擬定好全部的教學計劃,從整體到局部,包括最微小的細節。待到與學生見面的課堂上,她便可以遵循一定‘法則’,開宗明義地詳細闡述、合理論證當天訓練的內容與目的?!雹?/p>
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對本節課的主要訓練內容、時間安排、大致流程等方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規劃,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忙而不亂,更好地帶領學生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訓練。
組合編排是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在編排時應該依據學生的年齡、接觸芭蕾的時間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等因素,“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科學訓練規律?!雹?/p>
1.由淺入深
在學生剛開始接觸芭蕾基訓時,可以先從地面訓練入手,做一些例如勾繃腳、直抬腿的基礎練習,通過對髖關節的固定可以有效保證學生動作的規范性;之后逐漸離開地面,扶把練習單一的動作;之后再將單一動作組合起來進行練習;再深一步,逐漸脫離把桿到中間練習,最后可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教授一些簡單的舞蹈劇目,為今后在舞臺上表演完整的芭蕾劇目奠定基礎。
2.由易到難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老師應該以教授單一動作為主,輔以較為簡單的動作組合,課堂的重心應該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單一動作的要領,為以后的訓練打好基礎。而在高年級學生的課堂上,復合動作組合的訓練就應該占據較大的比重,因為之前已有足夠的簡單練習作為基礎,復合動作是在此基礎上的一個拔高,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性與處理連續快速動作的反應能力,為今后的舞臺表演起到良好的過渡作用。
組合的難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素質情況而定,應適宜班里大部分同學,并在此基礎上拔高一定的難度,是學生經過不斷努力最終可以夠到的程度。不宜過難,否則,大多數學生會失去信心及動力;也不宜過于簡單,否則多數同學會感到本節課程學不到有價值的東西而失去積極性。
3.由簡到繁
教師在組合編排時,應注意循序漸進。以Battem ent tendu組合為例,編排時應該先完成單一的Battement tendu,然后再考慮它的發展變化。如果在做帶balance的Battement tendu之前,不先練習擦前擦后的Battement tendu,部分學生很容易做成“無情的搖擺機器”,毫無質感可言。
一般來說,組合的速度要有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對于初級的學生來說,如果組合剛開始就做一拍一動的Battement tendu,學生的身體肌肉得不到充分的“喚醒”,容易出現大腿內側松弛、腳趾尖繃不到頭以及磕腳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 編排從四拍到兩拍再到一拍的循序漸進的Battement tendu組合。
4.有目的地進行訓練
在編排時,要清楚該組合以什么動作為主;主要訓練什么部位;與其他相似動作有何不同之處等問題。例如:編sissonne fondu組合時,sissonne fondu的動作應占絕大多數,其他動作可以做輔助,但絕不能喧賓奪主。
5.要明確組合的節拍
每個動作組合都有其適配的節拍,例如Rond de jambe常用34拍;Jete常用24拍;Adagio常用44音樂。若暫時無鋼伴老師,教師應找到合適的音樂,對比單純數拍子的課堂,音樂會讓學生更加清楚動作節拍,也會為課堂添一份生機。
高校中的芭蕾基訓課程通常為一小時五十分鐘,這是整個教學中最為黃金的時間,如何將這有限的時間利用到極致,筆者將從“時”“空”“力”這三個要素來具體分析。
1.“時”
若要保證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更多東西,就必須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例如,講解動作要領的時間不宜過長。講解時間過長,學生注意力逐漸渙散,切身體會逐漸冷卻不利于接下來的訓練,因此,講多久?這個“度”的把握就十分重要,教師應根據動作的難易程度、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量。
課堂的速度極為重要,太快學生吸收不到,太慢學生容易精神疲勞,因此把握需要把握好一個“度”。筆者暫且以三個點來進行劃分,當只有20%的學生能正確完成時,老師需要停下來,將該動作或組合詳細再講一次;當50%的學生能夠完成時,老師可以將其中易錯之處單獨拎出來進行講解;當80%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時,就可以進行下一個部分了,剩下的同學可在課下單獨為其詳解。
教師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授課節奏??梢栽趥湔n時列一個時間表,控制好每個部分所用時間,不求極為精確,只是對自己的上課節奏有一個粗略估計,能夠更好地掌握時間。老師需要充分發揮在課堂中的引領作用,可以根據學生的即時反饋在上課過程中適當調整,但切忌被帶跑節奏。
2.“空”
(1)教室空間
以中間組合的站位為例,在教室這個封閉的大空間里,老師通常會根據學生自身能力從前到后,從中間到兩邊依次排列位置,前排中間自然是整個空間中最受關注的位置,但在此基礎上,教師一定要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將視線鋪滿整個教室,無論學生站在哪里,老師都要給予關注,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位置。
此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站位。在講解、示范動作時,老師應選擇一個開闊的位置,避開角落或阻擋物較多的位置,要確保全班同學都能清楚地看到。在學生獨立完成動作中,教師就不能固定在一個位置了,教師需在教室中流動起來,走到學生身邊,點對點地關注到學生。
(2)走出教室
舞蹈課堂的空間應該是多元的,在教室里的“教”與“學”只是最為常見、傳統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課堂可以搬到線上,充分利用騰訊會議等新興產業;教師可以錄制視頻發布至自媒體平臺,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大眾分享……總之,教育工作者們不必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形式,應該與時俱進,借用互聯網技術影響更多人。
3.“力”
“力度”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中的感染力。若想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老師首先要帶有飽滿的熱情去調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同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調整接下來的授課方式或進度。例如,很多老師會明令禁止學生上課打哈欠這種行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除去學生自身已經對該門課程徹底放棄等自身因素外,這類極為直觀的反饋可以使老師迅速意識到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因此,筆者認為,這種即時的反饋是應當允許存在的。
教師應有足夠的氣場來掌控整個課堂,要嚴厲,讓學生對課堂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也要溫和,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要贊揚有進步的同學,激發學生榮譽感;也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即使站在角落的孩子也不停止思考。要及時表揚,肯定學生的優秀與進步;也要適當敲打,讓學生意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笨傊處熢谡n堂中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定要把握好度。
與備課相似,一堂完整的芭蕾基訓課絕不是以“謝謝老師,老師再見”為結束點的,只有師生配合完成好課后一系列工作,才是對課堂知識更好的延展與升華。首先,適量的課后作業是必不可少的,若要尋求質變必得先經過量的堆積;其次,對于學生課下的“疑難雜癥”,老師應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為其答疑解惑;最后,老師應根據學生上課時的即時反應與學習成果進行教學復盤,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求完美。
理論由實踐中來,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在芭蕾基訓教學中,教師對理論知識的研究必須要依托于大量的實踐,并善于將實踐中所獲得經驗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這方面,瓦崗諾娃就為全世界的舞蹈教學工作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18歲前,她作為學生在圣彼得堡皇家戲劇學??炭嗑毩暎?8歲畢業,考入馬林斯基劇院開始了長達18年的演員生活;38歲開始一直到生命終結的前幾個星期,她一直堅守在教育的第一線,長達34年,其間,她還多年擔任著國家模范歌劇舞劇院的藝術總監和舞劇編導。不同角色,多種經歷,讓她在學、演、教、編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形成、打磨著自己的教學,總結出一套科學、系統、規范、實用的芭蕾教學方法——瓦岡諾娃教學法,她1934年出版的《古典芭蕾基礎》為全世界芭蕾理論與實踐做出了杰出貢獻。
教師應該增強對芭蕾教學理論的學習,有了理論的引導,就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見其精華,為己所用,能夠很大程度地減少彎路,更加穩準狠地抓住教學精髓。
能夠經得起實踐一次次檢驗的,才能被稱之為真理。對于學生而言,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必須要付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對老師而言,所學到的教學理論也必須用于課堂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體系。
教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否則教學語言將會蒼白且空洞,教學方式也會慢慢趨于單一;若只有理論研究而沒有實踐,教學則會脫離實際,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因此,在芭蕾基訓教學中,必須“兩條腿走路”,理論與實踐并重,正確利用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提升課堂質量,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內涵、有實力、有態度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注釋
①王彬.蘇聯芭蕾編導與教學歷史經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②李永明 著.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8):65-66.